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男友說很喜歡聽我彈琴,在一起之後就非要跟著我去琴房,並且幻想了一下我在一邊行雲流水而他安靜自習的美好畫面。
結果去了之後他發現我並不彈《夢中的婚禮》,也不彈《克羅埃西亞狂想曲》,更不彈《卡農》,整整兩三個小時都在彈一些聽不出什麼東西也一點都不流行的曲子,磕磕巴巴甚至還一小段反反覆覆十幾遍來回地彈,當然最後他也被煩的看不進去書開始打遊戲,並且再也沒有跟我去過琴房。
所以臺上臺下是完全不一樣的,臺上是我最好的狀態,臺下我拿到新譜子依然會磕磕巴巴扒好幾天,簡單的譜子我可以做到視奏,但是也真的會出錯。
練琴的過程也一點都不“行雲流水優美動聽”,有時候整整兩天都在練那一小段,為了扒譜,為了記憶熟練或者輕重情緒,呆在我旁邊就可以享受到同一串音重複滾動兩個小時的待遇,練琴本身就是一個鍛鍊手部肌肉記憶的枯燥過程,我自己不會覺得煩,但是你一定會頭大。
而且練琴真的不!優!美!上臺演出麼我得想著臺下有人看有人拍,表情管理要到位不然明天我的黑照就會出現在樂隊群裡,而且平時小演出曲目都不會難的,不但輕鬆甚至還可以很做作地微笑。然而在琴房裡被巴赫壓制的我,表情逐漸猙獰情緒非常失控,電影裡那種透過小窗,優雅美麗彈著舒緩小曲的學姐,也不是說一定沒有吧,一個就像上一條說的,我們練習一般都挺辣耳朵,而另一個原因:沒有任何一個正常人能面對巴赫保持優雅冷靜。
曲子的難易也和“看起來是不是密密麻麻”沒有必然關係,《野蜂飛舞》填得密密麻麻,但是對於我來說遠遠不如A叔譜子的大跳來得刺激。
再以巴赫的創意曲舉個例,譜子拿來一看挺簡單的嘛比野蜂飛舞空多了,不就是差不多的兩個聲部用兩隻手岔開彈嘛,上手以後——我的腦子被岔開了,難度係數好比讓我一邊踩腳踏車一邊轉著呼啦圈再順便頂個碗,對比起來野蜂飛舞的半音階真的不用過腦子,有的曲子彈下來手疼,有的曲子肝下來腦子疼。
練習曲並不就代表【基礎】【簡單】【不好聽】或者【不是名曲】,可能從字面意思上看,“練習”曲就是練習用的基礎曲目,但是舉個大家比較熟知的例子,《革命》和《鬼火》就都是練習曲,所以並不是要取名為“xx的婚禮”或者“水邊的xxxx”才屬於【好聽的名曲】。練習曲確實不算太好聽,因為大部分基礎練習曲都是為了技術訓練而寫的,不會特別注重旋律而只是針對單一的某一項技術,不停的重複訓練。即使是早就火出圈了的《革命》,可能在外行聽來還不如《夢中的婚禮》“有格調”,但是其實從技術上來講,夢婚幾乎沒什麼技術含量,而革命要把譜扒下來,對一般學生來講都有很大難度。所以練習曲可以用【不太好聽】來形容,但絕對不代表【簡單低階】。
鋼琴水平和“幾級”也是沒有關係的,練琴的人一般也比較謙虛,因為現在的考級水的很,更有一大批只背考級曲目不練技術的人。真正練琴的人也根本不會告訴你他滿級來彰顯自己的水平,因為十級只能算業餘入門的級別,看過大佬演奏,被拉赫折磨過的人誰敢說自己“會彈琴”,敢說自己“滿級”啊,甚至還有很多從不考級但是隨手冬風的神仙,說自己幾級幾級真的沒什麼實際意義的,且在大佬面前有點丟人,有多少水平上個手內行一看就知道,比起來我頂多算能按個響哪敢說自己會彈琴。
練琴的人之間水平的差異也絕不是幾級可以衡量的,如果狗蛋彈的比我好,那我們之間差的絕不是證書上的兩三級,可能是50層的技術,五年的練習,更恐怖的可能是天賦。
