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悅湖山農場

    1、土壤:種植西洋參的土壤一般需要選擇相對肥沃的農田,土壤的pH值應在種植前進行測試,然後是含有大量腐殖質和鬆散土壤或壤土的土壤,農田的前茬不可以是蘿蔔、捲心菜和瓜類和茄子等作物,所以在選擇種植區時一定要注意。最後,應在保護區選擇種植區,以免影響西洋參的正常生長。

    2、發芽:種植西洋參時,要注意種子的處理和發芽。通常,多菌靈可用於消毒,浸泡約半小時,然後將種子在清水中漂洗,最後置於溫度下。它在18至20度的環境中發芽,或者可以透過在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15至20分鐘來萌發,這可以提高種子的抗性和出芽的速度。

    3、溫度:西洋參適合在溫和潮溼的環境中生長,但也具有很強的耐寒性。只要種植地的溫度不低於-12度,通常不會凍死。通常,土壤中的溫度達到約5至7度。接種可以在該溫度下進行,並且可以在該溫度下開始生長,並且當溫度達到約12度時可以出現,並且是在15至20度的溫度下西洋參生長的最合適的溫度。溫度將在21度開花,但播種時的溫度優選在12至15度之間。開發20度以上的胚胎並不容易,所以種植時要注意它是對現場溫度的科學調整。

    4、密度:種植密度對西洋參的生長也非常重要。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將種植密度為30釐米,密度為20釐米。栽培的西洋參田的滲透性會更好。有利於吸收營養和西洋參的生長,後期野外作業也更方便。

    5、光照:西洋參的生長與人參的生長非常相似,因此它們對光的需求是相似的。西洋參是一種高陰性植物,但這種疾病並不意味著它不需要光照,所以我們一般不選擇暴露在Sunny直射下。在種植區域種植,或在種植區域建造遮蔭棚,使光線可以分散傾斜和散射,因此這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

    6、溼度:西洋參的生長需要大量的水。它是一種滋潤和耐溼的植物。種植溼度應至少為55%,田間水分最多為60%。它適合西洋參生長的溼度,所以我們需要適當澆水,做好水管理,及時開展不同的水。

    7、含肥料:在使用肥料時首先要注意的是使用基肥,它主要是為了提高土壤價格,它更適合西洋參的生長,我們一般使用巨肥、草炭和豆餅肥以及適量的磷肥和鉀肥,施肥量取決於種植園的肥力。在後期,它通常在西洋參生長旺盛的時期進行,主要基於磷肥、鉀肥和尿素,這個時期一般是從6月到8月,每個月都需要追肥。

    中國進口西洋參已有200多年曆史,引種西洋參卻不足30年。上世紀80年代初,文登張家產鎮口子李村農民王吉振率先引種西洋參,獲得成功後逐漸推廣,在文登市形成規模。目前,西洋參種植業已經發展到文登市十餘個鎮, 文登全市2.5萬畝參園年產出鮮參3600多噸,文登也由此成為全國兩個西洋參主產區之一 。 “文登西洋參”成功註冊為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目前,西洋參種植業已經發展到文登區十餘個鎮,據文登內貿行業的文登區財貿辦統計,文登西洋參種植面積已發展到5萬畝,年產量5500噸,佔全國年總產量的7成。文登也由此成為全國西洋參主產區。

    北緯三十七度的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北依昆嵛山,南臨黃海,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為動、植物生長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特別適宜西洋參的生長,近幾年又推行了西洋參標準化無公害種植,這裡出產的西洋參品質優良。

  • 2 # 鄉下地方人家

    西洋參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Panax quinquefolium)的乾燥根,又名花旗參、美華人參、廣東人參。具滋補強壯、養血生津,寧神益智等功能。原產北美洲,自1975年以來,中國北京、吉林、陝西等地已大面積引種成功。

         (一)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60釐米左右,根肉質,長紡錘形,下部有分枝,外皮淡黃色,有密集細環紋。莖圓柱形,具縱條紋。掌狀複葉,輪生莖端,複葉數和小葉數變化與人參相似,小葉膜質,廣卵形或倒卵形,先端突尖,基部楔形,邊緣具不規則粗鋸齒。傘形花序,單獨頂生,小花多數,花萼5,齒狀;花瓣5,綠白色,矩圓形;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上部2裂。果實漿果狀,扁圓形,熟時鮮紅色。種子2粒,半圓形,花期6月,果期7~8月。

        (二)生長習性

        西洋參為半陰植物,要求涼爽溼潤環境,喜弱光。怕旱,怕嚴寒,西洋參較人參喜溼潤,但抗寒能力較人參弱。

        種子有休眠特性,需經過形態後熟和生理後熟兩個階段,生產上以15%溼度,經高溫20C 50天,13C 90天。再放入低溫4C~6C,經3個月左右才可打破休眠。發芽適溫為 15 C~20 的變溫,發芽率為 90%左右。種子壽命為2~3年。

        (三)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擇土壤肥沃、土質疏鬆、透氣性好、排灌方便的腐殖質上,或通透性好、鬆軟不積水的生荒地,PH5.5~PH6.5。如農田種植,前茬以禾本科作物為好,忌澇窪積水的粘重土及重茬地。

        地選好後,在播種前一年耕翻3~5次,每1000平方米施入綠肥或農家肥 6 000公斤左右,配施餅肥 150公斤,複合肥80公斤,同時可用 40%五氯硝基苯300倍液,50%多菌靈600倍液每平方米10克進行土壤消毒。為防治地下害蟲,還可加施敵百蟲、辛硫磷等。

