關於許昌城市生態規劃的社會實踐報告 前言:參加者:王天琪 實踐主題:許昌市城市規劃及生態規劃方向的調查 實踐時間:2007年8月1日至2007年8月25日 實踐地點:河南省許昌市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於下。 正文:許昌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北距鄭州80公里。現轄禹州市、長葛市、許昌縣、鄢陵縣、襄城縣和魏都區,全境總面積4996平方公里,人口434萬。 一、許地溯源 許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華夏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在遠古時期,許由部落在此繁衍生息,故稱為許地。公元前八世紀,周封文叔於許,稱許國。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廢漢立魏以後,因“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沿用至今。許昌地處要衝,歷史上是兵家逐鹿之地。東漢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於許,“挾天子以令諸候”,修耕植以蓄軍資,終成霸業,遂使許昌成為當時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幾千年來,許昌風雲際會,英傑輩出。西漢名相晁錯、東漢名士荀淑、楷書鼻祖鍾繇、著名謀士郭嘉、唐代書聖吳道子等都出生在這裡。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范仲淹、蘇軾、蘇轍等,都曾流寓許昌覽勝、講學,留下了鴻篇佳句。許昌也是姓氏宗親祖根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許、陳、鍾、方等姓氏之根深植許昌大地,維繫著海內外炎黃子孫的感情紐帶。 二、自然資源 氣候特徵:許昌市屬北暖溫帶季風氣候區,熱量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因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多旱、澇、風、雹等氣象災害。全市四季氣候總的特徵是:春季乾旱多風沙;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晴和氣爽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雨雪。歷年年平均氣溫在14.3℃~14.6℃。 地形地貌:許昌市西部為低山丘陵,最高海拔1150米;東部為淮海平原西緣,最低海拔50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地貌景觀呈東西向分帶,按地貌成因及形態組合,可分為平原、山地和崗地三大類。 1、平原。按其型別,分為河谷平原、衝洪積平原、氾濫平原及近期黃泛平原。平原面積3638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72.81%。2、山地。低山丘陵主要分佈於禹州市西北玩花臺至扒村及西部磨街、官寺、唐莊及襄城縣西南部的紫雲、湛北鄉(鎮)等地,面積521.2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10.43%。絕對高程200~1000米,最高1150米,相對高差270~500米。山脊走向主要呈西北和近東西向,屬嵩山餘脈。以潁河為界分為南北二支,北支稱具茨山山脈,南支稱箕山山脈。計大小山峰913座,較為主要的200餘座。 3、崗地。崗地中分為冰磧冰水崗地、剝蝕殘崗地、坡洪積崗地、衝洪積崗地四大型別,面積836.8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16.75%。 礦產資源:許昌市境內已知礦藏,主要有煤、鋁土、鐵、矽石、耐火粘土、石灰岩、大理石和白堊土等。 市境內已探明煤的儲量約36億噸,多分佈在襄城縣西部、西南部,禹州市的西部、北部和南部,許昌縣西部也有少量的煤。禹州市境內探明儲量15.14億噸,煤層覆蓋層較薄,已大量開採。襄城縣境內探明儲量20億噸左右,保有儲量14.1億噸,埋深一般為300至1200米。許昌縣境內探明儲量0.74億噸,煤層覆蓋較厚,尚未開採。 土地資源:全市土地總面積4996平方公里。其中:海撥1000米以上的中山面積375畝;500至1000米的低山面積30.657萬畝,佔總面積4.1%;200至500米的丘陵面積173.01萬畝,佔總面積的23.1%;200米以下的平原面積545.7萬畝,佔總面積的72.8%。農耕地:毛耕地面積474.89萬畝,佔全市總面積的63.37%,其中:耕地458.42萬畝,佔全市總面積的61.17%,佔毛耕地面積的96.53%,其它為果園、林地、牧草地、水域佔地。其他佔地:包括交通佔地、城鄉居民點、工礦、及未利用的沙地和裸岩礫地等共有274.5萬畝,佔全市總面積的36.63%。全市土壤劃分為棕壤、褐土、紫色土、紅粘土、潮土和砂礓黑土等6個土類,包括12個亞類,26個土屬。 水資源:地表水主要來源於天然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671~736毫米,多集中在6~9月,佔年降水量的65%。