至於對這一點的疑問,這位朋友真不是我嘲諷,這已經不是業不業餘的問題了,這個問題我覺得屬於常識範圍。
首先什麼叫天賦,肖邦這個名字就=天賦,他的六年可比我的六十年都強。牛頓教給我第一定律第二定律,我怎麼沒成物理學家呢,人數學家還明明白白告訴我餘弦定理,我高考大題照樣寫不出。
回到鋼琴的問題上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練《冬風》,人肖邦明明白白告訴你練的就是5241,也不用上琴,就在桌子上試吧,拿出右手試一下5241的指法一直不停的輪,看看到第幾遍你的手會開始打結。人家不但不打結,還一秒十多個音呢,還持續來個三分多鐘呢,眼睛都跟不上還想要手跟上,這不叫天賦叫什麼,更何況人家厲害的是作曲啊,有天賦能彈冬風的琴童不算少,但能寫出冬風的幾百年就那麼一個。
鋼琴的確是入門比較簡單的樂器,因為相比較絃樂管樂,起碼它的音是準的,絃樂音準難找,管樂沒練過可能都吹不出聲,而一臺鋼琴只要調好了音,在琴上撒把米抓只雞來它都能按的好聽。但是“彈琴”和“使琴發出聲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就算是最簡單的一串音階,水平不同的人彈出來都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而外行甚至可能手都繞不過來。所以鋼琴和其它樂器一樣都需要大量的練習,成人學樂器,鋼琴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可能不如你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電鋼和鋼琴的差別是很大的,鋼琴的音質跟品牌產地,琴絃音板甚至琴房的潮溼程度都有很大關係,每架琴的聲音都不一樣,有的偏明亮有的圓潤更有厚度,所以買琴的時候也建議自己去琴行彈一下,而電鋼的音源基本都取自幾架演奏級的琴,音源是不差的,但是出來的音效跟電鋼的質量有很大關係。當然電鋼和鋼琴最大的差別還是手感,鋼琴一個音出來的效果取決於你的力度速度,也就是琴槌的擊弦方式,通俗點講就是力氣大聲音就大一點(當然還有觸鍵方式這些因素),控制輕重速度也是表達演奏情感的很重要的方式,而電鋼就類似於“我點選這個按鈕,播放器就放一段相應音源”,你一按他就放,跟你按的力度沒太大關係,只跟播放器的音量有關係(當然現在電鋼也一直在往模擬鋼琴的方向改進,比如重量感應,但是依然有非常大的差距)。鋼琴的琴鍵厚實有質感,你能清楚地感受到它的按下回彈的手感,而電鋼的琴鍵偏“脆”,雖然有些電鋼琴鍵號稱能接近鋼琴的手感,但是目前我摸過的基本都遠遠不行,我個人力度又偏大,彈電鋼就會很不得勁沒點意思。
以及電子琴≠電鋼,從手感和音質上來講都是鋼琴>電鋼>電子琴,當然價格上也是這樣,電鋼一直在往模擬鋼琴的方向改進,而電子琴純粹就是玩玩用的。
(如果非要說我摸的電鋼都是雜牌,好的電鋼也能做到擊弦之類的話,那麼我只能說目前大眾接受的價位內的入門級電鋼(萬元以下),基本都是不行的,而能做到接近鋼琴質感的電鋼非常少,價格也絕不會比一臺鋼琴便宜,既然價格貴質感又不能完全模仿,那還不如買臺鋼琴。可能有時候我們看影片看一些up用電鋼彈的也很好聽,因為人家的琴也真的不便宜啊……)
