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lgtea
-
2 # 悠然布衣
很多茶友在喝茶的時候,都會說一些“茶場黑話”,對於很多小白來說,頓時感覺,哇,雖然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麼,但是總覺得好厲害的樣子。簡單的瞭解一下以下幾個“高大上”的茶葉術語,讓你裝X之路,步步高昇……
回甘這個詞出現的頻率很高吧,簡單的說就是茶葉的苦味在口中轉化生甜的過程,通俗的講就是茶葉先苦後甜的過程,有的茶葉回甘,能讓你幾個小時都唇齒留香。鐵觀音的回甘回韻是其最迷人的特性之一。
生津什麼叫做生津呢,就是喝喝茶之後,舌面舌底一直有口水湧出,好茶飲後會有明顯的生津效果,甚至幾個小時後還有生津效果,讓人感覺非常的美妙,鐵觀音生津效果好。他的最高層次叫做舌底鳴泉,聽起來很有逼格。
喉韻指飲茶後喉頭產生的甘爽的回味。不同的茶葉有著不同的回味,比如武夷巖茶特有的巖韻,鐵觀音特有的音韻。具體這種韻是什麼樣的,你只有品嚐了才知道,這種味道不可言傳,像玄學……
青味青味是一個貶義詞,他不等於是茶葉的清香味,茶味淡而青草味重,往往是製茶過程中的工序環節不到位,殺青溫度不夠或時間不足而產生,嚴重時會有“青腥味”。
鎖喉這個鎖喉不是武術擒拿當中的那個鎖喉,而是指在喝茶之時,咽喉疼痛、口乾舌燥、吞嚥艱難、緊縮發癢等等感覺,出現這種問題可能是茶葉的原料,工藝,倉儲等問題,也可能是沖泡的問題,如果不是沖泡的原因,那這個茶還是丟了吧。
掛杯一說起掛杯,很多人都想起紅酒,在喝紅酒的時候都會晃晃酒杯,看看有沒有掛杯。而這變說的掛杯是指茶香留在杯壁的時間,掛杯時間越長,茶越好。
好的,今天的茶葉知識(zhuangbi)小講堂就到這邊了,我們下期再見~
-
3 # 日常無常
文化是沒有專業術語的親!
茶葉的相關專業術語是基於“感官審評法”中,為了描述茶葉性狀的一些詞語。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還是偏向於個人實際感官體驗的描述。
-
4 # 南茗佳人
關於茶的術語有很多,這裡只介紹其中的一部分:
1、幹茶的術語:外形、色澤、勻整度外形:緊實佳,松條次。
緊實指的是幹茶壯碩,揉捻時力道得當,條索得以緊結。而松條即幹茶條索緊結度較松。
色澤:鮮活油潤,色澤統一為佳;枯暗無油潤感,芽葉色澤有夾雜為次。
勻整度:芽葉清晰完整為佳;芽葉混雜斷裂為次。
2、茶香的術語茶香以純粹、高揚、持久為佳。概括來說是純異、高低、長短--茶香純粹無異味,高揚不低微沉悶、長時間留存。
茶香又有幹茶香、掛杯香和湯含香,三者存在區別。
3.茶湯滋味的術語茶湯的滋味包括:甜度、苦澀度、鮮爽度、醇厚度、平和、刺激、粗獷、細膩;是否回甘、生津。
甜度即茶湯入口是濃甜還是清甜亦或是甜度較淡薄;
苦澀度:茶湯入口能夠品嚐到苦味,這苦味是濃苦還是輕苦,能化還是持久不散;澀是茶湯接觸口腔後,給舌面、兩頰造成的一種收斂的感覺,就像吃了沒有熟透的柿子後的感覺。
平和指的是茶湯對口腔、腸胃的刺激性較弱,不會讓身體產生不適感。
粗獷和細膩指的是茶湯的湯質,給口腔造成的感覺。
回甘:即嚥下茶湯後,口腔中產生的一種甘甜感。回甘是專業術語,換作平常的話語便是回甜。
生津:是因茶湯中的內含物質對口腔產生刺激後,於舌面、兩頰、舌底不斷冒口水。
4、茶湯與身體的共鳴的術語術語稱作氣韻。
茶氣與身體發生碰撞後,展現出的喉嚨--清涼、溫潤、通透、寬廣;手心發燙、鼻尖有細汗微出、後背微熱、腋下徐徐生清風、頭頂有氣上湧。
5、葉底的術語葉底的術語有:茶葉的嫩度、勻整度、色澤、柔韌性。
嫩度:細嫩、粗老。
勻整度:老嫩、厚薄、整碎、色澤都均勻。
色澤:以鮮活為佳,以暗沉為次。
柔韌性:將葉底的茶葉揉搓或者撕開,能夠清晰感受到茶葉是有柔軟有韌性的。
-
5 # 開明古韻普洱茶
關於茶文化的專業術語,主要體現於茶葉感官審評,又以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所涉及的專業術語居多。為大家介紹一些茶水間的實用術語,還希望多點耐心看完。
茶葉審評發展簡史自神農時期到漢朝,基本都是一些關於藥理方面的知識。南朝宋文帝年間,鮑令暉一篇《香茗賦》中才提到“香茗”概念,由此才對茶葉品質有了粗淺劃分。
唐朝陸羽著有《茶經》一書,其中茶葉審評對審評用具,以及炙茶、煮茶、用水、煮茶等各個環節的要領皆有詳細描述。並提出了茶葉色、香、味的基本要求,堪稱史上第一本茶葉審評的經典之作。
