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如飛
-
2 # 使用者媽媽咪
王維的古詩中,蕭關在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蕭關:古關名。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此處大概是用何遜的詩侯騎出蕭關追兵赴馬唈之意,非實寫。
-
3 # 舊事舊人歷史說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蕭關:是古代一座關隘的名字又名隴山關,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
候騎:負責偵察、通訊的騎兵。又名斥兵。相當於現在的前沿偵察兵。這樣就不會是一個人的名字了。
王維出使河西並不經過蕭關,這裡只是代指邊塞。比如在何遜詩“候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之意,非實寫。
-
4 # 簫劍367
蕭關在現大同市以東,名曰關實質上有寬廣,大同市東北有陽高灘是古代戰爭除了冬季外是天然屏降戰馬很難透過。而簫關即指六梭山以北,牽牛山南的馬糞川,順桑乾河的一百多里,這裡是歷朝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這生有三十六寨,七十=堡,一百零八窯院,最古老的八卦陣就在這裡,並多朝代戰爭都在這裡布八卦陣,是軍事家根據地形所佈的陣,日本侵華時閭錫山企圖在此佈陣,準備了〞大同會戰…。因他的老同學東條英機破了他的陣,在天鎮盤山李服膺堅守十天全軍覆沒,日本人制造了陽高大屠殺,並使用了細菌彈。順桑乾河南岸透過靈邱,廣靈日中開展了著名的平型關大戰,突破蕭關南側,所以馬糞川二百多里即是蕭關,關口設在蕭家寨為中軍狀
-
5 # 李老根2017
《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寫作背景》
要解答這個問題,須對王維這首塞上詩寫作的時間和政治背景有個完整交待。這首詩的題目是《使至塞上》一一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篷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踦侯,都護在燕然。
我們知道,王維雖然在朝庭所做的官並不是很大,但由於他精通詩書畫,又通韻律,得到宰相張九齡的舉薦提拔,任他為右拾遺,官位不過一小小的諫官,但他已是為朝庭陪養樂師名伶的宮庭內官了,名聲為詩畫文宗。
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四月,因恩公張九齡罷相,被貶荊卅。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奸人李林甫當了宰相,為清算張九齡的政治盟友和宿敵,王維被被趕出塞上,讓他為河西節度使作個判官。於是出發後,他在今日寧夏境內寫了這首《使至塞上》。
現在我們賞析一下這首詩,第一句,單車欲問邊:即此行只有一輛車,並無隨從,就把他趕出朝庭,向荒涼苦寒的邊塞出使去了,無異於放逐。第二句:屬國過居延。要去上任的地點在哪裡呢?在居延。居延又是哪裡呢?是古代的涼卅,涼卅即今天甘肅武威市的張掖縣北部地方,漢未曾將居延設定為縣。到了唐代,古時屬國的地名仍保留下來。
第三句,四句,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沿途看到了什麼呢?看到了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到秋天就枯萎遇風而飛的亂草。胡天上除了北歸的飛雁,什麼也看不到。而在荒涼的大戈壁上,只有一種景象可以入詩,那就是狼煙和落日。於是第五,第六句就有了如下神來之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末了兩句:蕭關逢踦候,都護在燕然。我正一路打聽,我要去做判官的地點究竟在哪兒啊?
恰好在蕭關碰上了前面探路的偵察兵。蕭關即今天寧夏固原縣境內一處古代與大散關齊名的關隘要地,踦侯,則是護送王維去上任的一個嚮導兼偵察兵,王維尊他為踦侯。
踦侯告訴王維,不遠了:都護在燕然。那個王維將要去報到的長官(都護府最高長官正在前線)就在燕然山。燕然山在哪裡呢?在今蒙古國境內。是東漢大將軍竇選大破北單于,登燕然山勒石記功而還的地方。想想吧,縱有豪情萬丈,一屆文人,被奸賊貶到這樣一個地方去勞軍並做個判官,王維有多無耐?其鬱悶,無力,無奈的飄零之感,在居延蕭關這地方,已夠偏遠了,但還遠遠不是目的地啊!
所以,哪怕是這一年河西節度使崔希逸戰勝了吐藩,讓他王維奉命赴涼卅的河西走廊慰問將士之後,就在河西節度使幕府兼任判官,王維也沒有感覺到身負王命的什麼榮耀。他不蒂就是一個被流放的小官僚罷了。不過要說這次貶官還有點什麼收穫的話,就是遠離了朝底的傾扎,在大西北他卻感到了胸襟特別的空曠。比如只用一個直,一個圓,就把西北大漠的遼闊空曠刻畫了出來。使他的這首詩“獨絕千古”!
