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性如來
-
2 # 羋小妖
額,個人覺得這個其實和唐王沒得多大關係,沒有唐王肯定還有李王,趙王,嚴肅一點講其實和唐僧都沒多少關係,,,
-
3 # 詩文雜記
唐王支援不支援,這經抖得取,至於唐王支援那是沒下了套。
佛教要東進,肯定要想些非常手段。拋開神話,當時的唐朝一直是尊奉道教的,士大夫也修道成風,因為李家王朝為了提高知名度和血統,追人道教祖師李耳(老子)為他們的祖先。無論從天庭還是從人間都是道教統治。
當時的大唐可以說是世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各方面都很繁榮,所以佛教要拓展業務,增加粉絲,就要東進到大唐。但在道教思想的通知下要想東進,那就得想辦法。
於是如來的愛徒金蟬子轉世到大唐當了和尚,後來觀音菩薩這個辦公室主任,先是指點漁民打魚,故意惹怒涇河龍王,然後又設套讓涇河龍王違反天條,又指點龍王找唐王想辦法,唐王答應了,結果魏徵巧不巧的睡著了,在夢見把龍王斬了,於是龍王魂魄一直纏繞唐王,同事觀音菩薩又協調地府把唐王魂魄溝走,在地府進行了一日遊,告訴他建立大唐時殺孽太重,唐王驚慌時,這時地藏王菩薩又出現了,告訴唐王,要贖罪就得搞水陸大法會。
於是唐王搞水陸大法會,優秀的小唐僧被選拔為主講人,但這是觀音菩薩又化身大和尚出現了,說你那都不行,是小乘的,要搞好就要弄大乘的,於是就給唐王只招,大乘的在西天,大肆包裝一番,還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等,增加難度才能提現取經的價值,才能讓唐人深信不疑,要派高僧到哪去虔誠求取,結果唐僧就被認成乾弟弟踏上了取經路。
這一連串的天衣無縫套路,一步步把唐王引上了道,被動的積極的取經了。
-
4 # 彩蛋兒說江湖
從原著來說,取經不是唐王支不支援的問題,是唐王先是做夢遊地府,後辦水陸法會,再次又聽了觀世音菩薩的話之後,最終唐王希望去西天取經,而唐僧其實只是扮演了快遞員的角色,唐生本是不想去西天取經的,畢竟去西天取經困難重重,可能還會有生命危險,接下來唐王先是封唐僧為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閘都僧綱之職,後又與唐僧結拜為兄弟,然後又從觀音菩薩那買來錫杖袈裟和紫金缽盂贈予唐僧,花了上千兩白銀,摺合現在人民幣好幾百萬,唐僧沒辦法這才硬著頭皮去西天取經,所以說,不是唐王支援唐僧去取西經,而是唐僧收了人家唐王的東西不得不替唐王去取西經。
-
5 # 李木木讀書
必然可以
《西遊記》的思想價值就在於它無情地抨擊和否定了醜惡的現實,含有辛辣的諷刺意味。全書透過描述唐僧師徒取經途中的奇遇,見聞,以妖魔鬼怪代之封建社會的黑暗勢力,不留情面地揭露了統治者的荒誕行徑,有的國王因貪戀女色而混淆是非,竟欲挖人心座藥引子,有的國王黑白不分,聽任妖怪把持朝政禍國殃民等等。其中深意,不言自明。孫悟空是作者著意刻畫,也是迄今為止最受人們喜愛的藝術形象。他本領超群,智慧非凡,不受禮教束縛,敢於向天地至尊——玉皇大帝挑戰,他嫉惡如仇,一身正氣,他是力量的化身,代表著勞動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念,是一個光彩奪目的英雄。
-
6 # 悠然布衣
有網友問道:《西遊記》當中如果唐三藏沒有得到唐王的大力支援,唐僧能夠順利的取得真經嗎?
