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斗書生說歷史
-
2 # 無花有酒
問題是他沒得選!
張飛在出徵之前還健在,可他自己的兄弟他還不瞭解嗎?性格爆如烈火,好飲酒,鞭打士卒,讓三弟當個先鋒,衝鋒陷陣還行,獨自領兵作戰還是算了吧!
諸葛亮和趙雲是非常反對他伐吳的,讓兩個堅決反對的人帶兵去伐吳。我大蜀無人可用嗎?劉備拉不下這面子來。
至於馬超和魏延,劉備自始至終是沒有完全信任的,70萬大軍,舉國之力,幾十年的積蓄,他會放心讓兩個外來戶帶走?
至於其餘人就更上不得檯面了
所以,劉備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御駕親征!
這叫打掉了牙也得吞肚裡
-
3 # 桀驁不馴放浪不羈的我
魏延,他戰功卓越,輩分高官職高,魏延是劉備比較信任的大將,由牙門將軍到鎮遠將軍到獨擋一方的漢中太守,派諸葛亮是不可能的,因為諸葛亮主張聯盟反對報仇,趙雲又比較聽信諸葛亮,黃忠又年紀大了不好意思直調黃忠,關興張苞又太年輕,別的將軍劉備也信不過,所以魏延一定是劉備的最佳人選
-
4 # 文說三國
蜀漢能統一國之兵的人選我這裡列一下(注意時間),有些人有成長期,比如諸葛亮,實際在劉備時期諸葛沒有什麼獨自統兵的經驗,入蜀時也是做為助攻和趙雲一道,軍事生涯是從南征開始的,在伐吳之際,最多算半個統帥之選。
有人說法正如果沒死應該可以,這是謀士,跟郭嘉差不多型別的人,懂兵法會奇謀,但不一定能統兵。而漢初的陳平,除了兵法 奇謀 也能統兵,雖然經常把法正 郭嘉跟看作陳平類的人物,但在統兵層面還是有不小差距的。
說明了這個問題,我們先從能力角度來看看勉強可選的有哪些人:
張飛 最多也只能算一半,這一半一靠勇猛二靠資歷,張飛一生就沒統過大兵,何況與吳一國為敵。
諸葛亮,上面說過了,伐吳之際,諸葛亮並不擅兵事,可能熟知兵法,但畢竟沒歷練。
黃權,為什麼黃權入選,首先 張魯逃巴中時,備令黃權為護軍,統諸將;其次伐吳時,黃權自己要求做前部說明是有能力的,後劉備讓黃權督江北諸軍,怎麼說也是小統帥。 再者最重要的是黃權的陽謀非常厲害,陽謀是什麼 就是看透規律,勸劉璋的那段話,伐吳前勸劉備的話,伐吳時建議劉備的話,投魏後與曹丕、司馬懿的對話,特別是一個低調非常的人與司馬懿這麼精明的人 說自己與劉備諸葛亮三人推心置腹,明顯不是自吹,特別是司馬懿還跟孔明有書信來往的情況下,能說這話 明顯不是給自己貼金, 可以想想劉備時代黃權的身份多麼重要了,儘管官職不能與孔明關羽法正等比。 所以黃權能文能武(兵事,非指個人武藝) 是個很好的統帥之才。
魏延,能力不錯,但一方面要守漢中,第二方面性格偏激獨立為帥也會出問題,第三劉備破格拔延為漢中太守已經很“魄力”了,伐吳與一國戰,魏延為統帥資歷服眾、能力有沒有到這個層面都是問題。
李嚴,劉璋時代為護軍,相當於劉備入蜀時黃權的職位,算是兵事中的高階將領,晉以後弱化護軍,漢的護軍是什麼極別可百度。後劉備託孤時令李嚴掌兵事,至少在這個階段,李嚴的兵事是強於諸葛亮的。
至於趙雲黃忠之類,衝陣還行,說當國戰主帥,分明是想的太多。而且黃忠在伐吳前已經死了。
上面從能力層面分析了勉強可為帥的人,再從態度上看看:
張飛 態度上對伐吳強烈支援
諸葛亮,打心底不同意 但並不強勸,如果讓他為主帥,估計打醬油的可能性大。那麼從能力和態度兩方面來說,可以絕對pass了。
