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給個機會我想做好人
-
2 # 墨首塵歸
雍正清世宗,姓愛新覺羅,名胤禛(公元1678年12月13日-1735年9月28日)
說到雍正,我們就來談談他的繼位問題,學術界歷來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認為他受康熙遺詔繼位,是合法繼承,第二種認為康熙並未傳位與他,雍正是矯詔奪位。由於雍正即位,篡改了歷史,銷燬了檔案,現在已找不到他矯詔奪位的確鑿證據。斧聲燭影,已是千古的疑案,但從各種跡象推斷,他的繼位確實存在很多疑點,談的遠了。
再來說說八爺黨
“八爺黨”是指康熙時期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權力黨派,是所有朋黨之中勢力最強的一支,他們的成員包括:【胤禟、胤䄉、胤禵、福全、滿都護、景熙、吳爾佔、蘇努、阿布蘭、阿爾松阿、阿靈阿、佟國維、鄂倫岱、揆敘、王鴻緒、馬齊、何焯、張明德、魏珠、噶達渾、勒席恆、七十、秦道然、陶賴、張廷樞、吳爾佔、普奇、經希、色亨圖、馬爾齊哈、常明、德寧、格、汝福、欒廷芳、武正安、魯賓、揆敘、五格、二德、阿爾遜、郭允進、徐元夢、巴海、魯爾金、烏爾陳、蘇爾金、庫爾陳、法海、佛保、達爾當阿、託時、查弼納、蕭永藻、高成齡、董永啤】等人。
主要成員就是愛新覺羅·胤禩(1681-1726),他到底是誰呢?
其實他就是 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異母弟。
胤禩少時為胤禔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康熙的哥哥裕親王也在皇帝面前誇他“心性好,不務矜誇”,因爭儲位被奪貝勒,並受拘禁,胤礽獲釋,胤禩復為貝勒。
雍正是什麼時候登基的呢?
他是在康熙六十一(公元1722)年十一月辛丑,父皇即位,號世宗,年號雍正,以明年為雍正元年,雍正是45歲的時候登基的。
在雍正登基後八爺黨並沒有消除,因為雍正剛剛登基,地位還不穩固,還需要藉助他們的勢力來穩固自己的地位。
但在雍正四年的時候,八爺的好日子到頭了,正月八爺胤禩藉故被宗人府除名,二月,將胤禩囚禁於宗人府並圍住高牆,身邊只留太監兩人,三月,命胤禩改名為“阿其那”,其子弘旺改名為“菩薩保,阿其那就是豬的意思,五月,雍正召見諸王公大臣,下長篇諭旨,歷數胤禩之罪,六月,將所議胤禩罪狀四十款昭告天下,九月,胤禩病死於監獄。一年不到,就從朝臣變成階下囚甚至身死。可見從雍正繼位的那天起,八爺的下場是註定了的。
-
3 # 孔六十三
康熙帝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他的兒子也非常多,由於康熙四十七年和五十一年兩廢太子,讓他眾多的兒子看到了希望,紛紛都打起了儲君的主意,於是便出現了鬥爭激烈的“九龍奪嫡”。這其中實力最強、風頭最盛的就是八爺黨,“九龍”之中,八爺黨就佔了“四龍”,分別是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和皇十四子胤禵。
皇八子胤禩是八爺黨的最核心成員,八爺黨的最終目的就是讓他爭到儲君之位。
胤禩少年時很受康熙帝的喜愛,康熙三十七年,17歲的胤禩被封為貝勒,是受封皇子中最年輕的一個。胤禩性格隨和,待人體貼,人緣非常不錯,做為弟弟的老九、老十、老十四都是他的鐵粉。不僅對兄弟,胤禩對大臣們也都以禮相待,廣結善緣,所以他在朝中的口碑非常好,大臣們對他都交口稱讚,人稱“八賢王”。所以胤禩的出身雖然不高,但在朝中的聲望卻非常高,成為太子被廢后,新太子的熱門人選。
皇九子胤禟是八爺黨的重要成員,八爺黨各項活動的錢袋子。
胤禟是皇子中的另類,他很聰明,曾經發明瞭一款戰車,還發明瞭用拉丁語轉寫滿文,真是被皇子身份耽誤的發明家呀!胤禟雖然是皇子,又那麼聰明,但他卻對皇位沒興趣,而是喜歡經商,掙了很多錢,所以他本人也很慷慨大方,人緣特別好,畢竟誰不喜歡跟土豪做朋友呢?
