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angjinZhi

    謝謝繳請,兩人離婚,最受傷害的是孩子。如何照顧到孩子的情緒,兩人應給孩子客觀的解釋。不要在孩子面前相互指責,甚至相互辱罵對方,應該保持孩子心中父母的完美形像。雙方都要關心孩子的成長,多與孩子交流,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起居,常帶孩子到大自然的環境釋放心情,陶ye情操。孩子學習,生活需要的東西,雙方都積極購買,給孩子塑造一個完美世界,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給孩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 2 # 尋求真理的公民

    想盡可能讓孩子不受到傷害第一不要拿孩子懲罰前任。第二不要回避這個事也不要把這個事放在嘴上天天說。第三要跟孩子講明白為什麼離婚是爸爸不愛媽媽了或媽媽不愛爸爸了我們不想在一起過下去,都想追求自己的幸福,但爸爸或媽媽還是愛你的。第四前任跟孩子不要太長時間不見面。第五前任的撫養費要按月給讓孩子感受到爸爸或媽媽關心著你。

  • 3 # 堅果麻麻碎碎念

    來分享一下我的個人成長經歷吧。

    我不到2歲,父母離異,我到現在也沒見過爸爸。據我媽說,他也從未抱過我。

    離婚原因,也挺常見的,爸爸沒擔當,公公婆婆亂挑事,還有我是女孩。我媽覺得未來一片黑暗,不如一個人單過,就咬牙離婚了。也沒什麼要分的資產,窮得叮噹響,我親爸也從沒有給過我們一分撫養費。

    我小時候和媽媽姥姥一起生活,讀小學一年級,我媽再嫁,我有了現在的爸爸,他對我們很好,雖然也有中國父親常見的各種問題,比如好面子,愛抽菸,花錢大手大腳,也有過很多爭吵,可是我骨子裡把他當成親人了。

    我親爸一直沒有音信,一直到我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大學,他讓人送來5000元,表示想見我。

    我只有一點點好奇,不過對他的行為也沒啥憤怒的感覺。說到底,我們基因相似,卻是陌生人。

    為了照顧我爸的感受,我沒去見他,雖然我現在的爸爸告訴我,他覺得理解,要我寬容,可是我知道,他心裡不是滋味,沒必要傷害愛我自己的人。

    我看到很多人說原生家庭,父母離異會如何如何,我也曾經相信過,我的自卑內向,都是因為生活在重組家庭。

    但現在我不這樣認為了,人有選擇的自由,我的媽媽有,我也有。我可以選擇一直盯著那塊陳年舊疤,想象“如果沒有這塊疤,該多好”,我也可以選擇放下,那只是過去,而我自己可以決定現在和未來。

    從孩子角度,給所有想要離婚的父母三個建議:

    1,不要醜化你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我媽媽很恨我親爸,她偶爾會給我講他有多懦弱多窩囊。她讓我想到,我身上流著他的血,我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問題?我最怕別人評價我懦弱,我也會時常想,我會不會天生就比別人差?這些負面影響一直都在,如果你不能認可另一半的優點,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討論他的缺點,孩子並非什麼都不知道。

    2,告訴她,我們離婚,並不是你的錯。如果不會說,可以參考下電影怦然心動爸爸媽媽怎麼道歉。孩子真的很在意父母的感受,我有段時間,覺得都是我的錯,我是女孩,要不我媽就不會離婚,或者她可能嫁一個更好的人。孩子總覺得自己能影響很多事改變很多事,他們也會覺得很多不幸是自己造成的,別給他們太大的負擔。

    3,告訴孩子你的人生觀,告訴他們你對離婚這件事的思考。我媽的人生觀很硬核,我絕對不要和一個“三腳踹不出一個屁”的人一起生活,她得讓生活看得到光亮。我努力學習,也和她的榜樣有關,她還影響到我的擇偶觀。她的乾脆,讓我堅信,女人一定要獨立,無論經濟還是精神。

    對糾結離婚的媽媽們說,別怕離婚對孩子有負面影響,你的獨立,你的果敢,你的擔當,將成為孩子一生的精神財富。

    祝大家,都能有追求幸福的勇氣。

  • 4 # 獅子笑眯眯

    我覺得現在離婚率那麼高,我經常碰到二婚甚至三婚的人,也都有孩子,過的都還可以,起碼沒有別人想象的那麼糟糕。我們可能有點小看現在的孩子了,他們的適應能力遠超過我以為的。我有朋友父母小時候離婚了不跟他說,都是為了他,其實他早就知道了,一家三口互相騙著過日子,都累得慌。

    首先吧,我覺得離婚前就要跟孩子溝通好,給孩子一個過渡期,不要事前一聲不吭,事後突然告知,別說小孩了,大人也接受不了啊。明確告訴孩子,你們離婚的原因,但是不要把那些狗血的東西跟孩子細說,那些才傷人,兩口子互相傷害就好,別帶上孩子,孩子也不能給你做主的。得到孩子的諒解,再去離婚,會好的多。

    第二,一定要明確傳達爸爸媽媽都愛他的資訊。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才湊合過日子。但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一個天天吵鬧的家,不是誰也不搭理誰地住在一起,而是爸爸媽媽對他愛,只要愛還在,孩子的幸福感就還在,雖然不能跟爸爸媽媽一起生活,但是缺憾會小很多。

    第三,離婚後,不要攔著對方不讓看孩子。不管離婚的過錯方是誰,孩子都是無辜的,孩子依然需要父母雙方的共同呵護,沒有父愛會性格軟弱,沒有母愛會性格過激,都不利於孩子成長。現在很多人離婚後老死不相往來,或者跟仇人一樣對待,那是大人的世界,孩子的世界依然是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小天地。請允許孩子活在自己世界裡,保留一份純真和美好。