汛期暴雨強度較大,多年平均徑流量96.1毫米,西部115.1毫米,中部84~89毫米,東部81.9毫米。天然降水匯入潁河、雙洎河、清異河、清流河與人工河(潁汝總乾渠)等,河川年徑流總量為0.9億立方米。 植物資源:許昌市境內經普查有維管束植物124科、411屬、719種,其中野生植物448種,栽培植物271種。按自然森林植被破壞後而大部分低山丘陵為草灌叢植初分類,屬華北區豫西山地和黃淮平原亞區植物區。 動物資源:許昌市動物區系屬於華北區的黃淮平原亞區,按河南省動物區劃屬於豫東北平原動物地理省和西崤山山地黃土丘陵動物地理省。全市共有主要動物135種。 三、城市名片 國家園林城市:2006年元月,國家建設部正式發文,命名我市為“國家園林城市”,這標誌著我市的城市發展跨上了一個新臺階。 21世紀,是一個生態文明的世紀。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環保經濟。環境、生態、綠化建設已經作為綠色GDP,成為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競爭力和生產力。當一些地方還在為是傾力構築生態優勢,搶佔綠色經濟的制高點,還是不管生態建設,全力發展經濟爭論不休的時候,許昌,這個素有“蓮城”之稱的古老城市,已悄然確立了環境立市、生態優先、城鄉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把建立國家園林城市作為許昌經濟騰飛的契機。 國家森林城市:許昌在實施中原崛起中發揮了生態建設的示範作用。許昌作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在實現中原崛起中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根據許昌的特色,發揮比較優勢,提出了以生態為品牌,以生態促發展,以生態促和諧的城市發展戰略。“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的獲得,是許昌繼獲得“國家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之後的又一殊榮,許昌正逐步成為中原城市群中生態良好的宜居城市,環境優美的投資城市,文化深厚的旅遊城市。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生態方略。建設森林城市,對於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以“科學發展、和諧城鄉”為主導,以鞏固、完善、提高“創森”成果為重點,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原則,努力實現林業生態資源向生態產業、生態文化和生態旅遊的轉變,注重在森林生態上抓模式,在森林產業上抓品牌,在森林文化上抓提升,拉長森林生態鏈條,力爭建設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態體系,發達的森林產業體系,繁榮的森林生態文化體系。 四、總結 精心做好生態城市設計。在編制生態城市規劃的基礎上,要精心做好生態城市設計,以真正實現城市的生態化目標,並體現不同城市獨有的城市生態環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風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設計有城市景觀設計、城市產業設計和城市住區設計三個方面。 城市景觀設計的目標是建立在由建築、園林等為主的人文景觀和各類自然生態景觀構成的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建築景觀設計的重點是在平面規劃的基礎上做好空間天際輪廓線的規劃設計,特別是沿主要街道建築景觀設計,要在做好高層超高層建築景觀設計的同時,適當佈置低層的生態建築。園林設計的重點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兩岸林帶以及城市公園、城市廣場的景觀設計,融生態環境、城市文化、歷史傳統與現代理念及現代生活要求於一體,提高生態效益、景觀效應和共享性。各類自然生態景觀的設計重在完善基礎設施,完善生態功能,提高其生態效益、景觀效應和共享性。 城市產業應當是代表生態文明潮流和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的生態產業,是能夠形成強大示範效應的龍頭產業。要在全面客觀地分析城市產業現狀的基礎上,立足於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和生態化、現代化的發展要求,高起點、高標準、科學設計城市產業。要以生態化的示範產業園區為平臺,建設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導、以迴圈經濟為特色的生態型工業體系,同時努力發展旅遊、教育、醫療、物流、文化、資訊、房地產等產業。要建立生態產品開發、設計、孵化中心,逐步實施現有產業的調整和改造,實現產業的生態轉型,提高生態經濟在GDP中的比重。要努力推行ISO14000環境質量體系認證、環境標誌產品認證、清潔生產稽核和建立綠色企業等,建立企業環境行為、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將企業的環境信用納入企業社會信用體系之中,透過多種媒體向社會公示。 