黃權 態度上跟諸葛亮相似,不過做法上又有不同,屬於那種 :你說的有錯,我指出來了,你不聽,但我本身衷心認同你這個人,要我按你說的做,我還是會好好執行,也是盡忠守本份。所以這個人有能力有原則又會變通,結局挺好。
魏延是劉備的親信,一手提拔出來的,為人又好功利,政治能力不高,態度上應該是對劉備唯命是從,但結合能力分析那一塊,可能性不大。
李嚴,跟魏延比的話,多了點政才,多了點小聰明,底子比魏延厚一點點,能力跟魏延差不多,但一方面劉備不是那麼信任,另一方面作為本土派,從態度上是不願意伐吳的,想想打張魯劉璋(說白了就是本土勢力不想死人)都要找劉備,雖同為本土派,這點李嚴又跟黃權不一樣。我分析,如果白帝託孤時黃權若在,另一個託孤大臣一定是黃權,蜀漢和諸葛亮後面的日子也稍微會好過點。
最後結合能力和態度,劉備能選的人只有張飛和黃權了。但是你荊州派自已都不上,讓益州派為帥去報荊州仇這無論從劉備自己還是派系穩定來看都是說不過去的,那麼最後結論來了,如果劉備自己不上,只有選張飛,儘管張飛能力不足,這也只能是瘦子裡面挑胖子了。
-
5 # 澳古說歷史
說實話,劉備不可能不親自伐吳,原因很簡單,當時劉備帶領的幾乎可是自己全部的精銳,在自己最信任的大將關羽和張飛相繼死去之後,他能放心的也只有自己,畢竟試問哪個統治者敢把自己幾乎全部的軍事力量交給一個不能完全信任的人呢?
而劉備能信任的,基本上都有著跟伐吳同樣重要的任務,馬超在幫著魏延守著劉備的大後方漢中,也就是盯著曹操陣營,試想下如果把沒有有能力的大將鎮守漢中,劉備又帶著幾乎全部的精銳伐吳,曹操能放過這次機會嗎?顯然不會,所以馬超、魏延必須在漢中守著。而劉備另外一位大將趙雲則是在劉備大軍的後方幫劉備壓陣,同時督運糧草,而這份工作也必須是劉備信的過的人擔任,趙雲就是最合適的人選,畢竟糧草和大軍的後方也至關重要,不然被吳偷襲斷了糧草和後方,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另外諸葛亮則是鎮守劉備的大本營成都,防止益州在自己走後出現動亂,你總不能自己還沒去攻打敵人,內部就亂了吧,所以成都必須有人坐鎮,這其中諸葛亮就最為合適。所以可以說劉備完全信的過,又還活著的人都有著跟伐吳一樣重要的任務,輕易是動不得的。
再者有人會說劉備不是還有其他文臣和武將們嗎?法正、費禕、董和、李嚴、嚴顏、吳懿、吳班這些人嗎?但試問這些文臣和武將夠格嗎?一他們都不是能夠獨當一面的人,別說是面對曹魏這個龐然大物了,就是對東吳都不知道行不行的,怎麼讓他們去?二劉備根本就不信任他們,或者說是不敢把這些重要的事情交給他們,守漢中、鎮成都、壓後方,這些試問那一件不是要命的事情,劉備怎麼敢交給他們。
所以說伐吳最終只能是劉備自己去,別人根本就替代不了。
-
6 # 伊耆角木
很遺憾的告訴你,這個問題根本不成立,沒有任何人可以率軍伐吳,只有劉備自己去。
很多人受三國演義影響,覺得五虎將一個個都能獨當一面,其實不然。劉備陣營開展大規模軍事行動一向的原則是,如果不分兵,則劉備統兵;如果分兵,則劉備、關羽各率一軍。那時關羽已死,劉備陣營有獨自統兵經驗的僅有劉備一人。而伐東吳又是劉備稱帝后的第一次大規模軍事行動,關乎國威,斷然馬虎不得。因此劉備不可能給任何一個沒有獨自統領大軍經驗的將領以如此重任,他冒不起這個險。
