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術良

    回答,謝謝邀請,對於孩子來說越淘越壞來說,他主要是腦洞開的早,這也是大人慣,和教育有關,你寵著他,他就會有你想不到的事情,在他身上出現,他有時說的話你就不敢相信,他這麼小就可以說出的話,孩子在不受壓制的情況下,他的思維會發揮出來,比受管制和壓制的孩子聰明,但後遺症是,孩子不服管教,容易走偏,孩子即要管,也要慣,拿捏要準,平時要灌輸做人的道理,教育儘量讓他服從理由,

  • 2 # 阿峰說體育

    這不是那麼絕對的,只是相對而言,會玩的孩子愛動腦筋,喜歡動手,靈活些,但單純從玩的角度還不能完全判斷出來。

  • 3 # 小健叨叨

    古人說,玩物喪志。

    然而,不懂得玩,其實是一個缺點。

    馬雲在上海市浙江商會第九次會員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說:“……文化是玩出來的,會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很多畫家是玩出來的,很多運動員是玩出來的,很多作品都是玩出來的。”

    大部分的父母都不會鼓勵自己的孩子玩耍嬉戲,因為“業精於勤荒於嬉”。當孩子滿身灰塵的回來,少不了一番牢騷;當孩子的雙手好奇地到處摸索,少不了一聲呵斥;當孩子把物品打翻,少不了一頓責罵。

    父母在呵斥指責孩子的時候,卻沒有注意,孩子滿是灰塵的臉上有著燦爛的笑容,摸索時眼神裡充滿著渴望以及好奇。

    美國心理治療專家亞歷山大•魯宏創立的生物動力學心理療法認為:“人的個性,就像樹的年輪,是一圈一圈發展下去的。嬰兒的一圈,代表享受與愛;孩童的一圈,代表創造與幻想;少年的一圈,代表玩耍與嬉戲;青年的一圈,代表愛與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則象徵現實與責任。一個完全的人,要具備上述特徵。”

    現在父母最遺憾的一點,就是很容易將成年人的“現實和責任”放在孩子的身上,剝奪了孩子的創造與幻想,玩耍與嬉戲。現在都崇尚“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如果哪位家長說:“報什麼興趣班,自己去玩……”估計馬上會被貼上“不負責任的父母”的標籤。

    玩耍,是孩子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龍應臺說“玩,可以說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孩子在玩的過程中,用雙手觸控世界,用身體感知世界、瞭解世界。

    玩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如果一個孩子,沒有看過群鳥歸林,沒有看過螞蟻搬家,沒有在曠野裡行走過……只是看著螢幕上的“萬類霜天競自由”,想來不太容易感受大自然的美。

    玩,本來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但是,父母總希望它變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帶孩子去動物園,回來寫篇作文;帶孩子去旅遊,回來寫個遊記;帶孩子去……孩子每次去玩,都是帶著任務去玩的。有意思的事情不一定有意義,或者說,它的意義並不會馬上就會顯現出來的。

    記得《下鄉養兒》這本書中,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天天就是在養狗、和小夥伴玩耍、種菜、放羊、養鴨子,這些看上去奇奇怪怪的,看似與學習風牛馬不相及的點滴中,重新找回了自信和自尊,返回學校。

    有時候,玩,就是讓孩子真實地面對生活,面對世界。獨自玩耍,他們可以細細體會,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與父母玩耍,他們可以感受家庭的溫暖;與同伴的玩耍,他們能知道,人與人的差異。玩耍就像是生活的彩排,阻止孩子玩耍,就像斬斷了他們的觸角,當他們終有一天需要面對現實的時候,會無所適從。

    看到過一句話,大致意思是“孩子該玩的時候,就讓他去玩吧,畢竟,等他長大了,就沒有這麼多時間玩了。”如今很多的家長,都是望子成龍,為了讓孩子將來有出息,家長們都在不停想辦法讓孩子利用一切時間去學習,而剝奪了孩子玩的時間和權利!

    如今的很多孩子都穿梭在各個補習班中,學習比大人的工作都忙,沒辦法為了成績,為了將來能有出息,也就只能這樣了!

    然而我們又不能不去面對一個現實,就是很多孩子大學畢業後,成為了“啃老族”他們有很高的學歷,卻無法融入到工作當中去,或者是根本就“找不到”工作,或者是壓根就不想出去找工作!

    所以各位家長們,在孩子童年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盡情的玩,而不是剝奪了他們的童年,每天去努力學習,等大學畢業後反而找不到工作!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這與中國的教育形式有關,成績好並不代表能力高,因為我們太注重書本上的知識,很多內容都要去死記硬背,孩子從小就沉溺在了這種模式下,漸漸的就變成了一個“機器人”只懂得去“學習”而缺少了思考與創意,而現代社會需要的不是“高學歷”更注重的是能力。

    現在有一句笑話,就是2個農村孩子,一個早早不念書,一個考上了大學,結果考試大學榮歸故里的孩子,成為了沒考上大學孩子公司裡的員工!

    這不僅僅是一個笑話,也反映了社會的一個現狀,因為很多人都迷失在了“學習”中,抹殺了自己的思維和創意!

