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氣東來—天圓地方
-
2 # 風水養生財經研究作家
這個歷史事物應該指的都是同一個人,周公,周公解夢絕對是周公發明的,因為周公改良了易經八卦,改稱周易,就是用來占卜算卦的,周公解夢當然是周公的傑作。
至於周公之禮,好像有一個說法是,青年男女發生性關係,叫行周公之禮,證據是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段延慶把段譽和他的同父異母的妹妹囚禁在石室內,給她們吃了催情的春藥,想讓他們行周公之禮,也就是發生性關係。
-
3 # 小謝文學雜談
“周公解夢“和“周公之禮”這兩個典故里的周公指的是同一個人。
周公名叫姬旦,他是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周武王的弟弟。他曾經兩次輔佐周武王討伐商紂王,並輔佐周成王穩定了周王朝的統治。
他在輔政期間建立和頒佈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來規範周王朝的封建統治,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周公吐脯,天下歸心”,說的也是他。因為他的采邑在周,所以後人把他稱為周公。
西周初年男女濫交嚴重,周公認為這樣是不行的,於是他規定:男女在結婚前不能隨便發生性關係,除非到了結婚當天才行。後來人們管這個叫“周公之禮”。“行周公之禮”的意思是夫妻可以合法地發生性關係了。
由於周公對建立和完善周代的封建制度有很大貢獻,他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到了“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人們就懷念周公強調的“禮儀”。孔子曾經以“吾不復夢見周公矣”之言,隱喻周代禮儀文化的不復存在。
而《周公解夢》是以人的夢來卜吉兇的一本解夢書籍,裡面一共對七類夢境進行了解述。是不是周公所作,無從考證。
-
4 # 醉美木瀆
這裡的周公是一個人,即是輔佐成王,匡扶天下的周武王同母弟周公旦。
在先秦時期,中原地區民眾思想尚未開化,生產力水平低下,對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現象無法做出解釋,最簡單的例如:風,雨,雷,電。會催生出對原始神明的崇拜,在周之前,神權掌握在商朝王族手裡,他們用武力征服敢於反抗的民族,用手裡的神權控制已經臣服的各個諸侯國。
周反商,不光在軍事上,他們也要反商人手中的神權,不要小看了現在看起來無比愚昧的跳大神,活人祭祀,這個就是當時的社會核心價值觀。
商人祭祀想象圖
所以文王姬昌把自己打造成了能和鬼神對話的半神一樣的聖人,他在把政權交給武王姬發的同時把神權傳給了周公旦。原因可能是對周作戰的工作過於繁重,他不得不把自己控制下的周的政權和神權分離,讓武王發掌握政權,周公旦掌握神權。
文王死後,周公旦就變成了周的核心價值觀打造者,成為武王發的得力助手。周公旦半人半神的形象也一直傳到了現在。
但是周公解夢這本書應該是後人假託周公之名做的。至於周公之禮是西周建立後,在周公的主持下,形成的以禮為根本的統治秩序。不光指男女關係,這只是古人對性羞於啟齒的一種委婉說法。
-
5 # 問道華夏
“周公之禮”的周公,與“周公解夢”之周公是同一個人。周公唯此一個周公,他叫姬旦,是文王的第四個兒子,武王的弟弟。歷史上從沒人稱呼他們的老爸為周公,因為他老爸姬昌地位尊崇,在商朝時,姬昌繼位為“西方伯”,即商朝西部諸侯的老大,後稱王。
先說說周公之禮我們所說“周公之禮”指的是夫妻之禮,實際上就是做愛的規矩。這個規矩是整個“周禮”的一個組成部分。“周禮”就是關於禮制方面的規定,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祭祀、朝覲、封國、巡狩、喪葬、禮樂等等,相當於後來的國家憲法,是中華文明禮儀的源頭。
周公為何專門就夫妻之禮制定一個規矩呢?因為要理順社會秩序,而夫妻之禮又是家庭人倫和社會秩序的基礎。在商末周初,男女交接比較混亂,各地婚俗也參差不齊,存在著男女濫情、敗壞社會倫理秩序的行為,為整飭民風,規範禮法制度,讓男女之情循乎天道、合乎人倫,所以才專門就夫妻之道制定一部“專門法規”。
“周公之禮”從說親到嫁娶成婚,分為了七個步驟,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敦倫,並且對每個環節都做了具體規定,這些規定至今依然沿用,只是有些環節與古代略有不同。具體分析一下。
納采,與現代的資訊溝通類似。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中傳遞男方婚嫁的意圖,若女方沒有意見,男方就要備下禮物,再次委託媒人前往女方家做下一步的環節。
問名,現代通常叫做“年庚帖子”。這個環節是由媒人詢問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以便男家卜問可否成婚與吉凶情況。
納吉,納吉就是表明男女雙方是“吉卜”,可以成婚,男方再請媒人向女家報告。現在有些地方依然保留著這種儀式,把女方庚貼置於灶神前,若三日之內無異端,則吉,則再請媒人送男方庚貼去合婚。
納徵,相當於現代的聘禮、彩禮。
請期與親迎,這個好理解,所以把這兩個環節放在一起,是因為這個婚姻沒毛病,由媒人代表男方到女方家把婚期確定下來,屆時新郎“親迎”之。下邊這個才是“周公之禮”的關鍵。
敦倫,這是周公之禮的重頭戲,啥意思呢?古代男女成婚年齡尚小,不懂夫妻之事,作為大人就承擔著指導、敦教人倫的責任,即教導新婚夫婦行夫妻之道,傳宗接代。
現在民間婚禮中,依然會在婚儀中會看到一隻葫蘆瓢,夫妻之間的交杯酒更是婚禮必不可少的環節。這個葫蘆瓢和交杯酒,就是古代的婚器沿承下來的。
古代人沒有更好的辦法傳授給年輕的新婚夫婦,於是拿葫蘆作教具,將其一分為二,其意自明:剖分之前若混沌一體,剖分之後則男女有別,敦夫婦之倫,其儀即是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載之道,於是陰陽和合,乾坤有序,循綱常而衍子孫。
我們都知道婚禮上的棗、慄、花生等婚儀禮器,但卻不知道比”早生貴子“寓意更含蓄更深刻的葫蘆到底用意何在,為什麼呢?因為生殖崇拜不好說明白,說淺了太玄遠隱晦,說透了太露骨,因此不說,叫人自己去猜想。但是很少人會想到他的真正用意在於,兩個瓢分別代表新郎新娘,表示夫婦二體合一,方為夫妻之禮。
古人最早沒有現在的酒杯,兩隻瓢便是夫婦二人"共牢而食"(共吃祭祀肉食)後以酒漱口的器具。演化至今,瓢被認定喝"同心酒"的器具,哪裡知道這隻瓢的真正用意是教人”合二為一”、“天覆地載”呢?
