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仁觀天下
-
2 # 紅日肖叔
當今世界海軍中能擁有兩棲船塢登陸艦的國家並不多,除中、美、俄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國外,西歐的一些傳統軍事強國和亞洲的幾個新興崛起的在軍事上逐漸強大、經濟上相對富裕的國家才擁有這一艦種。但擁有這一艦種並不能證明自己就很強大了,相反,這是一種設計、裝置、運載、火力配置、載機數量、攻擊匹配極不合理的軍艦!它上不能和航母相比、下不能和驅逐艦相鬥、中間運載量比不上標準的運輸艦,它就是個海軍中的豪侈品!!
-
3 # 龍驤虎賁九天游龍
船塢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的區別
因為大部分的兩棲攻擊艦都有塢池,可攜帶兩棲戰車和氣墊登陸艇,而義大利聖·喬治級和日本的大隅級船塢登陸艦也是直通式飛行甲板,所以二者常常混淆。當然,兩攻中也有沒有塢池的,如英國的海洋級,只在側面有一個車輛跳板。
船塢登陸艦的艦塢代表了平面登陸,是主要的登陸方式,如二萬噸級的071和2.5萬噸級的聖安東尼奧級,都可載4艘氣墊船。而四萬噸級的黃蜂級也才載三艘。071的塢池超過全船長的二分之一,而黃蜂級的塢池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說,雖然都是具備兩種登陸方式,但船塢登陸艦以平面登陸為主,而兩棲登陸艦以立體登陸為主,兩者配合使用。
船塢登陸艦的發展
船塢登陸艦起源於二戰。諾曼底登陸就體現出船塢登陸艦的巨大需求空間。北韓戰爭中美國在仁川登陸,至今被美國奉為典型戰例。船塢登陸艦也經歷了純船塢登陸和船塢加立體結合登陸這兩個大階段。英阿馬島之戰催生了平面和垂直登陸相結合。在純船塢時期,也經歷了兩棲戰車階段和氣墊船為主階段。這也體現了對登陸環境的適應,如坦克登陸艦那樣直接搶灘登陸,全世界適合的海灘也不足30%,用氣墊船則升到70%,用直升機垂直登陸,就達到100%。所以現在除了中俄還保留坦克登陸艦外,其他國家都已經不再發展了。以美國的聖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為例,整合了坦克登陸艦(LST)、貨物運輸艦(LKA)、船塢登陸艦(LSD)和船塢運輸艦(LPDS)的功能。
船塢登陸艦典型型號
美國的聖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是非常推崇的一級典型艦,計劃12艘。可以說是中國071型的師父,但是一艘聖安東尼奧級造價等於5艘071型。071也是另一種典型的船塢登陸艦。
義大利海軍兩艘聖·喬治級 (San Giorgio class) 船塢登陸艦,分別是聖·喬治號(MM San Giorgio L-9892) 以及聖馬可號(MM San Marco,L-9893) ,兩艦都在1988年服役。是第一種直通甲板船塢登陸艦。還有一艘放大改良的聖·喬治級──聖古斯托號(MM San Giusto L-9894),除了兩棲運輸任務外還擔任義大利海軍官校訓練艦的角色,於1993年12月下水,在1994年4月服役。
日本三艘大隅級也很有特點,第二種直通甲板但沒有機庫,飛行甲板可用於運輸車輛。只有8900噸。大隅號(LST-4001)1998年3月服役;第二艘下北號(LST-4002)2002年3月服役;第三艘國東號(LST-4003) 2003年2月服役。
法國海軍擁有二艘大型“閃電”(Foudre)級船塢登陸艦(LSD),第一艘“閃電”(Foudre)號,舷號L9011,在1990年正式服役;第二艘“熱風”(Siroco)號,舷號L9012,在1998年正式服役。
英國海灣級船塢登陸艦排水量為16190噸,2006年服役,舷號L3008。代替“爵士”級船塢登陸艦。海神之子級船塢登陸艦,又稱:阿爾比恩級兩棲船塢攻擊艦,共兩艘,首艦海神之子號2003年6月19日服役,舷號L14。二號艦堡壘號2004年12月10日正式服役,舷號L15。滿載18400噸。
俄羅斯伊萬·羅戈夫級船塢登陸艦,共建成3艘,首艦“伊萬,羅戈夫”(IvanRogoV)號於1978年服役;第2艘艦“亞歷山大.尼古拉耶夫”號於1982年4月下水;第3艘艦“米特羅凡.莫斯卡連科”號於1991年5月服役。滿載排水量14060噸。
鹿特丹級船塢登陸艦是荷蘭與西班牙聯合設計,共4艘,荷、西各2艘。荷蘭“鹿特丹”號(L800)1998年4月服役,滿載排水量14000噸。放大改進型約翰·懷特號( L-801)2007年7月3日服役,滿載16680噸。西班牙第一艘命名為加里西亞號(Galicia L-51),在1998年4月29日開始服役;第二艘命名為卡斯提利亞號(Castilia L-52),在2000年6月29日服役。
回覆列表
只考慮有船塢和直升機起降平臺,就算兩棲登陸功能具備的話,擁有的國家主要有:美國、法國、澳洲、南韓、日本、西班牙、英國、義大利、荷蘭、中國、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秘魯、智利等。
如果只說平頂的兩棲攻擊艦,擁有的國家就少了。下面是粗略統計:
美國:噸位最大,數量、型號最多,功能最齊全,技術最先進。