成人學琴的話電鋼是挺好的選擇,便宜又不佔地方,學兩首曲子很夠用了搬來搬去也方便,但是小孩子打基礎絕對不能用電鋼,寧可天天跑琴行也不要自己練電鋼,會彈鋼琴的人彈電鋼最多覺得“不得勁”,而只練電鋼的人上了真琴就會完全控制不住。
會彈鋼琴的人識五線譜快的一匹,但是簡譜可能是真的看不來,這就是一個平時看的多看的少的問題,跟“簡譜明明比較簡單”沒關係。比如五線譜的一個音你看到就能直接對應到琴鍵上的位置,而簡譜上看到一個6,我都要先反應一下它是“拉”,然後再去彈,重點是簡譜的6我都不知道對應的是88個鍵裡的哪個拉,看到上面點個點我都第一反應是跳音,那要上兩個八度怎麼辦?點兩個點?來個譜子要上四五個八度的還不得點滿了呀,所以這種譜子嘛在鋼琴方面真的適用性極低,而且對於學鋼琴的同學來是說真的不太會看。
最後,你找個學鋼琴的,跟他說“你會彈鋼琴啊那你彈一首《夢中的婚禮》吧”,他一定會在心裡罵你。
ps:補充一個常識,我沒想到這個也會有外行不知道:拉赫和巴赫不是同一個人,不是!他們給我帶來的痛苦也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ノ=Д=)ノ┻━┻
————————————————————
我說聽到《夢婚》會罵人,並不是在黑這首曲子更不是在黑克萊德曼,畢竟就算它再怎麼爛大街再怎麼簡單,克萊德曼的藝術造詣也是沒辦法黑的。我也不是在針對只聽得懂這首曲子的外行,我是在針對現在國內的藝術教育【超級大聲】
學琴必教《夢中的婚禮》,聽琴必聽《夢中的婚禮》,還有各種水得不行的考級。我這兩年在學校稽核樂隊的招新,見到過“從小學琴”結果只會彈《夢婚》的人,見到過“滿級”結果一上手基本功都不對的人,我甚至見過“滿級”結果不會認五線譜的人你們敢信麼。
我幼兒園的那個鋼琴老師,在沒有教我基本功沒教我認譜的情況下,讓我靠手的位置背下了一級曲目,帶我去參加了考級,我在“不知道要幹嘛不知道要彈什麼,後來想想我只會彈背的這一首,於是背了一遍”的情況下拿到了一級證書,請問這有什麼用。我很幸運地馬上換了老師,而其他的學生依然在靠手的位置背曲子考級,考出了一個個優秀的十級。
考級是要背曲子的,我考的早不知道現在要背多少首,但是對於級別比較低的小孩子來說,扒考級曲目再背下來通常都要花掉一整年時間,這一整年不練基礎不練別的就光背這幾首曲子了,然後再去考個證書證明一下我幾級了。完全沒有用處。消耗一年時間,消耗掉小朋友的興趣,拿一張沒有含金量的證書,到底圖什麼呢?當然證書也有用處,必要的時候可以用來堵別人的嘴,不過我的建議是從小好好練基礎,偶爾參加點比賽看看別人的水平,能力上去了考級不是問題的,覺得差不多了就抽點時間直接去把想要的證書考了。
小孩子練琴,“基礎”和“興趣”比較難平衡,要打實基本功,練枯燥的練習曲一定會消磨興趣,但是練好聽的樂曲也很難有技術上的提升(簡單好聽的樂曲結構通常比較單一重複),所以這需要老師合理安排,小朋友和家長配合,但是說實話,現實中以上的任何一點都不容易做到。
為了快速體現學琴成果,只教流行曲,叫學生一年只背考級曲目參加沒有含金量的考級,急功近利的大環境,沒技術沒良心的“老師”,成就了現在人人都要聽《夢婚》的情況。