要用生態建築原理對居住區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形成生態建築與完善的基礎設施構成的生活環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內的社會生態系統。居住區設計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合理佈局。綜合考慮城市的地理特徵和水、氣、地質等條件及長遠發展要求,選擇城市居住區的最佳區位和發展規模。二是節能低耗無汙染。即在建築材料的使用上堅持環境保護原則,避免由於建築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汙染、化學汙染、放射性汙染等。要充分考慮建築物的朝向、間距等,以解決住宅採光、室內通風等衛生問題。三是應用生態技術處理生活排洩物、生活垃圾。四是透過增加居住區綠地,推廣屋頂綠化、垂直綠化、湖河溪流水體的坡岸綠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區綠化覆蓋率。居住區內必須設定集中公共綠地。居住區公共綠地必須大於人均1.5平方米。五是增加居住區文化體育設施。 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基礎。城市的形成源於我們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準則。因而,絕大多數城市特別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態基礎。生態城市建設必須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基礎。所謂充分利用,一是保護,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礎首先在於保護。因為,原生態的環境是任何人工生態都不可比擬的,必須採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其次是提升。提升是在保護的基礎上提高和完善,透過工程技術措施維持和提高其生態效益以及共享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基礎建設生態城市,是生態學原理在城市建設中的具體實踐。從實踐經驗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基礎,才能建成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城市。
關於許昌城市生態規劃的社會實踐報告 前言:參加者:王天琪 實踐主題:許昌市城市規劃及生態規劃方向的調查 實踐時間:2007年8月1日至2007年8月25日 實踐地點:河南省許昌市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於下。 正文:許昌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北距鄭州80公里。現轄禹州市、長葛市、許昌縣、鄢陵縣、襄城縣和魏都區,全境總面積4996平方公里,人口434萬。 一、許地溯源 許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華夏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在遠古時期,許由部落在此繁衍生息,故稱為許地。公元前八世紀,周封文叔於許,稱許國。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廢漢立魏以後,因“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沿用至今。許昌地處要衝,歷史上是兵家逐鹿之地。東漢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於許,“挾天子以令諸候”,修耕植以蓄軍資,終成霸業,遂使許昌成為當時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幾千年來,許昌風雲際會,英傑輩出。西漢名相晁錯、東漢名士荀淑、楷書鼻祖鍾繇、著名謀士郭嘉、唐代書聖吳道子等都出生在這裡。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范仲淹、蘇軾、蘇轍等,都曾流寓許昌覽勝、講學,留下了鴻篇佳句。許昌也是姓氏宗親祖根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許、陳、鍾、方等姓氏之根深植許昌大地,維繫著海內外炎黃子孫的感情紐帶。 二、自然資源 氣候特徵:許昌市屬北暖溫帶季風氣候區,熱量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因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多旱、澇、風、雹等氣象災害。全市四季氣候總的特徵是:春季乾旱多風沙;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晴和氣爽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雨雪。