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羨魚丶
-
2 # 123456至654321
好問題!愛是相互的感染與付出,不是單方面的。所有的愛都是這樣,必須有付出,有感觸,有感動,有愛,有學習,有回饋,這份愛,才能夠健康長大,圓滿每種關係之中的靈魂,包括父子,母子,愛情,友情,工作合作伙伴。彼此滿足,才是愛的正確表達方式和結果。
-
3 # 懷念春天的味道
你指定有點病,不然你為什麼眼瞎心盲?可能還有很多人跟你一樣有這病,我猜回答的人當中就會有。你說你看不到“慈”的宣傳?那鋪天蓋地的怎樣教育孩子,家長怎樣與孩子相處的滿天的資訊你看不到?難道不使用“慈”這個字就不算“慈”?你文化水平是有多低?慈這個字現代漢語很少單用,所以不如孝這個字使用的頻繁。你需要去醫院看看你的大腦,還有,不要製造資訊垃圾,提問這麼弱智的問題。
-
4 # 夏天的風43357001
慈愛不是溺愛,每個父親都有慈的一面。只是有些人理解錯了。吃穿優先,培養教育。嚴勵的管教。成家立業等等。這些都承載著外剛內慈!天下父親那個不希望兒女過得好!孝在現實年代己退萎了。多種情況原因,借題過渡引起多數兒女背逆而行。至親不顧唯利是圖。應驗了兒行千里母擔憂!父奔萬里兒不疚!
-
5 # demeter
因為宣傳的人分兩類。一類歸為父慈,他們認為人人都和他們一樣,所以只需要宣傳子孝就可以了,根本不知道還有很多蘇大強。一類只想著索取,根本不想要求自己,為嘛要宣傳父慈,那不是給自己挖坑嗎。
-
6 # 啟東阿哥
慈的人是在默默的付出、奉獻,無怨無悔考慮的是子女的幸福;孝的人往往做了一丁點,就好象是驚天動地的偉業總要鬧個無人不曉。就象你說的“幾乎看不到慈”一樣,不是慈少了,而是你認為慈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你感覺不到!
-
7 # 草莽英雄6688
這麼說,慈是天然的,基本上每個父母對子女都是過於慈愛(極少數對子女不聞不問的父母不在我們討論範圍)。而子女對父母不孝順的相對普遍。特別農村家庭,子女自顧不暇,對父母孝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城市家庭對獨生子女過於溺愛,養成驕橫,不尊重父母的較多。
在整個社會層面,父母慈愛從古至今歷史傳承,而子女孝順,主要存在於教科書中(如有考古發現老人坑,即父母六十歲後送入特製山洞等死)。所以要大力宣傳孝道。
-
8 # 林中楓葉139412925
現在洗黑錢的人,捐點錢都叫慈善家。
父親給兒女生命,哺育其長大成人,還不是慈父嗎?
無聲勝有聲,言表永遠難及心生!
-
9 # 7日
不知此位年齡,可以肯定的是沒有晉升到人父級別,沒有當爹的經歷。所以才能提這麼幼稚的問題。養育兒女雖說是義務,卻襯托著博大的慈愛,也是動物與人的曲別,動物絕大多數只管交配,不管養育,男人承擔了家庭責任,不管再苦再累,也要一如既往地付出,也許沒餵過奶,沒洗過衣服,全部的勞動所得卻是維持生活的來源,辛苦勞累委屈他不能對孩子說,他不願孩子的心靈身體過早受到打擊折磨。這也是慈。許多慈愛是不能言表的,父親的慈愛被稱厚重的原因。
-
10 # PonnenultM
其實,慈祥的父親是很多,可以說佔大部分,只有小部分不慈祥的父親所帶出來的孩子把慈父所帶出來的孩子影響了!也就是說因為一條魚腥了滿鍋湯,這魚是濫魚!是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影響時代發展的,要想改變他們,那必須得宣楊具有正能量的東西。因為,父是先慈然後才能享受到兒女的孝,國家和老人們怕兒女們受不良風氣的形象,所以適當的給他們敲一敲警鐘,甚至要警鐘長鳴,讓他們不能忘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也是中國國情發展的需要。
-
11 # 辛沙
新聞學上有一個形象的說法“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稀奇的事才值得報道。父慈啥時都不缺,可以說是啥時候都氾濫,根本用不著去教育,去宣傳,人人奉行如儀。父不慈的才是稀奇的,才值得報道。孝,是自古到今都稀缺的東西,過去是農業社會,尚不嚴重,現在進入工商社會,不孝的問題,空前嚴重。人們有個模糊的觀念,以為過去的人都很守孝道,不孝今天才有。其實不對,幾千年來代代都抱怨不孝,弒父殺母的事都不少,倫理學家,政府才會拼命的提倡孝道,還弄出個假大空兼殘忍血腥的“二十四孝”來糊弄人。但這玩意兒能騙得了今天的後生哥後生妹?
