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似蓮花開好運自然來
-
2 # 最美幼兒緣7
孩子被老師批評了,心裡肯定是難過的,傷心的!只要老師不是特別厲害的批評孩子,孩子的心理應該不會受到傷害!
幼兒園老師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就像信任自己的父母一樣,信任自己的老師。那麼作為幼兒園老師呢,就像孩子的父母一樣,認真教育孩子。
那麼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老師肯定是要批評教育孩子的。大多數的孩子是能正確接受老師批評的,因為孩子也是非常聰明的,他知道自己犯了錯,那麼也是非常虛心的接受老師批評的。
但有的孩子心裡可能比較脆弱,受到老師的批評之後,就心裡會很難過,不開心,甚至有的孩子產生不想來幼兒園的情況。說明這部分孩子平時是比較受老師關注的,老師經常表揚的孩子,那麼他突然之間受到了批評,他心裡的榮譽感就容易受到挫敗。
他認為老師批評了他,是不是不再喜歡他了?是不是不再對他好了?所以這部分孩子說句實話,平時可能會表現特別好,但是一犯了錯誤,老師一批評就容易不開心。
如果遇到特別厲害的老師,對待犯了錯誤的孩子,不僅批評,還會用比較變態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那麼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心理肯定會受到傷害,肯定會有心理陰影。
所以作為孩子的老師,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一定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批評教育孩子,以免對孩子的心靈產生陰影,影響他以後的成長髮育。
-
3 # 小靜讀童書
《那些默默接受批評的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一書中,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八歲的查爾斯給外婆寫了一封感謝信,媽媽說要看看。
查爾斯雖然心裡不樂意,但勉強把信給了媽媽。
媽媽看後,批評說:“哦,查爾斯,你看看你寫的多糟糕,這麼歪歪扭扭的,怎麼寫不整齊呢?而且拼錯了三個詞哦。過來,照這樣抄三遍。你可不能把這麼亂七八糟的信寄給外婆!”
媽媽把正確的詞寫在錯的上面,讓查爾斯重新寫。
查爾斯從頭開始,可是出了更多的錯。他一張一張揉了好多張紙。
最後,查爾斯氣得淚流滿面,一把扔掉筆,大叫道:“我寫不好!”
媽媽又給出建議:“你寫的時間太長了,不如干點別的吧,半小時後以後再寫。”
這位媽媽一直在批評指正孩子,可是孩子卻變得越來越糟糕。為此,魯道夫·德雷克斯告誡大人們:
孩子會犯錯誤,做錯事,這很正常,假如我們抱著批評的態度,就會無意中將好行為中偶然發生的錯誤單獨拎出來,放大了錯誤的嚴重性,反而漸漸給孩子培養出永久性的缺點。
令人遺憾的是,很多大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習慣性地批評孩子,從而給孩子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傷害。繪本《請不要生氣》就是講述了一個經常受到大人批評而不知所措的小男孩,透過七夕節的心願改善困境的故事。
書中不僅真實地表達了孩子的心聲,也讓大人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從而讓讀者認識到:需要改變的不僅是孩子,大人也應該不斷地修正自我,才能更好地跟孩子相處。
至於本書有哪些值得稱道之處,下面一一介紹:
榮獲多項榮譽
繪畫是石井聖嶽,他主要從事繪本和插畫等的創作,因為小川未明的繪本《電線杆和奇怪的男子》創作的插畫而一舉成名,作品《掉下來啦》獲日本繪本獎和講談社出版文化獎繪本獎。
無論是作者楠茂宣,還是插畫師石井聖嶽,在日本繪本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並且獲獎無數。兩人共同創作的《請不要生氣》更是榮獲2011年第2屆日本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大獎,2012年第3屆日本幼兒園繪本大獎,並且入選日本2009年全國青少年讀後感競賽指定圖書。
這就是《請不要生氣》問世以來,一直受到各國讀者推崇的主要原因。
表達孩子的心聲
很多孩子在受到大人批評時,往往一聲不吭。大人就認為,這是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可是,事實往往並非如此。孩子真正的想法是什麼,有多少大人真正瞭解呢?
《請不要生氣》告訴了我們,那些默默接受批評的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書中,小男孩因為妹妹不聽話,而責備了妹妹,於是妹妹就哭個沒完。媽媽於是生氣道:
“你看看你,又把妹妹弄哭了!”
“你怎麼還沒有做作業啊?”
小男孩什麼都不說,把頭扭過去看著別處,一聲不吭地挨訓。
其實,他真實的內心想法是:
“哼,誰讓她那麼任性,不聽我的話呢!”
“我一直在陪妹妹玩,哪有時間做作業啊!”
可是,小男孩不敢說,因為他知道如果這樣說的話,媽媽會更生氣。
課間休息時,同學們不跟他一起玩,於是他打了兩個同學。老師批評他:
“你又幹壞事了!”
“不可以打人!”
他仍然一言不發,把頭扭到一邊,默默接受批評。
其實他真實的內心想法是:
“是他們倆先說我壞話的!”
“可是他們說不想跟我一起玩,我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啊!”