    而玩並非是我們看的那樣簡單,特別是小孩子,他們能從玩中學習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首先會玩的孩子,更加的獨立!孩子透過玩的過程中,自己去探索發現,瞭解各種時間、空間、物理等等的現象,讓孩子在玩中,可以親身體驗到其中的奧妙!體會了這些的孩子們,自然也就有了創造力!

    而家長不讓玩,每天學習的孩子們,是永遠也不會親身體會這種感覺的,他們已經被“學習”佔用了所有,每天只會機械的去學,何談創造力!

    而且透過玩,也會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而社交的能力,是如今在工作上最需要的素質之一!孩子們透過玩,可以與小夥伴們建立合作、溝通、建立深厚的友誼!而每天只知道學習的孩子,社交能力普遍會差很多!

    當然,玩也分為好壞!例如:看電視、沉迷遊戲等等,這些玩法,只會讓孩子被動的去接受,甚至上癮,起不到正面作用!

    而具有主動性,有合作性,例如:戶外運動、打球、一些需要團隊配合的遊戲、和一些能夠伴隨孩子成長的玩,才是我們需要的,才是對於孩子未來成長幫助最大的!

    當然每個人都不同,各位家長們要因材施教,玩也一樣!所以究竟如何玩,怎麼玩,玩什麼,家長們還是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喜好去安排!或者是給孩子安排,自由玩耍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如果出現走彎路的現象,家長們不妨去輔助糾正,儘量不要去為孩子刻意“安排”!

    而我們會發現,小時候最會玩的孩子,將來也是最有出息的孩子,如果你不信,不妨看看自己身邊的街坊鄰居!

    孩子需要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體驗生活。“萬物皆有時”,世間無論人或物,都有各自的秉性和發展規律。不強制,不苛求,因勢利導,遵循孩子的自然生長規律才是最自然的教育方法。

  • 4 # 請叫我全名達文西

    我覺得會玩,重點是在會字上,會的意思就是能力,善於。會玩的孩子善於思考有能力玩出花樣來,敢冒險敢玩別人不敢玩的。

  • 5 # 京領新國際

    80後90後們在童年上過奧數班或是英語班的絕對不在少數。那個年代的許多家長們剛剛富裕起來,逐漸開始注重孩子的教育與培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眾。那時在大部分人的心中,提高學業成績是唯一出人頭地的途徑,所以奧數和英語基本成了最大眾的選擇,頂多再給孩子報一兩門才藝類的課程。

    現在呢,當初哭天喊地不願去上奧數班的孩子們自己也做了爸爸媽媽,家長們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對於教育的理解也不同了。大家開始推崇素質教育、創新教育、領導力培養、全方面發展。但是,孩子的命運比起上一代卻並沒有什麼變化,課外班依然是家長們心目中的“制勝法寶”, 英語、邏輯、樂高、圍棋、跆拳道……硬要說的話,便是課外班的種類變得更加多元化。

    另外,為了滿足家長們不願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課外班針對的年齡層也逐漸低齡化,從小學到學齡前,再到現在的幼兒。家長們花著錢、費著時間和精力,孩子們捨棄了自己休息和玩樂的時間,從小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但是這一切真的是必要的嗎?

    其實,對於兒童來說,遊戲也是重要的學習過程之一。

    在美國著名幼兒教育專家、教師、作家薇薇安·嘉辛·佩利(Vivian Gussin Paley)的《遊戲是孩子的功課》( A Child’s Work: the Importance of Fantasy Play)一書中,具體講述了幻想遊戲對於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佩利於1947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之後便開啟了她作為教育者的職業生涯。在任教的37年間,她提出了“遊戲本位教學法”,並且在進行相關科研的同時,出版了多冊針對幼兒教育的書籍。獲得埃裡克森機構頒發的兒童服務獎、麥克阿瑟獎、前哥倫布基金會頒發的終生成就獎等多個獎項。

    佩利認為,只有在孩子的自由遊戲時間,他們才會展現出孩子特有的天馬行空的想法,而這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兒童的模仿遊戲。在進行模仿遊戲的時候,孩子們拓展了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理解,同時鍛鍊了語言、視覺、社交、和物理上的能力,有效促進了想象力的保持與發展。

    佩利透過多年的教學經驗與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在孩子們的視角中,模仿遊戲是他們“擁有自己想法”的體現,也是他們“能夠向大人展現自己想法”的體現。

    因此,作為家長或老師,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自身的想法,願意去聆聽他們眼中的世界,而不是透過固有的概念或是課程框架將他們的思維侷限住。

    模仿遊戲對於兒童而言,是他們在成年人告知世界運轉規則和思考方式之前,自己對於世界的理解,也是他們將自己的想象付諸於實的第一步。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鍛鍊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將自己想法在實現的主動性和堅持。

    大量的課外學習和興趣班,會大大壓縮孩子們發揮自己想象去玩樂的時間與機會。其實,有一些技能的培養並不需要為孩子們報課外班,他們憑藉自己的天性便可以獲得。在佩利的書中,將帶每一位讀者走向孩子們的世界,學會尊重孩子眼中的世界,並且從他們的視角考慮每一個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做過讓媽媽傷心難過的事?後悔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