-
12 # 聖德堡888
《思維的誤區》父慈子孝,是人類情感的屬性。本來無需倡導,其因人類社會有別於其它群體動物。人類屬於哺乳動物中成長期最長的動物,在成長期中不具備繁重的勞動能力。不能自主生活,只能依靠家庭供養。在親近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中必然會體現父慈子孝的情感表露。
父慈子孝,是人類社會的獨特屬性。它本來無需著重強調,因為這種現象已經形成了純樸的民風,變成了自然而然的的行為。
可是偏偏有人為了構建,社會人倫體系框架,自認髙明的刻意編排出了父慈子孝的理念。從此割裂了父母與子女的天然的血脈情感。用規範的屬性標準,要求不同屬性人群的行為,造成了親情血脈情感的認知危機。
本來是親情之間互相給予的行為,變成互相討價還價的交易。即父慈子應孝,子孝父必慈。反之父不慈不應要求子必孝的理念。
這恐怕就是題主想用父慈子孝的概念,只見孝,不見慈,內心所要表達的真實含義。
其實這種以自我覌念為主的思維,都源於人類最純樸,最純真的情感被語言量化的結果。
我們每個家庭都是社會的細胞,是親情血脈不可分割的整體。任何時候家庭血脈的聯絡,都不能用利益觀念去衡量。
無論遭遇什麼情況,都應該用質樸的情感面對親情,讓親情一脈相承,綿延不絕…
-
13 # 仁愛風鈴Cc
父慈子孝,為什麼現在都宣傳孝?而幾乎看不到“慈”呢?首先要問問題主你,為什麼能提出這樣的問題,事間百太,你在平時生活中,經歷了什麼?看到了什麼?不言而喻。
記得小的時候,每到過年的時候。爸媽要準備好貢品,供上老祖宗,先給老祖宗磕頭,然後再給爺爺奶奶磕頭,弟弟也跟爸爸媽媽,給爺爺奶奶磕頭。然後才吃年夜飯,吃餃子。媽媽做飯,有好吃的先給爺爺奶奶吃,剩下我們再吃。如果有客人,我爺爺奶奶作陪,小孩子是不能上桌的。到後來,爺爺奶奶都相繼走了。漸漸的移風易俗,一些舊禮儀都沒了。到目前為止。小孩子少了越發金貴。成了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有好東西,都是先給小孩子吃了。老人變得年輕了,敬老少愛幼的多。
“慈”無處不在。做父母的父母再怎麼辛苦都要給孩子養大,做母親的寧願辭職不工作都要自己親自養,把孩子養大還要帶孫子,這不都是慈的表現嗎?似乎不用宣傳做父母的都能做到“慈”。
但是不孝的例子卻很多。子女難做到孝,因此都宣傳“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安度晚年。
-
14 # 棉花也是花1101
因為能用到父慈子孝這個詞的受眾,基本最小也是子女成人,而父母五六十或更大年齡。
新時代的年輕人性格多樣化,還有很多是獨生子女,在其成長過程中沒有兄弟姐妹陪伴本就可能會更自我一些,甚至年少時或許還叛逆過,總之沒有上一代人那麼思想傳統守規矩,所以需要引導宣傳。
而反之,大部分為人父母的四五十歲及更大年齡的父母,從其之前接受的教育或是那時的社會風氣的影響,對兒女有慈愛之心是為人父母的本能,需要宣傳嗎?
回覆列表
因為慈已經氾濫成災,而孝正在消失。
很多孩子都承載了父母獨一份的愛,養成了孩子自私的一面,索取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