    第四,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有的孩子大大咧咧,但是有的孩子卻很內斂,傷心都不放在臉上,表面上平靜的孩子不一定真的沒問題。作為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尤其是一些細節,孩子如果有變化,爸爸媽媽應該會有所察覺,一定要及時發現和及時解決,防止問題升級。如果孩子有一定的需求,儘量滿足,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上的,大人情感發洩需要排解,孩子也一樣,滿足他的需求也是一種緩解痛苦的辦法。

    第五,陪伴一定要到位,不要扔給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甚至是保姆和寄宿學校。離婚的傷痛自己有,孩子也有,孩子成長本來就需要陪伴,現在更需要,尤其你要補齊另一半的父愛或者母愛。要有耐心,不要遷怒於孩子,離婚、工作忙、心情不好都不是你把孩子扔一邊的理由。如果你不夠愛孩子,請把他的撫養權給對方,給孩子一個最好的成長環境。

  • 5 # 大象生

    離婚是一段婚姻出現問題後,經過各種努力挽救,而最終做出的一種選擇。這個選擇可能是無奈的選擇,也可能是當下最恰當的選擇。從眾多現狀來看,離婚會對孩子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心理方面。這種傷害往往不是源自於離婚這件事,更可能是因為雙方在離婚的時候,沒有處理好離婚和孩子的關係。要儘可能的減少對孩子的心理傷害,需要雙方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離婚是不幸的,但是這個不幸不是孩子造成的

    婚姻感情出現問題,往往以吵架的形式表現出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吵起來,在孩子的問題上也經常吵架。這很容易讓孩子認為,“爸爸媽媽是因為我才吵架”,是因為我才讓爸爸媽媽離婚的。這就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充滿負罪感和內疚感。所以,在孩子面前要儘量保持理智。

    二、不要讓孩子感到自己是多餘的,離婚了就不要我了

    離婚使人心情煩躁,但不能因此而忽略對孩子的關注。雙方因為感情不好,在孩子的陪伴和管理上互相推諉,本應該盡到自己責任的時候,卻因為心裡的不平而推給對方。這無疑使孩子成為最終受害者,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離婚了,都不想管我了,沒人要我了,我是多餘的”。

    尤其是在一個人帶孩子時,總免不了有心煩氣躁的時候,要注意的是,無論再生氣也不能說出“我不要你了,你找你爸去吧”這樣的話,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踢來踢去沒人要的皮球。

    三、離婚是夫妻兩人的事,不要把自己對對方的不滿(恨意)轉嫁給孩子。

    離婚的夫婦難免會對另一方充滿憤恨,但一定要避免雙方各自在孩子面前詆譭對方。你可能對他持有不滿的態度,但沒必要轉嫁到孩子身上;他對不起你,你恨他,沒必要讓孩子也恨他。

    他(她)不愛你了,不代表他(她)不愛孩子。他(她)不是個好丈夫(妻子),不代表不是個好父親(母親)。詆譭對方,讓孩子也不理他了,結果是自己解恨了,但對孩子和另一方都是不公平的。

    四、和孩子坦誠交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知情權

    我們往往因為孩子小,就忽視跟孩子的交流。如果我們能坦誠的和孩子談起這個問題,雖然他可能暫時不懂,但起碼會認為這是一件正常的事,而不是一個避而不談的壞事。越是諱莫如深,越是遮遮掩掩,越會讓孩子感到迷茫和無助。

    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來決定如何溝通,需要傳達的意思是,爸爸和媽媽因為感情不好而離婚,是為了重新追求幸福,而不是互相拋棄了對方。爸爸和媽媽離婚只是換一種方式相處,不影響我們對你的愛,你永遠是爸爸媽媽的好孩子。

    五、端正態度,我們盡所能去愛孩子,但是不要抱著虧欠孩子的心態,去溺愛孩子。

    離婚是處理一段家庭關係的結果,是綜合考量之後的做出的結論,其中也是衡量了孩子的利益。相比於惡劣的婚姻關係對孩子的影響,離婚後能讓兩人恢復到理智,對孩子來說也不失是一種緩和。

    我們往往會覺得離婚最對不起孩子,這個想法本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如果我們因為有這種內疚感,就對孩子的要求過於放縱和滿足,這種溺愛對孩子的成長反而是不利的。離婚可能是當下做出的最好選擇,不要因此而影響對孩子的正常教育。

    六、合理的安排撫養責任,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夫妻離婚了,作為孩子的父親和母親,各自對孩子的責任和義務沒有變,作為爸爸和媽媽的這個角色沒有變。任何一方也不能剝奪另一方的權利,離婚後的探望和陪伴要在理性、合理、公平的前提下做好安排。

    離婚不是陪不了孩子的理由,不要覺得離婚了陪孩子就不方便了。其實沒離婚之前,真正二人對孩子的陪伴也並不那麼多。反觀自己以前的家是不是喪偶式育兒?甭管離婚與否,只要合理安排時間,是可以做好對孩子的陪伴的。

    總而言之,我們所說的這些,都是為了把離婚對孩子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雖然父母離婚了,但雙方都依然愛著孩子。其實孩子也沒那麼複雜,他們不像我們所想的那麼敏感、脆弱,只要他們的生活環境充滿你們的愛,看到你們能夠互相尊重和理解,沒有因此而痛苦,他們的心理就不會受到嚴重的傷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絲絨蛋糕上面那層紅色什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