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5
回覆列表
  • 1 # 何處是家鄉

    好像是蔡元培先生說過,中國沒有宗教信仰,所以道德教化應該由美育教育所替代。

    他的這句話我也是基本贊同的,只是美育不等同於美術教育,這可是完全不同的。色彩圖案是美的一部分,但美還有更為深層的含義。

    哲學沒有完全告訴我們“美”的內涵是如何進入到人的意識中的,我們只能憑藉想象與猜測了。

    我們無法得知動物有沒有美感。假如猿類已經產生“美”的感知能力,那麼它們會對什麼樣的事物有美感哪?我們已知的只有,生存和繁衍是與動物最相關的,獲得食物和與健康的異性交配,應該是動物意願最強烈的。如果古猿有了美感,獲得食物的希望,和擁有健康的後代,也可能是它們最迫切的,聯想到這兩項的事物,最有可能使它們產生美好的情緒的,比如五顏六色的花和身體強壯的雄性。

    美術為什麼是已知文化建立的最初形態,除了因為有圖形可以留下痕跡,同時因為視覺是人獲得資訊最重要的工具。視覺衝擊能最快的打動人,最直接的吸引人的注意。觀察嬰兒時,也能得出同樣的判斷結果。

    美術當然是最重要的美育教育的一部分,但只注重美術,就顯得有些偏頗,因為人類社會太複雜了,情感需求也太多了。諸多的需求,逼迫著人必須有更為複雜多樣的美育教育,建立更多的道德標準,甚至是規則限定,只有這樣,才可能保證生存的安全度。

    所謂個人修養或者叫道德情操,說到底其實就是行為方式。只有行為才和生存有最緊密的聯絡,思想中的道德高低,終究要從行為中體現的。所以在今天,注重美育教育,就是注重道德培養,就是注重行為方式培養,最終就是保證生存安全度。如果這個推論成立,單注重美術教育,範圍就顯得有些過於狹窄了。

  • 2 # 陳隨令CHEN332211

    有關係。這是內因和外因的關係。這裡說的內因,是指我們個體的內心世界對客觀世界真善美的處世態度。而這個態度,又被個體所處的(外因)家庭、民族、社會、國度和傳統、文化乃至時代等環境深深地影響和左右著。比如我們華夏民族歷代崇尚和追求的是仁、義、禮、智、信和我們近代追求、嚮往的共產主義;日本大和民族所追求的是效忠天皇,和武士道精神;美華人傳統文化無源,沒有約束,因此,自由氾濫,常常目空一切,妄自尊大;俄華人,民族感特別強烈,他們往往不是“先聲奪人”而是沉著冷靜,先“行”奪人!(對不起扯遠了)

    “畫好畫”是“品德和修養”的外因。畫好畫的過程,就是追求“真善美”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陶冶了他們的情操,淨化了他們的心靈,強化了他們的修養,提升了他們的人品。如唐伯虎的風流倜儻,齊白石的愛國情懷,都與他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密不可分。

    但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外因也不是萬能的。關鍵是內因,內因壞了再好的外因也不起作用。

    妄言了,錯誤之處還望多批評。再謝!

  • 3 # 天哥來啦

    據我所知很多最有名的畫家恰恰是風流成性,不負責任的人,他們為了所謂的靈感,欺騙了很多人。包括男人,女人。有金錢,有愛情。可能是真的,因為他們創造出了優秀的作品。人們只看到了他們的這些世界知名的畫作,卻沒有看到背後的哪些悽慘的故事!這在藝術圈算通病!

    藝術家好像不能跟正常一樣,要不然就不會有大的成就!

  • 4 # 詩夜城主

    畫畫是一種技術,人品修養是一種境界,高深莫測的境界讓技術昇華成藝術,所以畫畫和人品修養是有著至關緊要的關係的,就好比“相由心生”,人品修養決定了畫作的品質風格,提高藝術造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斷的“修煉”自身的人品修養,

    一個人從開始學習畫畫直到成為畫家,這個過程是很艱辛的,最終的目標是成為受社會尊重的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然而人品修養也並不是天生就形成的,而是經過不同環境的磨練所造成,良好的生長環境自然會養成好的人品修養,

    其實畫畫的過程中就在無形的提高了一個人的修養,這也是繪畫藝術的價值體現,人品修養也是一種藝術情懷,這種情懷在藝術大師身上最能體現出來,就比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他們執著於藝術創作的意義是為了“人文主義思想”的復興,不是簡單的為了個人利益。

    藝術家也有屬於藝術家的責任和義務,藝術也同樣“有所為與有所不為”,就比如“以藝術的名義胡亂創作作品謀取私利,損害國家民族的形象,這種藝術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藝術具有商業價值那是理所應當的,但要有道德底線,

    由於時代的進步,人們的審美髮生了巨大的變化,藝術作為人們的精神財富,同樣也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而創新,這樣更容易發揮體現藝術的價值,服務於人們的生活、開啟人們的智慧,所以藝術家的人品修養顯的格外重要了,只有優良的人品修養才能創作優良的藝術作品。

  • 5 # 黃智637

    繪畫與一個人的人品修養有很大關係,人的道德品質的高低,決定他繪畫作品藝術價值的高低。初學畫畫或繪畫,應該向德藝雙全的畫家學習。一個畫家應具備高尚的品質,創作出造詣精湛的藝術作品。而絕不能向人品差、道德觀念敗壞所謂的畫家學習。

    一、一個畫家的作品價值高低,取決於畫家三觀的進步性、道德修養的高度和社會生活認識的深度。繪畫作品必須與藝術性融合起來,達到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畫家要深入生活,以德藝的進取精神,創作出現實生活的真實感,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作品。