唐王雖然是人間帝王,但是在《西遊記》當中也不過是一個小角色罷了,他的意願不重要,因為即便他的意願和眾神佛的不一致,想要影響他,改變他簡直不要太容易。這個主要還得看天上神佛的博弈結果。
唐王朝所在的南贍部洲是天庭的勢力範圍,也就是道教的影響範圍之內。所以佛教想要傳播進來,首先要有道教的許可,而兩方交易完畢,想要對唐王施加影響是再容易不過了。即便是如同《封神演義》當中的說法,帝王擁有氣運在身,如果神仙貿然干預會有業果,那如果僅僅是引導等等一些間接的手段去影響,也不會太難。畢竟凡人在神仙面前就是螞蟻罷了,不在同一個維度,神仙干預了凡人也發現不了。能夠對抗神仙的只有神仙,所以佛道雙方商量好了,就沒得改變了。
在《西遊記》當中,佛道雙方就已經是協商好了,所以佛教出手給唐王設局的時候,道教也沒有人出來干預,甚至於會搭把手幫幫忙。金蟬子轉生唐王朝,涇河龍王違反天條從而找上唐王,魏徵入夢斬龍王,龍王冤魂纏唐王。然後地府又莫名其妙的把唐王的魂魄勾走了,再到地獄走一遭,最後又告訴唐王殺戮過重,需要水陸大會超度,從而引出了西天取經。如此連哄帶騙再帶威嚇的,把唐王騙的一愣一愣的,心甘情願的送唐三藏去西天取經了。
而唐王為唐三藏準備了什麼呢?他給了唐三藏一張通關文牒,一個紫金缽盂,兩個隨從,一匹白馬,一杯素酒。但是呢,一杯素酒喝掉了,白馬被小白龍吃掉了,兩個隨從被妖怪吃掉了,通關文牒和紫金缽盂倒是陪伴了唐僧一路。最後紫金缽盂還被唐僧送給兩位尊者換得了無字真經。從這些來看……似乎唐王送的東西都沒起太大的作用的樣子,畢竟真的沒有紫金缽盂,孫悟空出去找個值錢的東西也不是很困難的。而通關文牒,看似很重要,陪伴了唐僧一路,每個國家都用得到,但是說實話,即便是沒有通關文牒,也沒什麼大事,要過關也不難。所以從這邊來看,即便是唐王不想送唐僧去取西經,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影響什麼。
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唐王李世民也並不支援玄奘去西天取經,實際上可能李世民壓根兒就不知玄奘這個人,玄奘打了數次報告,都沒有獲得批准。而且唐朝是沒有“通關文牒”這種東西的,“通關文牒”出現在明朝時期,在此之外叫做“過所”“關牒”,同樣的,玄奘也沒有這東西,那麼玄奘是用什麼來證明他是大唐的人呢?在唐朝的時候,對僧人數量控制是很嚴的,而這個身份標識就是“度牒”。有“度牒”才能夠出家為僧,但是同時,唐朝對於出國(出關)是比較嚴格的,需要批准才能夠出關。玄奘無疑沒有得到唐王朝的批准,屬於是偷渡出去的。
直到公元627年,長安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霜災,導致了大饑荒,無數災民逃難,朝廷只能允許災民離開長安境內。而玄奘也是趁此機會離開了長安,來到了瓜州(敦煌)。但是玄奘沒有關牒,又一定要出關,那時候唐朝與突厥關係正緊張,於是玄奘被盯上了,根據《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的記載,涼州都督李大亮發出通緝令: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縣宜嚴候捉。朝廷要求把玄奘押送回去。不過瓜州的官員李昌(史書上沒有描寫職位,電視《大唐玄奘》中設定為太守)是信佛人士,壓住了朝廷的公文,將玄奘送了出去。
十餘年的風雨兼程,玄奘取完了西經後終於回到了長安,但是回到長安的玄奘也並非一帆風順,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怎麼可能因為佛學而對玄奘有所厚愛。他看重的是玄奘十餘年遊歷西域的經歷,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平定了遼東,更多的是想要平定西域,打擊突厥,他想要玄奘為他提供情報。
