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情感導師新天地
-
2 # 一林在成都
讓姥姥、爸爸跟自己的教育理念達成一致,確實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這需要雙方不斷去理解、接納彼此,不斷地進行溝通、協商。我能看到你一直在為實現這個目標努力著,能看到你那份想給孩子一個良好成長環境的用心。那麼,在實現家庭成員教育理念一致之前,我想最需要明確的是你是否能夠照顧好自己。每天想著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想著要去跟姥姥、爸爸溝通交流,那麼,你是否留有時間去關注自己?當我們照顧不到自己時,我們的狀態也會走下坡路,煩躁、疲憊、無力也會隨之而來。而孩子能敏感地覺察到我們的狀態,會擔心媽媽、會很不安。這時,他就很容易會以無理取鬧的方式來試探媽媽怎麼了、媽媽是不是還愛我。那麼,我們可以停下腳步,給自己一點時間、一點空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放鬆自己。我相信當我們以輕鬆自在的狀態面對孩子時,我們能夠很清楚地向孩子傳遞這樣的資訊:在規則面前,媽媽是溫和而堅定的;不管媽媽是否贊同我的行為,我都知道她是愛我的。當然,愛的滋養是孩子懂事、學習規則的基礎。可以跟孩子有一個固定的母子時間,比如放學回家路上一起玩耍、回家一起讀書、一起 做遊戲 、有一些肢體接觸。有了充盈的情感滿足,孩子就不會擔心媽媽在對自己說“不可以”、在執行規則時是不愛自己的。另外,可以嘗試跟孩子一起建立並執行規則的建立。如,當你和孩子狀態都不錯時,跟孩子約定 吃飯 的規則。飯前提供飯前給孩子2-3種選擇,讓他決定吃什麼,如果做了他不吃,我們就該溫和而堅定地執行規則,過了吃飯的點我們就不能吃任何東西了。(媽媽放心,餓一頓兩頓,孩子是沒有問題的。這樣做的原因是幫助理解行為與結果之間的邏輯關係,幫助他理解和遵守規則。)如果姥姥和爸爸這時會干涉,你可以嘗試帶孩子去房間,單獨處理這件事情。讓孩子知道違反規則了,是需要執行規則,承擔相應後果的。當孩子平靜下來後,如果能給他一個 擁抱 ,告訴他:“我知道做到很難,我們可以下次再努力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做得好一點”。
-
3 # 育兒百科新天地
你好:寶寶從小到大都要經歷幾個敏感時期:
在寶寶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時候是有一個口腔敏感期,相信過來的寶媽都應該很清楚那個時候的寶寶什麼東西都喜歡往嘴裡放,也很喜歡吃手。
一歲以上的寶寶會經歷一個方位敏感期,這時候的寶寶正在學習走路,同時也是爬行的好手,經常是一不留神的功夫,他就爬到了桌子底下,要麼就爬到了桌子上面。
那麼兩歲多的寶寶也會經歷一個敏感期,這個時候的敏感期就叫秩序敏感期。所謂秩序敏感期就是寶寶有一定的想法了,當然他的想法或許跟我們是不一樣的,他希望所有的事情都按著他的想法去做。
比如吃飯時小孩應該用勺子吃,他要非要拿筷子吃。坐座時,他總是都得按著他說去就坐,她想要做的事情,如果沒有按照她的要求去做,她就會無理取鬧,撒潑打滾,甚至摔東西扔東西。那麼遇到這樣的情況,到底該如何解決呢?
對於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學會用商量的語氣跟孩子說話,學會問孩子,他想要怎麼做?媽媽這樣做可以嗎?很多時候這種語氣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在跟孩子商量的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觀點。
2.重視孩子的每一句話,孩子說我想做什麼,那一定要靜下心來聽一聽,孩子到底想做什麼?孩子說我想去自己拿什麼東西,那你可以在後面保護著他讓他拿,不管是在高處的東西還是在低處的東西,你讓他自己想辦法,前提是你要保護她的安全。
3.細心觀察,在這個階段,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仔細觀察孩子究竟在哪些方面有強烈的“秩序感”。
上文總結了三大類,但不同孩子表現不完全相同,拿米粒來說,他對東西擺放的秩序感特別看重,但物品所有權的敏感度並不是特別高。
觀察好孩子的特點,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記住它們!儘量別去打破!
4.配合孩子的需求,大人每天忙這忙那,難免有時忘了孩子的規矩。當他哭鬧著要重來的時候,比如再穿一回鞋,再開一次門,重新擺回東西等等,順從!順從!聽他的就好。
千萬彆強行禁止,甚至責罵他,只有孩子滿足了願望,情緒消的才快,否則你偏不答應,他又不達目的不罷休,只能將矛盾升級。
5.給孩子提供有序的環境,孩子在緊著往整齊裡擺,你在一旁隨手破壞…這不是搞事情嘛?
都說了要配合孩子,家長們甭犯懶,儘量在家中給孩子提供秩序井然的環境,無論你們自己特別是孩子的東西,都規矩擺放。
就算外出旅行,也儘量配合孩子的秩序感,別弄得亂七八糟,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6.尊重孩子的物權,孩子的東西不要亂動,如果需要,請先跟他打招呼以示尊重,用完記得放回原處。
7.安撫孩子的小情緒,小孩子滴邏輯,大人有時很難理解~就算你百般配合,他還是不滿意會哭鬧。
打罵是沒用噠~及時安撫才是正解,還要我再說一遍嗎?小傢伙們的腦子還木有長好。
順著他的情緒,說出他的不安和需求,讓孩子先平靜下來,再調動他的前額葉皮質,才有可能乖乖聽你講道理~
8.學會轉移注意力,如果寶寶就是要哭鬧腫麼辦?特別是在公眾場合。轉移注意力大法不會嗎?