多年來,我一直在追蹤王維他們那些唐人的足跡。繼寧夏張衛拜別了王維寫作《使至塞上》這首詩的地點後,剛剛過去的四月,我又登臨太行山,在豫西雲臺山深處,找到了王維寫作的“遙望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又一個地點。還真的佩服得很,從他們走過的地方來看,沒有哪裡不是詩歌產生的地方一一
-
6 # 煙雲浩淼道
中國古代詩人詞作者,最喜愛在邊塞軍旅詩詞送別詩詞中加入地名,我認為是為了獲得讀者的認同感,畢竟每個地名都有歷史由來,讀者可能會去探究這些。
王維是一位著名的唐代詩人。詩中所提蕭關是處在今寧夏境內的一處軍事要塞吧。侯騎就是偵查斥候兵騎著馬。都護,邊塞的守將,從西漢時期設立西域都護府,就留存了這一稱謂。通詩描寫的是作者奉旨出使塞外,在邊疆碰到了駐軍, 結合當時景色抒發自己漂泊流離,困苦孤寂的抑鬱之情。,其實王維還有一個稱號叫做“詩佛”。他所涉及的詩範圍極廣,送別詩,軍旅詩,山水詩,田園詩,及至舞曲也頗有研究。《山居秋暝》《送元二使至塞上》《鳥鳴澗》,都是傳播比較廣泛大家耳熟能詳的詩。
歷史上比較出名的關隘大致有,山海關,居庸關,陽關,嘉峪關,潼關,函谷關,玉門關,雁門關等等。關隘所在都是險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的走向往往與之密切相關,這也就促成了文人騷客頌古懷今用各種地名來表達感情了。
-
7 # 趣味疏談
唐玄宗二十五年的春天,王維奉命以監察特使身份出使邊塞,視查軍情、出塞查訪,在途中,作詩《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蕭關在中國哪個地方,有何歷史地位?蕭關為關中“四大名關”之一,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一帶,在六盤山山口依險而立。自戰國以來,蕭關故道一直是關中與北方的軍事、經濟、文化交往的主要交通要塞,是關中的北大門,是歷代王朝北部邊塞的重要防禦基地,是歷史上著名的古老關塞,與秦長城的戰略地位密切相關,並與之形成一個系統的戰略防禦要地;蕭關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秦、唐、宋、元等王朝,先後在蕭關周圍設郡立縣,建關築城。在這裡,發生過無數戰爭,若蕭關一旦失守,西北匈奴、突厥等遊牧民族便可直下關中。
公元前166年(漢文帝14年),匈奴曾入蕭關,襲擾北部等地,致使關中震動。漢武帝曾兩次出蕭關,巡視西北邊境,威懾匈奴。唐朝時期用重兵鎮守蕭關,以備突厥入關。
唐盧照鄰 《上之回》詩云:“ 回中道路險, 蕭關烽候多。”
唐司空圖《河湟有感》中說:“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
候騎是個人名嗎?候騎不是人的名字,是指騎著馬的偵察騎兵。
監察特使王維,在蕭關遇到了我軍的偵察騎兵,告訴王維都護已經到前線慰問將士去了。
-
8 # 南途北尋
首先說古詩出處。
詩出自《全唐詩》
《使至塞上》·唐·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其中“蕭關”一地在現在寧夏固原東南一帶。歷史地位相當重要。
此關是關中西北方向極為重要之關口,沒有之一。
上至秦漢、經隋唐、到北宋千百年以來一直是防禦抗擊西北邊陲民族如匈奴、突厥、党項、金、蒙古、吐蕃等遊牧民族軍事政權的前沿軍事關隘重地和防禦體系。
為雙方面對面直接對抗之軍事前沿。婦孺皆兵,有詩為證:
“漸絕風沙暗,蕭關欲到時。兒童能探火,婦女能縫旗”。是為關中四大關隘之一。依長城而建之關口,長城史上最早的關口之一。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
候騎,也稱斥候,輕甲遊騎兵,預警、偵查敵情兵種。
這首詩主要描述王維接到任命出發去邊塞勞兵,一路從關中出關到邊塞的途中所見所遇的不同景緻。
詩人由景生情,以情抒懷。其詩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為王維千古名句。
-
9 # 蠻夷豈敢犯邊
蕭關,在今寧夏固原東南。六盤山山脈橫亙於關中西北,為其西北屏障。蕭關為關中抗擊西北遊牧民族進犯的前哨,候騎不是人名而是等候的傳遞訊息的騎兵。
-
10 # 路尋寫作創富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蕭關是古關名,故址在今天的寧夏固原東南。
蕭關在六盤山山口依險而立,是關中西北方向的重要關口,屏護關中及西北地區的安全。
候騎不是人名,是負責偵察、通訊的騎兵。
公元736年,吐蕃發兵攻打唐屬國小勃律。公元737年春,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
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涼州,出塞宣慰,察訪軍情,並任河西節度使判官。出塞途中,王維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
《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輕車簡從將要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
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渾圓。
到蕭關時遇到偵察騎士,告訴我都護已經到燕然。
回覆列表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簫關逢候騎,
都護在燕然!
蕭關在寧夏固原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