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47460208505

      首先我要講的是民間舞的特點是自娛性和即興性。

      其次就自娛性作個舉例解釋。其實從字面就能看出什麼是“自娛性”,就是自娛自樂,比方說東北的二人轉。

      下面我給你舉個漢代民間舞的例子:漢族民間舞多為農耕文化的產物,與農民生活緊密相連,常是種植前、豐收後和喜慶節日的時令性活動。因此,各種喜慶的秧歌、歡欣的鼓舞、紅火的燈舞、求神祈雨的龍舞等等,形成了漢族民間舞的幾大類別。如秧歌,就有東北秧歌、河北秧歌、山西踢鼓子秧歌、陝北秧歌、山東的膠州、海陽鼓子秧歌……鼓舞,就有腰鼓、花鼓、太平鼓、花香鼓、戰鼓……燈舞,就有荷花燈、採茶燈、花燈、鯉魚燈、花鼓燈……龍舞,就有耍龍、百葉龍、段龍、板凳龍、火龍……而農民的生活及其用具,往往成為民間舞的題材和道具。如跑驢、推小車、跑旱船;扇子、手帕、棒槌等等。各民族的民間舞雖然種類繁多,但大多有自娛性的特點,可是,漢族由於長期受封建思想的禁錮,在民間舞蹈活動中,看的人眾多,參與跳的甚少,因此,它的表演成分很強,於是,一些戲曲中的人們熟悉的人物與情節,武術中的器械與姿式,大量吸收到了民間舞蹈中。如梁山好漢、白蛇與許仙、劉媒婆、傅朋與孫玉姣;五虎棍、藤牌槍、鞭、杆、劍等。因而,自娛中的表演性與表演中的自娛感成為了漢族民間舞的一大特點。

      五六十年代舞臺表演的漢族民間舞,主要是在傳統民間舞蹈與素材的基礎上的加工再創作,與此同時,用傳統民間舞蹈或民間舞素材與新的生活情感結合進行了一些新的民間舞的創作,而賦予了民間舞以時代的新面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家機密第二部劇情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