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三週歲的兒子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書上的盤子有眼睛,咱家裡吃飯的盤子沒有眼睛啊?我們當時突然不知道怎麼回答他了。各位朋友,這個問題應該怎麼回答他啊?
6
回覆列表
  • 1 # 德慧養育——人格第一

    孩子提出奇怪的問題,其實一點都不奇怪,這是孩子開始對身邊事物有好奇和發現不一樣時候,需要父母認真的對待。

    客觀的來說孩子問,書本上的盤子和現實生活中的不一樣。這個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引導孩子思考!

    建議家長使用,反問句?

    是呀,寶寶居然發現這個不同了!那你想一下為什麼書本上的盤子要畫眼睛呢?

    說不定孩子的回答,出乎你的意料。

    運用反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去尋找他的答案。

    切記不要運用成年人的思維去框制住孩子,引發孩子尋找答案,培養孩子探索精神!!

  • 2 # 鎮鎮媽媽

    記得在一個育兒講座時,有家長問到:小孩提的問題無法回答時要怎麼辦?老師這樣說:我用例子來回答,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問他:宇宙怎麼是圓的,這個朋友不是回答是不是,而是首先表揚他提了這個問題,因為提問題說明你有思考了。然後他坦然答訴兒子:我也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們可以一起去找答案,然後就用手機在百度上找了出來,一個個講得他聽,期間普及了很多天文知識。所以,孩子提的問題,無論奇怪,可笑,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父母對孩子問題的態度和行為。態度說明你是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行為說明你是個實踐能力強的人。如果你這樣做了,就是在慢慢引導小孩變成一個積極的,執行力強的人,從中還有很多意外的收穫,比如普及了某一現象知識,又比如愛上某一閱讀書目。

  • 3 # 明悅VLOG

    首先,我覺得,孩子能問問題是一個很好的事,得表揚他 ,鼓勵他。 然後跟孩子說,書上的盤子有眼睛,是為了讓小朋友更好的認識它,記住它。它也能夠看到小朋友。 其實小孩子可能只是一時興起,發現不同,問一下,大人應該積極的迴應,用一些他能夠理解的話語,別打擊他的積極性。大人不會的,直接承認,一起討論找答案。 我家也有小孩。現在冬天冷。我跟他說:寶貝我們去曬太陽,他突然就說,媽媽,為什麼明明是太陽曬我們,我們要說曬太陽呢?他還說你看衣服鞋子,都是說曬衣服,曬鞋子。我突然就楞住了。想想也確實是這樣。我說,寶貝你好聰明呀,媽媽一直這樣說。都沒發現。然後我們就一起討論。

  • 4 # 陪孩子玩是門學問

    你可以簡單的說,因為這是繪本故事呀,繪本故事裡的任何東西都是可以畫上眼睛噠!

    有些可以回答,但父母不會的問題,可以直接和孩子說我們一起查一查,媽媽也不知道。有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父母完全可以發揮想象形象化地回答,不必糾結於問題本身,怎麼想的就怎麼說,把孩子逗笑,或者說出更有趣的話題都可以。和孩子玩與溝通都要帶些幽默感,有些問題是沒有什麼正確答案的。只要孩子明白你說的意思,感到有趣就足以啦!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還多的是呢,別太糾結於問題本身,要拓展,多給孩子拓展想象空間,多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想象力,答案你可以和他一起去尋找和查詢。教會孩子遇到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也是很重要的。

  • 5 # 彤言稚語

    在《絕佳提問:探尋改變商業與生活》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幾年前,美國喜劇演員路易斯• C. K.為他的個人表演寫過一個有關孩子和提問的劇本。劇本的開場描繪了這樣的情景:在麥當勞,有一個孩子不停地向他的母親提問題。孩子問:“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但這位家長卻打斷孩子說:“閉嘴,吃你的炸薯條!”路易斯向觀眾解釋說,這種話聽起來似乎很刺耳,但事實是“你回答不了孩子們的問題,他們也不接受任何答案”。如果試圖回答問題,你就只能被無盡迴圈的“為什麼”牽絆住。孩子為什麼會提出奇怪的問題?

    1、孩子的問題並不奇怪

    孩子沒見過的東西很多,他們的經歷還是一張白紙,只不過大人見多了,覺得他們的問題奇怪。

    2、孩子喜歡提問題,問題將促成他們產生思維能力

    他想知道這個世界運轉的因果關係,孩子透過觀察就能夠事物的現象是什麼樣子的,然而為什麼這件事情要成為這個樣子卻是很難觀察到的,只有透過學習才能瞭解到。

    3、孩子提出一個問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孩子提出問題時,就說明孩子的大腦正在迅速發育。在華盛頓大學的實驗室,先進的大腦掃描技術顯示出,孩子大腦中的神經元之間的連線數量會激增,總計有約上千萬億個突觸連線,比一個成年人大腦中的突觸連線還要多3倍以上。

    面對這樣愛提問的孩子,家長要怎麼做呢?

