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視倫理劇場
-
2 # 弦上桃花
先說說對身邊環境的整體認識。
我周圍的人,包括同事、朋友、家人,有閱讀習慣的並不多。大部分人都將時間用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或者說專業領域內,很少將時間花在閱讀上。
而願意閱讀的人,大都喜歡看網路小說、連載。對於經典著作,更是少有人翻閱,甚至不如小學生、中學生讀得多。當然,並不是說網路小說是低俗的。我認為的低俗小說是內容露骨、言辭過激、甚至價值觀念偏斜、毫無教育意義的小說。
那麼,為什麼閱讀古代經典著作的人越來越少?
閱讀古代的著作稍顯困難。現代的作品都是貼近我們現實生活的,作者的語言習慣也和我們生活的時代相一致,讀起來相對比較容易。古代的作品用文言寫就,長於詩詞曲賦,引經據典,所涉及的情境與現在也相距較遠,一來讀者不易理解,二來較難堅持下來。
時間和精力有限。對於大部分上班族來說,工作是永遠都做不完的。難得有休息的時間,更願意陪伴家人,或者滿足其他的興趣愛好,能夠安穩地睡上一覺也是極好的。
當然,也有一些其他因素,如,紙媒閱讀與數字化閱讀的衝突、實用化心理的驅動,等等。
-
3 # 茶小俠
經典的東西大多數講的是通用的原理,需要動腦去想,不太容易讀
有這樣的現象其實不難理解。通俗的東西滿足了人類的心理需求,瞄準的是人們省力、爽的目的,而經典的東西,講的是世界的根本原理,用字不多但包羅萬有,需要思考,需要動腦,需要領悟,需要結合特定情況去融會貫通。
例如說讀書記不住,《論語》告訴你“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你不一定記得住。但是,如果有人跟你說要經常複習,要用艾賓浩斯曲線原理複習,你可能就懂了。事實上,大家講的都是複習,只是技巧的不同。
讀低俗作品有時候只是為了放鬆,就和看綜藝節目差不多
另外一個原因,我覺得是大多數人拿書,很多時候是想放鬆,並不想再繼續想事情。你想啊,上班一天累累回來,又不想看電視,不想刷抖音,覺得那太無賴,那除了看幽默故事大概就只有看低俗作品是最好的選擇了。因為這樣的作品不用廢腦啊,看完了就完了,當時能樂呵樂呵就行了。別人把綜藝當減壓的工具,這些人拿低俗作品當減壓的途徑,沒什麼不好的。每個人的選擇,都是他自己的生活。
我覺得,最省心省力的還是讀經典,經典好比真經,可破萬劫,破一切障;低俗只是勾引你一下,不會改變什麼,唯一有的就是他浪費了你的時間。
《孫子兵法》就幾千字,但是卻被奉為商界、軍界聖經;《道德經》也是幾千字,漢高祖用來治國,使漢朝無比強盛,從而到漢武帝時漢朝達到中華民族發展的高潮之一;《易經》也幾千字,但是卻包羅了宇宙萬物的規律,至今依然閃耀光芒。
-
4 # 草民李小金
的確是這個樣子,現代社會青少年對於網路低俗小說的熱衷痴迷程度,已經大大超越了對傳統古典文學名著的熱愛。這種社會現象的出現,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造成。
第一,突飛猛進的電子資訊科技發展。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現在二十幾年的時間,隨著電子計算機,人工智慧數碼等高科技產品不斷更新、不斷升級,尤其是智慧手機的橫空出世,讓人們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快捷化。因此,網路文學作品便如我們捅了馬蜂窩的蜜蜂似的瘋湧而至,言情、玄幻、奇幻、修真、穿越等層出不窮,與傳統古典文學作品相比他們更能滿足現代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少年兒童對於內心虛幻世界的新鮮感、刺激感。
第二,現代網路作家的文學作品相對於古典文學著作更加容易讓人理解,更加富有創造性趣味性,畢竟古代人的思想、思考、思維方式與現代人比較來說差別是非常巨大的。這樣一來,閱讀古典文學作品就讓許多青少年感覺十分枯燥乏味、豪無樂趣可言。
第三,學校義務教育階段對於國學、古典文化在教學大綱中所佔比例較小,老師不去強求學生去學習,多數學生不會主動去閱讀、即使有的學生去看也是走馬觀花的翻閱一下而已。
第四,廣播電視媒體節目為了追求收視率多以娛樂、搞笑、選秀等節目為主,許多影視劇體裁都是以逗樂、穿越、神話等為主,弘揚中國傳統文明及古典文化的節目反而少之又少,這樣就進一步耳濡目染的影響了青少年對於古典文學文化的興趣。
綜合以上因素,最終使得眾多網路低俗作品逐漸走進了廣大青少年的視野,也引發了眾多社會問題和不良少年的出現。導致了許多青少年對正宗傳統文化的認知理念缺失,及判斷辯別事非能力的下降。中華民族的諸多古典文學名著內涵豐富、寓意深遠,希望社會及教育機構都能多加重視,不要讓歷代古人總結出的智慧和經驗,被逐步擱淺、慢慢淡忘!
