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電衛浴維修游擊隊
-
2 # 魯南散客
由於包拯廉潔公正、不畏權貴、鐵面無私、決斷英明、執法如山,人們因此稱他為“包青天”。包公也就成了清廉正直官吏的代名詞。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曾任天章閣待制,人稱“包待制”,後為龍圖閣直學士,故後人亦稱“包龍圖”。
包拯一生為官從政26年,從知縣一直做到宰相,每到一地,他都要深入體察民情,取消苛捐雜稅,清理冤假錯案,敢於替百姓申冤,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據史料記載,包拯確實是一位清官。1973年在清理他的墓葬時,發現這位喜好書法的大清官的陪葬品中,只有一塊普通的硯臺。
-
3 # 晨曦吟風
包拯,包文正,包龍圖,包青天,是現在我們熟知的名字。大家對包拯的認知大多數來源於電視劇《包青天》中國戲曲,如《鍘美案》,《打龍袍》,《下陳州》等。歷史上的包拯確確實實是個公正廉明,勤政愛民,忠君愛國的典型代表。但我們認知中的包青天也是被藝術加工過的人物。記得有一段戲詞“十二歲做過定遠縣,斷雙釘,擒住劉響馬;定遠縣坐滿兩年整,到鳳陽就把趙寇殺,我的包勉侄兒把法犯,鍘了包勉然黃沙。下陳州鍘了四國舅,回京又鍘陳駙馬,鍘過郭淮,鍘過趙王。”從這段戲詞離可見包拯之清廉。“青天”是廣大人民對社會公正,文明的期盼和美好願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常說老天幫幫我吧,也是這個道理。
-
4 # 趣向雜談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麵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個人認為包拯是一個被神化的人,與其說他是一個鐵面無私的人,不如說他是一個律法的強力支持者。但是他支援的律法是一個封建社會的法律,一個維護統治階級的法律,自然而然他所維護的也是上層統治者的利益。
古代每個歷史人物都有著其獨特的面孔,比如三國時的關羽,長鬚鳳眉,被老百姓尊崇為“神”,並請廟堂。還有朱元璋傳下來樣子,竟然是一張醜陋的面孔,也成為後人議論的焦點。
俄羅斯有名漢學家李福清曾經對中國歷史上有名英雄的特點進行過說明。他說中國歷史上英雄史詩級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有一副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異相貌。對歷史人物共同特點,李福清認為這與中國傳統有著很強傳承關係,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邏輯體現。
因為古人認為,一個人體型及其外貌與其德行有著必然的聯絡。像歷史上老百姓總結的紅臉的關公、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包公都成為千百年來人們對歷史人物一個共同的印象,也成為這些歷史人物標誌性特徵。特別是被後人視為清正廉潔、鐵面無私的包拯,臉黑的不像黃種面孔,而且影視劇中包拯形象猶如非洲黑人面孔。那麼包拯臉真的黑,額頭上真有月牙嗎?
正史記載
包拯是北宋有名的官員,包拯於天聖五年中進士,並任監察御史,在擔任官員期間,包拯曾建議宋朝皇帝不要單純給遼國賠銀子,要注重練兵選將,如果不充實邊境做好防備工作,會很危險的。包拯還任過三司戶部的判官及京東、陝西、河北路的轉運使。
包拯在北宋擔任三司戶部副使時,曾請求皇帝放開北宋的解鹽通商的生意。後來包拯改任知諫院,包拯擔任各級官員時,都兢兢業業,盡職履責,他多次彈劾懲治權貴,令一些官員權貴對他既怕又恨。
皇佑四年,包拯被封為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在此任上,包拯曾經賂皇帝建議,北宋無戰事時,可以把軍隊調任到內地,但沒有得到朝廷的同意。後來他又建議:“解除河北駐守軍隊,把他們分佈在黃河以南的兗、鄲、齊、濮、曹、濟各郡,如果有緊急情況,沒有誤時的憂慮。如果說駐守軍隊不能立刻削減,請求訓練民兵,稍加供給乾糧,每年的費用,還頂不上駐守軍隊一個月的開支,一個州的賦稅,那麼供給的人數就多了。”不久包拯被任命為高陽關路安撫使。同年七月,他又調任瀛州,後來改任揚州和廬州,再累加官職刑部郎中。嘉祐六年,包拯調任樞密使副使,因為曾任過天章閣待制,歷史上包拯有“包待制”、“包龍圖”的稱呼。
包拯之所以被後人傳頌和尊崇,主要因包拯在北宋年間他廉潔奉公,不畏權勢,敢於執法。包拯任監察御史和知諫院時,為嚴肅綱紀,包拯嚴厲懲處了一批貪官汙吏。他彈劾販賣私鹽並牟取暴利的淮南轉運按察使張可久,汾州知州任弁指使軍士為自己制約1600匹駝毛緞子,以及宋仁宗親近的太監閻士良監守自盜違法的事。
包拯在懲辦貪汙案件中,其中最有名的一個案件當屬王逵榨取老百姓錢財的事,王逵歷任轉運使,他詐取老百姓錢物後,激起了民變,而王逵又派兵殘酷鎮壓,殺了很多無辜的百姓。但由於王逵朝中有宰相陳執中、賈昌朝罩著,宋仁宗也賞識他,使王逵認為沒人敢動他。包拯7次上書宋仁宗要求法辦王逵,但都沒有處罰王逵,包拯急眼了,他最後一次直接埋怨起宋仁宗:“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於一王逵則幸矣,如一路不幸何!”包拯敢言震動朝廷上下,當時大臣議論紛紛,都支援包拯做法,最後宋仁宗不得不罷免了王逵。
另外,包拯對宰相宋庠、舒王女婿郭承祐及宋仁宗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等權貴也不畏懼,並對他們進行了彈劾,處罰制止了他們的違法行為。
民間形象
剛才簡要介紹了包拯的生平中的一些史料,咱們再來回答包拯為什麼臉長的黑,並且額頭有月牙印記的事。其實包拯是純正的漢人,臉並不黑。從他的經歷可以看出,包拯是透過科舉考試才成為宋朝官員,這一層經歷看,包拯也是讀書人出身,或許還是一個溫文爾雅的書生。畢竟包拯離我們千年了,他的形象沒人能看到。不過史料中還是能找到包拯一些容貌記載。
據史料記載包拯:“面目清秀,白臉長鬚”,可見這與民間形象大相徑庭。合肥包公祠內還有刻有包拯消像的古石碑,在畫像中包拯面板白淨,威風凜凜,下垂大耳,滿面和善,和藹可親,長相周正且英俊瀟灑。
對於正史中記載的包拯形象,為什麼到了民間,包拯又變成黑色面容呢?
