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海上明月l
-
2 # wolfice
從性格上分析,此戰之戰之前,項羽軍團有多次敗績,這些敗績統一的特點就是項羽不在開戰的前線。每逢敗績,霸王揮軍親至,必打破敵軍。不管是殲滅秦軍團中原地帶主力的破釜沉舟,還是對劉邦集團的戰役。有霸王親至馳援的時候,霸王都大勝。項羽這種自負又有本事的人,很難接受這樣的失敗!
另外一點:春秋戰國多數戰爭不會出現滅其國的情況,我說的是多數,不是沒有,或者不是目的滅國但是沒得逞,崗精請繞道!大家回憶下項羽有多少次有機會滅了劉邦,卻沒有下手。不談鴻門宴,項羽抓了劉邦的父親,老婆都沒下死手。在看項羽此時此刻,項羽怎麼想都不會想到剛剛劃定楚河漢界的劉邦,反手就是這樣的大手筆,臉都不要了去違建項羽。大家設身處地的想下,不要說項羽,我們遇到這種前腳剛剛結盟,後腳沒同時出賣,問題是原來還幫過同事。什麼感覺?項羽什麼人?這樣的性格不要氣吐血的?不會產生英雄末路,無力迴天的挫敗感麼?天要亡我,非戰之罪這種能感嘆是何等悲涼的心境?
再說客觀一點的,不過江東看起來是自己想死。想不開了。但是大家看看大環境,項羽從江東帶來的8000江東子弟已經打光了。秦已經滅了。百姓思安定平穩的生活很久了。這種情況項羽回到江東不否認很可能還是會得到支援的,但是再起兵的江東子弟,能有多少戰鬥的慾望?項羽經歷了這樣的大敗這樣的挫折能有多少心氣?設想項羽過了江東至少還要東躲西藏一陣子才能起兵吧,項羽自反秦以來何嘗經歷過這樣的心境?
我想大概站在烏江邊的項羽,回想一生,心灰意懶,自己不願再如喪家之犬一般的從頭再來。悲從心起,不願過江東,讓家鄉子弟兵再投入戰火之中吧。
也許項羽過了江東,吸取教訓,從頭再來可能會贏。但是那是站在烏江邊的項羽心裡想的,我們已經無從得知,只能猜猜。才有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也有江東子弟今猶在,捲土重來未可知的設想。
但是,項羽他是霸王,我猜,他是寧可死的!!!
-
3 # 大財神2038
王道,霸道,帝道!霸王之敗非天意,實乃性格使然!勇猛,重情義卻又剛愎自用,一生追求萬人敵,完全不懂馭人之術,然而馭人之術確是一個合格的帝王必備的要素,所以註定霸王只能作為三軍統帥或一方諸侯!高祖雖出身不及霸王,卻深諳馭人之術!武有韓信,文有蕭何,謀有張良,漢初三傑各司其事。兩相比較,高低立判!
-
4 # is兩元錢
項羽本身是楚國貴族後裔 上面還有楚王 他殺了楚王 接著坑秦降卒 然後列土分封 他作為霸王的基礎是什麼 換句話說 統治基礎是什麼 就是他的戰無不勝 失敗一次 就打破了這個基礎 江東子弟兵沒了 即使回去也沒法捲土重來 所以一次就得自盡了
-
5 # 淺廢
項羽不是一敗而亡,項羽是多次敗於劉邦。
鴻門宴為一敗,失去了名; 范增之失為一敗,失去了才; 屢圍劉邦而不得除,失去了機;垓下之戰又為一敗,失去了勢。
劉邦縱九敗,卻未身死、未失人才、兵力、名望,故似敗而非敗。項羽垓下不自殺,又有何用!天下不是項羽蠻力就中的,回了江東也沒用了。劉邦不斷戰敗,但他吸納打造了一流精英團隊,不是項羽力大就行的。蕭何、韓信、張良、陳平、彭越等一系列人才,項羽幹不過了。
力氣大,沒鳥用!