而玄奘自然是拒絕了,而相應的,玄奘想要翻譯經文的願望也一次次落空了。《大唐西域記》的出現,也正是李世民和玄奘二人博弈的結果。《大唐西域記》由玄奘口述,辯機和尚(那個和高陽公主私通被腰斬的和尚)記敘而成。而作為回報,李世民也組織僧人幫助玄奘翻譯經文。不過玄奘雖然名氣很大,也是著名的佛學家,但是在佛教史上,他的貢獻可能要比大家想象的要小一些。在唐代時期,中原的佛教是以“空宗”為主,而古印度的佛教則分為了“空宗”般若學和“有宗”唯識學,玄奘去的時候,正是天竺“有宗”盛行的時候。所以學成歸來的玄奘,在國內並沒有得到非常多的重視,有些鬱郁不得志。
-
7 # 上頭派掌門
觀音奉如來法旨去東土尋找取經人,到了以後觀音並不急著找人,而是先住進了土地廟裡。接著就發生了涇河龍王違背天條一案,太宗平白無故被捲了進去。地府之行,太宗討回了清白,也親眼見到了自己犯下的冤孽。還陽後的太宗如約建水陸大會,超度冤魂。
時機成熟,觀音化成和尚去遊說太宗,太宗心動,於是有了派人去西天求取真經的想法。唐僧是水陸大會上的第一高僧,還收了太宗(觀音)的袈裟和錫杖,因此,太宗問誰願去西天求經時,唐僧責無旁貸,承擔了這個艱鉅任務。
也就是說,太宗才是老闆,唐僧只是員工。觀音心裡清楚,佛教若想在東土枝繁葉茂,皇帝的支援至關重要,因此,名義上是唐僧取經,實際上是太宗取經。唐僧有了太宗的使命,有了御弟的身份,有了官牒,西行路上大唐的官吏和寺廟對其十分恭敬,沿途小國更是禮遇有加。
-
8 # 芸library
一、唐王的大力支援,可以說是《西遊記》的一個楔子,長安城也是這本小說的起點和終點。沒有唐王的支援和玄奘身世的前因後果,如何引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可以說,因果報應是《西遊記》貫穿始終的佛法理念。作者借用唐王的支援,體現一種當時政治階層的佛教文化傾向,藉此教化民眾。第二個,玄奘作為唐王義弟,同時也肩負著傳播唐文華的任務和使命,這也是唐王一種手段,希望一路西行,能夠大力傳播大唐文化和威名,所以何樂而不為。
二、西天取經的最重要一點,只有取得唐王的支援,才能拿到通關文牒。沒有這個等於寸步難行,一路上經過的一些國家都會禮遇有加,不但能夠傳播唐文華,還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寫書就是編故事,而且要將故事編的有頭有尾,有始有終,而且經得起邏輯推敲,否則無法自圓其說。從一這點上講,吳承恩是一個出色的小說家。從金蟬子轉世到唐王搞水陸大法會,直到觀音化身遊說唐王西天取經,這一系列故事,構思佈局精彩,氣勢恢宏龐大,給《西遊記》鋪墊了一場九九八十一難的大戲。
三、《西遊記》的主角很多人覺得是唐僧,其實不然,作者著墨最多是孫悟空這一個角色。所有的鋪墊和人物塑造,都是為了體現孫悟空這樣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反叛者。吳承恩想象力豐富,利用神話傳說和佛教理念,結合現實生活,將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和對世事的觀察,細緻入微的一一進行提煉和昇華,塑造了一系列妖魔鬼怪和唐僧師徒的鬥爭故事。也讓《西遊記》成為聞名於世的四大名著之一。
回覆列表
唐王並不支援,西天取經是唐僧自己的個人事件,歷史記載唐僧是偷渡出國取經的。回來接到唐王接見,是因為唐王要借這件事完成他某項政治需求。
而西遊記小說裡面來說,唐僧取經是西方佛教東傳的必然事件,漫天神佛的支援,就決定了他的必然成功。唐王在神佛眼裡並不重要,閻王和菩薩能讓他在地獄遊玩一圈,嚇唬他贊成取經,也能用其它方式讓他贊同。西遊記中唐僧取經最大的阻礙是徒弟神佛們處理的,唐王贊同不是必然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