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祥子談歷史
-
2 # 盲客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的災難,在眾多同盟國的努力下,最終擊敗了軸心國,在三個法西斯國家中,以日本的侵略行為最為野蠻,因為日本走上了擴張的道路,想要搶劫他國達到自己的目的,中國也深受其害,整個二戰期間,日本給別國帶來的災難是無法用文字描述的。
-
3 # 小芊芊愛歷史
二戰時期,日本為了最大化的掠奪中國的資源派遣了大量軍隊到中國參與作戰,但是也因為日本在中國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物力,導致日本男人基本上都參軍了。日本軍部只能抽調女性兵源,派到中國戰場。
根據有關專家透露當時蘇聯在處理這些女性俘虜的時候,並沒有因為性別的不同有任何的優待。他們跟男兵一樣被送到了寒冷的西伯利亞從事重體力勞動,蘇聯在對待這些投降的俘虜所用的手段是十分殘忍的,在零下幾十度的延安天氣裡,依舊需要從事繁雜的體力勞動,並且沒有能夠禦寒的衣物。甚至於連房子都是這些俘虜,到達西伯利亞荒原深處自行建造的。
恐怕很多人看到這裡,都會叫好確實作為第2次大戰的主要參與國,日本在對待其他國家的俘虜時,也是沒有把他們當人看。沒想到回過頭來自己也成了別人的俘虜,反被蘇聯人虐待。這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一報還一報。
-
4 # 鹹魚閒聊
二戰時期,蘇聯大規模俘虜日本士兵主要集中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後。
7月,美英中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然而此時的日本困獸猶鬥,拒不投降,於是美國於8月6日和9日在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而8日,蘇聯也對日宣戰並發動八月風暴行動。
“八月風暴行動”的主要戰場在中國的東北地區,北韓北部地區,庫頁島及千島群島,當時駐守在東北的是日軍唯一還能拿的出手的部隊—關東軍。
當時的關東軍有70多萬,1千多輛坦克,6千多門大炮及1千8百架飛機,論實力還是不俗的,但與蘇聯相比,差距還是太大。
所以相比之下,日軍完全不出意外的被蘇聯的鋼鐵洪流所碾壓,戰爭從8日開始持續到18日便結束,之後日本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下令關東軍全體繳械投降。
就這樣除了陣亡的士兵之外,絕大多數關東軍成了蘇聯的俘虜,有多少呢?將近60萬!
60萬俘虜對於蘇聯來說可是非常龐大的,但絕對不是負擔,蘇聯人將這60萬俘虜分批押往寒冷的西伯利亞墾荒,充當苦役,榨乾他們的剩餘價值。而且在那個地方,這些俘虜還要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驗,有來自蘇聯士兵的毆打折磨還有惡劣的生存條件,無盡的飢餓……,在西伯利亞,日本人毫無尊嚴的活著,連生存都無法做主,因為有時候蘇聯人也會毫無緣由的殘殺他們。
後來,日本戰後重建並與蘇聯建交,日本政府一直敦促蘇聯釋放這些戰俘,最終這些戰俘回到了日本,但只回來了40萬,有近20萬人死在了西伯利亞,永遠回不來了。
因為日本當時在思想上深受中國的影響,認為女子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不能上戰場,所以日本自組建新式軍隊起就禁止女性參軍。但是二戰爆發後,日本國內受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很多女性也強烈渴望上戰場,為天皇玉碎,因為部隊不收女兵,所以她們就會以別的形式加入戰場,比如充當醫護人員,再比如加入“女子挺身隊”等這種組織。
八月風暴後,蘇聯也俘虜了一些日本士兵家屬,醫護人員以及女子挺身隊成員,這些女人除了戰敗自殺的,其餘的也成了蘇聯人的俘虜,至於她們的下場往往也是很慘的,畢竟戰爭時期,女人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一群人。
-
5 # 南雷霆峰
二戰之後,蘇聯是如何對待在遠東地區被俘的日本戰俘和女兵的?
首先,題主是故意挖坑,還是抗日神劇看多了啊?日軍作戰部隊裡是沒有女兵的,醫生和護士除外,她們不是作戰部隊,按照《日內瓦對待戰俘條約》,不能列為戰俘。
其次,蘇聯對待戰俘,完全和我們想的不大一樣。按照我們平常的想法,蘇聯軍隊可能會種族歧視,優待德國戰俘,而日本人是黃種人,會受到虐待。
實際情況與我們想到的完全相反,德國戰俘被蘇軍殘忍對待,能活著回去的寥寥無幾。而六十萬日本戰俘75%都活著回到了日本。
這是為什麼?
