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ICD相關的併發症包括植入過程中的併發症和植入後的併發症。植入過程中的併發症包括鎖骨下靜脈穿刺引起氣胸、心肌穿孔、電極刺激引起的各種心律失常或誘顫後室顫無法終止等;植人後併發症中,與機器相關的近期併發症有血腫形成、電極脫位等,遠期有囊袋感染、血栓形成、電極導線斷裂或絕緣層破壞等,處理與起搏器手術併發症相似,在此不贅述。就ICD而言,其體積較大,如囊袋過緊,易磨損面板繼發感染,一旦發生,同起搏器囊袋感染的處理一樣,應取出感染的ICD系統。植入後併發症中,與心動過緩起搏治療相關的併發症有起搏器綜合徵、起搏介導的心動過速、心外組織刺激等;與心動過速治療相關的併發症包括頻繁放電、無效治療、延遲治療等。在此主要討論與心動過速治療相關的併發症。頻繁放電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壓力,其原因可能是反覆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發作引起的正確ICD治療,也可能是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或誤感知引起的誤放電。如為反覆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發作,24h內發生3次或以上稱為電風暴,需要明確病因後予以抗心律失常藥物等控制其發作。一般情況下,可採用藥物或導管消融控制頻繁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發作,也可考慮調整ICD治療方案中ATP的應用,以減少患者痛苦,延長ICD使用壽命。如為誤放電,可能的原因及處理在後續問題中會進一步闡述。無效治療包括ATP失敗和除顫失敗,應隨訪檢查系統的完好性,排除導管斷裂、導管移位、電池耗竭等因素,測定起搏閾值和除顫閾值,排除閾值升高導致的無效治療,排除其他原因後,調整ATP方案。對於除顫失敗,可採用增加除顫能量、改變除顫極性、調整電極導線位置、增加除顫電極導線等方法來解決。延遲治療的原因可能是感知不良、檢測標準不當、ICD故障等。感知不良應透過隨訪明確原因,調整引數設定;而抗心律失常藥物等原因使室速頻率減慢,低於檢測標準,或增強功能的開啟降低了檢測敏感性,可導致延遲治療,需調整檢測標準;ICD如暴露於磁場等環境下,可能失靈,或者其本身存在故障,需排除,此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較小。總之,應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定期隨訪ICD,一旦有併發症的臨床表現,應及時聯絡ICD專業人員進行檢查處理。
答:ICD相關的併發症包括植入過程中的併發症和植入後的併發症。植入過程中的併發症包括鎖骨下靜脈穿刺引起氣胸、心肌穿孔、電極刺激引起的各種心律失常或誘顫後室顫無法終止等;植人後併發症中,與機器相關的近期併發症有血腫形成、電極脫位等,遠期有囊袋感染、血栓形成、電極導線斷裂或絕緣層破壞等,處理與起搏器手術併發症相似,在此不贅述。就ICD而言,其體積較大,如囊袋過緊,易磨損面板繼發感染,一旦發生,同起搏器囊袋感染的處理一樣,應取出感染的ICD系統。植入後併發症中,與心動過緩起搏治療相關的併發症有起搏器綜合徵、起搏介導的心動過速、心外組織刺激等;與心動過速治療相關的併發症包括頻繁放電、無效治療、延遲治療等。在此主要討論與心動過速治療相關的併發症。頻繁放電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壓力,其原因可能是反覆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發作引起的正確ICD治療,也可能是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或誤感知引起的誤放電。如為反覆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發作,24h內發生3次或以上稱為電風暴,需要明確病因後予以抗心律失常藥物等控制其發作。一般情況下,可採用藥物或導管消融控制頻繁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發作,也可考慮調整ICD治療方案中ATP的應用,以減少患者痛苦,延長ICD使用壽命。如為誤放電,可能的原因及處理在後續問題中會進一步闡述。無效治療包括ATP失敗和除顫失敗,應隨訪檢查系統的完好性,排除導管斷裂、導管移位、電池耗竭等因素,測定起搏閾值和除顫閾值,排除閾值升高導致的無效治療,排除其他原因後,調整ATP方案。對於除顫失敗,可採用增加除顫能量、改變除顫極性、調整電極導線位置、增加除顫電極導線等方法來解決。延遲治療的原因可能是感知不良、檢測標準不當、ICD故障等。感知不良應透過隨訪明確原因,調整引數設定;而抗心律失常藥物等原因使室速頻率減慢,低於檢測標準,或增強功能的開啟降低了檢測敏感性,可導致延遲治療,需調整檢測標準;ICD如暴露於磁場等環境下,可能失靈,或者其本身存在故障,需排除,此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較小。總之,應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定期隨訪ICD,一旦有併發症的臨床表現,應及時聯絡ICD專業人員進行檢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