    1、不要打擊他們

    有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提問時,惱羞成怒,變得心緒不寧,意識到自己的無知,還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或者簡單粗暴地告訴他們,長大後就知道了。

    我們要鼓勵孩子多提問,因為當孩子提問的時候他是在像科學家一樣在思考,所以,你會發現問題越多的孩子越聰明。

    2、不要過快的告訴他們答案

    兒童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表示,當我們過快地教給孩子太多知識時,就會不經意間切斷他們探詢的路徑。而孩子原本可能會自己去尋求問題的答案。正如高普尼克提出的:“孩子是研究與開發人類物種的關鍵之一。”如果他們被允許獨自去探詢,比如透過各種形式的實驗提出問題以及探索他們提出的問題的答案,而無需揹負各種指令或說明資訊,那麼他們就會更具創造力,也會有更旺盛的好奇心。

    我們的孩子現在缺失的就是在學校裡普遍存在的現象,比如學校鼓勵學生記住答案,而不鼓勵他們提出創新性問題。

    珍惜你家寶寶提出的那些問題吧,那是思想的火花在迸發。

  • 6 # 樂陪娃

    3歲的孩子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問問題是他們探索周圍世界的一種方式,當孩子提出“為什麼書上的盤子有眼睛,咱家裡吃飯的盤子沒有眼睛啊?”這樣的問題時,可以這樣回答。

    一、積極回答孩子的問題,引導思考

    1.肯定孩子

    比如“寶寶懂得思考,還發現繪本上的盤子和家裡的盤子有區別。”

    2.引導孩子思考

    “那你覺得為什麼呀?”把問題拋給孩子,給孩子思考的時間。孩子可能會想一想給出他自己的回答,這個時候孩子怎麼回答不重要,重要的是引導他去思考。

    3.告訴孩子答案

    如果孩子還是不知道,那可以告訴孩子“雖然都是盤子,但是盤子的圖案可以是很多種的,不僅可以有眼睛,還可以有鼻子、嘴巴等等。”

    接下來可以找一些各種盤子的圖案給孩子看,看完後孩子肯定會對盤子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4.拓展,加深印象

    可以引導孩子在紙盤上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來自己製作一個獨特的盤子,製作完後孩子一定會對盤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好了,問題回答完了,這個過程中不僅引導孩子去思考問題,還陪孩子一起學習相關常識,動手製作等,這個過程就是學習和探索的過程。

    6歲以下的孩子喜歡問奇怪的問題,是很正常的。

    腦科學專家魏坤琳曾經說過:“0~6歲孩子的神經可塑性最強,他們連線大腦神經元的突觸數量甚至超過成年人。”

    所以,當孩子提出問題時,引導孩子多聽多看多問多想。

    當孩子提出問題時,這些方法可以參考

    1.不要嘲笑孩子提出的問題

    有時孩子問的問題會很幼稚,大人聽了會覺得可笑,但是即使這樣也不要嘲笑孩子提出的問題,否則會讓孩子失去提問的動力。

    記得有一次,孩子問我“媽媽,我長大了你就怎麼了?”我當時忍不住就笑了出來,其實我只是被她逗笑了,結果孩子生氣了,“你笑我”撅著嘴巴不理我。我解釋了半天才讓她明白,我不是在嘲笑她。這也說明孩子是很在意大人的態度的。

    所以不要嘲笑孩子的幼稚問題,先鼓勵孩子“能發現這樣的問題,說明你在思考。”然後再考慮怎麼回答。

    2.對孩子的問題不要置之不理,敷衍迴避

    有時孩子會問一些尷尬的問題,比如“老奶奶死了會變成骷髏嗎?”遇到這樣的問題,不要因為孩子還小而忽略孩子的問題,置之不理和敷衍迴避也不對。

    記得有一個新聞,孩子問爸爸“爸爸,尿尿的地方可以出水,它會進東西嗎?”爸爸一時沒想到怎麼迴應就糊弄了一番。

    可沒過多久,樓下的爸爸、媽媽就聽到了孩子從樓上傳來撕心裂肺的哭聲。原來孩子之所以大哭,是因為自己對丁丁好奇,將繡花針塞進了尿道里。最後還是透過手術取出來的。

    小朋友們對自己的身體特別好奇,他們會嘗試去了解自己的身體,把東西塞進去,就很容易造成意外發生。

    所以,當孩子問到問題時,家長不可敷衍,一定要仔細解答,滿足孩子的探索欲。

    3.耐心引導,鼓勵孩子積極發問的好習慣

    當孩子了提出問題時,耐心解答孩子的問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有一個牛頓的故事,有一次小牛頓問母親:“為什麼風車能轉呢?”他的媽媽說:“它會轉動是因為風力的推動。”小牛頓接著問:“那風是怎麼來的呢?”媽媽告訴他:“水從高處往低處流,空氣也會由高向低,流動起來就是風了。”牛頓對母親這形象生動的解釋印象深刻,於是上學後做的第一個手工作品就是一架風車。

    耐心解答孩子的問題,培養孩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4.和孩子一起動手,尋找答案

    啟發孩子自己尋找答案也是很好的回答方式,可以促進他們多動腦筋。有時光靠解釋不能讓孩子理解的話,就要靠做小實驗,讓孩子從實驗中得到答案。

    前幾天孫儷的兒子等等想看雞蛋能不能孵出小雞,孫儷就買了保溫箱認真地孵小雞,和孩子一起發現生命的神奇。

    有時,孩子提出的問題,我們也不知道怎麼解答,那就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記得有一次,孩子小時候問我,冰激淋是怎麼做出來的?我找來《身邊的科學》一書,書中詳細介紹了冰激淋的製作方法,隨後我又買了冰激淋製作材料,和孩子一起製作冰激淋。

    在製作的過程中,極大地滿足了她探索的慾望,當冰激淋出來的那一刻,她驚呼“原來製作冰激淋也沒那麼難啊。”

    所以,孩子提出奇怪的問題不可怕,耐心引導,積極回答,孩子會越來越喜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專家建議,每天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你做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