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大王23

    荀,莊,韓諸子之說雖與孔孟之言論有別,但從另一種角度深入考教也有與孔孟之說有異曲同功之舉。對治理秦國有用處。

  • 2 # 文開石

    老規矩先上結論:

    所謂焚書坑儒,只是燒了一些民間雜書,坑殺了幾十個妖言惑眾的術士。

    所謂焚書坑儒,包括了一些詩書史書,包括幾個以古諷今的讀書人,單臂力和影響極小。

    所謂焚書坑儒的說法,是儒家為自己臉上貼金、博取同情的炒作。

    “焚書坑儒”說法出處。

    秦始皇燒亂書殺術士這件事情,用“焚書坑儒”來總結,處處在哪?孔子後人自己說的,為了彰顯其祖宗孔子之書流傳之不易,順帶用“儒”來混淆。

    漢·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書於屋壁。”

    歷代人士(儒家為主)都用《史記》裡的說法:

    《史記·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但是卻故意忽視史記中更詳細準確的一段記錄:

    《史記·卷121·儒林列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這次事件從政治上,其實表現的是“荀子學派、法家學派與孔孟儒學的鬥爭”。

    什麼人主張“分封諸侯”,儒家。什麼人支援中央集權,法家。

    什麼人最擅長“崇古諷今”,儒家。什麼人主張崇尚法治,法家。

  • 3 # 唯美良玉

    提起秦始皇真是心情複雜,被人詬病之一“焚書坑儒”。焚儒確實存在爭議,但焚書卻沒什麼爭議。

    他焚燬的書主要是《尚書》,《詩經》,《道書》。由於前兩部都是儒家經典,給人印象這次事件針對儒家顯學的,這是導致所謂“坑儒”之說的直接原因。為何要焚燬儒家經典?因為儒家主張“皇權天授”,提出“禪讓”之說,但春秋戰國時期以暴力奪權,“禪讓”怎被人信服?所以又提出“德政”之說,天子失德有德者可易之,這就給武王伐紂以洗白。始皇帝以戰爭奪天下,以暴治國,既非天授也非全德。儒家經典似乎就是為黑秦始皇而存在彰顯價值的。焚之在乎情理之中。《道書》不是《道德經》是方術之書。

    至於《荀子》,《莊子》,《韓非子》不在焚燬之列是好理解的。荀子雖自稱是儒家,但他的學說以於儒家思想相背,被認為是法家的大師,韓非子本人雖沒被秦所用,但他的思想被秦所用。秦是以法家學說為基礎以律法治國的。道家應該不被秦始皇討厭,人們認為道家遁世無為,這是後事的誤解。《老子》整部書都在說“無為而無不為”,是以退為進,甚至是故作低調而圖它謀。所以《老子》的思想是兵書兵法的源頭。始皇帝以戰得天下必然用之。而《莊子》雖是道家但與老子不同,他真性情追求自我悠遊自在,與政權保持距離。這在當時對秦是有意義的。秦滅六國積怨太深,始皇帝迫切的希望天下放下怨恨和反抗同時對秦有歸屬感。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 4 # 心冰為上

    我們先來說說焚書是怎麼一回事,根據《史記·卷121·儒林列傳》的說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這就是焚書坑儒的由來,坑儒這件事情到現在還沒有定論,我們來看看焚書的具體情況:

    (1)焚書的起因:有一次,秦始皇在咸陽宮置辦酒宴,大家都和和睦睦的互相敬酒,順便恭祝一下始皇萬歲。這時候,僕射周青臣就站出來稱頌了始皇帝,尤其是把分封制改為郡縣制絕對是千古第一人,周青臣會說話啊,始皇很高興。本來到這裡就結束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有不長眼色的認出來了,博士淳于越對始皇帝說:“從周朝開始就是分封制,周朝因為分封制才持續了這麼多年,您這樣一弄郡縣制,搞不好會天下大亂,到時候您沒有分封的子弟們拿什麼來反抗呢?您應該用分封制”。秦始皇一聽,你小子敢反對我,就對大家說你們議論一下吧(我覺得就是想聽見誇自己的)。這時候,丞相李斯站出來說話了:“做事情要與時俱進!現在的一些學子就知道學習古代的事情,不知道跟上時代的潮流,用古代典籍來妄議今時朝政,應該把書都燒了,讓他們少折騰”。秦始皇一聽,還是自己的丞相高明啊,於是下令燒書。

    (2)焚書的過程:說說都燒了那些書。根據《史記》記載:“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就是天底下私藏的有關政治言論的書籍都要燒掉,只能由秦朝的博士官保留,什麼書不燒呢,《史記》記載:“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也就是說實用類的書籍都留下來了,理論類的書籍都有秦朝政府保管了。

    (3)焚書的結果:秦始皇想的挺好,我堂堂皇帝下的命令所有人都會嚴格執行,但是書生們不這麼想,為了儲存書籍,他們想盡了一切的辦法來保留書籍,比如說在牆的夾層裡存放,還有就是透過口口相傳來記憶經典。反倒是歷史書籍、醫藥占卜書籍最後被項羽一把火少了個精光,始皇這個策略本來是為了統一思想,結果不但書沒燒成,還給自己留下了千古的罵名。

    好,說完焚書是怎麼一回事後,我們來分析一下現在的書籍是怎麼儲存下來的:

    (1)時間太短,戰線太長。中國古代可沒有現在這麼高的科技水平,不是說你想燒書就能馬上燒完的,從始皇下令燒書到秦朝滅亡這麼短的時間內有人把書籍留下來是完全從說得通的。根據《史記·六國表序》:“《詩》、《書》所以復見者,多藏人家,而史記獨藏周室,以故滅。”

    (2)人不但能動筆,還能記憶。漢惠帝頒佈“除挾書律”,後,不但有豪門大家或者平民小家的獻書,還有一些老儒口頭傳經,因為記憶不同,導致一經有幾家的情況,但還是儲存下來了,畢竟大部分內容都差不多。

    (3)《荀子》、《莊子》和《韓非子》這些諸子之言雖說在被燒的名單當中,但是秦始皇主要目的還是去燒《尚書》,《詩經》,所謂“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儒家經典是被燒的主要目標,其他的是次要目標,主要目標都沒燒完,次要目標一時半會兒誰顧得過來,所以這些書儲存的比較完整也在情理之中。

  • 5 # 哲學兔

    快評 哲學 刀(15)

    一、東周(前77O年一前256年)存在515年,分封制後患己爆發。春秋是與周王室同宗同姓的諸候國爭霸,先後共五霸。戰國,諸候的異姓家臣紛紛篡政爭霸,先後共七強。天下禮崩樂壞。

    二、諸候兼併,天下大亂,為民間思想滋生留下充足空間。各國爭霸,廣攬人才,又促進學派發展。故春秋戰國是中國學術思想繁榮期,史稱諸子百家。

    三、《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司馬遷收錄了其父親司馬談的《論六家指要》,將百家歸類為六家,即陰陽、儒、墨、名、法、道。但遺漏或忽略了一家重要學派,即稷下學。

    四、戰國齊威王元年(公元前356年),齊國漸強,在國都臨淄城,今山東淄博,稷門外附近的稷下設講堂,禮優學者,受賜封"上大夫"的稷下士多達七十六人,成為學術中心和智庫。

    四、齊威王祖上,身為姜氐齊國國相的田和(田氏)放逐姜氐齊王,迫使周天子承認田齊為諸候。齊威王為正名,故設學宮。一是將孔子認識天之歷數由堯推至黃帝,視黃帝為田氏始祖,而炎帝卻是姜氏始祖。二是推崇老子學說,吸收法家思想,形成黃老之學。

    五、孟子曾遊學稷下,後不滿離開。而同為孔門的荀子,卻三次任稷下學宮之長"祭酒"。孟子主張人性善,而荀子主性惡。可見稷下派相容幷蓄,各學派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六、稷下派是齊國官學,與田齊政權相始終,隨秦滅齊而消亡,黃老之學也流散六國。荀子是稷下派最後一位大師,李斯和韓非都是其弟子。但從兩人以後政治實踐看,所學的黃老之學,也演變為帝王術,不講道義,不擇手段,終不得善。

    七、秦王嬴正於公元前221年滅齊。齊亡,六國至此都亡。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東周515年大亂,自為始皇帝,以李斯為丞相。

    八、秦始皇焚書(公元前213年),實用李斯議,禁私學。醫書、卜筮之書不燒。敢偶《詩》、《書》者棄市。起因是儒生淳于越建議實行分封,以為"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即孔子"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論語.堯曰》"。故始皇納李斯議,實在淳于越不識時務,連累儒家經典《詩》、《書》。

    九、焚書不燒《荀子》,一是荀子是李斯、韓非子的恩師,二是荀子思想也非純粹儒家思想。不燒《莊子》,老、莊實為一家學術,同是黃老之學本源,與法家有會通處。不燒《韓非子》,是韓非與李斯既是同學,又同朝為官。

    十、黃老之學實在不是儒學之正道,玩弄權術,自命為帝王師,是故太史公不取。韓非入獄,死於李斯投毒。李斯與太監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終於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被誅三族,這些是後話了。

  • 6 # 四維正邦

    ①莊子(約前369前_前286年)。戰國時期哲學家,名周,與老子並稱“老莊哲學”。繼承和發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開始否認有神的主宰,後傾向於“宿命論”。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所著《莊子》亦稱《南華經》為道家經典。《》②荀子(約前313年_前230年)。戰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主張君子(統治階級)是“理天地,治萬民”的主宰。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③韓非(約前280年_前233年)。戰國末哲學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曾建議韓王變法圖強,沒啟用。後受到秦王政重視,被邀請出使秦國。韓非集法家學說之大成_綜合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術”治,慎到的“勢”治"。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君王統治術,強調和加強中央集權,著有《韓非子》。。。《》④關於“焚書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因博士淳于越反對中央集權的郡縣制。遭到丞相李斯的反對_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詩》、《書》等也遭焚燒。並令:敢論《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滅族,致使460多名方士和儒生活埋於咸陽。《》《》坑儒_活埋儒生(主要針對儒家);焚書_焚燒史記與儒家著作;起因_儒生反對秦始皇中央集權。巜莊子》屬於道家著作;《荀子》不屬於史記與儒家著作,且“理天地,治萬民”之主張表明荀子是順民;《韓非子》屬法家著作,且主張加強中央集權。故這些著作不屬於焚燒之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賞析唯美宋詞《蝶戀花·遙夜亭皋閒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