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天下有變,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荊州屬四戰之地,卻是偏師鎮守,有機會還要進攻河洛,荊州主帥豈不危哉。
6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笑春風

    當年諸葛亮和劉備商談《隆中對》時,定下了劉備集團的戰略計劃。總的說來,就是先佔荊益,然後結好孫權,兵分兩路,一路出關中,一路出宛洛北伐。

    這個計劃前半部分是正確的,當時能夠讓劉備下手的也就只剩下荊益兩州。奪取荊益是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是合理的。

    但後半部分就需要商榷了。諸葛亮這個兵分兩路的計劃有劉邦奪天下的影子。當年劉邦就是兵分兩路,一路在滎陽與項羽相持,一路由韓信北伐。但實際情況不同了。劉邦只面對項羽一家,劉備面對曹操孫權兩個。

    曹操孫權都有爭奪天下的野心,也都是劉備的敵人。劉備和曹操是死敵,孫權是誰強就打誰,弱的時候可結好,強的時候就背叛你。所以,劉備在荊州這個三家勢力交織的地方難以作為。

    因此,劉備只有學習劉邦,自己在荊州死守,不能輕動,吸引雙方的力量。讓關羽率主力出關中北伐,象韓信一樣在北方取得成功後再會師,這才有希望奪取天下。所以,兩路北伐這個策略是不正確的。

    而且按照隆中對的策略,荊州的軍隊還要趨向宛洛。可到現實中,荊州的軍隊絕不可動,一動就會受曹操孫權兩家的夾擊,動則必亡。不要說是關羽,誰在誰都會是關羽的下場,必亡無疑。

  • 2 # 生活問道

    《隆中對》本身是沒有什麼錯誤的,和魯肅為孫權制訂的《東吳對》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將荊州放到了首要位置。不同的是,孫權擁有了九州八十一郡,取荊州是謀天下的第一步。劉備身無蔽履之地,取荊州是要先獲得立足之地,也是當時劉備唯一可以謀取的地方。

    按照諸葛亮的分析,曹操佔據天時,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佔據地利,依長江天險而守。

    劉備能用的只有人和,可惜這個人和從一開始就是瘸腿馬。礙於劉表的關係,劉備白白浪費了一年的時間,這一年熬死了劉表,可是也熬來了曹操。荊州在蔡氏投降派的左右下,暗立劉琮為荊州之主,劉琮上臺就辦了一件事,那就是投降曹操。

    所以,諸葛亮為劉備制訂的先取荊州的計劃一上來就被劉備自己給砍了一條腿。

    等到赤壁之戰結束後,可以說是用盡手段取得荊州七郡中的五郡(其中江夏郡有一部分在孫權的控制之下),而南郡是在東吳佔領的情況下騙取而來。這也是後來借荊州的由來。

    劉備和諸葛亮分兵兩路,一路由劉備帶領取西川,另一路則是由諸葛亮親自帶領駐守荊州。

    這樣的安排其實是絕對正確的,荊州之重猶勝西川,是不能有一絲的差錯的。既關乎到戰略重地,錢糧根本,又是劉備的退路,一旦取西川失利,荊州是劉備唯一安身立命之所。

    可惜劉備在成都又一次犯了在荊州的錯誤,本來可以一舉擊殺或擒獲劉璋的,由於劉備婦人之仁,再一次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計劃中的蠶食最終還是靠武力來解決,不到增加了難度,浪費了時間,還白白損失了龐統性命,讓大軍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進退不得的情況下,劉備只有向諸葛亮求援。諸葛亮這一去,帶走了荊州大部分主力,尤其是張飛和趙雲的調走,讓荊州五郡實際上處於真空狀態。依靠關羽帶領關平、劉封等人扼守荊州偌大的地區,其後果不難想象。

