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捕攝晝夜鉛筆人
-
2 # 紅塵144133560
首先,我自己是個很傳統的人,從小接受傳統的教育。對於身邊的朋友如果有同性戀,我會尊重他她的生活方式,也許會有點好奇
-
3 # 正在放飛夢想的傑
我的朋友關鍵不是性取向,而是人品。
雖然在很多的國家,同性戀都合法了,或者正在合法化,但是在我們相對傳統的中國,合法化的路程還是任重而道遠的。尤其是恐同的人大有人在。其實很多人對同性戀都不瞭解,並且現在社會普遍的把HIV病毒的傳染繫結在同性戀上,這是讓這個群體備受爭議的點。更有甚者對於同性戀打上神經病、濫交等等惡劣的詞彙,甚至一些自己是少數取向的也對自己感到厭惡。同性戀不是妖怪,這知識眾多性取向中的一種罷了。而我們國家對於這樣的少數群裡存在太多的誤解,現在更是嚴格管理。從來不把這件事正確看待,教育是公平的,但是在這件事上,人們卻有失偏頗。而對於周圍的人出現同性戀,所謂的異性戀覺得害怕可能是如下幾點原因吧。
一、害怕同性戀看上自己吧。其實,有這樣想法的人大可不必如此,可能把自己看的太重了,還是對自己的條件很自信。同性戀也是需要透過追求。感情的培養的。而且現在的人們(不管是什麼取向)都偏向於顏控,所以那些自己覺得不安全的,可是真的太高看自己了。有些人看上去長的很好看的,在人品上也不一定是好,甚至於渣人,這樣的人又怎麼會被看上呢。所以那些害怕被看上的,是有多麼的盲目自信呀!
二、怕自己被“掰彎”。對於這樣的觀點,感覺很可笑。“直”的怕被掰彎,那為什麼不想想,既然都堅定的自己是‘直’的,為什麼怕被掰彎呢。那“彎”是不是同樣的在擔心,怕被掰直呀!有一些人能被掰彎,說明他自己本來就是彎的,或者說雙性取向吧。(這裡說明下,雙性戀不是說能同時與男女都能,而是說喜歡的那個人可以是女性也可以是男性,但是發生的愛情的時候,都是堅定那個人。弗洛伊德說的,人本就是雙性的,這是對於小時候,孩子對父母雙方的模仿)。所以那些怕被掰彎的人,為什麼不為同性戀想想,他們也怕被掰直!
同性戀沒有什麼,只是現在的社會對其不包容,不接受,或者少部分接受吧。做朋友是關乎人品的,而不是關乎性取向的。因此,如果周圍的人有人品、素質,我肯定願意去結交這樣的朋友,就算他是同性戀!
-
4 # les老狼
雖說我是一個同性但是我會做出甄別如果她(他)是品格優秀 為人正直不濫交的人我會和她(他)做朋友我不是歧視感情生活多的人這跟濫交是兩個概念只要她(他)身上沒有同性圈裡的惡習我願意交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懂
從直人的角度講要看個人接受能力有人傳統恐同肯定不會和我們成為朋友但是有些人她們可以摘掉有色眼鏡只看重我們本身
恐同和非恐同我都遇到過我舍友就是恐同人士即使我再優秀也會遭到詆譭因為我是她們眼裡的變態 我閨蜜是非恐同人士在她眼裡我善良重情孩子氣 所以說一種人一種感官是不是排斥和我們做朋友因人而異
-
5 # Marsman100
我有個直男朋友就知道我的身份,但我們還是朋友,他有時還會看些同志小說和電影,他覺得這很時尚哈哈,有的人擔心會不會對你有意思,你錯了,這就好比你是直男你看到個女的就喜歡嗎?!完全一樣的道理,無需自作多情,一般長得帥性格又好的人可能需要如此擔憂,但講清楚就好正常都能理解,不能理解就不要做朋友了,異性戀中也有這樣的人。。
-
6 # 小付談心理
身邊的朋友是gay,我能夠接受,並且祝福他,心疼他。
作為他的朋友,我覺得如果他是一個人gay,那他的壓力肯定會比別人更大,因為這樣的身份並不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他能夠鼓起勇氣告訴我,是對於我作為他的朋友的一種認可。作為他的好朋友,我當然能夠接受。
其次,我也能夠明白,這種東西不是說他想成為或者是一種精神病態,gay是天生的,是由基因和後天的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不是他想轉變就能夠改變的,而且在1994年APA(美國心理協會)就把同性戀在性變態中去掉了。
最後,他是一個同性戀對於我並不能產生什麼影響,他習慣男的,也只會找他的同類,他也不可能去喜歡我。很簡單的道理,無論他是不是同性戀,我們都是朋友啊。交朋友你還會去管他喜歡什麼人嘛。肯定不會,交朋友我選擇的標準就是合得來,聊的來,講義氣就行了。你是我的哥們,兄弟。所以你的感情生活我並不會多問!
-
7 # LWx
為什麼不能做朋友?一個人是不是同性戀又不影響他的人品,更應該諒解他們不是嗎?要頂多大的壓力?只要人品好就行
-
8 # 蘇已寒
當然願意,每一個人都有愛別人的權利,當愛情來臨時是誰都不能避免的,不說大力支援同性戀,但是絕對成全,不會去嘲笑他們。
-
9 # 創意空間—情感魔方
如果你能接受同性戀,為什麼不能和他成為朋友?
