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青書畫

    歷史上說是黃袍加身,其實跟謀權篡位,我覺得差不多,要不然為什麼後邊還有杯酒釋兵權呢?他也是怕別人權力過高,威脅到他自己

  • 2 # 冷兵器研究所

    後周顯德七年(960)春,趙匡胤在今河南開封北的陳橋驛發動兵變,從而黃袍加身,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取了政權。

    趙匡胤之所以能黃袍加身,開創宋朝。關鍵是其掌握了當時後周最精銳的部隊殿前司。

    到了後周年間,郭威深知侍衛親軍在“累朝相承”的弊端,設定了殿前司,與侍衛親軍司分掌禁軍。殿前司成立後,郭威先是任命外甥李重進擔任殿前都指揮使。殿前司下轄鐵騎左右兩廂騎兵,控鶴左右兩廂步軍,一共有兩萬人。殿前司的人數雖少,戰鬥力卻強悍。

    而侍衛親軍司的最高統帥是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其次為副都指揮使、都虞候。侍衛親軍司下設龍捷馬軍都指揮使,統率騎兵;虎捷步軍都指揮使,統率步軍。郭威在位時,侍衛親軍司總兵力約為七萬五千人,都指揮使是王殷。

    世宗顯德元年(954)三月,北漢劉崇趁柴榮新君即位之機,聯合契丹人大舉南侵。後周與北漢在高平展開殊死決戰,此前被寄予厚望的侍衛親軍一觸即潰,反而是殿前司軍兵在柴榮的親自統帥下奮勇殺敵,最終轉敗為勝。戰後,心有餘悸的後周世宗開始整頓中央禁軍。他處決了七十餘名逃將,改派殿前司的一些將領充實到侍衛司中,這就使得殿前司空出了很多職位。趙匡胤因在高平之戰中表現突出,也升任殿前司都虞候,負責“選武藝超絕者,署為殿前諸班,因是有散員,散指揮使、內殿直、散都頭……之號。”

    柴榮還把數千精挑細選的皇帝近衛班直也劃歸殿前司統轄,這使得殿前司的總兵力達到近三萬人。此後,世宗又命李重進裁撤侍衛親軍中“老弱羸小者”,縮編後的侍衛司軍約餘六萬人。不久後,柴榮出於權力平衡的考慮,鑑於殿前司的實力增強,於是將李重進升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此後,柴榮徵南唐,李重進被任命為淮南道行營招討使,成為最高指揮官。結果妒火中燒的張永德經常散佈李重進的壞話,甚至告御狀稱“重進有奸謀”。

    為了平息事端,周世宗特設了殿前都點檢一職,由張永德擔任。這樣,張與李的地位就相當了,而張永德留下的空缺改由趙匡胤擔任。此番張永德出為澶州節度使,接替他任殿前都點檢之職的仍是趙匡胤。因此從黑色幽默的角度上說,柴榮為了鞏固其政權,反而讓趙匡胤有了奪取其政權的契機。

    當然,就任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雖然掌握了三萬左右的精銳,但僅依靠這些力量,尚不足發動一場宮廷政變。殿前司要想兵變,最大阻力就是侍衛司。當時任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的李重進能征慣戰,手握重兵。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後周的立國與發展中居功厥偉,被郭威、柴榮“委以心腹”,雖有勇而寡謀,卻誓死效忠周室。步軍都指揮使袁彥,也是趙匡胤的死對頭。這些朝堂上的實力派,就是趙匡胤無法踰越的攔路虎。

    但可惜的是,世宗殫精竭慮安排的輔政格局,在其子恭帝即位不久就破壞無遺。先是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袁彥被排擠出汴梁,改任陝州節度使。袁彥離開後,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改任侍衛馬步軍都虞候,龍捷左廂都指揮使高懷德升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虎捷左廂都指揮使張令鐸升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鐵騎右廂都指揮使王審琦升為殿前都虞候。