黃蜂級兩棲攻擊艦:8艘,滿載排水量:40532噸。
塔拉瓦級通用兩棲攻擊艦:4艘,滿載排水量:39967噸。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下水兩艘,計劃建造11艘。滿載排水量45000噸,
藍嶺級兩棲指揮艦:2艘,滿載排水量18372噸(專用指揮艦,也具備兩棲作戰能力)。大家對這個名字比較熟悉,經常來南海轉悠。
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9艘,計劃建造11艘。滿載排水量25000噸。
奧斯汀級船塢登陸艦:2艘,滿載排水量17,244噸。(正在逐步淘汰)
哈波費裡級船塢登陸艦:4艘(計劃建造5艘),滿載排水量16740噸
惠特貝島級船塢登陸艦:8艘,滿載排水量15,939噸
澳洲:
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2艘,滿載排水量25790噸。西班牙協助建造。
海灣級船塢登陸艦,4艘,排水量為16000噸,英國建造。
南韓:
獨島級,1艘,計劃再建造1艘。滿載排水量18,800噸。
日本:
名義上的“自衛隊”,實力比一般國家的海軍要強的多。
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2艘,滿載排水量26000噸。裝備了滾裝甲板。
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2艘,滿載排水量17000噸。日向級沒有配備塢艙,在艦艇的兩側和後部設有開口,可以吊裝圖集小艇,用於登陸作戰。雖然運輸效率低些,也算是具備兩棲登陸的作戰能力。
大隅級船塢登陸艦,3艘,滿載排水量14,000噸
西班牙海軍: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1艘,滿載排水量27000噸。
這型軍艦體現了西班牙一艦多用的設計。它融合了輕型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兩棲登陸艦的功能。計劃未來搭載艦載型F35。現在沒有固定翼飛機可用,只能算兩棲登陸艦。其塢艙中間有隔斷,可拆卸。根據作戰任務需要變成航母的機庫或者是登陸艦的塢艙。過載的豹二坦克也可搭載。
加里西亞級船塢登陸艦,2艘,滿載13900噸。是西班牙與荷蘭聯合設計的。
英國:
阿爾比恩級船塢登陸艦,2艘,滿載排水量16000噸。
海洋號兩棲攻擊艦,1艘,滿載排水量20700噸。
大英帝國資金實在窘迫,這級只造了1艘,為了壓低價格,大量採用民用船舶標準,造價為16950萬英鎊(1993年),創造了當時全球兩棲攻擊艦最低造價。
義大利:
加富爾號航空母艦,1艘。具備多用途功能,可作為兩棲登陸艦使用。其機庫與塢艙通用,稍加改裝即可。尾部和側面裝有滾裝甲板。滿載排水量27000噸。
聖喬治奧級兩棲登陸艦,3艘,排水量約8000噸。
荷蘭:
鹿特丹級船塢登陸艦,2艘,滿載排水量14,000噸。
聯合支援艦,2艘,滿載排水量28000噸。該艦設計為多用途,可以作為運輸、海上補給、醫療,也配備了塢艙、登陸艇,直升機等,具備兩棲登陸能力。
法國:
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3艘,滿載排水量約21500噸。
西北風級因為俄羅斯曾經訂購4艘而一舉成名。然而俄烏衝突後,西方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導致法國已經造好的船無法交貨。最後以法國向俄羅斯賠款12億美元,雙發達成諒解。
閃電級船塢登陸艦,1艘,滿載排水量12400噸。
中國:
071型船塢登陸艦,4艘。還在建造中2艘。滿載排水量18500噸。
新加坡:
堅忍級坦克登陸艦,4艘,滿載排水量8500噸。設計比較獨特,塢艙與艦艏、艦尾直通,兩邊都可以進出。裝備了氣墊登陸艇。甲板寬大,可同時操作2架大型直升機起降。
阿根廷:
大力神級直升機運輸艦。是阿根廷從英國購買的42型導彈驅逐艦,滿載排水量4100噸。馬島戰爭後,阿根廷認為其功能已經不適應現代海戰需要,將其改造成運輸艦,設計了2個大型直升機機庫,可搭載200多名陸戰隊員,具備了兩棲登陸作戰能力。這裡勉強將其算為兩棲登陸艦吧。
印度:
奧斯汀級船塢登陸艦,2艘,滿載排水量17,244噸。系從美國購買的淘汰舊艦。有訊息說印度有意在購買4艘。
埃及:
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系俄羅斯訂購,因受制裁不能交貨,最終專賣給埃及。此艦價格昂貴,埃及自己是買不起這種高大上的軍艦的,應該是土豪沙特贊助了費用。
智利:有一艘從法國購買的閃電級船塢登陸艦
印度尼西亞:
望加錫級船塢登陸艦,有南韓幫助製造。4艘,滿載排水量達到11400噸。
秘魯:
皮斯科號船塢登陸艦,滿載排水量 11400 噸。正在建造中,南韓提供技術幫助,其實就是給印尼設計的船塢登陸艦的改版。
昔日的軍事強國德國沒怎麼發展海軍,沒有兩棲登陸艦。
俄羅斯海軍已經多年沒有大型軍艦下水,沒有兩棲登陸艦。本打算買法國的西北風。如今只能“喝西北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