回覆列表
楚漢爭霸的傳奇故事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膾炙人口。秦王朝末年,法律嚴苛、殘酷,加上秦始皇窮盡天下人力、物力為自己修建驪山大墓,收繳天下兵器“銷鋒鏑,鑄金人”,焚書坑儒,百般侵漁民眾。人民不堪暴政,紛紛揭竿而起。先有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各郡縣百姓苦於秦法嚴酷苛刻,見有人領頭,紛紛爭相誅殺地方官,響應陳勝、吳廣。楚國舊貴族項梁、項羽叔侄和“村官”劉邦聞風率眾群起響應,興義兵,誅暴秦,給風雨飄搖的秦王朝以沉重的打擊。 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楚霸王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後人,與秦有不共戴天的世仇。看到天下大亂,項梁、項羽叔侄也在吳中(今江蘇吳縣)拉起一彪人馬,起兵反秦。叔侄二人殺會稽太守,組織起一支8000人的隊伍,號稱8000江東子弟兵,後發展成一支擁眾40萬的龐大軍隊 ,成為反秦的主力軍和能征慣戰、令敵人聞風喪膽的虎賁之師。劉邦,江蘇沛縣人,一介布衣出身。劉邦小時候也讀過一點書,但他不是一個老老實實的讀書人。青年時期,劉邦考上了秦下設的沛縣泗水亭長,大概相當於今天鄉里管治安的派出所所長之類的小吏,屬於最基層公務員。劉邦生性豁達大度,不喜務農,整日遊手好閒,偷雞摸狗,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酒色之徒。這樣一個“舅舅不疼,姥姥不喜”的浪蕩子,在常人眼裡乏善可陳、難成大器的人物,後來卻偏偏陰錯陽差、以弱勝強,擊敗了威風八面、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建立起綿延400餘年的大漢帝國。
項羽自幼不喜歡讀書,卻有天賜神力,痴迷“萬人敵”,意思是喜歡排兵佈陣、指揮千軍萬馬攻城拔寨,臨陣殺敵。項羽力能拔山舉鼎,氣蓋天下,性格豪放不羈,英氣逼人,顧盼自雄。秦失其政,項家叔侄起於隴畝之間,披堅執銳,親冒矢石,只用3年時間,率5路諸侯大軍滅秦。命運之神似乎格外眷顧這位勇冠三軍的年輕人,勝利的天枰已向這位幸運兒的頭頂傾斜。自以為天下非己莫屬的楚霸王虎視天下,認為已無人可與之比肩,攻取咸陽 “取秦而代之”只在早晚之間,於是大肆分封諸侯,政令大多出自霸王項羽一人,群雄不敢仰視,唯其馬首是瞻。然而,笑到最後的不是力壓群豪、百戰百勝的項羽,正應了那句老話“人算不如天算”。是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黃雀、漁翁不是別人,正是那屢戰屢敗、屢仆屢起的混混亭長劉邦。
古籍記載項羽率楚軍與秦軍和各地割據勢力苦戰70餘次,無不所向披靡,擋者破,擊者服,每逢陣仗無不“踏敵屍骨唱凱旋”。然而項羽自視甚高,剛愎自用,不聽善言,自恃勇力,以力服人,導致身邊輔佐四散而去。項羽勇猛善戰,無人能敵,性格也豪放雄毅,頗具陽剛人性之美和青春洋溢、激情四射的性格魅力,可謂人中之龍。西楚霸王之名讓人望而生畏,絕非浪得虛名 。但項羽殘酷嗜殺,所過灰飛煙滅。特別是秦楚鉅鹿惡戰之後,項羽坑殺20萬秦軍降卒,致天怒人怨,人心背離。史載項羽入關後“殘暴成性,燒殺搶掠,秦人大失所望,然懼怕項羽,不得不服”。這時的項羽實力比劉邦強得多,項羽視劉邦猶如下屬部曲。劉邦雖然玩世不恭,有流氓習氣和無賴作風,但他身上有項羽所不具備的品格:性格豁達、隱忍,知人善任,從諫如流,肚量大能容人,禮賢下士,能虛心聽取意見,從不固執武斷,善於籠絡人心、團結部曲。