再說說周公解夢史書記載了武王經常驚夢的事。他常常夢到翦商伐紂大業密謀洩露、商王震怒;或者盟友臨戰怯陣,反戈一擊,導致周族遭受滅頂之災:
嗚呼,謀洩哉!今朕寤,有商驚予。欲與無□,則欲攻無庸,以王不足,戒乃不興,憂其深矣!——《逸周書·寤儆》大意是說:啊呀,我們討滅商的計謀洩露了。今天我在夢裡,商朝人又驚嚇了我。想順從卻沒有好機會,想攻伐又無作用,就此稱王吧,又不具備條件。我焦慮到了極點了。”
這樣的噩夢,他幾乎天天在做,而每次驚醒來後就去叫弟弟姬旦,向他講述夢境,排解困惑。因為世人都知道,商王家族已經600多年向上帝獻祭,與上帝的關係一定親密,因此會偏私他們,保他們佑。那麼,我們的謀商之計知否能獲得天下人的理解,會不會說我們逆天悖倫而反被征討?
這時候,真正的周公解夢才開始走上歷史舞臺。
對於這種惡夢,兇也,吉也?周公自己也拿不準,說不好,但在不斷地籌劃過程中,周公逐漸地有了大致的解夢方向,那就是按照老爸臨時前的囑咐,安撫兄長,緩解他的壓力,把夢中所見所想,都演繹成吉兆。
於是,周公寬慰兄長說,他們的母親大姒曾經夢到商都的朝歌遍地荊棘,了無生機,這就是上天恩賜給母親的”商亡之兆”,那是預示著商族人將要逃跑啊!雖然商人祭祀奉獻未曾中斷,但是上天持正不偏,並不會因為那麼一點奉獻就偏袒商王。
就在不斷地解夢過程中,周公對對伐商進行不斷的發揮與闡述。他說道:
王的使命,應當是秉持上天旨意,使普天之下的子民生活在和平、公正和安適之中,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生活在驚恐和黑暗之中,這就是上古人們所說的王之“德”啊。
只有那些能夠替天行道、代天宣化的人才是有“德”之人,才能得到老天的保佑,並以他替換掉沒有“德”的君王。只要您潛心修“德”,就一定會得到上天庇佑,並替代無道之君商王。
對於姬旦的這些話,姬發半信半疑,但噩夢卻一直做著,也一直叫姬旦給他解夢,並接受著姬旦描述的關於“王之德”的說辭。
後來,姬發乾脆一邊聽兄弟的講道,一邊請他的老岳父,就是後來的周朝另外一個大名鼎鼎的國師姜太公,給他講強兵治國的措施。他堅定了透過暴動徹底消滅商朝,把自己和周人從恐懼中解脫出來的念頭。
所以他每天夢醒,就找兄弟解夢,到了晚上,他都在和岳父密謀富國強兵籠絡小邦、分化商人高層的種種策略。
就這樣,姬發在噩夢與密謀中輾轉反側,頭腦中時而是朝歌人祭場的血腥揮之不去,慘死兄長的魂靈隨時會降臨他的身邊,時而是千軍萬馬直搗朝歌的喜悅令他振奮。
而每次他從惡夢中驚恐醒來時,弟弟周公正守候在他的榻旁。
黃帝之後,孔子之前,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需要說明的問題周公之禮,其實在遠古時代就已經存在。比如半坡等文化遺存中,都有類似葫蘆的陶製器物,此即人類原始的交媾符號。周公只是把這個儀式理論化、具體化。而這個理論化具體化的真正的實踐者是漢代。
另一個就是周公解夢。即使上述所說的周公幫武王解翦商之夢故事,其中有多少是水分我們無從判斷。但是可以肯定地說,這個解夢也是後人的假託。
但無論如何,他輔佐兄長翦商,又在攝政七年中,提出了各種基本的規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封建制度、長子繼承製度和井田制度。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是中國禮樂文化的開創者和後人尊崇的聖人。
回覆列表
周公之禮說的是姬旦,周公解夢應該是姬昌吧。
周文王囚羑里作《易》,演八卦;夢伯易考知其生死。太公望呂尚封齊隨勢而為建齊國,周公旦封魯治禮――――故稱周公之禮。
孔子父――――叔梁紇與其母顏氏野合而生與尼丘山;故而稱孔丘。孔子若冠習周禮,作《春秋》以庶民通禮義廉恥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