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假如中國的愛因斯坦就是學不好英語,是不是就應該讓他去搬磚?
5
回覆列表
  • 1 # 十點英語

    全民學外語,說明華人更進一步了,因為我們外語需要和全世界的人進行交流,如果全世界很多國家的人都在學漢語,那就更酷啦!

    針對一個不會講英文的或者不會講中文的人進行交流還是很有幫助的,也很實用,只要手機有流量,安裝上訊飛輸入法就可以使用了。

    類似的例子就像已逝世的霍金一樣,透過輪椅的裝置,讓不能說話的人可以把自己去的思想傳播出去,其實語言就是這樣的一個工具。

    迴歸我們的正題:同聲翻譯已經實現了,全名學習英語還是有必要的。

    1.就像霍金的例子,要是他能自己說話,那麼輪椅的裝置就是多餘的,並且他自己還更方便,而不是面對著機器聽霍金演講。

    2.語言的關鍵在於交流,並且語言的發展就是因為溝通的需要。人是感官動物,那麼在交流中如果能面對面交流,而不是需要一個機器作為中間人,那麼我們交流的質量就會因為語言直通而提升。就類似打電話和影片通話的區別。

    3.學習英語具備語言溝通能力,在沒有裝置或者輔助工具的情況下,我們只要自己的大腦運轉,自然就可以溝通了。如果沒有具備這樣的能力,很多工作是沒有辦法操作的。

    4.學習英語滿足了溝通的需要,那麼還有我們獲取知識和資訊是需要透過閱讀的,這樣得到的資訊更準確,目前各個領域的技術和科技都是以英文書面或者以興文為載體,那麼想要了解和學習更多,自己掌握英語這門外語就尤為重要了,因為同聲翻譯是沒辦法幫你閱讀的,翻譯總歸是翻譯,也就變成第二手資訊了。

    5.在當下國家實行“雙一流”戰略,其中一個突破點就在於語言關口,掌握一門甚至多門外語的學生更有機會走向國際化,進入對接世界視窗的企業工作,傳播中國文化和思想。如果科技能夠替代語言的溝通,國家戰略之下不會在大學開設更多的英語課程和其他小語種課程。

  • 2 # 愛吃酸水果

    首先,全民學外語不知道你指的是什麼概念?是在學校學習英語還是在學校全英語授課還是全國都在學習?如果指的是學校學英語,其實我們已經實現了全民學英語,現在有的家庭甚至都英語胎教,更別說現在國內從小學都開始的英語課城。

    如果指的是後兩種,我覺得沒必要在中國也不可能實現,在非英語為母語的國家都無法實現。

    第二個問題,同聲翻譯實現了是否還有全民學英語必要,首先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即使同聲翻譯實現,和學不學英語沒有必要關係,其次,同聲翻譯實現了到底指的是什麼,現在同聲翻譯都可以實現呀。

    世界語言有很多種,不是隻有英語和漢語,同聲翻譯實現了指的是哪幾種需要嗎?即使母語國家為英語的人,他們也是一直在學習英語呀。

    作為世界上使用比較廣泛的語言,學習對自己是沒有壞處。

  • 3 # 資深英語翻譯Isabella

    全民學英語其實已經有很多年了,只是全民學英語的效果實在不佳,英語教學的變革勢在必行。

    每個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華人都必然要學習英語這門學科。更何況現在很多孩子是從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就開始學,一直到研究生畢業,差不多有二十年的時間。

    但全民學英語的效果如何呢?由於教學理念、教學水平、學習方法、語言環境的侷限性,華人學英語能達到流利交流水平的是少數,絕大多數都停留在認識一些單詞,可以看懂簡單文字的基礎水平,聽說能力普遍較差,較複雜的文章讀不懂,更別提和外華人自如溝通了。

    同聲翻譯技術越來越成熟,但距離完全取代人工翻譯尚有很大距離。

    即使未來可以依靠技術的力量,讓完全不懂英文的人也能夠藉助同聲翻譯機器進行溝通,我認為,英語語言能力依然是一種必要的技能。尤其是,中國要想提高其全球地位和話語權,英文溝通能力則是我們必需的技能。

    我本人在某行業領域的政府部門下屬機構工作,對這一點深有體會。

    我們的相關負責人經常會赴國外參加國際性論壇,需要代表中國闡述中方立場,表明我方態度,介紹中國在行業領域的經驗,擴大我方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雖然會議時有同聲傳譯人員輔助,但客觀來說,有很多內容,靠同聲傳譯人員是無法百分百傳遞的。

    舉例而言:有一次我陪領匯出國開會,領導發言時希望在規定的十分鐘時間內多介紹些我們的成功經驗,用中文講的很快。但同傳人員在口譯過程中,無法以那麼快的英文語速百分百傳達演講內容,有丟落、誤譯的情況。演講效果在我看來不佳。

    後來領導在與其他國家代表進行圓桌會談時,其他國家的代表都相談甚歡,而中國代表只能靠翻譯傳遞意思,反應滯後了一步,無法跟上大家的會談節奏。

    除了這種國際場合因英語能力帶來的缺憾,還有學術領域。

    很多專家學者的優秀論文因為自己英文寫作能力不行,只能請翻譯人員進行筆譯,但譯者畢竟不是該領域專家,在專業術語和技術表述上無法做到完全地道和準確,從而影響了中國學術成果在國際上的傳播和影響。

    這樣的缺憾太多了。因為英語能力而限制了中國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的提升,我認為真的是很吃虧的事情。

    看到那些小國代表在國際會議上用英語侃侃而談、據理力爭,而中國代表只能仰仗翻譯輔助溝通的場景,我真的覺得,我們的英語教學,不得不進行變革,否則,是對資源和人才的極大浪費!