皇十子胤䄉是八爺黨的鐵桿粉絲成員,他沒有什麼大本識,就是堅決支援老八。
胤䄉是康熙的皇子中除去太子胤礽以外,出身最高的皇子。他的母親是溫僖貴妃,姨母是康熙的孝昭仁皇后,外公是康熙早期的四大輔臣之一遏必隆。如果他像老八一樣有才能、有報負,那麼他這麼高的出身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的,最起碼母家雄厚的支援勢力就是別的皇子沒有的。但偏他並無大志,也無大才,康熙帝對這個兒子也不甚喜歡,所以也就只能白白浪費掉這麼好的出身,去給老八當迷弟了。
皇十四子胤禵是八爺黨的替補隊員,在老八繼位無望後,八爺黨的成員就都把寶押到了他身上。
胤禵是雍正帝的同母弟弟,但他卻跟老八、老九、老十他們關係特別好。胤禵自小便很聰明,很受康熙帝的喜愛,老九胤禟曾說:“胤禵聰明絕頂,才德雙全,我兄弟皆不如也”。所以在老八胤禩被康熙帝忌憚,繼位無望的情況下,八爺黨的人就都支援胤禵奪嫡。胤禵也不負眾望,在康熙晚期最得信任和厚待,康熙五十七年,胤禵被封為大將軍王,統帥西征全軍,進攻西藏。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康熙帝屬意的繼承人就是胤禵,雍正能最後登基,是因為他篡改了傳位詔書。
八爺黨的幾位確實都個個了得,但最後卻與皇位失之交臂。皇四子胤禛做了皇帝后,八爺黨的人都是什麼結局呢?
首先被髮難的就是老十四胤禵。胤禵由於在康熙晚期是繼承人的大熱人選,所以雍正剛上位,就立馬對這個最大的威脅下手了。康熙帝駕崩時,胤禵還在西北帶兵,知道訊息後便馬不停蹄的往回趕。而雍正在康熙駕崩第二天就讓人到西北去把胤禵的所有奏摺、硃批、家信等全部收繳固封后帶回來。胤禵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生氣,在見到雍正帝時不下跪,雍正也正好以此為理由,隨即便把他軟禁了。我想雍正帝心裡肯定有鬼,要不然也不會連康熙的葬禮都沒辦完,就下手了!胤禵被軟禁幾個月後,於雍正元年被派去守康熙帝的景陵,還被雍正派人監視他的行動。雍正四年,又被革去爵位,被囚禁在了景山壽皇殿內。直到雍正去世,胤禵才被乾隆帝給放出來,過著清閒王爺的日子,又活了二十年。
第二個被收拾的是老十胤䄉。雍正元年,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一世(這名字太難記了)來京去祭拜康熙帝,不久病故了,雍正命胤䄉把他的靈龕帶回到喀爾喀去。這地方可是蒙古大草原,路途遙遠,又不好走,於是胤䄉便託病不去。後來被硬逼著去了,也是走走停停,走到張家口時就怎麼也不往前走了。而且奏章裡還寫“雍正新君”,這種大不敬的稱呼立馬被雍正當成懲處他的理由,削去了他的爵位,把他帶到京師幽禁起來。直到乾隆二年才被放出來,乾隆六年去世。
如果說胤禵畢竟和雍正是一母同胞,留下了一條性命,胤䄉沒大能耐,也留住了性命,那麼胤禩和胤禟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雍正剛登基時,根基還不穩,就先封胤禩為廉親王,委以重任。但很快的,他就以各種理由頻繁斥責胤禩,胤禩也明白成王敗寇的道理,對於雍正的斥責多是逆來順受的。既便如此,雍正也沒有罷休的意思,雍正四年二月,胤禩被革去了黃帶子,囚禁於宗人府的高牆之中,並被逼改名為“阿其那”(滿語中豬的意思)。九月,胤禩在囚所裡病故。
老九胤禟在雍正登基以後,被髮配到西寧,期間也是受到監視的。雍正四年正月,胤禟被革去黃帶子,並從宗室除名,後來又被改名為“塞思黑”。四月,胤禟身負三條鐵鎖,被押解回京,在到達保定後,就被押入四面都是高牆的囚室內。囚室外有重病把守,內無一件可用之物,飲食也是最差的,胤禟身負鐵鎖,又酷暑難耐,在囚室中艱難的熬了幾個月後死了。也有說他和胤禩都是被毒死的!他的兒子也被囚禁,並且在被囚了五十來年後才被放出來!
