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氣東來—天圓地方
-
2 # 夜光珠2
古人夏日無泳館,
避暑尋涼入池塘。
荷蓮四野泛碧悠,
嬉水當而偷吃蓮。
粗俗漢子無美趣,
儒雅文士生詩意。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哈哈,原涼我以這種方式回答!
-
3 # 趣味疏談
為什麼寫荷葉的詩詞很多?
荷葉屬蓮科,又稱蓮花莖、蓮莖、蓮葉,“荷”象徵“合”,代表著和睦團圓、吉祥如意。古有友人互贈荷葉,寄託著思念、美好和友誼,另外,荷葉又代表著出淤泥而不染的廉政高潔品格,借荷抒懷,同時又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摘錄幾首寫荷葉的詩詞共賞:
宋代張炎《疏影·詠荷葉》:
碧圓自潔。向淺洲遠渚,亭亭清絕。猶有遺簪,不展秋心,能卷幾多炎熱。鴛鴦密語同傾蓋,且莫與、浣紗人說。恐怨歌、忽斷花風,碎卻翠雲千疊。
回首當年漢舞,怕飛去、謾皺留仙裙折。戀戀青衫,猶染枯香,還嘆鬢絲飄雪。盤心清露如鉛水,又一夜、西風吹折。喜靜看、匹練秋光,倒瀉半湖明月。
唐代:李群玉《蓮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在君塘下種,埋沒任春浦。
唐代:鄭谷《蓮葉》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擺柄柄香。
多謝浣紗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宋代:歐陽修《荷葉》
池面風來波瀲瀲,波間露下葉田田。
誰於水上張青蓋,罩卻紅妝唱採蓮。
宋代:孔平仲《蓮葉》
蓮葉田田出水齊,清香已有曉風吹。
物華光景人誰覺,便是花開結子時。
-
4 # 星座命理風水
選兩首有關寫荷花的古詩供大家欣賞:
《曉出淨慈》楊萬里:
畢競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連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鄂州南樓書事》黃庭堅:
四顧山光接水光,
憑欄十里芰荷香。
清風明日無人管,
並作南來一味香。?
-
5 # 老蘆說詩詞
寫荷葉的詩詞很多,是因為荷葉的價值非常廣泛。而且荷葉的這些價值,無論是荷葉的實用價值,還是荷葉的藝術價值,都符合了從古到今大多數人,特別是大多數詩詞創作人員的價值取向,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對荷葉以及蓮花的詩詞描寫和謳歌讚頌。並且不止是詩詞,其他文學體裁對荷葉的描寫讚美也是很多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宋周敦頤所寫的這篇《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這篇文章和另一篇現代人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都是被編入教科書的優秀作品,足見這樣的文章的代表性和影響力之巨大。
接下來我們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一下荷葉被寫入詩詞的種種原因:
一、荷葉的實用價值對人的影響
現代科學發現,荷葉的表面附著無數個微米級的蠟質乳突結構。用電子顯微鏡觀察這些乳突時,可以看到在每個微米級乳突的表面又附著許許多多與其結構相似的奈米級顆粒,科學家將其稱為荷葉的微米-奈米雙重結構。正是具有這些微小的雙重結構,使荷葉表面與水珠兒或塵埃的接觸面積非常有限,因此便產生了水珠在葉面上滾動並能帶走灰塵的現象。而且水不留在荷葉表面。
這樣的觀察和研究,帶動了現代材料學,特別是奈米材料學的深入研究,同時也具體的證明了,古代文人對荷葉具有高潔品性,這一認知的論斷。
1、食用價值
人們透過考古活動的研究,在遼寧及浙江均有過碳化的古蓮子的發現,證明了中國早在三千多年就有對荷的栽培,可見其歷史之悠久。在中國荷葉被作為經濟作物種植。荷葉在烹飪過程中,氣味清香,且有增味解膩的功效,常被用作包烤或包菜餚,如荷葉蒸雞或包米作荷葉飯等美食的製作輔料。蓮子粥、蓮房脯、蓮子粉、藕片夾肉、荷葉蒸肉、荷葉粥等等都是讓人大快朵頤的美味。
過去人們也常用荷葉作為食品包裝材料,來保障一些食材、食物的衛生。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當時生產力相對落後,人工材料缺乏(那時沒有塑膠袋,也就不會有“白色汙染”);二是當時紙張產量也很低,人們覺得紙是用來寫字編書的,所以對紙有一種間接的天然敬畏之心,捨不得用作為包裝材料。在一些文學作品中,我們還能看到一些這樣的情形。比如《水滸傳》裡的一些橋段,張順的魚是用柳條穿起來拎著的;拳打鎮關西那段,鄭屠戶用荷葉把兩份臊子包好,遞給魯提轄;可見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荷葉是很普遍的食品包裝材料。
