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以然陽光
-
2 # 有車時光
2018年國內汽車銷量2808萬輛,相對2017年的2888萬輛出現銷量下滑,關注汽車的朋友,肯定也知道這是國內汽車市場連續增長30年後的第一次下滑。
為此,有不少人說:“國內汽車市場飽和了”。不過,國內汽車市場真的飽和了嗎?真的就是因為車市飽和造成車市萎靡的嗎?其實並非如此。
世界各國汽車保有量對比一下世界各國的汽車保有量會發現,國內170輛/千人的市場保有量的增長空間還很大。與此對比的其他幾組資料是:美國889輛/千人;加拿大670輛/千人;日本590輛/千人;墨西哥300輛/千人;馬來西亞430輛/千人。
這些國家,既有地廣人稀的,也有地狹稠密的;既有發達國家,也有與中國國情類似的發展中國家。所以按照歷史發展的軌跡來看,國內汽車市場沒有飽和,仍有2~5倍的銷售增量,加上老舊車的報廢等,未來還會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即使以每年增長2500萬輛的速度來算,至少也得30年才能接近發達國家的平均汽車保有量水平。
今年5月汽車銷量整體下滑,資料特別難看雖然有著如此大的增長空間,但今年汽車銷量相對去年來說,更是節節敗退。尤其是5月銷量,嚇到了眾多業內外人。
據資料顯示,上汽5月銷量47.77萬輛,同比降低16.53%;東風5月銷量27.23萬輛,同比降低12.56%;一汽5月銷量26.32萬輛,同比降低4.29%;廣汽5月銷量15.91萬輛,同比降低3.63%;北汽5月銷量15.50萬輛,同比降低22.89%......
回想2018年車市不振,但仍有不少期待;今年車市不振,幾乎是滑鐵盧式的,有不少車企如東風裕隆、華泰等已經到了倒閉的邊緣。
既然國內保有量仍有不小的增長空間是對的,今年汽車整體下滑現象嚴重也是事實,這種現象如何解釋呢?或者說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今年車市下滑、汽車難賣的現象呢?
其實這種現象早在2017年,便有不少車企預測到今年的車市規律。
競爭慘烈,放血求存“時代淘汰你,與你無關”。國內具有造車資質的企業有100多家,產品不計其數。按照歐美汽車的發展規律來看,大部分車企都是要遭淘汰的,最後國內自主品牌剩餘的估計也就3~5家。
這一輪淘汰賽已經開始,不僅僅是中國產品牌出局,合資品牌也在出局。比如法系、韓系,已經難以支撐;而自主品牌如華泰汽車、裕隆、眾泰等車企,也深陷欠薪、關停等風波,即使如自主三強長安、長城與吉利,也開始放血求存。
長安汽車Quattroporte朱華榮說了一句大實話:當前汽車行業出現了放血現象,6月份價格血戰估計更加慘烈,但是放血求存必將導致失血過多而死亡。所以,在滿是哀鴻的汽車產業,你能聽到車市任何欣欣向榮的訊息嗎?答案明顯是否定的。據有關資料資料統計,國內汽車產業直接、間接從業者高達數千萬,有一點點的風吹草動,便幻化為萬惡的負面輿情,間接地影響著汽車銷量。
政策利好對車市的積極作用微乎其微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認為,汽車銷量下滑的背後與政府不鼓勵發展私人汽車的想法有著莫大的關係。
比如,不少一、二線城市仍然堅持著汽車限購政策。這在汽車增長的牛市,進行限購對車市影響當然不大;但如今銷量本就低迷,繼續維持並出臺限購政策,會進一步加劇車市低迷。
當然,城市對交通建設也不夠重視。停車難、易堵車等,影響到靜態、動態交通的發展。反過來,也會消磨掉很多家庭購車的想法。
其次,國六政策提前到2019年7月1日。國六車型本就很少,不少車企過了7月1日陷入了“沒車賣”的尷尬。並且去年國五庫存多,今年大多都是甩賣的節奏,讓眾多消費者停留到“觀望”的狀態。
還有,由於農村大多是空巢老人,或者再多幾個小孩,汽車下鄉活動對車市貢獻幾乎是“微乎其微”。
房地產火爆導致車市低迷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房地產火爆導致車市低迷,居民債務水平上升令人擔憂。
其實,仔細觀察一下車市動態就會發現,車企銷量好的時候,主要得益於自主品牌的增加;車企銷量差的時候,仍然是自主品牌銷量的影響。
2008~2018年,受樓市影響,中國居民債務增長過快,勢必會影響不少居民的消費水平。而國內車市尤以自主品牌跌的最為嚴重,這是因為入門級消費者的購買力不足。這部分消費者買了房之後,生活壓力本就突然增大,就會影響到買車。
而德系銷量穩定、日系持續的逆勢增長、BBA也一直走高,這些購車人群大都是城市中產階級,他們相對來說手頭比較寬裕。
買漲不買跌的購物意識華人普遍的心理就是“買漲不買跌”,經濟形勢不怎麼好、經貿問題沒有定論、國五新車無法上牌、新能源汽車進展、國六新車上市、限購新政策、增值稅是否又有優惠等問題一直處於發展中,沒有定論。即使汽車售價有著明顯的下跌、讓利,更會加重大多數人的“觀望情緒”。
油耗太高,等等新能源車;新能源車續航太短,就再等等電池有什麼突破;房市投資潮,是否還會再有一波等等意識,也使消費者一直觀望、徘徊。
總之,降價是信心缺失;漲價是一種信心。你越降,我越不會買。
車市只是2008~2018年火爆增長後的理性迴歸,汽車保有輛飽和遠沒有到來,未來汽車市場仍然充滿期待。
-
3 # 汽車評論家