此後,唐朝蘇廙《十六湯品》,宋朝蔡襄《茶錄》、宋子安《東溪試茶錄》、黃儒《品茶要錄》、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明朝許次紓《茶疏》、羅廩《茶解》……分別又對評茶用具、茶葉湯色、香氣、滋味更為全面而細緻的評價。
茶葉審評術語淺析茶葉評審發展至今,程式上愈發完善並趨於完美,主要透過感官審評來決定,感觀審評又分為幹茶審評和開湯審評,俗稱“幹評”與“溼評”。
茶葉感官審評程式一般分為:把盤(看幹茶條索及外形)、開湯、嗅香氣、看湯色、嘗滋味、評葉底等六個程式,現在所謂的 “五因子”或“八因子”茶葉審評法,其實都是由此細分而來。
所謂 “五因子”茶葉審評法,即: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而“八因子”,則是在“五因子”茶葉審評法的基礎上,將“外形”一因子再細分為條索(顆粒)、整碎、淨度、色澤等四個審評因子。
茶葉感官審評之外形散茶的外形術語描述,一般因茶葉的外形而定,像外形美觀一些的普洱曬青茶,便可以形容為:條索緊結、條索勻整、條索肥壯、條索鮮亮、條型優美、條索顯毫。
不過萬道不離其宗,很多散茶如果有緊結、勻整、肥壯、油潤、(條型)優美、潔淨、顯毫等特點,也算是較為美觀的茶葉外形了。
而一些壓緊茶,則是描述其整體外形,一般以所塑相態而定,如普洱生茶餅茶便可描述為:餅形周正,條索肥壯、緊結有度,銀毫顯露等;熟茶則作適量調整,如餅形周正,餅面油潤、緊結有度,金芽顯露等。
茶葉感官審評之香氣茶葉香氣主要依靠嗅覺去辨別,是茶湯裡的芳香物質揮發後,刺激鼻腔內嗅覺神經的一個過程。茶葉香氣揚度指其香氣的濃郁程度,香氣淡一些可用清幽、清雅來形容;香氣濃一些可以用濃郁、馥郁來形容。
嗅香氣一般嗅審評杯的溢杯香,正常泡茶品茶則嗅公道杯的杯底香,可以沿杯口邊緣輕嗅或深嗅,也可將鼻部深入杯底增加嗅感。嗅香氣之前應將公道杯晃動、翻身倒扣,嗅香氣時再把杯子撥正開啟,應以熱嗅、溫嗅、冷嗅等不同溫度的香型,進行綜合評判。
就普洱茶的香氣而言,普洱生茶常見的香氣有:清香、花香、果香、糖香、樟香、陳香、木香、菌子香等;而熟茶較為常見的有:陳香、藥香、木香、稻香、棗香、參香、焦糖香、煙香等。
茶葉感官審評之湯色湯色形容較為單一,一般就是對茶湯湯色的雅化描述。不過也有例外,如普洱茶。
普洱生茶的湯色會隨著陳化時間而逐漸變化,年份較高的生茶湯色甚至會向栗色轉變,其湯色變化一般呈:黃綠、綠黃、明黃、金黃、橙黃、慄紅而依次遞增。
熟茶的湯色變化則相對單調,成品時便以慄紅色為主,因發酵程度不同湯色會在慄紅色至黑褐色之間進行變化。一般而言,一餅發酵較好的熟茶,在陳化過程中,湯色會愈發清澈透亮、毫無雜質。
茶葉感官審評之滋味關於茶葉的口感專業術語描述,一般不同類別的茶葉也會存在細微差異,下面我單以普洱茶為例,為大家介紹其品茶術語。
普洱生茶的品茶術語一般有:生津、回甘、舌底鳴泉、飽滿、細膩、柔和、潤滑、壓舌、茶氣、燥感、阻滯感、鎖喉、喉韻、醇厚、純厚、倉味、煙味等。
例如:一款好的生茶可以描述為:香氣怡人,苦澀入口即化,生津回甘若舌底鳴泉,喉韻溫熱通透;茶湯水含香明顯,輕飲間唇齒留芳,體感舒適,茶氣強烈。
普洱熟茶苦澀感較弱,品質特徵以“香、甜、潤、厚、滑、醇”為主,口感術語也主要圍繞著這六點盡享描述,一般佔有其四,便算一款好的熟茶了。形容生茶的專業術語,品鑑熟茶時偶爾也會用到,若熟茶渥堆味明顯,也會用到“堆味”等字眼。
茶葉感官審評之葉底關於葉底的專業術語描述,一般從嫩度、色澤、勻度、活性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嫩度指芽葉嫩度,色澤看葉底的顏色與光澤度;勻度指葉片的大小、厚薄、整碎是否較為統一;活性看葉底的彈性、舒展度如何。
一般我們形容一款茶葉底美觀,都會想到:葉底勻稱而柔嫩,鮮活而不失光澤。
回覆列表
茶道的26個專業術語:
1、茶性2、茶質 3、香氣 4、苦、澀 5、回甘 6、生津 7、收斂性 8、甘韻、甜質 9、水性 10、層次感 11、喉韻 12、飽滿13、煙燻味 14、果酸味15、酸味 16、水味17、青味 18、鎖喉19、茶氣 20、陳韻21、香氣內斂22、茶水分離 23、入口即化24、爽朗 25、舌底鳴泉 26、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