給他買點好吃的,講笑話,看汽車,去玩滑梯…運用一切招數和“資源”,小盆友很快就會破涕為笑。
9.秩序敏感期對孩子的影響,教了媽媽們這麼多,就是希望你們能以平和的心態,看待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凡事都有兩面性,雖然執拗鬧騰的孩子讓你頭大,但幫他形成良好的秩序與條理性,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好處。
良好的的秩序,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大人進到亂糟糟的屋裡,什麼感受?心煩意亂,孩子也一樣。
有意識的引導並配合孩子,將東西歸納整齊,看著心情愉悅,也會讓娃變成有條理的人。
10.重視做事流程,讓孩子更有規則意識,孩子做事講流程,非常好~正好可以引導他遵守各種規矩,比如買東西或上車要排隊,不亂亂動,大人的東西也不互相亂拿,如有需要先打招呼。
如果在外邊,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不能隨意拿,想玩要徵得對方同意。同時,自己的東西也要保護好,如果有人搶走,敢於聲張權利,主動要回來。
回覆列表
我們身邊,每5人中就有1人高度敏感。按照美國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博士伊萊恩.阿倫(Elaine Aron)的研究,高敏感人群有4個特徵:(1)看待問題很深刻,總比同齡人思考的深刻;(2)辦事謹慎;(3)共情能力強;(4)對細節的把握極度敏感。
我有位男同學,小的時候就很愛哭,即便到了初中,還會因為種種委屈,哭那麼一回。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課堂上和一個同學發生衝突後,被老師點名批評,然後他就莫名其妙的哭了起來,旁邊的一個女同學還安慰他:“不要哭了,你是因為老師說你才哭,還是因為別人欺負你才哭?!”而他當時只知道哭。
後來長大了,他和我提起這件事,說自己現在想想也是夠丟人的,一個青春期的男孩趴在桌子上哭,而旁邊的一個女生在安慰他!!
可這種事情,現在又發生在他的孩子身上。孩子叫壯壯,從小就愛哭,不知道什麼原因的就哭了起來,現在還是如此。學習跆拳道時,因為動作做得不好,被教練說了幾句,就會抹眼淚;作業沒做好,被他爸訓了幾句,眼圈就紅了;.......唯一的區別,就是現在知道害羞了,不像小時候那樣肆無忌憚的,扯著嗓門哭了。
壯壯四歲的時候,和一個小朋友搶一個樹枝,被對方踢中了小雞雞,而前來勸架的家長,卻高聲訓斥了每一個人,覺得委屈的壯壯就扯著嗓門在小區裡哭。那是在他爸爸印象中,聽到的最大的哭聲!!
一直以來,他爸爸都覺得,哭很正常,情感宣洩,沒什麼不好!甚至,還一度羨慕,這麼小的孩子才有放縱自己感情的權利。我這同學想,就讓孩子哭吧,再大點你讓他哭,他也不哭了。
可問題是,別人不這麼看,老師、教練、同學,會覺得你很奇怪,為什麼無緣無故的就哭了,然後就會不停的給你找原因,幫你各種分析.......其實,根本不管用,下次孩子還會這樣。
有一天,壯壯和爸爸說:“一個人一天的心情總會不好或好,在學校的時候好,在家的時候可能就不好。”爸爸講:“人不一定要一天內情緒變化很多次,也許高興了好幾天,才偶爾有一次不高興。”壯壯說:“我不是這樣,我每天都會有不高興的時候,也會有很高興的時候!”這是一個8歲孩子說出來的話,透著幾分深刻的道理。
上次在跆拳道上哭,爸爸裝作沒看到,從道館裡出來,壯壯出來玩了一會兒,才說:“爸爸,我不知道為什麼哭,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心裡難過!”爸爸對孩子講:哭是因為你難過,是你的表達方式,壞情緒也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你沒有錯。可是,爸爸的安慰並不能徹底解決壯壯的問題,因為他的困擾還不僅僅是對自己的認同,還包括別人的誤解。
一個人的情緒常常難以琢磨,自己都搞不清楚的時候,情緒就迸發了出來,更不用說用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感受了。所以面對情緒不佳的人,最好辦法不是講道理,只能是共情。
但除了父母,誰有那個閒心和你共情,能關切的問你幾句就不錯了。最終,還要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成長,所以還是要明白,要去理解自己的情緒。當一個人真的理解了自己,明白了自己情緒的變動,那麼他就不會那麼情緒化了。
爸爸最終能想到的辦法,就是要求壯壯每次哭完後,能聊聊他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他有怎樣的情緒。爸爸和壯壯講:“這是爸爸目前能想到的最好辦法,所以你一定要配合我。”壯壯點點頭,並且聊了聊剛才為什麼會哭:“不是因為寫作業被訓才哭,而是因為被剝奪了今天看電視的權利。”
愛哭,是情感細膩、感情豐富的表現,按照心理學的分類,壯壯和爸爸算是敏感人群。這種人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對外界會做出過度的反應。但有個好處是,這種人共情能力、深度思考能力、對細節把握的能力都很強。
所以,心理學界有個觀點:對於敏感性的兒童,如果好好養育,他們更容易明白,情緒為何物,對情緒的理解和把控就會更好。所以,這樣的孩子在養育之初也許難些,但養育的好,就會有很好的發展,無論在情緒上,還是在智商上都會高於其他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