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峰峰老九

    甲午戰爭失敗後,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為救亡圖存,光緒皇帝和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共同發動的維新變法。但是,變法僅進行了103天就失敗了。而變法失敗的直接原因就是掌握實權的慈禧太后反對變法,

    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我們仍忍不住假設,假設慈禧太后沒有反對維新變法,反而支援維新變法,變法有可能成功嗎?清朝會因變法成功而強大嗎?

    答案很殘酷:不會。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首先看慈禧太后為什麼反對維新變法。甲午戰爭失敗後,列強趁機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清政府面臨巨大的統治危機。如果維新變法能夠使國家富強,鞏固清朝的統治,慈禧太后其實是不會反對的,而慈禧太后初期對維新變法運動的態度也證明了這一點。

    剛開始時,慈禧太后其實並沒有反對康有為等人的維新變法,甚至給予了光緒皇帝一定的支援。但是,維新派很快將變法搞得一團糟。由於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毫無從政經歷,也沒有絲毫治理國家的經驗,完全憑藉一腔熱情和野心去試圖變法,變法開始遭到越來越多人的反對。

    毛主席曾精闢的指出,“政治就是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而維新派恰恰相反,他們所提出的變法運動,根本沒有搞清誰是自己的朋友,誰是自己的敵人,完全將朝堂上下,乃至地方實力派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

    變法內容之一的“廢除八股”,維新派光看到了八股對人才的禁錮,卻完全沒有考慮如何安置這些人。數以百計的瀚林,數以千計的進士,乃至數萬舉人、秀才,和百萬讀書人的晉升通道和仕途,完全被維新變法一道政令扼殺。這等於將這些在中央和地方擁有絕對數量計程車大夫階層完全推向了對立面。

    而“裁汰冗員、裁撤綠營和八旗子弟”。則完全將居於統治階級地位的官僚和八旗惹怒。至於他們變法最終意圖達到的目的,除了國家富強外,還希望光緒帝能夠掌握大權,實行君主立憲。這一條則完全觸碰了慈禧太后的核心利益。因此,維新變法最終遭到了慈禧太后及頑固階層的共同反對,就毫不意外了。

    退一萬步講,即使慈禧太后突然腦抽,背叛自己利益,一心一意的支援維新派,維新變法依然沒有成功的可能。因為,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夠掌握大權,除了自身高超的手腕,關鍵還在於她的利益與統治階層,包括八旗、官僚階層等利益集團的利益一致。

    如果慈禧太后選擇支援維新派,這些頑固派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拋棄慈禧太后。而成為光桿司令的慈禧太后失去實權,她的支援也就沒有了作用。更何況,晚清時期雖然全國名義上統一,但實際上卻是一盤散沙。擁有實權的各個實力派,各行其是。即使慈禧太后一力支援,利益受損的各地方實力派也將極力阻撓,變法根本難以有效推行。

    有了這麼多強大的敵人,那誰是維新派的“自己人”呢?很遺憾,幾乎沒有。維新派所依靠的僅僅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最有可能支援維新派的人民群眾,卻被維新派推到了一邊,面對佔據絕對多數的勞動人民,維新派的態度卻是漠視甚至牴觸的。

    沒有自身的基本盤,也沒有支援的變法勢力,反對勢力反而極為強大,遍佈朝堂和地方。維新派僅僅憑藉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即使加上了慈禧太后的支援,變法也不可能成功。

  • 2 # 風雲知音

    變法革新在中國很早之前就有了,春秋時期齊國國的管仲,戰國時期魏國的李悝,楚國的吳起,南韓的申不害,秦國的商鞅,宋朝的王安石,明朝的張居正。

    這些大多是仁人志士只是發現了國家的弊端,想要透過自己的方法讓國家變的更強。或者施展自己的才能和實現自己的理想。並不會去篡權奪位。

    另外,慈禧集團也絕對不允許康有為擁有太大的權利。這種改革革新需要統治者的絕對支援,康有為有能力完成改革已經很厲害了。更不用說代替慈禧了。

    還有一點,雖然維新變法目標很明確,前景很美好,但是誰也沒辦法保證一定會成功。畢竟大家都是第一次變法。自古變法都要牽動很多人的利益,必定會有很多阻撓。所以變法成功與否還是一個未知數。

  • 3 # 蓑衣閒客

    那是必須的,即使在慈禧沒有支援維新的情況下,康有為帶領的“維新派”就露出“奪權”的勢頭,光緒十分信賴康有為,而康有為等人也以光緒皇帝的名義到處下旨,倘若讓他們真正掌握實權了,那康有為就順理成章地成為“第一功臣”,他不奪權才怪

    這麼說,是不是有點“陰謀論”的性質?看看康有為的行事風格就一目瞭然

    前期:

    康有為是個最傳統的讀書人,在那個年代,讀書人有著自己的執著和迂腐,他們讀書的唯一目的就是--仕途!至於“救國”那套大理論,都是名落孫山後為自己的牢騷而找的託辭罷了,好讓自己顯得十分“高大上”。康有為就是這些人的代表

    從光緒八年趕考開始,他就沒中過,但是,趕考途中的經歷、尤其是大城市的見聞,讓他對西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開始鑽研西方文化和體制。光緒十一年,康有為害頭疼病,看了很多名醫都沒有治好,人家愣是看著西醫書,摸石頭過河,給自己治好了。這下,對西方更感興趣了,並根據自己的經驗寫了一本《新學偽經考》,這本書是在1891年問世的。考辨14篇,20餘萬字。當時一經發布,立即就在中國思想界引起轟動,以今文經學為武器,橫掃上千年來的古禮舊制和聖人經典,在那個年代想低調都難。