看看前面幾位說到張飛、諸葛亮、魏延,他們都不可能。因為沒有獨自統領大軍的經驗,他們最多就只有守城或是參與區域性戰爭的經驗。可以一一來看一下。唯一有獨自統領大軍經驗的馬超一樣有很多不能去的原因。
先說諸葛亮,他帶著趙雲曾經與張飛分兵在劉備入蜀龐統戰死後率軍支援。但那只是支援,支援要做的僅僅是突破關卡與劉備大軍匯合,從中當然可能會遇到一些守將,但他們需要做的也就是攻破某幾個守軍不多的關卡,最後合兵一處,依然歸劉備節制,而諸葛亮後來的任務也一直是守成都,都沒有參與之後的漢中之戰。至於他後來率軍北伐,南征,那都是劉備死後授予他軍政大權,成為了丞相之後的事情。在劉備生前,諸葛亮沒有獨自統兵經驗。
然後說張飛,前面說了,雖然一直跟隨劉備,但幾乎都是跟在劉備身後。遇分兵則統兵將領都是關羽而非他。甚至在劉備與袁術交戰時讓張飛守下邳,結果因為張飛和曹豹不和,被曹豹串通呂布偷襲下邳,導致劉備丟了大本營,妻小被俘,不得已屈辱依附呂布。此後雖然也有據水斷橋抵抗曹兵,義釋嚴顏順利進入益州,漢中之戰在閬中擊敗張郃的戰績,但都是小範圍區域性戰爭,他從來沒有作為軍事統帥直接指揮一場大戰。讓他掛帥伐吳一樣不可能。
之後是魏延、趙雲、吳壹等等,他們和張飛的情況類似,都是在一些戰場上有過不錯的表現,但是全都缺乏獨自統領大軍的經驗。他們可以做太守守城池,可以作為戰將執行某個軍事任務,卻不能作為統帥。
最後,劉備陣營還真有一個有豐富獨自率領大軍經驗的名將,那就是馬超。他曾經有輝煌的戰績,甚至與曹操一度爭鋒,但是他一樣不可能。一來歸順劉備時間實在太短,劉備對其缺乏足夠信任;二來馬超擅長率領騎兵平原作戰,而伐吳要靠步兵和水軍,非馬超擅長;三來他鎮守西北可以有效防止西涼羌蠻進犯,脫不開身。
所以,伐東吳必然是劉備親往,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去,一個都沒有。
-
7 # 禁街虎1
當時蜀國很難找到獨當一面的大將了!唯有親伐是劉備所能做到的。如果不是人才凋敝,又怎能把馬謖之流都派上用場?
回覆列表
應該是諸葛亮+吳壹、趙雲。
當時龐統、法正、關羽已死(這三人是蜀漢中有資格當主帥的),剩下有資格的只有諸葛亮。那麼劉備為什麼沒用諸葛亮呢?因為當時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的才能還未顯現,劉備之前一直把他當內政人才使用。諸葛亮首次獨當一面用兵,一直要等到劉備去世後的平定南中。
輔佐諸葛亮的應該是吳壹、趙雲。吳壹是劉備的大舅子(吳壹妹妹是劉備的吳皇后),也是一員宿將,失街亭的討論中,很多人認為應該派吳壹或者魏延代替馬謖,可見吳壹的領兵能力是被大家公認的。另外派吳壹當諸葛亮的副手,還可以起到監視控制諸葛亮的目的,讓劉備放心。劉備沒有帶吳壹去打荊州,可能也是希望他留在成都看家。
趙雲就不用說了,絕對可以當諸葛亮的副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趙雲就帶領一支人馬出箕谷擔任佯攻,吸引曹真主力。但是劉備沒有帶趙雲出征,原因是趙雲反對劉備打孫權,認為首要敵人還是曹魏,惹得劉備非常不高興。劉備在世時,趙雲是唯一沒有被封侯的五虎上將。
其他當時蜀漢軍隊大佬中,黃忠已過世,馬超信不過,魏延走不開(鎮守漢中),也真沒什麼人可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