歷年年平均氣溫在14.3℃~14.6℃。 地形地貌:許昌市西部為低山丘陵,最高海拔1150米;東部為淮海平原西緣,最低海拔50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地貌景觀呈東西向分帶,按地貌成因及形態組合,可分為平原、山地和崗地三大類。 1、平原。按其型別,分為河谷平原、衝洪積平原、氾濫平原及近期黃泛平原。平原面積3638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72.81%。2、山地。低山丘陵主要分佈於禹州市西北玩花臺至扒村及西部磨街、官寺、唐莊及襄城縣西南部的紫雲、湛北鄉(鎮)等地,面積521.2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10.43%。絕對高程200~1000米,最高1150米,相對高差270~500米。山脊走向主要呈西北和近東西向,屬嵩山餘脈。以潁河為界分為南北二支,北支稱具茨山山脈,南支稱箕山山脈。計大小山峰913座,較為主要的200餘座。 3、崗地。崗地中分為冰磧冰水崗地、剝蝕殘崗地、坡洪積崗地、衝洪積崗地四大型別,面積836.8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16.75%。 礦產資源:許昌市境內已知礦藏,主要有煤、鋁土、鐵、矽石、耐火粘土、石灰岩、大理石和白堊土等。 市境內已探明煤的儲量約36億噸,多分佈在襄城縣西部、西南部,禹州市的西部、北部和南部,許昌縣西部也有少量的煤。禹州市境內探明儲量15.14億噸,煤層覆蓋層較薄,已大量開採。襄城縣境內探明儲量20億噸左右,保有儲量14.1億噸,埋深一般為300至1200米。許昌縣境內探明儲量0.74億噸,煤層覆蓋較厚,尚未開採。 土地資源:全市土地總面積4996平方公里。其中:海撥1000米以上的中山面積375畝;500至1000米的低山面積30.657萬畝,佔總面積4.1%;200至500米的丘陵面積173.01萬畝,佔總面積的23.1%;200米以下的平原面積545.7萬畝,佔總面積的72.8%。農耕地:毛耕地面積474.89萬畝,佔全市總面積的63.37%,其中:耕地458.42萬畝,佔全市總面積的61.17%,佔毛耕地面積的96.53%,其它為果園、林地、牧草地、水域佔地。其他佔地:包括交通佔地、城鄉居民點、工礦、及未利用的沙地和裸岩礫地等共有274.5萬畝,佔全市總面積的36.63%。全市土壤劃分為棕壤、褐土、紫色土、紅粘土、潮土和砂礓黑土等6個土類,包括12個亞類,26個土屬。 水資源:地表水主要來源於天然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671~736毫米,多集中在6~9月,佔年降水量的65%。汛期暴雨強度較大,多年平均徑流量96.1毫米,西部115.1毫米,中部84~89毫米,東部81.9毫米。天然降水匯入潁河、雙洎河、清異河、清流河與人工河(潁汝總乾渠)等,河川年徑流總量為0.9億立方米。 植物資源:許昌市境內經普查有維管束植物124科、411屬、719種,其中野生植物448種,栽培植物271種。按自然森林植被破壞後而大部分低山丘陵為草灌叢植初分類,屬華北區豫西山地和黃淮平原亞區植物區。 動物資源:許昌市動物區系屬於華北區的黃淮平原亞區,按河南省動物區劃屬於豫東北平原動物地理省和西崤山山地黃土丘陵動物地理省。全市共有主要動物135種。 三、城市名片 國家園林城市:2006年元月,國家建設部正式發文,命名我市為“國家園林城市”,這標誌著我市的城市發展跨上了一個新臺階。 21世紀,是一個生態文明的世紀。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環保經濟。環境、生態、綠化建設已經作為綠色GDP,成為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競爭力和生產力。當一些地方還在為是傾力構築生態優勢,搶佔綠色經濟的制高點,還是不管生態建設,全力發展經濟爭論不休的時候,許昌,這個素有“蓮城”之稱的古老城市,已悄然確立了環境立市、生態優先、城鄉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把建立國家園林城市作為許昌經濟騰飛的契機。 國家森林城市:許昌在實施中原崛起中發揮了生態建設的示範作用。許昌作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在實現中原崛起中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根據許昌的特色,發揮比較優勢,提出了以生態為品牌,以生態促發展,以生態促和諧的城市發展戰略。“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的獲得,是許昌繼獲得“國家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之後的又一殊榮,許昌正逐步成為中原城市群中生態良好的宜居城市,環境優美的投資城市,文化深厚的旅遊城市。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生態方略。