我的前男友說很喜歡聽我彈琴,在一起之後就非要跟著我去琴房,並且幻想了一下我在一邊行雲流水而他安靜自習的美好畫面。
結果去了之後他發現我並不彈《夢中的婚禮》,也不彈《克羅埃西亞狂想曲》,更不彈《卡農》,整整兩三個小時都在彈一些聽不出什麼東西也一點都不流行的曲子,磕磕巴巴甚至還一小段反反覆覆十幾遍來回地彈,當然最後他也被煩的看不進去書開始打遊戲,並且再也沒有跟我去過琴房。
所以臺上臺下是完全不一樣的,臺上是我最好的狀態,臺下我拿到新譜子依然會磕磕巴巴扒好幾天,簡單的譜子我可以做到視奏,但是也真的會出錯。
練琴的過程也一點都不“行雲流水優美動聽”,有時候整整兩天都在練那一小段,為了扒譜,為了記憶熟練或者輕重情緒,呆在我旁邊就可以享受到同一串音重複滾動兩個小時的待遇,練琴本身就是一個鍛鍊手部肌肉記憶的枯燥過程,我自己不會覺得煩,但是你一定會頭大。
而且練琴真的不!優!美!上臺演出麼我得想著臺下有人看有人拍,表情管理要到位不然明天我的黑照就會出現在樂隊群裡,而且平時小演出曲目都不會難的,不但輕鬆甚至還可以很做作地微笑。然而在琴房裡被巴赫壓制的我,表情逐漸猙獰情緒非常失控,電影裡那種透過小窗,優雅美麗彈著舒緩小曲的學姐,也不是說一定沒有吧,一個就像上一條說的,我們練習一般都挺辣耳朵,而另一個原因:沒有任何一個正常人能面對巴赫保持優雅冷靜。
曲子的難易也和“看起來是不是密密麻麻”沒有必然關係,《野蜂飛舞》填得密密麻麻,但是對於我來說遠遠不如A叔譜子的大跳來得刺激。
再以巴赫的創意曲舉個例,譜子拿來一看挺簡單的嘛比野蜂飛舞空多了,不就是差不多的兩個聲部用兩隻手岔開彈嘛,上手以後——我的腦子被岔開了,難度係數好比讓我一邊踩腳踏車一邊轉著呼啦圈再順便頂個碗,對比起來野蜂飛舞的半音階真的不用過腦子,有的曲子彈下來手疼,有的曲子肝下來腦子疼。
練習曲並不就代表【基礎】【簡單】【不好聽】或者【不是名曲】,可能從字面意思上看,“練習”曲就是練習用的基礎曲目,但是舉個大家比較熟知的例子,《革命》和《鬼火》就都是練習曲,所以並不是要取名為“xx的婚禮”或者“水邊的xxxx”才屬於【好聽的名曲】。練習曲確實不算太好聽,因為大部分基礎練習曲都是為了技術訓練而寫的,不會特別注重旋律而只是針對單一的某一項技術,不停的重複訓練。即使是早就火出圈了的《革命》,可能在外行聽來還不如《夢中的婚禮》“有格調”,但是其實從技術上來講,夢婚幾乎沒什麼技術含量,而革命要把譜扒下來,對一般學生來講都有很大難度。所以練習曲可以用【不太好聽】來形容,但絕對不代表【簡單低階】。
鋼琴水平和“幾級”也是沒有關係的,練琴的人一般也比較謙虛,因為現在的考級水的很,更有一大批只背考級曲目不練技術的人。真正練琴的人也根本不會告訴你他滿級來彰顯自己的水平,因為十級只能算業餘入門的級別,看過大佬演奏,被拉赫折磨過的人誰敢說自己“會彈琴”,敢說自己“滿級”啊,甚至還有很多從不考級但是隨手冬風的神仙,說自己幾級幾級真的沒什麼實際意義的,且在大佬面前有點丟人,有多少水平上個手內行一看就知道,比起來我頂多算能按個響哪敢說自己會彈琴。
練琴的人之間水平的差異也絕不是幾級可以衡量的,如果狗蛋彈的比我好,那我們之間差的絕不是證書上的兩三級,可能是50層的技術,五年的練習,更恐怖的可能是天賦。