    此後不久,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進也被排擠出了權利中樞,改任淮南節度使,打發到遙遠的揚州去觀瓊花了。

    沒有了李重進和袁彥,殿前司的實權派人物如下——

    殿前都點檢:趙匡胤 副都點檢:慕容延釗

    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 殿前都虞候:王審琦

    鐵騎右廂都指揮使:劉廷讓 控鶴右廂都指揮使:馬全義

    其中石守信、王審琦、劉廷讓三人,是趙匡胤“義社十兄弟”中的盟兄弟;慕容延釗與趙匡胤私交甚篤,趙匡胤“常兄事延釗”;馬全義則是趙匡胤心腹,可以說恭帝即位月餘,殿前司就變成了趙匡胤政變的大本營。

    而侍衛親軍司的情況大有變化——

    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暫缺 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

    馬步軍都虞候:韓令坤 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

    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

    四人當中,韓令坤、高懷德、張令鐸三人都以趙匡胤馬首是瞻,這樣一來,侍衛親軍司中,除了韓通一人,大體上也被趙匡胤勢力控制了。

    後世有人認為,年幼的恭帝和符太后不可能會做出這種自毀長城的決定,一切都是趙匡胤在暗中操縱。理由就是趙匡胤的胞弟趙光義的妻子是符太后的姐妹,趙匡胤透過符太后這個沒有絲毫政治鬥爭經驗的女子,達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

    即便如此,趙匡胤仍沒有佔據絕對優勢,更不敢弄險。畢竟他不能越權架空韓通,來直接指揮侍衛司的軍隊。韓通這個人雖有勇無謀卻誓死效忠周室,世宗正是看重他的忠誠,因此臨終前“委以心腹”,授予他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趙匡胤與韓通雖同掌宿衛,軍政之事卻“多決於通”。

    韓通與趙匡胤表面一團和氣,實則早已經是勢同水火。如果趙匡胤敢在汴梁城發難,韓通只要運用他的合法權力,振臂一呼組織反抗,就能撲滅趙匡胤的政變。要不是趙匡胤藉著所謂“契丹南侵”的這個理由,將部隊帶出了汴梁城,並掌握在手中,並在京畿之外發動政變,勝負仍未可知。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回師汴梁。韓通聞聽兵變,立即率領親信從內廷奔出,準備組織抵抗。結果他衝出左掖門時,遭遇趙匡胤在汴梁城中的內應石守信的伏擊。韓通好不容易殺出一條血路,又與趙匡胤一方,江湖人稱“王劍兒”、功夫高強的王彥升撞在一處。韓通不敵逃回府宅,王彥升緊追不捨,韓通夫婦和三個兒子就此被殺。

    趙匡胤代周後,先假惺惺地“贈韓通中書令,以禮葬之,嘉其臨難不苟也”,隨即封賞擁戴他上位的心腹——

    石守信:歸德軍節度使、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高懷德:義成軍節度使、殿前副都點檢

    張令鐸:鎮安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

    王審琦:泰寧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

    至於殿前都點檢、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之職,卻則分別授予了遠在北方的慕容延釗和韓令坤。

    到此,趙匡胤終於坐穩了皇位。

  • 3 # 歷史的海洋GYL

    趙匡胤,大宋王朝建立者,開創了中國幾千年歷史中最好的朝代!他在後漢大將郭威帳下效力,因文武雙全,辦事能力出色,為人正直,得到了郭威的賞識。後來在擁立郭威為後周皇帝中立下大功,被重用為典掌禁軍。郭威去世後由內侄柴榮繼位,是為周世宗,他又因戰功卓著而升任殿前都點檢,掌握了後周的兵權,兼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負責防守汴京。周世宗是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可惜死的早,如果晚死十年八年,很有機會一統天下開創一個比宋朝更加開明偉大的朝代!可惜他死在北伐途中,柴宗訓7歲繼位。趙匡胤和其弟趙匡義、幕僚趙普及手下將領密謀篡奪皇位。