    劉備取得西川后,既要應對曹操的威脅,又要安撫西川本土勢力,也錯失了回援荊州的最佳時機。而諸葛亮對於東吳的錯誤判斷也疏忽了荊州面臨的真正威脅。

    劉備和諸葛亮前後三次承認荊州的歸屬屬於孫權,最後一次是在曹操取得漢中後對西川構成了威脅,劉備遣使前往東吳,遞書寫明只要孫權出兵合淝解西川之危,便將荊州歸還孫權。

    因此,雖然孫權的動作實質上破壞了孫劉聯盟的戰略大局,但劉備和諸葛亮一步步的錯誤,無疑是荊州丟失的罪魁禍首。

  • 3 # 猴大爺說

    我認為隆中對的戰略設想總體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

    首先,當時天下各州郡裡,留給劉備佔領的地方已經不多了。

    西涼有馬騰,劉皇叔在湖北,路遠不說,就算劉皇叔和馬騰曾經是“衣帶詔”的同盟,但是就這麼過去,大有鳩佔鵲巢的感覺,就算馬騰不這麼想,馬超呢?他本身就多疑,韓遂呢?手下那八員健將呢?

    交州計程車夔,此人我對他了解不多,但是交州地處偏遠,雖然經秦朝趙佗、漢武南征而併入帝國版圖,但那裡畢竟是老少邊窮地區,人多不習王化,越族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就算聯合蒼梧太守吳巨拿下了交州,劉皇叔所要面對的情況應該一點也不比拿下益州後輕鬆的多,既要處理外來士族和本地士族的關係,又要安撫境內的少數民族,還要想著北伐。就算拿下了交州,無形中給江東孫吳政權又多了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整個西部防線吳軍勢必要部署大量的兵力,兩家同樣軍力的對峙誰都消耗不起。而且拿下交州和隆中對的戰略不符。

    漢中有張魯,他不足慮,只是漢中當益州和關中兩大戰區的中間, 境內崇山峻嶺,易守難攻,而且漢中本身地方小,沒有足夠的戰略迂迴和可以支撐長期作戰的戰略物資(兵員、糧餉)。

    剩下的只有益州和荊州的,東漢兩個地盤最大的州(好像還有揚州),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人有人,而且益州還是老祖宗劉邦打天下時候的大本營,蕭丞相不斷的從大後方送錢送糧送人,才使得劉邦能夠在屢戰屢敗的情況下最終戰勝項羽。況且這兩個地方都是老劉家人自己當家,越是親近的人才更容易放鬆警惕,才更容易下手,荊州還好點,奪佔益州劉皇叔不就是這麼做的麼。拿下益州之後,開啟了陣容豪華的漢中之戰,在之後東三郡(金城、上庸、房陵歸降),皇叔擁有了四川、雲貴、陝西漢中、安康、鄂西、鄂中部分地區,以及湖南西部地區。隆中對的計劃到這裡,沒有一點的問題,執行的也是非常的堅決。

    但是,從諸葛亮到劉備都忽略了2個問題。

    第一江東孫權的態度

    隆中對裡說“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結好孫權,為什麼要結好孫權,怎麼結好孫權?如果結好不成,怎麼辦?顯然隆中對裡沒給答案,劉備和諸葛亮在後來的荊州問題上也忽略了這個問題。儘管兩家有劃湘水為界,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赤壁之戰,孫劉兩家能聯盟,那是因為曹操大軍壓境,唇亡齒寒,危險就在眼前,此時不同舟共濟真的就是同年同月同日死了。

    而劉備坐擁荊州和益州之後,儘管共同的敵人仍然是曹操,但曹軍的威脅相對減小了,劉備的勢力不斷的壯大,而且侵害的江東計劃中的利益,這是不能容忍的,所以當關羽猛攻樊城,曹操遣使遊說的時候,兩家能一拍即合。