自古成王敗寇,八爺黨的人做為激烈鬥爭中的失敗者,在失敗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他們的悲慘結局。
-
4 # 夜神家的小天妃
其中雍正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被雍正打發去了皇陵,九阿哥改名“塞思黑”,將十阿哥,調往偏僻處不得返京。八阿哥及九阿哥先後在牢獄中被折磨死。其嫡福晉郭絡羅氏亦被雍正下令被休歸家。胤禩也被開除宗籍。八阿哥被改名為阿奇那
回覆列表
雍正即位後,並沒有立即對八王黨下手,而是在幾年後執政地位穩定後才開始對當初和他奪嫡的八王黨眾兄弟一一清除!清宮戲相信大家都看的很多吧,九子奪嫡也應該不陌生了吧?當然清宮戲大頭都是情情愛愛的,對於奪嫡一事倒是不太詳細,下面就發表一下個人淺薄見解!如有不對之處望多多指正!首先,要知道九子是哪九個,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在這九個人中, 大家對八阿哥應該是印象深刻吧。但其實到了後來,最有資格跟雍正競爭的是他的同胞弟弟,十四爺。其實說是九子奪嫡,這其中,九阿哥,倒是個清流,他對皇位並不留戀,錯就錯在站錯了隊,用他的頭腦去支援八爺,給八爺提供了經濟基礎,卻也是被雍正針對最慘的一個,雍正皇帝登基逐步為他安上多條罪名,先是削去爵位和革職,後又投進牢獄囚禁,自己受苦不說,就連妻兒也受到牽連,最終胤禟在獄中被各種嚴刑拷打,年僅43歲就悲慘死去。是所有皇子中下場最慘的皇子。而作為跟雍正直面競爭的八爺,下場也好不到哪去,在雍正登基後,在穩定朝堂局勢,就開始一步步圍剿八爺的勢力,這其中,八爺在雍正四年被趕出皇族,改其名為“阿其那”,囚禁於宗人府。不久後,胤禩病逝於宗人府。同樣是直接競爭對手的皇十四子胤禵,是雍正皇帝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但兄弟二人的感情素來就不好。
在九子奪嫡中,胤禵加入皇八子胤禩的陣營中與自己親哥哥皇四子胤禛作對。雍正三年,被降為貝子,並被軟禁於康熙皇帝的景陵。乾隆即位後,胤禵才重獲自由。十阿哥胤䄉,因黨附允禩,為雍正所恨。在雍正二年被雍正皇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釋放,並授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胤䄉病逝,享年五十九歲。算是其中比較好的了。至於大皇子,那是康熙帝自己處理的了,因為野心太過,想學李世民逼宮,不想自己沒那個能力,康熙帝也不是垂垂老矣,事情暴露後,被削去爵位並且終身囚禁。而太子,胤礽是中國最後一位太子,也是在位期間最長的一位,雖然康熙寵愛無比,無奈不善權鬥,且教子無方,在康熙期間經歷了兩立兩廢,到了雍正朝,雖然給了個親王稱號,卻是變相的軟禁。
三阿哥同樣受其所累,因為與廢太子來往過密先被派去守康熙景陵,後被關押在石景山,當年就被折磨致死。也是無辜至極了。
那麼有沒有好結局的呢,答案是十三阿哥胤祥。胤祥對雍正的幫助很大。在雍正皇帝即位後,被封為怡親王,總理朝政。後又出任議政大臣,幫助雍正皇帝處理重大事務。在其死後,雍正皇帝令其享太廟,並給他上諡號為“賢”。為了紀念其的功勞,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使其成為滿清王朝唯一一位不用避皇帝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