近年來,隨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下行,國際、國內汽車行業的發展可以說嚴重受挫,不少車企甚至一撅不振,生產一大批庫存車,甚至連寶馬、賓士這些豪車都一度出現賣不動的情況。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今年的汽車如此不景氣呢?筆者認為有以個四個原因:
第一,國家汽車政策的影響。新能源車政策不明朗,到底什麼標準、什麼品牌的新能源車可以上牌至今在一些地方還模糊不清。尾氣排放新政策出臺,國五的車還沒有幾年,國六的標準和執行時間已經來了,當然為了提升空氣質量降低汽車排放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感筆者是雙手贊同的,但是如何消化大量的國五以下的汽車的確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妥善解決。
第二,養車成本增加。以西部二線某城市為例,小區停車位一個月550,車輛保險5000,加油每月500,還有違章處罰等,算下來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工薪階層來說的確壓力山大。
第三,三四線城市市場萎縮。現在三四線城市或者農村該買的都買了,基本上都是每家一到兩輛車,該換車的都換了,所以短期來看這部分消費群體不會是車市的主力軍了。
第四,個別汽車問題多多。一些汽車生產廠家為了節約成本,從汽車的外觀設計、內飾裝修、底盤採用等都採取了節約的做法,基本上可以說新款上市不過是簡單的變形,還是新瓶裝老酒,對消費者缺乏吸引力。
-
4 # 看動漫OvO
買車就是一個很矛盾得事情,上完牌照每週還有限號,各種優惠政策鼓勵買車,買完車還不讓開車,而且現在上下班時間堵的不行,在一二線城市交通都是非常方便的,日常出行沒有開車的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交通太堵,還不如坐地鐵或者是公交車來的方便。
-
5 # 吃瓜劇場xs
前幾年,國內的汽車銷售市場一直很火爆,每年的銷量處於增長趨勢,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外品牌也看中了中國汽車市場這塊“蛋糕”,推出越來越多種類的A級車。但是到了今年根據資料顯示,汽車的銷量卻呈下滑趨勢,尤其是已經過去的金九銀十月,汽車銷量成績更是慘不忍睹,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的呢?答案很扎心。
首先第一點是交通便利。如今許多大城市都開始建設更加豐富的地鐵網路,網約車的流行也極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再加上共享單車的強勢入局,人們的選擇就更加豐富了。反觀買車,由於現在國內家用汽車的數量非常高,要是在上下班高峰期開車的話,非常堵車,既耽誤時間又讓人煩悶,因此一些有車族在上下班的時候寧願選擇乘地鐵也不願自己開車。
第二點是養車費用高。常言道,買車容易養車難,這句話也道出了許多車主的辛酸。如今買一輛車不僅是購車費用,後續的上牌照、每年的車保險、幾個月一次的車輛保養以及最愁人的油費,這些費用加起來,開個幾年的車花費的錢可能就比買車還多。而且,現在很多小區一個車位就要十多萬起步,更別提平時週末出門時找停車位也是許多車主頭疼的問題。所以很多人更願意乘坐交通工具而不去買車。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沒有錢!前幾年,購車的主力大多是70和80後,他們工作幾十年,沒有太多的消費內容存下了一筆可觀的錢,再加上汽車的推廣和普及,所以購車人數逐年上升。而到了現在,消費的主力軍開始轉變為90後,但是由於現在的房價十分昂貴,去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還需要繳納不低的房租,所以一個月的工資並不能剩餘多少。更何況現在年輕人生活品味越來越高,除了看電影、吃飯,還要偶爾追求一些物質上的品牌,更不說還有許多超前消費的年輕人,用信用卡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所以年輕人想要有能力買車更是難上加難。
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汽車的銷量,即便現在汽車仍舊是每個家庭“必備品”之一,但是要解決消費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因此汽車的銷量很難在短時間內回暖。
回覆列表
今年汽車賣不動,是有多個方面原因的。
一,國際大環境造成的。特朗普經濟大棒,打亂了世界經濟秩序。英國的脫歐,美國和伊朗戰爭陰影。新技術對老的工業革命。都使世界經濟產生了不確定性。資本運作更加謹慎。
二,國內高房價綁架了華人的消費。人口紅利消失,企業製造成本增加。老百姓手裡錢攥的緊了。消費疲軟了。生育政策的放開,有心想生,現實生活成本太高。不再是原來的多個人,多雙筷子的問題了。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養活一個人的成本問題了。
三,環境保護意識加強了,民間傳說,燃油車多少年後,不再上路了。新能源車技術處於發展時期,技術程度還需要完善(新能源車零排放處於爭議中)。新能源車續航能力和維修成本有點高,人們有點承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