    第二個忽略的問題就是關二爺

    首先,關羽北上攻打襄樊,沒有得到劉備和諸葛亮的指令,屬於擅自行動,這就違背了《隆中對》裡的規劃。

    其次,關二爺在同事之間人員不好。如果說潘睿、傅仕仁,這些是後來的官吏,脾氣、性格不對路,需要長時間磨合之外,那糜芳、劉封可是實打實的劉皇叔的嫡系老班底,關二爺居然也能和他們處理不好關係,作為最高領導人的劉備居然毫無察覺,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如果關二爺能處理好和內部同事的關係,就算呂蒙偷襲荊州,糜芳、傅仕仁如果能堅守待援,孟達鎮守東三郡,劉封帶領一支部隊前去匯合樊城前線南撤的關羽所部,即使不能全部收復被佔領土,關二爺也不會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第三,關二爺不善於處理“國際關係”。結好孫權,人家孫權都送上門來主動家閨女給關羽當兒媳婦,還說了兩家結秦晉之好,共破曹操。好歹孫權是您大哥的大舅子,您大哥是人家的妹夫,您個做叔叔的怎麼著也得看在親戚層面上給點顏面吧,結果,關羽不但拒絕了孫權的請求,還大大的羞辱了一番。

    結果就是孫權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荊州屬於劉備的日子開始進入倒計時了。

  • 4 # 歷史大良造

    我是好好君!

    《隆中對》是一幅切合實際的理想藍圖,並無瑕疵,關羽的敗亡,並不是諸葛亮能夠決定的。相反,關羽大意失荊州,卻是決定了《隆中對》這美好的藍圖走向破滅!《隆中對》是怎樣的理想藍圖?

    首先來看看諸葛亮出山前劉備是怎樣的戰績?屢戰屢敗,將不過關張趙,兵不過兩千!投呂布,呂布被曹操打敗了;投袁紹,袁紹後來也歇菜了;投劉表,結果曹操未動一兵一卒就拿下了荊州。總而言之就是一路下來寸功未立,卻把自個弄得狼狽不堪。為何?光有一腔匡扶漢室的抱負,卻沒有全域性打算的計劃表!不亂套才怪!

    而諸葛亮在《隆中對》裡,對當今天下局勢的分析“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也是一目瞭然。分析完之後,開始給對策,第一步取荊州為立足之地,第二步取西川益州來擴大地盤,第三步是取天下!所謂天下有變,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就是等天下形勢有所變化後派一個上將軍從荊州出兵中原。在此是不是矛盾了,為何不先拿下江東確保荊州安全而是北上呢?這就要根據《隆中對》的主旨了:北拒曹魏,東合孫吳!也就是說要一直貫徹孫劉聯盟直到消滅曹魏不能破滅!而且天子在曹魏手中,曹魏永遠是敵,孫吳可以是敵也可以是盟友,得看情況!

    所以《隆中對》之所以堪得上是美好的理想藍圖,在於先貫徹聯吳抗曹的主旨,在這個前提下才能一步一步實施後面的計劃!

    關羽的敗亡,是自身性格造成的!

    關羽最優秀的優點是什麼?除了義薄雲天和忠心之外,就是他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本領了,正所謂普天之下,誰人不知關羽的威名!

    而關羽最致命的缺點是什麼?那就是傲!太傲了!除了劉備和張飛,關羽從不把別人放在眼裡!也正是因為這點,關羽輕敵了,才被呂蒙得逞!

    大意失荊州,最大的責任在於關羽,敗走麥城,身首異處,確實是他性格太傲導致的。

    漢中大戰打響,關羽同時揮軍北上其實是《隆中對》已經開始走第三步了。荊州雖然是四戰之地,卻有重兵把守,只不過後來關羽前方戰事焦急,又相信東吳不會襲擊荊州,所以才把鎮守荊州的重兵調來了前線。所以說《隆中對》沒有瑕疵可言,它不能決定關羽的敗亡,相反,美好的理想藍圖破滅就在於關羽的恃才傲物的性格和一時的不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強勢的領導就緊張、焦慮,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