首先,你要理解同性戀,才能接受同性戀。
網上有一段關於“玫瑰男孩”的紀錄片。
一個氣質偏女性化的男生在學校遭受老師、同學的偏見,最終在偏見中死去。
即便這個男孩沒有做任何傷害別人的事,但人們對“娘”的偏見最終讓男孩承受了悲慘的結果。在猛烈抨擊“娘”的同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比起娘,對孃的偏見更可怕?
人們只會關注他們所關注的,並認為這是對的,其實,“普遍現象”不等於它很正常,“多數意見”不意味著它是對的。
知道的越少,越容易固執己見。“你懂那麼多有什麼用?”“你學歷高有什麼用?”“你嫁得好有什麼用?”“你那麼瘦有什麼用?”“你賺那麼多錢有什麼用?”“你婚禮弄的那麼大場面有什麼用?”就像是在說:你厲害,可我就是不服氣,你能把我怎麼樣?大概是因為,她無法在現實中獲得足夠的優勢,所以只好在輿論上立於不敗之地。碰見這樣的人,最好的態度是,微笑著閉嘴,用心去做事。因為無論你是不動聲色的糾正,還是拿著擴音喇叭糾正,對他而言都是無濟於事的。
其實,世上的怪事和怪物並不多,多的是少見多怪的人。“少見“與“多怪”往往是因果關係,歸根結底還是見識太少。這種因為見識不夠而固執己見的戲碼,在歷史上曾多次上演。
幾百年前,托勒密大聲宣佈,“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百多年前,銀行家信誓旦旦地說,“汽車只不過是個新鮮玩具,根本替代不了馬車”半個世紀之前,電晶體的發明者堅定地認為,“人類永遠到不了月球”幾十年前,傳很統的大型計算機裝置供應商很認真的說,“人們沒有理由把計算機搬回自己家裡”再比如,看到馬有四條腿、豬有四條腿、狗有四條腿、在沒有見到雞或者大鵝的時候,有人就敢斷定,雞有四條腿,大鵝有四條腿。今天看見了一隻白天鵝,明天又看見了另一隻白天鵝,於是就下結論:天底下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看到有人每天吸三盒煙,活到了一百歲,於是有人得出結論:“壽命的長短其實跟吸不吸菸沒什麼關係”女人被歧視、黑人被歧視...諸如此類,因為見識少,所以“沒有見過”就認為“它不存在”,所以“我見過這樣的”就代表“都是這樣的”。
總結來說就是,在跪著的人眼裡,站著的人都是異類,就像在籠子里長大的小鳥,會以為飛翔是一種病。嗯,不假思索無疑是最省勁的活法。
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把所有的結果理所當然用自己的臆想來解釋,並一直堅信自己是對的。
其實,只要活著,就一定會有你看不慣的人,就好像有人看不慣你一樣;也一定會有不認同的觀念,誠如有人不認同你一樣。所以我的建議是,允許別人和自己不一樣,也允許別人隨便是哪樣。不要想著說服別人,也不要強求別人能夠理解你。事實證明,絕大多數的說服都是徒勞無功的,只會讓人心生厭煩,甚至產生越來越多的不順眼。所以,與人交往時,聽得清楚,說得明白即可,求同存異才是君子之交。這樣的你,不會貶低別人,也不會認為自己絕對正確;不再覺得又什麼事情是必須要解釋的,並且開始覺得不被理解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帶有偏見的人,往往沒有更多的生活餘力去試圖理解不同事物,他們甚至是固執和狹隘的。
人是分陰陽的,而陰陽是一種能量,更是一種存在,它們是可以轉化的。
生命結束之後是個什麼狀態呢?就是陰陽分離了。在八寶山火葬場人們就能看到陰陽分離這種現象,陽的能量化成幾縷青煙飄向天空,陰的能量化為骨灰被埋在了地下,一個頭頂藍天腳踩黃土的人就這樣從天地間消失了。
陰陽可以隨時轉化,時而多,時而少。崔始源的男性荷爾蒙,就是一種極陽的體現,那麼,既然有極陽的存在,為什麼就不能有極陰的存在呢?從陰陽調和的論理來講,或許中性的人才是最完滿的和諧存在。身體內陰的能量多了,就讓它少一點;身體內陽的能量少了,就讓它多一點。只要陰陽平衡,身體也就健康了。
他們本來很健康,但是由於外部的偏見,變得不健康了。
你可以不去理解別人,但是希望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和肯定。
我們總強調“理解萬歲”,但事實上,很多事情我們恐怕一輩子也無法理解,無法體會。有如小說裡說的:除非你穿上一個人的鞋子,像他一樣走來走去,否則你永遠無法真正瞭解一個人。
但這不重要,我們只需要承認每一個人可以擁有不同的價值觀,並做到互相尊重便是最大的善意。就像橋上的人無法理解水中的魚一樣,我們無法做到真正的設身處地。
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可能是一件難事。但是,我們如果能意識到自己可能在某些方面產生了偏見,然後力圖謹慎、公正地再重新看待原來的人和事,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正如《了不起的蓋茨比》裡的經典獨白:
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在乎你所引以為豪的所謂那些你的優勢。
回覆列表
一個對男人不感興趣的女同,作為男人的我,她不可能和我成為朋友。而面對一個男同,我會怕他對我有興趣,怎麼可能成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