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悅心靈魂

    明代散文

    一,概述

    有明一代,文學輝煌,其散文創作領域,亦高手如林,風格多樣,流派分呈.不過,明初較佳的散文,多以前人為模式,時或別出心意,但仍舊不脫昔人窠臼; 較下等的散文則多剽竊抄襲,或務艱澀,或飾外華,較不具文學價值.

    明初的散文承繼元末的文學,而後出現的臺閣體,其弊流為散冗,遂引起了七子的文學復古運動;但後來卻又走回句模字擬的方式,食古不化,遂發生了王唐之主唐,宋,規矩謹嚴,結果這兩派一起一伏,直到明末,影響到清代的文學發展.但是,不管如何,明代散文無論是在思想內容的表現上,或是藝術形式的創造上,都有其不容忽視的地位.

    二,特色

    明代的散文,大致經歷了洪武,永樂,弘治,嘉靖,萬曆和崇禎六次顯著的變化.這期間,出現了眾多文學派別,或著意於傳統的恢復,或致力於新形式的創造,或強調心靈世界的開拓,或力主對現實社會的反應.總而言之,明代散文大致有如下三方面的特點:一是對「文以載道」,「溫柔敦厚」傳統文學觀點的突破,把表現作者的真情實感做為文章的第一要義,而不是代聖賢立言.李贄的「童心說」,公安派的「性靈說」都傳達此種文學精神,這是中國散文史上的重要發展之一.二是扭轉了宋,元以來唯「道」是尊,輕文賤藝的衰頹文風,恢復並振興了古文傳統.注重師法唐,宋,同時博取先秦,兩漢,六朝,拓寬了古文創作的途徑,增強了散文的藝術表現力.三是晚明小品文的產生:它突破了正宗古文的傳統,使古老的文體出現了新的生機及氣象.

    中國傳統古文的發展到了中唐,北宋,已進入其輝煌的頂峰,「唐宋八大家」正代表它偉大的成就.南宋以後,程,朱理學統治了思想文化界,重道輕文,視辭章為末技的觀念瀰漫文壇.許多作品呈現出一副道學家的面孔,內容陳腐,質木無文,又模仿語錄體的腔調,讀來令人生厭.而明代散文的發展,正好把散文創作從宋,元古文的死衚衕中解放出來,重新使傳統的古文閃耀出藝術的光輝,就成了明代散文的重要責任了.

    三,著名的散文作家及其作品,風格介紹

    明代著名的散文家,以宋濂,劉基,高啟,方孝儒等人為代表.他們攜帶著一股清新剛勁的文風.他們大部份從事創作於元末,多起於民間或下層官吏,親身感受過民生的疾苦,社會的瘡痍,抱有匡時濟世的理想,並且學識淵博,善著文章.雖然在學術思想上仍為脫離宋,元理學的軌轍,但由於他們有著較深厚的生活基礎,故能超越理學的束縛,寫出反應時代精神的作品.這些作品或感嘆人生變故,或渴求天下治安,或記敘高人奇事,或探索興衰之道,將元明之際的社會生活畢現其中.其文風蒼勁悲涼,閎深雄麗.以下便分別介紹之.

    (一)宋濂

    被稱為「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字景濂,號潛溪.宋氏詩文,有宋學士全集,他的文章雍雍大度,魚魚雅雅,自有一番開國文臣的氣象.在當時文名極盛.宋濂積學深厚,精熟文理,兼擅諸體,而以傳記最為出色.他善用不同的手法表現人物,能夠抓住人物富有特徵的細節,寥寥數筆,刻畫出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來,如,,等.另一篇名作,寫出了他早年不畏艱辛,刻苦從師就學的精神,影響很大.另一些寫景狀物的文章如,,也寫得相當生動,簡潔有力.但有些作品出於應酬,頗傷繁冗,又實開臺閣體之先河.

    (二)劉基

    精通經史,兵法,術數,洞悉世情物理,為文雄奇瑰麗,洗鍊明暢,風格道勁,特別擅長運用寓言形式.雜文集《郁離子》以寓言說理諷世,欲「矯元室之弊,有激而言」.而其,,諸篇,清奇峻拔,可謂記中精品.議論犀利,語言形象膾炙人口.

    (三)方孝儒

    為宋濂弟子,長於議論,其十篇,議論古今,言詞懇切,雖為政論而文采郁郁.

    明代早期的散文,具有比較強烈的現實性,作家們改變了元末文壇上流行的纖穠縟麗的風習,呈現出一種蓬勃向上的氣象.但是當時文網嚴峻,人人自危,因而限制了作品內容的深度與廣度.

    (四)臺閣體

    明代以理學治國,因此朱熹理學在意識型態上便居於統治地位.與之相映,文壇上便推崇一種雍容典雅的風格,而「危弦促管」,「怨尤勃興」之作遭到排斥.臺閣體正是基於這樣的社會需要而產生.臺閣體多為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頌聖」文字.其風格雍容典雅而常流於呆板空廓,缺乏剛健清新之氣.雖然如此,有些文章仍有可觀之處.如楊士奇的一些言情寫景之作,點染如畫,一往情深,頗具歐陽修淡宕紆餘之風韻,其便是.又如李東陽,其文平淡清永,頗有情致.他雖力糾臺閣體之弊端,但終難脫其窠臼.