    二、一個缺乏道德修養所謂的畫家,創作出來的畫中形象,猶如畫匠畫出的庸俗畫像。他尋求色情刺激、拜金主義、追求狹隘功利等玷汙藝術領域。腐化了人們的心靈深處,擾亂了社會文明的道德風尚。

  • 6 # 瀚墨尋夢

    就中國畫來說,自古以來就有畫品與人品關係的論述,關於畫品,本是對作品定品第優劣的意思,後擴大到風格.意境,從南齊謝赫的"畫分六品",到唐朱景玄的神.妙.能.逸四品,再到清黃鉞的二十四畫品,內容太多不祥介紹,中國畫在作品中滲入主觀情思,這主觀情思包括作者精神狀態,人格.人品是人精神狀態的主要因素,歷來講"文如其人","學書先立品","人品即畫品"等,關於人品影響畫品,有下列幾點:.一.中國畫依託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民族文化背景,古代哲學偏向於理性精神和倫理觀念,文化心理偏於儒家的審美理想和趣味,儒家道德準則深入人心,這些因素滲透畫家心靈,形成特定的精神品質。二:中國畫講社會效果,"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畫家本人為惡不善,如何畫出表揚忠貞,勸人為善的有教育功能的作品。三:中國畫的特點是意與境,情與境的結合,畫家品格,氣節,胸襟,情感,志趣皆滲透作品中,自然形成"風格即個性",個性即人品,互相交織,形成藝術上的烙印。古今書壇畫壇,善書畫者,品格超絕,品藝皆優,才能傳下真跡,傳下美德佳話,人愛其筆墨,更敬仰其人品,而失節敗德者,為後人唾棄,宋蔡京,書法在蘇.米之間,但因被稱六奸之首,以掛他字為恥,宋四家中將他換下以蔡襄替之,秦檜亦有才,書法水平很高,因誣陷忠良,人品惡劣,見其手跡無不撕碎或焚燒。

    近現代畫家中,畫品人品皆優者很不少,人們愛其畫,敬其人,略舉幾例。

    吳青霞,被譽"鯉魚吳",人們很熟悉她畫的鯉魚,她最早賣畫是十二歲在常州的賑災義賣,耄耋之年,將自己繪畫精品及與丈夫珍藏的名家書畫120幅無償捐給常洲,並捐百萬人民幣建藝術院,將家傳宋哥窯筆洗和康熙年青瓷花瓶捐上海博物館,她2008年6月8日去逝,前一月5.12汶川大地震,她看電視即叫家人將一個月工資交畫院支援救災,她人生第一筆收入和最後一筆收入都用於賑災。吳青霞畫魚。

    程十發是上海著名畫家,在任上海畫院院長時,畫院住房困難戶有十幾家,此時他居家也不寬裕,默默畫了30幅精品畫作,包括丈二大畫,交待副院長韓天衡說:″我畫了30張畫,看看啥人要,換銅鈿解決一下職工住房困難",90年代初畫價不高,一海外藏家出60萬買去,畫院買十來套房介決了困難,96年,他將收藏的元明清名家古畫122幅捐給國家。

    程十發作品。

    上海申石伽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晚年閉門研畫,不賣書畫,漸被人們遺忘,早年畫壇名聲很響,民國時期畫價不輸一流名家,當年石伽竹與白石蝦並雄於畫壇,解放後一直從事國畫教學,桃李滿天下,現今仍有"竹王","石伽竹派"之美謄,他的專著"山水畫基礎基法"一書被譽為當代芥子園,85年,他將自己40幅作品義賣,得款捐上海工藝美校設石伽獎學金,而當時自己和妻卻住在12平方亭子間,91年又精心繪製一批畫作義賣所得捐給獎學金。

  • 7 # 淡漠9066

    有關係。藝術,來自於生活。人生五味雜陳,不論酸甜苦辣都是你豐富的情感經歷。人間正道是滄桑,苦海飄搖,現實是殘酷的,沒有這樣的經歷與感受你的創作恐怕只有浮躁與誇張,沒有生活的味道。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本真的人不過如此,狂妄傲慢的情懷,不會出什麼深情的藝術作品。世人都羨慕神仙好,即便是很苦,也還是嚮往神仙般的生活。所以面對生活沉重而渴望向往著美好,即便是做夢。

  • 8 # 老跨鬥

    有!

    人的所有行為

    其實都是人三觀的反應與折射!

    書法

    繪畫

    也是人的行為活動的一種!

    三觀

    正是一個人長期學習,提高修養而產生的。

  • 9 # 張騏躍

    人品修養這是做人立身之本,人一旦有問題,那後果難以想象,比如希特勒,絕對是一代梟雄,但是反人類,最後只能自殺謝罪。

    不管什麼行業,做人永遠是第一位的,其餘都排在其後,就好比人品是“1”,其餘什麼都是“0”,一沒有了,零就沒任何意義。

    畫畫和唱歌、跳舞核心基本相似,都是為了表達內心的想法或者情感,正所謂相由心生,這裡是“畫由心生”。

    其實“人品”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不能簡單用好壞來形容,不同的時代所謂“人品”也不盡相同,各有差異。

    最簡單來講,古人云: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就是古人對於人品的定義,當然,以今天的視角來看,這種“人品”顯然已經過時了。

    所謂的“人品”就是一種價值觀,一個畫家的內心到底是以經濟價值為核心,還得崇尚藝術為先,這就是一個畫家的“人品” 。

    畫家也需要餬口,也無法脫離馬斯洛需求理論,所以,我們不可以道德綁架,將物質排除。但一個人的內心全是金錢財富,毫無畏懼可言的話,那他的價值觀就是扭曲的,人品有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色警戒》有哪些英雄?實力排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