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軍需供給、後勤保障、運輸錢糧來往不絕,治國安邦,我不如蕭何;親臨戰場,排兵佈陣,戰必勝、攻必克、守必堅,我不如韓信。此三人乃人中之傑,然而我能用之,所以取天下也”!其實,項羽氣勢最盛時,手下也是謀士如雲,猛將如雨。張良、韓信、英布、季布、彭越、司馬卯、魏王豹、韓王信、陳平、張耳等都跟過項羽,且都非等閒之輩。然而性格偏狹、有勇無謀的項羽卻不重用和善待這些能人,致使這些英才最後大多投奔了劉邦。心懷婦人之仁的項羽能為士兵吸瘡療毒,卻不捨得對有功之人封官授賞, 更不聽謀士范增勸說,一意孤行,一錯再錯,猶猶豫豫,將眼看到手的勝利果實拱手送給了曾經的手下敗將劉邦。
劉邦斬白蛇起義時已是個48歲的半大老頭了,而這時項羽則是個雄姿英發的青年才俊。從人性魅力和軍事實力的角度看,劉邦遠不如項羽。然而,機遇似乎更垂青這個看似毫無個人魅力的無賴老頭。項羽是個性情中人,雖臨陣勇猛、勇悍三軍、無人能敵,然而卻缺少謀略,當斷不斷,婦人之仁使他幾次放死敵劉邦一條生路,卻不會籠絡人心。然而,失敗的英雄總是惹人傷感,令人感懷、同情。項羽鐵骨柔腸,和風華絕代的美人虞姬演繹了一段曠古奇戀,垓下之戰楚軍慘敗於韓信之手,虞姬見突圍無望,“美人自刎烏江岸”。項羽留下“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嘆, 拔劍自刎烏江岸邊!一代霸主落得個身首異處的結局。劉項爭霸,漢軍可謂十戰九敗,然而劉邦得到棄項羽而去的奇人韓信後,形勢立馬改觀,如撥雲見日一般。韓信屢建奇功,定三秦、破魏滅趙、迫降燕國、平齊國、直至最後掃滅大楚。只因有了韓信這位曠代逸才、項羽棄將,劉邦才得以打敗項羽,掃平諸侯 ,底定中國,開大漢400年基業。毫無疑問,劉邦的品行,思想境界、人格魅力、甚至文治武功都是不足道的,很多方面都不如英邁豪俊的項羽,卻偏偏能最終成事,坐穩皇位,可謂造化弄人。時勢造英雄,英雄也造時勢,劉邦成功的奧妙在於會用人。 他不善帶兵打仗,更不能臨陣殺敵,但麾下雲集了那麼多能人賢士,得人者得天下,最後擊敗項羽,取得勝利。有學者評價“ ‘德’ 未必能時時處處保佑人, ‘術 ’有時也是制勝的關鍵” 。無賴沒有什麼底線,也沒啥可輸的,大不了從頭再來。劉邦能屈能伸,幾起幾落終得天下。有道是自古英雄難敵梟雄,流氓無賴何以得天下?得英才者得天下!權謀之“術”,臉厚心黑,劉邦有而項羽無 這正是流氓戰勝英雄的法寶。
楚漢爭霸,英雄豪傑敗亡而流氓無賴稱帝發家,這樣的結局,看似偶然其實必然。秦亡、楚滅、漢興,後人能說什麼?高山聳立,大地無聲,只能用沉默表示不解、喟嘆、惶惑與憤懣。項羽雖敗,然而失敗的英雄比勝利的無賴更引人同情與追思,他的青春激情,他的英雄豪氣,他的鐵漢柔情引“無數文人墨客競折腰”。他是一個失敗的英雄,關於他的死,唐宋時期有3位大詩人寫過傳誦千古的詩句: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王安石:有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戰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看來,人們對“人傑鬼雄”項羽的敗亡更多的是同情與惋惜,哀憐之態溢於言表。劉邦以一介布衣之身,崛起於蓬蒿之間,在秦末風起雲湧的農民大起義中脫穎而出,戰勝了強大的西楚霸王項羽,獨霸天下,開創數百年輝煌基業。起自底層的劉邦,自夏商周秦以來,以草民身份登上帝王寶座,也算第一人,徹底打破了世卿世祿的父子傳承製度。漢代在中國歷史上寫下輝煌一頁, “漢” 成為中華主體民族的統稱,如此看來,劉邦也是真英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