    (五)前,後七子的文學復古運動

    前七子如李夢陽,何景明等開始對臺閣體發起批判.他們對於儒術道學表示懷疑,很有離經叛道之嫌,其文學觀點亦悖於道學陳調.他們重視文章之美,講究文章技巧,要求「形神具出」,文情並茂.他們主張學習古文不必「近取唐,宋」,而應「直逼秦,漢」,這不僅是因為秦,漢文章雄麗,風格多樣,還因先秦時代思想活躍,學術自由.而對於南宋以來纖弱,枯質,單一的格調和迷信程,朱,死守道統的風氣堅決鄙棄.這實質上是一場在「文必秦,漢」的復古旗幟下所進行的文學革新運動.不過,「前七子」在創作上存著十分明顯的模擬蹈襲之病.他們學習古人往往生吞活剝,而乏陶冶熔鑄之功,使散文流於古怪生澀.

    「後七子」跟隨前七子的腳步,繼續鼓吹復古之風.他們大力煽揚弘治以來的尚文之風,鞏固前七子的陣地,也加重了模擬艱澀的弊病.其文章多「句擬字摹,食古不化」,「故作聱牙,以艱深文其淺易」,這是其最大的要害.

    「前,後七子」的文學復古運動是為了挽救「正統文學」的危機而興起,其摧毀臺閣體,扭轉文壇風氣的功績不容抹煞,但其盲目摹古卻又給散文創作帶來了新的危機.因此其後便有「唐宋派」起來加以矯正.

    (六)唐宋派

    他們推崇並學習唐,宋,對於復古派的模擬之風給予尖銳的揭露和批評.針對復古派為文聱牙拮屈之弊,「唐宋派」提出了「文從字順」的要求.其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茅坤等.由於唐宋派所提倡的思想陳腐落後,缺乏力量,所以最終不能成為反對復古派的一個反對者.重道而不輕文,講求文章作法是一大特色.其宗旨是要把當時的散文創作納入文道並重,文辭暢達的唐,宋古文的軌道.

    創作方面,以歸有光的成就較為突出.他的一些懷舊思親文章,如,,,等,較少道學家氣味,情致綿綿,悲音嫋嫋,感人至深.他的文章善於捕捉生動典型的細節,寥寥數筆即令人難忘.其語言平淡樸素,不事雕琢,而意蘊悠深.但遺憾的是其文集中充斥著大量的表彰孝子節婦的文章及壽序墓銘之類的內容.王慎中的名篇氣勢磅礴,聲色俱佳.唐順之的,,等也都是情理並至,「洸洋紆折,有大家之風」.

    (七)李贄

    在文學上,他提倡「童心說」,他認為唯有保持童心的純真,才能寫出天地間的至文.他又認為,天下之至文,絕不在於字句,結構等形式上的追求,而是作家「蓄極積久,勢不能遏」,自然而然,不得不然所致.因為此種進步的文學觀,因此他的散文擺脫傳統古文的格局,有著深刻的思想性和強烈的戰鬥性,議論大膽,見識過人.尖銳潑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在他的文章中,對道學家的批評尤為強烈,文字犀利痛快,富於鼓勵性,長於分析,時有警語.如全文短小如匕首,尖銳如投槍,實為不可多得的雜文佳作.晚明優美的小品文在李贄手中已初試鋒芒,頭角展露.李贄對於晚明文學的奠基實功不可沒.

    (八)公安派

    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為代表.其文學理論為「性靈說」,要求創作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性靈說強調文章的真率天成和自然趣味,受李贄「童心說」的影響甚巨.他們的散文風格自然流露個性,語言不事雕琢,流利潔淨,為其特點.明末小品文便在這樣的風氣之下得到長足的發展,勢成鼎盛.之後的「竟陵派」繼承「公安派」的革新精神,提倡獨抒性靈,反對模擬剽竊,又提倡含蓄蘊藉,錘鍊剪裁,以矯正「公安派」率易刻露之病,遂變公安清俊流麗之體而為「幽深孤峭」之調.「竟陵派」重視作家創作的深度與厚度,但又偏重在形式上追求幽曲新奇,仍未免膚淺僻澀之病.

    此後,小品文仍繼續發展,而同時,隨著社會危機的加深,利益衝突與民族問題的激化,實用之學和經世之文日益受到重視,復古之風再起,小品散文也開始向正宗古文復歸.

    (九)張岱

    明,清之際的張岱可謂是一位小品文集大成者.他吸收了晚明諸家特別是「公安派」和「竟陵派」的長處,矯正了小品文在發展過程中的流弊,以深厚救淺薄,以嚴謹救率易,以明快救僻澀,把小品文發展到了一個相當完美的境地.他的文章題材較廣,凡風景名勝,世情風習,戲曲技藝,乃至古董玩具等等,無所不載.這些文章記錄了他的實際生活,也反映了明末現實生活的某些側面.如記遊人情態,描摹盡致;寫西湖雪景,以詩為文,情趣盎然.

    晚明的性靈小品與當時文人的時代感受,心性體認,文學觀念與處事態度密切結合,可視為晚明時代精神的表徵.其中所透露的處事觀念,可歸納出三大要項:採退離態度,好尚山居閒情,以心冥境.具體的生活安排上,家居則流連藝文,賞玩器物,外出則尋山問水,訪木探石,充滿悠閒的樂趣與美感.對於人世的觀察則可從三方面見其特色:強調個人的真意深情,以諧謔態度省視人世,重新詮解歷史人物.這便是晚明性靈小品文的主要內容及思想了.

    四,對後代的影響

    面對明末的社會現實,古文家們懷著匡時濟世的抱負和亡國易代的悲痛,奮發揮毫,感時而作.一時之間,文壇上名手四起,雄文如林.當時的散文風格,多的是正氣凜然之作.明代近三百年來的散文創作,就在明末國破家亡,異族入主的情形之下,悲壯的結束了.明朝的遺民孤臣在清初文學創作上,便繼續著雄健高邁,慷慨激昂的散文風格,直到另一種散文革新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帝王之字有哪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