    960年正月,他們派人人來汴京謊報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擊後周。後周太后和宰相範質、王溥等慌忙派趙匡胤統領大軍北上禦敵。大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下令駐宿;第二天黎明,以趙匡義和趙普為首的手下齊聲說道:“諸將無主,願請點檢做天子。”接著又強行把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他身上,然後一齊下拜,高呼“萬歲”。這就是歷史上褒貶不一,爭議不休的“陳橋兵變”。

    趙匡胤帶領大軍回京。後周大臣韓通聞變,準備組織兵力平叛,結果被趙匡胤部下殺死。宰相範質、王溥屈服。柴宗訓下退位詔書,禪位給趙匡胤!趙稱帝,因之前兼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故國號宋,定都汴京,年號為“建隆”。這應該是歷史上最和平最順利最不血腥的兵變!

    趙匡胤建立宋後,心憂天下割據勢力林立,謀劃統一天下。在趙普的幫助謀劃下,趙匡胤首先擊潰了後周的殘餘勢力,然後掃平南平、湖南、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同時又加強了對北方契丹的防禦。

    在加強中央集權方面,趙匡胤採取了許多措施。先透過杯酒釋兵權的方式,恩威並施,解除了武將的兵權,把兵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久又同樣的手段剝奪了其他節度使的兵權,又將地方上的行政權,財政權收歸中央。這些措施,基本上結束了中國歷史上多次出現的地方割據局面。趙匡胤還重視農業生產,注意興修水利,減輕徭役,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趙匡胤是一位有作為的帝王,但是,他偏重“安內守外”,重文輕武,導致北宋日後“內重外輕”、“積貧積弱”的局面。

    在用人方面他知人善用,平時會把一些官員擅長的本事記錄下來,等有空缺,量才而用,善於培養和提拔有能力沒資歷的人擔當重任。

    趙匡胤本人極具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寬仁大度,在手下力勸他清洗後周皇室的情況下以極大的誠意,廣闊的胸懷和魄力善待了周世宗的親眷,甚至讓大臣把周世宗的兒子養大成人,後官至刺史!這寬容大度一點上其他皇帝給他提鞋都不配!

    他好學不倦,勤政愛民,其創立的宋朝以其鮮明的文人政治特色成為中國文治頂峰!!

  • 4 # 國史記聞

    趙匡胤在“五代”中最後一個朝代——後周之後建立了宋朝,而五代時期的朝代更迭十分頻繁。唐朝中後期以來,節度使的權利越來越大,幾乎不受中央的節制,於是很多有強大勢力的節度使紛紛割據一方,稱王稱霸,正如後晉成德節度使安重榮所說:“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寧有種耶!”其實,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被“黃袍加身”之事,在五代中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便是“黃袍加身”的始作俑者。所以,趙匡胤稱帝,在當時來說並不是什麼特例。

    說趙匡胤“造反”也並沒有什麼不可——雖然《宋史》中記載“軍士集驛門,宣言策點檢為天子”,即趙匡胤是被譁變計程車兵逼上皇位的,但是誰又知道這是不是趙匡胤等人自導自演的呢?

    但是,趙匡胤稱帝對當時的後周來說也不是壞事。第一、後周主少國疑,又沒有成年的親王輔佐,這在戰亂頻繁的五代是非常危險的,甚至可以說,不管是不是趙匡胤篡位,後周的國祚都不會堅持太長時間。第二、趙匡胤的確是當時難得的文武全才,後面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第三、大臣們跟著幼小的皇帝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封賞,但是擁立新君,改朝換代之後便是開國功臣,趙匡胤一定不會虧待他們,這也是趙匡胤稱帝之後幾乎沒有後周大臣反對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核潛航器並不是新鮮武器,為何俄羅斯的波塞冬被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