這主要是民間傳說和戲劇表演中,把包公包裝成黑色形象,在老百姓眼中,鐵面無私的人,就是臉黑不苟言笑。而白臉則塑造成奸臣貪官的形象,像曹操在戲劇中就是白臉,代表奸臣。而紅臉則代表著忠臣形象,像關羽。
對於戲劇中包公額頭上的“月牙”,史料中並沒有記載包拯有這一特徵,只是民間為了塑造包正鐵面無私,像閻王一樣讓人害怕,而且斷案連神靈都佩服。因此,人們將包公進行“神化”,並在他額頭上配上月牙,象徵包拯是神仙下派的鐵面無私的官員。比如東京汴梁就有“閻羅老包”之說。
由此可間,包拯的形象在民間被異化、神化了。
固化原因
即使正史中包拯的形象並不是黑色的臉,額頭也沒有月牙形,也沒有去除人們心中對包拯的形象。因此,包拯的形象被固化,只要我們一提到包公就有一種“黑臉包公”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民間以及影視劇中出現包公黑色樣子,並不是醜化,而是反映民間對包拯的敬仰。
民眾期待所有官員都要像包拯一樣鐵面無私,這是民間一種美好願望。把包公塑造成黑臉兇惡的樣子,也是千百年來民眾的一種心理安慰。中國千年封建社會必然產生官員和權貴的巧取豪奪和腐敗,因此民間用戲劇來演繹包公,正是一種對社會不公的宣洩和對官員期望。
傳統文化的一種延續。中國古代經常把英雄人物當神來敬仰,像秦瓊進入門神,民間希望他們能震邪驅邪。而把關羽請進廟堂並供奉,希望用關公威嚴來保佑美好的生活。雖然包公沒有進入廟堂,但中國這種傳統觀念,也必然把包公當成“神靈”,認為他的鐵面無私代表神靈,或許說代表“閻羅”。因此異化固化包拯的黑色的臉,恰恰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反映,也是民眾對包拯的敬仰。
回覆列表
民間之所以把包拯包拯稱包青天,是因為包拯為官清正廉明,辦案鐵面無私,執法不畏權貴,所以老百姓認為包拯是老天派來為他們伸張正義的人,就稱他為包青天。
包拯有沒有資格配上青天的美名呢?答案是肯定的,舉幾個例子。
首先是包拯為官清正廉明的例子。
據宋史記載:包拯曾經在出產著名端硯的端州任知州三年,不僅從未加徵過一方端硯,而且離任時連一塊端硯也未帶走。後考考古學學乜證實,在1973年包拯的基葬中發現,這位喜好書法的消清官墓葬中,只出土了一方普通的視臺。而包拯的前任官員們,都加徵比朝廷規定的數量的好幾倍,並藉機收受賄賂,強取豪奪,無一不貪,包拯也從未收受過一方硯臺,由此可見,包拯的確是名清官。
包拯辦案鐵面無私的例子。
包拯的親舅舅犯了法,包拯在公堂上當眾把他舅舅的罪行宣讀了遍,按照法律給舅舅判了刑。其他的親戚在知道了這個訊息之後就再也不敢做犯法的事了。
包拯不是權貴的例子。
包拯在朝為官時,有位大大官僚,叫王逵。他擔任荊湖南路轉運使的時候,非常殘暴兇狠,拼命剝削和壓迫人民,逼得人民逃亡山中,聯合起來進行反抗。後來,他調任江南西路轉運使,還是繼續殘害百姓。 包拯訪問到這些情況,氣憤極了,立刻上了兩道奏疏,彈劾說:“王逵殘害百姓,逼得他們逃入山洞,造成大害,至今未息。朝廷決不能任用這樣的壞人,危害國家。”朝廷便罷免了王逵的官職。
綜上所述,在腐敗的封建社會,包公足可以擔得青天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