2、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中記載說荷花,蓮子、蓮衣、蓮房、蓮鬚、蓮子心、荷葉、荷梗、藕節等均可藥用。荷花能活血止血、去溼消風、清心涼血、解熱解毒。蓮子能養心、益腎、補脾、澀腸。蓮鬚能清心、益腎、澀精、止血、解暑除煩,生津止渴。荷葉能清暑利溼、昇陽止血,減肥瘦身,其中荷葉簡成分對於清洗腸胃,減脂排瘀有奇效。藕節能止血、散瘀、解熱毒。荷梗能清熱解暑、通氣行水、瀉火清心。荷葉味苦辛微澀、性涼性味寒涼,歸心、肝、脾經。具有消暑,消食的作用。所以呢,荷葉粥就成了夏天人們(特別是一些豐滿型的愛美人士)的最愛;蓮子芯具有清心火的作用,過去的古代文人們,因文思過勝,或仕途勞心,感到心力疲憊的時候都會喝幾天蓮芯代茶飲來緩解一下。蓮芯茶,更是古代的尼姑庵中,各個修行階段的必備飲品。
3、觀賞價值
荷,作為中國的十大名花之一,花大色豔,清香遠溢,荷葉更是凌波翠蓋,詩意盎然。而且荷的適應性極強,既可廣植於池塘湖泊,壯觀十里;又能盆栽瓶插,情趣滿屋;自古以來,荷就是宮廷苑囿或私家庭園的珍貴水生花卉,深受人們的青睞,應用非常廣泛。
二、荷葉以及蓮花的藝術價值
自古以來,人們對荷葉蓮花的描寫與讚頌幾乎都是同時並行並進的。文以載道,歷朝歷代的文人志士,以不同的文學體裁,把荷——這一“君子之花”深深植入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啟迪並影響著後來的人們。
昭君怨·詠荷上雨(宋·楊萬里)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這位楊大詩人,做夢都在西湖賞荷啊,他對荷花蓮葉真是太痴迷,太投入了。難怪人家能寫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樣的千古佳句啊,想不佩服都難啊。
採蓮曲(唐·白居易)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這就是見荷見性的“詩魔”,就是以“荷”喻“合”,謳歌人間一切美好的“詩魔”;這也是那位寫下通俗易懂的《錢塘湖石記》,刻在石上,告訴人們如何蓄水洩水,認為只要“堤防如法,蓄洩及時”,就不會受旱災之苦的“詩魔”。這就是築造“白堤”的“詩魔”,他是永遠的“詩魔”。
三、荷葉與蓮花的人文影響
由於"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音,所以,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荷(和)為貴"的概念深入人心,人們經常把和諧、和平、合力、合作、團結、聯合等以荷葉或荷花做比;以北宋周敦頤寫的“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名句自醒或自警,荷花以“君子之花”的冠名和意象,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不斷的影響著人們的讀書治學,為人處世的追求和態度。
總之,古人寫詩詞也好,寫文章也罷,大多都是借物抒懷,託物言志,對荷葉的描寫自然也不例外,自然也是借荷葉來抒發心中的所想所求,荷葉、蓮花作為詩詞物象,做為詩詞作者和讀者共同認可的“君子之花”,引發的審美主體與客體的共鳴,自古為人們認可並接受、傳頌著,這說明藝術美在人們心目中是有共性標準的。所以,寫荷葉的詩詞很多,也就是很正常的現象了。
-
6 # 田子369
我認為此問題應該問成——為什麼寫"荷"的詩詞很多?多一字少一字境界大異。按寫"荷"而作答。
一,荷葉綠;荷花紅;蓮藕白胖營養價值佳;荷生於碧水中;荷茂盛於Sunny燦爛的七月——有觀賞價質有實用價值
二,荷之藕斷絲連;荷之出汙泥而不染;採蓮有詩意。
三,由於荷之實與虛能引起人們許多聯想與想象。所以引起從古至今文人墨客的青睞,在文學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一個有似愛情的普識意象。特別是周敦頤的《愛蓮說》之出汙泥而不的題旨得到了人們的共鳴。
-
7 # 任園林
水中仙花,天地造化。
世俗渾渾,唯蓮清清。
夏日炎炎,唯荷田田。
根果累累,奉獻普惠。
-
8 # 瀟灑芳子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詩人只所以寫荷葉的詩詞很多,因為詩人把男女戀情,少女羞澀的神態,總喜歡以荷葉,荷花為背景,詩詞寫出來自然逼真,意境深遠,回味無窮。詩曰:(唐.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
荷花深處小舟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
碧玉搔頭落水中。”
當然荷葉還有其它用途,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有緣就是朋友。
-
9 # 東海八仙
荷花荷計是分不開的。因為現在正是荷花開放季節,人們不免觸景生情。寫出一些荷花的詩。在人們心裡蓮花比較聖潔。
-
10 # 嶺南春曉
炎熱的七月,淬了時光,蛙唱蟬鳴,奏響了荷塘清脆的小晨曲。
晨光熹,白蓮放,荷香,靜靜仙飄;一縷清風,淡淡微涼,令人,仙幻神怡。
心,一下子平靜下來,扶著清香,聆聽,荷的心動,和,藕鏗鏘有力的腳步聲…
。。。
(夏色·荷風·圖片拍攝於廣州·天河·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2019·7·28)
回覆列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九竅通達,合荷眾生。
炎炎夏日百陌多
千里璧塘鎖金著
重關萬里通雲目
芙蓉月色輕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