    這件事惹怒了當時的清政府,要嚴查此事,後來在梁啟超的周旋下,康有為才僥倖躲過這場文字獄。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個理兒,康有為是認定了,所以在1895年8月,他另外一篇《孔子改制考》也宣佈問世,這顛覆了學子們對孔子的認識,對科舉考試製度帶來嚴重影響。他被正統的知識分子共同和罵成“野狐禪”

    中期:

    1896年,按照慣例,是進士的科考年,可在這時發生了中日甲午戰爭,大清一敗塗地。康有為連夜起草了長達14000字的上皇帝書,受到所有學子的追捧。“萬言書”完成後,康有為召集各省舉人進行公車上書,可惜,這時傳來了馬關條約已經簽字的訊息。

    接下來康有為就不斷尋找時機,向皇帝進行諫言、要求進行改革,然而,在當時他是沒有資格見皇帝資格的。後來在一些大臣的幫助下,才讓光緒看到了變法的奏章。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光緒重用康有為進行變法,結果觸動了傳統保守派的利益,被慈禧終止。康有為鋌而走險,想利用袁世凱除掉慈禧,沒想到袁世凱臨場退群,導致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逃亡海外

    晚期:

    康有為在海外流亡的日子也並沒有忘記宣傳自己變法的思想和決心,甚至還成立了一支“保皇義勇軍”來保光緒,可惜,一群烏合之眾,竟然被頹廢到極點的八旗軍給打散了,康有為再次逃往日本

    這次之後,康有為再也沒有掀起什麼風波,直到他去世!!!

    看完他的經歷後,我們逐一進行分析

    首先看康有為的出身。他只是科考舉子,他的夢想就是士大夫。從漢武帝推行“獨尊儒術”以後,士大夫就被釘在了“忠君愛國”的恥辱架上,康有為也不例外,只不過,他運氣不好而已。

    “忠君愛國”怎麼實現?歸根到底還得掌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他們的抱負。所以,在士子們的心中,對權利都有些莫名的追求。康有為一下子從“名不經傳”到“皇帝紅人”,權利帶給他的“享受”絕對是欲罷不能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慈禧終止變法時,他竟敢擅改光緒手諭、並企圖除掉慈禧的原因,對外,可以說是為了保護光緒,其實,是為了保護他那來之不易的權利而已

    再看看後來的他,出國後的經歷根本不像在“流亡”,我感覺是在“公費旅遊”,每到一處就大張旗鼓地進行演講、募捐,這些錢哪去了?在瑞典買島,娶洋人老婆!

  • 4 # 痴語呢喃1988

    個人認為如果假設成立,則對中華民族長遠發展來說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災難!

    若慈禧太后支援維新,則不會因為政見不和幽禁光緒帝;之後慈禧也不會毒死光緒帝,作為一個有抱負有理想的皇帝,相信必然會為清朝續命些許年份。同樣支援變法之後,清政府就不會使用鐵腕手段來對革命黨人的進行鎮壓,則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之路不僅會變慢而且會變得更加蜿蜒曲折。

    因為有很大一批人是看到立憲無望,清政府實在是無法挽救的情況下,開始追求拯救中華民族的新方法。比如說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早年就曾多次上書給李鴻章;中共第一代領導人集體的成員董必武年輕時曾考上秀才;護國將軍蔡鍔早年也曾師從維新派的梁啟超,譚嗣同。若是維新變法成功,則這一類人可能不會像歷史上那樣果決的投入到新的救亡圖存的道路上。

    康有為作為領導人之一的維新變法學習的英國的政治體制,主張的君主立憲,如光緒同意主動放棄權利成立內閣,中國未來會更加糟糕。

    為什麼這麼說?

    康有為是維新變法的領導人之一,而在變法的一群人中康有為的資歷和威望都說的過去,則康有為很有可能會成為清朝第一任首相。但從康有為的人生種種事蹟來說,他的人品不足以擔起首相重任;再看看康有為提到的一些改革,簡直就是慘不忍睹,不忍直視。

    首先康有為既然作為變法者,自己卻不是嚴於律己者:怎麼也是學到西方先進文化的人,可是一生曾娶六位妻子,眾多妻子中不乏有美華人和日本人。說好的一夫一妻制呢?變法失敗,你出逃我們能理解,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是看看他的出逃路線,遍及世界的四十二個國家和地區,以革命名義募捐卻轉手把錢揣進私人腰包,置辦產業,炒股,一個不落,出入高階消費場所風花雪月,你確定這是出逃而不是公費旅遊?

    康有為六十行樂

    再看看他提出那些荒唐的建議和改革!日本人伊藤與英華人李提摩太向康有為提議建立“中美英日合邦”。康有為不僅同意了,而且授意底下人向光緒帝上書照著去做;更是自卑到真的認為中國血統低劣,需要和歐美人通婚來改良血統,如此荒唐可笑的提議當然是被否決了,但若真的讓這樣的人當權,不知他會提出多少無知的政策?又會對國家和民族造成多大的負面影響?

  • 5 # 說宋

    這個假設很好,有利於看清康有為的真面目,此人自視頗高,凡事以帝師自居不容他人置喙,一朝權在手就是一個肅順般的人物,到時候恐怕慈禧光緒又會聯合起來除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有一個不爭氣孩子,是怎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