至於對這一點的疑問,這位朋友真不是我嘲諷,這已經不是業不業餘的問題了,這個問題我覺得屬於常識範圍。
首先什麼叫天賦,肖邦這個名字就=天賦,他的六年可比我的六十年都強。牛頓教給我第一定律第二定律,我怎麼沒成物理學家呢,人數學家還明明白白告訴我餘弦定理,我高考大題照樣寫不出。
回到鋼琴的問題上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練《冬風》,人肖邦明明白白告訴你練的就是5241,也不用上琴,就在桌子上試吧,拿出右手試一下5241的指法一直不停的輪,看看到第幾遍你的手會開始打結。人家不但不打結,還一秒十多個音呢,還持續來個三分多鐘呢,眼睛都跟不上還想要手跟上,這不叫天賦叫什麼,更何況人家厲害的是作曲啊,有天賦能彈冬風的琴童不算少,但能寫出冬風的幾百年就那麼一個。
鋼琴的確是入門比較簡單的樂器,因為相比較絃樂管樂,起碼它的音是準的,絃樂音準難找,管樂沒練過可能都吹不出聲,而一臺鋼琴只要調好了音,在琴上撒把米抓只雞來它都能按的好聽。但是“彈琴”和“使琴發出聲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就算是最簡單的一串音階,水平不同的人彈出來都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而外行甚至可能手都繞不過來。所以鋼琴和其它樂器一樣都需要大量的練習,成人學樂器,鋼琴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可能不如你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電鋼和鋼琴的差別是很大的,鋼琴的音質跟品牌產地,琴絃音板甚至琴房的潮溼程度都有很大關係,每架琴的聲音都不一樣,有的偏明亮有的圓潤更有厚度,所以買琴的時候也建議自己去琴行彈一下,而電鋼的音源基本都取自幾架演奏級的琴,音源是不差的,但是出來的音效跟電鋼的質量有很大關係。當然電鋼和鋼琴最大的差別還是手感,鋼琴一個音出來的效果取決於你的力度速度,也就是琴槌的擊弦方式,通俗點講就是力氣大聲音就大一點(當然還有觸鍵方式這些因素),控制輕重速度也是表達演奏情感的很重要的方式,而電鋼就類似於“我點選這個按鈕,播放器就放一段相應音源”,你一按他就放,跟你按的力度沒太大關係,只跟播放器的音量有關係(當然現在電鋼也一直在往模擬鋼琴的方向改進,比如重量感應,但是依然有非常大的差距)。鋼琴的琴鍵厚實有質感,你能清楚地感受到它的按下回彈的手感,而電鋼的琴鍵偏“脆”,雖然有些電鋼琴鍵號稱能接近鋼琴的手感,但是目前我摸過的基本都遠遠不行,我個人力度又偏大,彈電鋼就會很不得勁沒點意思。
以及電子琴≠電鋼,從手感和音質上來講都是鋼琴>電鋼>電子琴,當然價格上也是這樣,電鋼一直在往模擬鋼琴的方向改進,而電子琴純粹就是玩玩用的。
(如果非要說我摸的電鋼都是雜牌,好的電鋼也能做到擊弦之類的話,那麼我只能說目前大眾接受的價位內的入門級電鋼(萬元以下),基本都是不行的,而能做到接近鋼琴質感的電鋼非常少,價格也絕不會比一臺鋼琴便宜,既然價格貴質感又不能完全模仿,那還不如買臺鋼琴。可能有時候我們看影片看一些up用電鋼彈的也很好聽,因為人家的琴也真的不便宜啊……)