    語言不應該是我們的桎梏,應該是我們的羽翼,讓我們的發展,如虎添翼!

  • 4 # 橙橘果子

    看到了這題突然想說下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全民學習英語十分有必要,不管你是否喜歡學,不管你以後工作是否真的用的到,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它在各個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容置疑,我們在很多技術方面依舊落後於西方先進國家,不是所有版本,所有技術都有中文版的,如果不懂英語,便無法與合作方溝通交流,也更談不上合作了,那麼,更談不上把自己國家的文化傳播出去,所以,全民學習英語很有必要。

    再來看同聲翻譯,如果題主所說的是軟體,那我覺的這種軟體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取代不了人工,原因很簡單,人說話有口音,不是每個人說話都是標準的英音,美音,說快了還有連音,吞音,而現在的軟體一般無法達到精確地翻譯出帶口音,方言的語句,除非你故意放慢語速,可這隻限於你一個人對翻譯機講,兩個人交流就不一定了,變數較大。(沒有人喜歡交流的時候對方帶個翻譯機吧,都沒有聊天的慾望了)

    如果說的是人工口譯,同傳價錢一般按小時算,電話口譯一般比較便宜,幾百塊,翻譯大型會議的,一天大概4000或以上,還得看資料難度,隨團翻譯有一天2000,也有一天300,400的,這是英語,小語種更貴,所以,還是自己學英語吧

  • 5 # Mindy與橋上彩虹

    就算全民開始學英語,也不一定每個人真的能學好。

    就算同聲翻譯做得再牛,那些多一技能傍身的人,總不會虧,反而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看看現在的狀況就能明白,英語真的是大範圍的失敗實踐之一,哪怕有些人從小學開始學英語,學到大學,整整十多年,卻竟連一個流利的自我介紹也做不到,還一張口就是:

    my english is poor …

    究其原因,很大可能是華人在對學語言的看法上,總是錯的那麼清一色。

    比如,將學英語等同於背單詞,以為別的什麼都不需要練,把單詞背足了,英語就學好了

    但這是誰給你的錯覺呢?

    詞彙雖然是基礎,但一味兒的死記硬背,又不去從語境入手,有幾個人能學好?

    還有就是,光學,完全不去用。

    學單詞,學語法,不去造句練習,不去找人練口語,不去練聽力,不去讀英文書。

    誰要是這樣學好了,請受小妹一拜。

    此外,就是不耐心惹的禍。

    才靜下心來學了三天,看著別人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就開始望洋心嘆,恨自己怎麼做不到

    總之,現實很殘酷。英語好的人永遠是比英語不OK的人,多了那麼一個緯度的競爭力。

    凡事靠自己,技多不壓身。

    你覺得呢?

    我是Mindy/95後英語達人,每天分享英語學習資訊,更多精彩,不要錯過

  • 6 # 稻聲魚

    謝邀!同聲翻譯實現了,也還是可以學外語的。外語它不僅僅只是一門工具。學習外語可以瞭解很多,比如一個國家的各種文化。當你把學習外語當做是一種興趣愛好時,你會發現你收穫的更多。全民在繼承了我們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去學習英語,並不是說,學習英語就要丟掉我們的文化。所以同聲翻譯實現了也不影響學習英語。這是兩碼事。

  • 7 # zagsoft

    謝邀,其實個人認為學外語只是為了方便自己與外華人進行交流,方便閱讀國外的一些材料,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或是別的。如果能夠實現自動同聲翻譯,也就解決了語言交流的問題,但對於資料而言,譯者中的好壞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很難做到智慧和確切的翻譯,就象當年玄奘翻譯心經那樣,換一個高僧來譯的話,我們看到的心經可能就是另一種版本,後人的理解可能又是另一種見解了,這也是為什麼常常有人找譯本時都要指定說是某某大師的譯本一樣。學習一門外語只是為了掌握一門能夠更好的瞭解外國的工具,現在開設英語課程只是因為英語是目前運用最廣的語言,所以國家教育中才會設定這門課程。所以,科技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好,溝通更順暢,有些事情在科技沒有達到智人的水平前,還是很難代替人的一些活動,特別是一些大家的作品。至於題主說的中國的愛因斯坦學不好英語的問題,其實個人認為,要想成為中國的愛因斯坦,至少來說還是需要面向國外的很多最新研究,就象愛因斯坦寫狹義相對論前也得益於當年他作為資料管理員時看過的大量資料,如果只能靠別人的翻譯來看的話,很容易由於翻譯的不當或是不適而出現很多的問題,對他的研究之路而言肯定要走上不少彎路,至於搬磚倒是不至於,如果有心,個人覺得正確的看待語言學習就好,其實他跟數理化一樣,也有他的學習規律,掌握就好,至於語意,完全可以透過查查詞典來閱讀就好,乃至考試,則跟數理化的考試一樣,有著很多技巧,甚至由於客觀題多,技巧性其實更強,題主如果不喜歡外語學習,那利用一些技巧多考些就好,至於以後是否需要,先不要讓外語學習成為拖累你前進的阻礙,以後只分在國內工作,基本上使用的機會完全看個人和工作性質,有些甚至可能幾十年都用不上。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研期間想多讀些開卷有益的書,有哪些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