建設森林城市,對於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以“科學發展、和諧城鄉”為主導,以鞏固、完善、提高“創森”成果為重點,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原則,努力實現林業生態資源向生態產業、生態文化和生態旅遊的轉變,注重在森林生態上抓模式,在森林產業上抓品牌,在森林文化上抓提升,拉長森林生態鏈條,力爭建設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態體系,發達的森林產業體系,繁榮的森林生態文化體系。 四、總結 精心做好生態城市設計。在編制生態城市規劃的基礎上,要精心做好生態城市設計,以真正實現城市的生態化目標,並體現不同城市獨有的城市生態環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風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設計有城市景觀設計、城市產業設計和城市住區設計三個方面。 城市景觀設計的目標是建立在由建築、園林等為主的人文景觀和各類自然生態景觀構成的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建築景觀設計的重點是在平面規劃的基礎上做好空間天際輪廓線的規劃設計,特別是沿主要街道建築景觀設計,要在做好高層超高層建築景觀設計的同時,適當佈置低層的生態建築。園林設計的重點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兩岸林帶以及城市公園、城市廣場的景觀設計,融生態環境、城市文化、歷史傳統與現代理念及現代生活要求於一體,提高生態效益、景觀效應和共享性。各類自然生態景觀的設計重在完善基礎設施,完善生態功能,提高其生態效益、景觀效應和共享性。 城市產業應當是代表生態文明潮流和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的生態產業,是能夠形成強大示範效應的龍頭產業。要在全面客觀地分析城市產業現狀的基礎上,立足於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和生態化、現代化的發展要求,高起點、高標準、科學設計城市產業。要以生態化的示範產業園區為平臺,建設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導、以迴圈經濟為特色的生態型工業體系,同時努力發展旅遊、教育、醫療、物流、文化、資訊、房地產等產業。要建立生態產品開發、設計、孵化中心,逐步實施現有產業的調整和改造,實現產業的生態轉型,提高生態經濟在GDP中的比重。要努力推行ISO14000環境質量體系認證、環境標誌產品認證、清潔生產稽核和建立綠色企業等,建立企業環境行為、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將企業的環境信用納入企業社會信用體系之中,透過多種媒體向社會公示。 要用生態建築原理對居住區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形成生態建築與完善的基礎設施構成的生活環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內的社會生態系統。居住區設計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合理佈局。綜合考慮城市的地理特徵和水、氣、地質等條件及長遠發展要求,選擇城市居住區的最佳區位和發展規模。二是節能低耗無汙染。即在建築材料的使用上堅持環境保護原則,避免由於建築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汙染、化學汙染、放射性汙染等。要充分考慮建築物的朝向、間距等,以解決住宅採光、室內通風等衛生問題。三是應用生態技術處理生活排洩物、生活垃圾。四是透過增加居住區綠地,推廣屋頂綠化、垂直綠化、湖河溪流水體的坡岸綠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區綠化覆蓋率。居住區內必須設定集中公共綠地。居住區公共綠地必須大於人均1.5平方米。五是增加居住區文化體育設施。 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基礎。城市的形成源於我們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準則。因而,絕大多數城市特別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態基礎。生態城市建設必須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基礎。所謂充分利用,一是保護,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礎首先在於保護。因為,原生態的環境是任何人工生態都不可比擬的,必須採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其次是提升。提升是在保護的基礎上提高和完善,透過工程技術措施維持和提高其生態效益以及共享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基礎建設生態城市,是生態學原理在城市建設中的具體實踐。從實踐經驗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基礎,才能建成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