成人學琴的話電鋼是挺好的選擇,便宜又不佔地方,學兩首曲子很夠用了搬來搬去也方便,但是小孩子打基礎絕對不能用電鋼,寧可天天跑琴行也不要自己練電鋼,會彈鋼琴的人彈電鋼最多覺得“不得勁”,而只練電鋼的人上了真琴就會完全控制不住。
會彈鋼琴的人識五線譜快的一匹,但是簡譜可能是真的看不來,這就是一個平時看的多看的少的問題,跟“簡譜明明比較簡單”沒關係。比如五線譜的一個音你看到就能直接對應到琴鍵上的位置,而簡譜上看到一個6,我都要先反應一下它是“拉”,然後再去彈,重點是簡譜的6我都不知道對應的是88個鍵裡的哪個拉,看到上面點個點我都第一反應是跳音,那要上兩個八度怎麼辦?點兩個點?來個譜子要上四五個八度的還不得點滿了呀,所以這種譜子嘛在鋼琴方面真的適用性極低,而且對於學鋼琴的同學來是說真的不太會看。
最後,你找個學鋼琴的,跟他說“你會彈鋼琴啊那你彈一首《夢中的婚禮》吧”,他一定會在心裡罵你。
ps:補充一個常識,我沒想到這個也會有外行不知道:拉赫和巴赫不是同一個人,不是!他們給我帶來的痛苦也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ノ=Д=)ノ┻━┻
————————————————————
我說聽到《夢婚》會罵人,並不是在黑這首曲子更不是在黑克萊德曼,畢竟就算它再怎麼爛大街再怎麼簡單,克萊德曼的藝術造詣也是沒辦法黑的。我也不是在針對只聽得懂這首曲子的外行,我是在針對現在國內的藝術教育【超級大聲】
學琴必教《夢中的婚禮》,聽琴必聽《夢中的婚禮》,還有各種水得不行的考級。我這兩年在學校稽核樂隊的招新,見到過“從小學琴”結果只會彈《夢婚》的人,見到過“滿級”結果一上手基本功都不對的人,我甚至見過“滿級”結果不會認五線譜的人你們敢信麼。
我幼兒園的那個鋼琴老師,在沒有教我基本功沒教我認譜的情況下,讓我靠手的位置背下了一級曲目,帶我去參加了考級,我在“不知道要幹嘛不知道要彈什麼,後來想想我只會彈背的這一首,於是背了一遍”的情況下拿到了一級證書,請問這有什麼用。我很幸運地馬上換了老師,而其他的學生依然在靠手的位置背曲子考級,考出了一個個優秀的十級。
考級是要背曲子的,我考的早不知道現在要背多少首,但是對於級別比較低的小孩子來說,扒考級曲目再背下來通常都要花掉一整年時間,這一整年不練基礎不練別的就光背這幾首曲子了,然後再去考個證書證明一下我幾級了。完全沒有用處。消耗一年時間,消耗掉小朋友的興趣,拿一張沒有含金量的證書,到底圖什麼呢?當然證書也有用處,必要的時候可以用來堵別人的嘴,不過我的建議是從小好好練基礎,偶爾參加點比賽看看別人的水平,能力上去了考級不是問題的,覺得差不多了就抽點時間直接去把想要的證書考了。
小孩子練琴,“基礎”和“興趣”比較難平衡,要打實基本功,練枯燥的練習曲一定會消磨興趣,但是練好聽的樂曲也很難有技術上的提升(簡單好聽的樂曲結構通常比較單一重複),所以這需要老師合理安排,小朋友和家長配合,但是說實話,現實中以上的任何一點都不容易做到。
為了快速體現學琴成果,只教流行曲,叫學生一年只背考級曲目參加沒有含金量的考級,急功近利的大環境,沒技術沒良心的“老師”,成就了現在人人都要聽《夢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