可是,小男孩不敢說,因為他知道如果這樣說的話,老師會更生氣。
作者透過生活中的幾個小事例,把小男孩挨訓時內心的想法真實地表達了出來。
隨後,作者又進一步道出了小男孩的心聲:希望自己可以得到誇獎,希望大人不要再生氣了。
這種從孩子角度出發、真實表達孩子內心的做法,讓孩子感受到理解和信任,從而迅速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
讓大人深受啟發
如果把這部適合3-6歲孩子閱讀的繪本,列入大人必讀書目,一點兒也不為過。因為它像一面鏡子,讓大人從中看到自己的過失。
書中,小男孩對媽媽說:“媽媽,你別那麼生氣了,小心長皺紋哦!”結果,又惹媽媽生氣了。可小男孩不過是希望媽媽一直漂漂亮亮的。
由此可見,大人的認知和孩子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而這種偏差是造成大人對孩子誤解的根本原因。
如果化解這種矛盾呢?作者給出了答案。
七夕時,老師讓孩子寫下自己的願望。
小男孩出乎老師的意料,竟然寫的是:“請不要生氣。”
老師看到小男孩的願望後,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真誠地向小男孩道歉。
媽媽得知後,也跟小男孩道了歉,並且把他緊緊地抱在懷裡。
小男孩非常開心,暗暗發誓:自己將來一定要做得更好。
顯而易見,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溫暖的擁抱,是治癒孩子壞情緒的良藥。
書中的老師和媽媽都透過小男孩的願望進行了反思,並且及時修正了自己的錯誤,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如此。
楠茂宣說:“每個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會有一顆不同的心,也都會有一個真誠的心願,就像這本書中的小男孩一樣。衷心希望大人們用一種不帶偏見的眼光看待孩子,瞭解他們心中最真切的願望和最真實的想法。”
大人們只有真正的瞭解孩子,才能夠教育好孩子。
有的家長會問,如果孩子真地做了錯事,該怎麼辦?即便孩子做了錯事,也不應該一味地批評,“先共情,後引導”才是最好的選擇。
誇張而稚拙的繪畫
很多人評價,《請不要生氣》的繪畫太醜了,沒有一絲美感。
其實,這是插畫師石井聖嶽的用心之處:用油畫棒和水彩,創造出誇張而稚拙的繪畫,迎合了兒童的審美特點和認知習慣。
比如老師批評小男孩的這張圖:
小男孩倔強地把頭扭到一旁,眉頭緊緊地皺著,眉毛豎了起來,嘴巴緊閉著,顯然不認同老師的批評。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淡藍色的淚水將要從小男孩的眼眶中奔流而出,可見他的心裡有多麼委屈。
雖然構圖簡單、線條粗獷、色彩簡潔,並且畫的眼睛大得出奇,卻生動傳神地把小男孩的神態準確地呈現了出來,這種誇張而稚拙的畫風非常符合3-6歲孩子的審美特點。
此外,這幅畫中的老師,無論是長短不一的眉毛、圓瞪的眼睛、張大的嘴巴,還是扭曲的動作,都極為誇張,但這正是孩子們心目中老師生氣的樣子,十分符合孩子的認知習慣。
雖然整本書的構圖都極為簡約,但是插畫師沒有忽略對細節的呈現。
比如,媽媽擁抱兩個孩子這張圖:
在畫面左下角的盆栽上掛著三張紙條,即三個願望:請不要生氣;我越來越會摺紙;大家都健康。
之前的故事中,小男孩提到了三個生活細節:總是惹媽媽生氣;妹妹嫌棄他折的紙不好;媽媽經常工作到很晚。
三個生活細節和三個願望巧妙地契合在一起,這種首尾互應的方式,不僅極具人文關懷,也極富藝術特色。
總之,每幅畫在構圖、色彩和線條的運用上都獨具魅力,又充滿童真童趣。
孩子們不僅能從這樣的繪畫中感受到非同尋常的親和力,也能獲得很好的藝術啟迪。
在教育孩子、與孩子相處等問題上,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難免會有過失。但是,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人永遠都認為自己是對的。
所以,大人應該有自我反省的覺悟。而那些習慣性批評孩子的大人,更應該學會自我反省。而繪本《請不要生氣》會幫你看清批評背後的真相,會讓你對孩子、對自己有一個全新的認知。
回覆列表
這要看批評的程度,批評的語氣,批評的對錯。
如果是正常的批評應該沒有問題。就像我的孩子剛開始上幼兒園回來之後哭著不去了,問她說是在學校老師批評她了。於是就問她是你做錯事了嗎?點了點頭。又問她,你在家做錯事情媽媽批評你了嗎?有時媽媽著急了是不是還打你了?又點了點頭。這時就告訴她:老師其實也想媽媽一樣的愛你,不過你做錯事老師自然是要批評你的。後來又抱她了一會兒,和她一起去了學校。雖然還是不情願,不過還是去了,見到老師又給老師說:我們今天在家表現的可好了,自己都穿衣服了!老師也誇了她一句,感覺情緒好了許多。
總之要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及時的給以疏導,爭取不要在她心中留下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