        畦向多采用自東南向西北的走向,作成寬1.3米~1.5米、高25釐米~30釐米的畦,畦面略成弓形,作業道寬40釐米~50釐米。

        2.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

       (1)育苗:秋播或春播、秋播在11月,土壤封凍前;春播在3月中下旬土壤解凍後。播種前需進行種子處理。方法是播種前將種子沙藏處理6個月以上,待種子裂口後,選無病斑種子用50%多菌靈500 倍液,或65%代森鋅400倍液浸15分鐘後播種。生產上以點播為主,株距5釐米,行距6釐米~8釐米,穴深3釐米~4釐米,每穴放1粒,覆土3釐米,上覆鮮稻草或麥秸5釐米~10釐米。翌春出苗,一般從採種到出苗全部過程需20~22個月。每 1000平方米用種量為12公斤~15公斤

        (2)移栽:西洋參在美國多采用直播法,中國多數地區則採用“一三制”或“二二制”移栽,即播種出苗後第一年或第二年移栽。一般在春季土壤解凍後,芽苞尚未萌動,根毛尚未長出時移栽。

        栽前選健壯、無病、完整的參苗,按大、中、小分級,並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40%代森鋅500 倍液浸泡50分鐘,稍涼後栽種。方法是將參側根順直,使主根與地面成30。角。株行距10釐米 X 20釐米,並可據參根大小適當調整株距,覆土深度為距芽苞上3釐米~4釐米。再覆稻草或麥稈10釐米厚。栽後畦面要平整,並做到邊起苗邊移栽,注意不要使芽苞和根皮部受到損傷。

        3 田間管理

        (1)越冬管理:在參畦上覆蓋樹葉、麥稻等5釐米~6釐米。其上壓土,以利抗寒,3月下旬將畦面上的覆蓋物除去。如畦面乾旱,可噴水潤溼。以利幼苗出土。

        (2)搭棚遮陽:搭棚要求能防止畦內參苗被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之間的強光照射,並使上午10點前、下午4點後的斜Sunny射進蔭棚,透光度以15%~20%為宜。在出苗前將蔭棚搭好,棚高前簷立柱90釐米~120釐米,後簷立柱60釐米~90釐米,上面覆蓋葦簾,炎熱夏天,可在參畦外Sunny易進入畦的一邊,插上帶葉的樹枝遮光。

        (3)除草追肥:出苗後要結合鬆土,及時除草,並注意不要把參苗帶出。2年生以上的參苗,要特別注意追肥。生長期間可施複合肥,或用0.3/磷酸二氫鉀溶液於花前進行葉面噴施;休眠期可將腐熟好的豆餅或複合肥撒入畦面,並輕輕鬆土,使肥與土混合均勻,再覆草。

        (4)防旱排澇:乾旱時應澆水潤土,尤其是5~6月,水量以接上溼土層為準。7~8月注意排澇。

        (5)摘蕾補苗:二年生以上的參苗,每年開花結果,除留種地外,當花莖抽出五釐米~2釐米時,選晴天及時將花蕾摘除。春季出苗發現缺苗應及時補齊。

        4.病蟲害防治 參見人參病蟲害防治。

        (四)採收與加工

        西洋參一般生長四年後於9~10月地上部枯萎時採收。順畦將參根挖出後,用水沖洗乾淨,稍於室外風乾,置乾燥室乾燥,開始保持溫度21C~22C ,以後逐漸加溫,並適時翻動,通風,注意最高溫度不宜越過33 C。經20~30天干透後,按大、中、小分等,貯藏或藥用即可。

        (五)留種技術

      選三年生以上健壯植株留種,並適當疏掉花序中心和遲開的花。待果實變紅時採收,將紅果放在容器內用清水浸泡l~2天,去果肉、果皮及癟粒,晾乾後貯藏。  

  • 3 # 農民江國柱

    西洋參是一種陰性植物,忌強光照射,故栽培時需搭棚遮光,參棚透光度20%-25%。不同季節透光度應有不同,春季透光度稍大(22%)可減輕病害,夏季高溫季節透光度宜小。

    栽培技術

    前作物宜選禾本科及豆科植物,不宜在菸草、茄等茄科作物土壤培。土壤宜選透水效能好,肥沃,並夾有大粒粗砂的砂質壤土,不宜選粘土或排水不良容易積水的低窪地區栽培。土地選好後,休閒1年並進行翻曬8-10次,在翻曬同時施入基肥,翻深30-40cm。地整細後,南北走向做畦,畦寬1.5-1.8m,畦高25-30cm,作業道40cm。秋播或春播,播種深度3cm,行株距8.3cm×3cm或10cm×5cm,播後哇面覆稻草10cm,充分澆水,水分宜透過覆草層與畦面溼土相接。用葦簾或尼龍網搭棚遮蔭,透光度20%。

    田間管理

    生長期間,根據田間需水情況,採用澆灌或噴灌方式澆水。參畦內雜草根及時清除。生長期、花果期、休眼期均需追肥。不留種地,當花莖抽出1-2cm時,選晴天及時摘除。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立枯病,可用50%多菌靈防治。疫病,發病初期葉面噴瑞毒黴500倍液防治。鏽腐病、根腐病,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託布津500倍液,澆灌病穴。還有猝倒病、黑斑病等、蟲害有地老虎、金針蟲等,人工捕捉或用毒餌誘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頸椎病會引起心肌缺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