-
5 # 耿明雨
我們的時代已經演變成知識爆發的時代,碎片化的閱讀,體現在諸多領域。比如微信讀書,起點中文網,書旗讀書等等。我們對知識的渴求已經變為需求性的選擇,一個人選擇讀書,提高自己去充電,選擇紙質書籍分為一部分,喜馬拉雅聽書又是一部分,花錢買知識。企業家給員工實訓Quattroporte班培訓請國學老師講課這種互動式也很多,那麼這就存在著知識性的選擇,文化底蘊缺乏者,很多知識是他不能被動吸收的。所以出版書籍紙質報刊都被線上閱讀衝擊到角落裡了。像是過氣的老作家。寫的精品美文,卻敵不過網路玄幻小說。
-
6 # 嫋浪札記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同理,可以隨心選擇書籍的時候,明明知道經典蘊含文化,但是為了不燒腦,為了看得暢快,自然選擇淺顯易懂的。
-
7 # 一文幾值
是形勢的發展和一些誤解。許多人讀書是為了圖一樂呵,或純粹打發無聊的時間,那些見地深刻,思想深邃的文學著作只會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遠不如那些淺顯小說能給人帶來輕鬆的愉悅感。一天工作本已夠沉重,下班時刻是思想得以放鬆的時刻,大多人覺得沒必要受古代文學的“摧殘”。它的隔代感與如今社會有所脫節,除了它的目標受眾,大部分民眾根本提不起興趣。它又不如工具書的實用性,沒有必須讀的要求,能提升文學素養?能提高自我境界?這都是一句空話,太過泛泛而談,普通民眾不會因這所謂的通俗說法而親自去讀。當然,那些淺顯小說更是毫無營養,為什麼還有人會趨之若鶩,那是因為他們是自動選擇,就為了好玩,刺激,壓根也不想從中得到受教,啟發。
還有一個根源來自於現代人的誤解。很多人認為古代文學著作大多都是佶屈聱牙,晦澀難懂的,要想讀懂,費時費力,還要用到工具書。這可能與我們上學時學到的文言文有關,一句簡單的話變成書面語,就成了眾多學子思想上的噩夢。這也間接把那部分古代文學著作的受眾阻擋在了大門外。誠如四大名著,也是白話文比重佔多,也接近現代閱讀語感,很好懂。即使古代文化瑰寶《紅樓夢》,雖有開篇不讀《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之說,但真正去讀的人仍在少數。至於其他三部著作,普通民眾對它的瞭解也多來自於影視渠道,至於原著,少有人問津也是不爭的事實。當然古文的章節總有些難懂的部分,初次閱讀我們不必事事求懂,遇到不懂的部分大可直接跳過去,這也並不影響整體構造。讀得多了,等沉浸其中的時候,難變易也是正常的了。
-
8 # 建華亂彈
是因為現代人喜急功近利,喜現實利益,喜及時行樂,喜一勞永逸,喜少付出多收穫,導致目光短淺,視野狹窄,自以為是,缺少沉澱和思考。
-
9 # 塵緣112233
1、古代經典小說在當時也是“低俗小說”,所謂明清小說是給普通市民讀的,滿足老百姓的幻想。
2、古代的價值觀與現代差異較大,當代人自然大部分不喜歡讀古代小說。
-
10 # 大悔憶智周
首先,人類面臨的環境變了,資源不是無窮無盡,環境實在堪憂,人性確實黑暗,是非如此不明,社會如此無序,信心滿滿時代探討出來的價值在地球未來的不確定性面前需要重新思考重新建立,所以那些經典不適合面對更復雜的現實世界的讀者。人類終於發現自己的渺小,重新需要神話,需要奇幻與玄幻,更加迷戀世俗的幸福。
其次,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帶來物質極大地豐富,生活空前享樂,享樂主義日益盛行。
第三,資訊時代的資訊鋪天蓋地,很多深奧的問題答案原來那麼簡單,於是很多人看穿一切,簡單到及時行樂。
第四,文學最早的功能並非教化,天真未鑿的《詩經》也只是自己思無邪,並不想教化別人。最早的小說是神話、傳奇,神話、傳奇可以娛樂,可以滿足幻想。對於作者,文學的一大功能是抒情,發表人生的感嘆,例如《紅樓夢》。總之,小說應該有娛樂功能。即使讀者與作者共情,也是作者帶給讀者的福利。高高在上教育人,這是對小說的誤解。
第五,小說深刻的思想,來自作者思考的深刻,在小說中自然流露,不是思想單列,不是說教。
第六,我曾經說過,“最偉大的小說沒有情節”。但這是純文學的事。若干年後,普通讀者,都能讀懂這樣的小說,現在還不行。
就像魔幻現實主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很多中國讀者大惑不解,現在則大多數讀者能懂,無非用魔幻寫現實。
第七,研究後現代主義文化的專家弗雷德裡克·詹姆遜說:“到了後現代主義階段,文化已經完全大眾化了,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距離正在消失”。後現代文學回歸通俗,網路小說符合這個潮流。
當然,文學應該是“引領國民精神前行的燈火”,我覺得莫言、餘華、閻連科等作家仍然在向這個方向努力,如莫言關於“人類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的演說,表現出他當前的基本思想,這思想是非常先進的。又如餘華、閻連科的小說,都在書寫現實,將會成為史詩,能夠幫助讀者提高、加深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認識。喜歡閱讀他們的小說的人也並不少。
讀網路小說的人們,就當他們在休息,在娛樂吧。在這休息、娛樂裡,應該還是會得到一點真善美的薰陶的吧?有網路小說在歌頌假惡醜的勝利嗎?
回覆列表
就跟西遊記一樣,雖然說不好看,但都不想看了,劇情已經倒背如流了。就跟工作一樣,每天都是那樣,會感到乏味,想接受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