因為蘇軍和德軍在戰場上殺紅了眼。
但是,蘇軍攻入東北三省的時候,關東軍的精華,有戰爭經驗的士兵已經損失殆盡。連武器也湊不齊,有些日軍甚至淪落到搶偽軍的武器來用了。因此,蘇軍佔領東北,傷亡不大,而且居然俘虜了六十萬日軍戰俘。
所以,蘇軍對待兩國戰俘,心情完全不同。對德軍戰俘就是往死裡整,而對待日軍戰俘則沒有刻意對待。
那麼日軍戰俘為什麼還是死十五萬?那就要怪遠東西伯利亞的酷寒環境了!日本人不適應,再加上蘇聯戰後物資奇缺,俄羅斯人都還有凍死餓死,所以剛開始死了許多。
後來日本戰俘適應了,物資沒有那麼緊張了,死的也少了。
甚至,俄羅斯由於戰爭,男女嚴重失衡,看管戰俘有太多的蘇軍女兵。這些女兵一旦飢渴難耐,就會找這些黃面板的粗壯戰俘“侍寢”,內務部屢禁不止。據史書記載,有極少數日本戰俘因為被蘇軍女兵睡了,而女兵生了孩子,被要求加入蘇聯,當時沒有能再回到日本。
-
6 # 畫素說歷史
二戰後期,出於種種原因也為了自身的利益考慮,蘇聯出動百萬大軍開進中國東北,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擊潰了六十萬日本關東軍的鬥志,以極小的傷亡結束了東北的戰爭。
當然這裡面還有日本的女兵們,戰時他們作為日軍部隊裡的醫療兵或通訊兵,戰後成了蘇聯的俘虜,但並沒有因為是女性而受到“優待”,蘇聯對他們一視同仁,女兵們也一起參與到勞作的隊伍中,每天忍受飢餓嚴寒,最糟糕的是,運氣不好的還會成為蘇軍的“洩慾工具”!
曾經日本虐待其他國家的戰俘,而後自己反過來被蘇聯虐待,所有的傷害都是彼此相互的。所以今天我們更要牢記歷史,好好守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
7 # 不沉的經遠
說起來很有諷刺意味,由於在蘇日戰爭期間日軍崩潰太快,蘇軍傷亡不大,所以日本投降以後,蘇聯對日本俘虜是比較寬厚的。
德國投降以後,美國為了減少自身的損失,希望蘇聯能出兵共同攻擊日本。1945年8月8日,蘇聯正式對日宣戰,百萬蘇軍對盤踞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攻擊。
另外由於長期陷入戰爭泥潭,加上美國的戰略轟炸,日本的軍工生產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關東軍的武器裝備也大量不足,坦克、飛機大多破舊不堪,不能使用,連步槍數量都不足使用,不得不收繳了偽滿軍的武器供日軍所用。所以此時的關東軍戰鬥力堪憂。
所以除了少數要塞地區外,蘇軍幾乎沒遭遇什麼像樣的抵抗,一路上長驅直入,前進速度僅限於補給的限制,日軍的抵抗幾乎可以忽略,蘇軍的傷亡自然也是極小。
在第二年隨著日本戰俘逐步適應了西伯利亞的氣候,蘇聯自身也逐步從戰亂中恢復活來,戰俘的居住條件和物質條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甚至一些日本戰俘回憶,在戰俘營裡的伙食甚至比當時日本國內還好一些。
回覆列表
1945年8月9日24點,蘇聯出動150萬大軍,越過中蘇和中蒙邊境,分三路向日本關東軍大營發動突然襲擊,此戰擊斃關東軍8.3萬,俘虜59.4萬。
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
8月23日,斯大林下達《關於接收並安置日軍戰俘參加勞動的第9898號決議》的密令,規定:“接收50萬日本戰俘參加蘇聯境內的強制勞動,將他們安置到國家的各個生產部門當中,採取適當措施安排他們的生產和生活。”
可以說,蘇聯非常需要大量的成年勞動力來進行國家戰後恢復建設。因此,蘇聯便毫不客氣地將60萬日本戰俘押送回國,並投入到東西伯利亞、哈薩克及頓河流域的坦波夫州等地區,從事高強度重體力勞動。為此,蘇聯還修建戰俘營267個、戰俘管理所2112個,以便對戰俘進行管理。
然而,1949年8月,當最後一名日本戰俘離開蘇聯哈薩克時,回到日本的戰俘只有不到40萬,而另外的20萬則永遠留在了蘇聯的土地上。有資料顯示,1945年12月,日本戰俘死亡3385人;1946年1月,日本戰俘死亡5168人;第一個冬天,日本戰俘死亡高達5.5萬人。其中,營養不良死亡的就佔了48.2%。
那麼,這些日本戰俘在蘇聯究竟有過怎樣的悲慘經歷?
例如:在濱海煤炭聯合企業安置戰俘25000人、木材採運企業安置戰俘18000人、建築企業安置戰俘12000人、鐵路公路修建企業安置戰俘5000人、國防軍工企業安置戰俘8000人等。
同時,日本戰俘不但需要從事沒日沒夜的體力勞動,還要接受蘇聯的政治思想教育。如:學習馬列主義理論、斯大林的豐功偉績、蘇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每日早上還要抬著斯大林的畫像高唱國際歌等。對於稍有牴觸的戰俘,輕者遭受毒打,重者會被槍決。
雖然,還有些戰俘幸運活了下來,卻因從事工種的特殊性,則被強迫永久留在了蘇聯。如:1949年7月,蘇聯部長會議決定,參與特殊工程(原子彈工程)勞動建設的所有戰俘和犯人不能回家。因當時缺乏防護工具,有些戰俘瘓上核輻射後遺症,不久病死,有些則被押送到科雷馬,身份由戰俘變為流放的僱傭者。
原本蘇聯押送60萬日本戰俘回國,是為了恢復國家戰後重建,可是結果並不如人意。據俄羅斯學者卡拉曼和休科夫斯卡婭說:“日本戰俘的勞動不僅效率不高,而且是虧本的。”蘇聯經濟學家們說:“戰俘營是虧本經營。因戰爭而破產的蘇聯根本無力養活這麼多日本戰俘。”
理由是:雖然日本士兵的服從意識較強,但勞動效率卻很低。主要是蘇聯準備不足,勞動工具和勞動材料匱乏、戰俘又缺乏專業知識等。因此,後來蘇聯又將日本戰俘陸續遣返回國,並關閉了戰俘勞改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