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瞄淺談

    首先說明一下,本紀記載的帝王事蹟,而列傳記錄的除帝王世家外各類歷史人物。

    那麼前涼政權為何被列入列傳呢?自然是因為沒有稱為帝王的資格。

    我們看前涼的發展歷史,301年,涼州大姓漢族人張軌被晉朝封為涼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課農桑、立學校,多所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314年張軌病死,其子張寔襲位。西晉滅亡後,仍然拒守涼州,使用司馬鄴(晉愍帝)的建興年號,成為割據政權。320年,張茂改元永元,前涼遂徹底成為獨立政權。345年,張寔子張駿稱涼王,都姑臧,以所在地涼州為國號“涼”,史稱“前涼”,以別於其他以“涼”為國號的政權。張駿、張重華父子統治時期,前涼極盛。353年張重華病死,宗室內亂不止,國勢大衰。前涼極盛之時,統治範圍包括甘肅、寧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376年,前秦天王苻堅以十三萬步騎大舉進攻,張天錫投降,前涼滅亡。

    這樣看來,前涼勢力更符合地方割據軍閥的定位,因此不能列入本紀。

  • 2 # 小豬世界觀

    晉書記載東西晉朝,之所以用僭偽列傳,是因為得不到正統的承認。

    就跟汪精衛一樣,被稱為汪偽政府,是一種貶斥。

    其實歷史記載只可看起大概,真正的是非功過,又有幾人明瞭。

    唐朝和宋朝不也是篡位而來,只是他們在治理國家,比較清明,所以被列入正統。

    這麼對比出來,這個偽字,只是對於朝政非常腐敗,民不聊生的政權而用吧!

  • 3 # 金風C玉露一相逢

    我是金風,我來回答!

    首先《晉書》是由唐朝房玄齡等共二十一人共同編寫著作的紀傳體史書,也是我們國家二十四史之一,由此可見它的權威性和客觀性,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官方出版的正史,但是為什麼《晉書》沒有把前涼列入本紀,我想應該是對前涼這個政權的合法合理性不予認同,下面我們簡單瞭解一下前涼,就可以大體有所瞭解。

    在公元301年,當時的晉朝封張軌為涼州刺史,張姓在當時涼州也屬大姓,按照我們現在說法就是當地大家族,後又封其為西平公,涼州牧,在他治理下的涼州,教育,農業,經濟等有了長足的發展,甚至還鑄造了五銖錢,在全境流通,不得不說是個人才。西晉覆滅後,張氏仍據守涼州,使用司馬鄴的建興年號,成為割據政權,史稱前涼。說白了就是覺得經過多年發展自己有能力和實力自己幹皇帝了,也想自己乾乾。結果在320年,張茂改元永元,徹底成為獨立政權。不過,前涼在張駿、張重華父子統治時期,還是發展的相當不錯的,也是在他們父子統治時期,發展到了頂峰,統治範圍包括甘肅、寧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但是凡事都有盛極而衰的時候,在376年前秦天王苻堅對前涼發動全面進攻,張天錫投降,前涼就此覆滅。雖然十年後,張天錫的兒子想復國,但是剛有苗頭立馬就被前秦攻滅!

    但是《晉書》還是以三十篇的篇幅對十六國進行了相當客觀的記載,但又斥之為僭偽,個人覺得其實作者之間還是在相互評判並各有矛盾,個人認為前涼不被列入本紀,實則還是為了史書的嚴謹性和前涼政權的合法性,就像明朝滅亡,在臺灣自然統治的鄭氏家族一樣,不會在正史裡有過多記載!

  • 4 # 萬里長空夜未央

    看前涼的歷史,有《雪中悍刀行》裡北涼的影子在。

    《晉書》,中國的二十四史之一,由唐代房玄齡等人合著,今存一百三十卷,其中包括敘例、目錄各一卷(已失傳),帝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

    前涼的歷史,被記載於《晉書.卷八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作為十六國時期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割據政權,孤懸西北,維持了76年(如從改元算起則有56年),對東晉政權始終表示忠誠,歷代統治者均自居為晉朝的刺史或州牧*,並接受晉的封號。其中雖不免有維繫人心的成分在,但從根本上,前涼是將自己放在人臣的位置上。

    (注:涼威王張祚於公元354年稱帝,改元和平,但次年即在政變中被殺。)

    因此《晉書》將前涼政權的奠基人張軌及其後人的事蹟納入列傳,是沒有問題的。帝紀是記錄晉朝歷代皇帝的事蹟;而載記則是記錄自劉淵至赫連勃勃等同時代的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十六國政權,因此不適用於記錄前涼。

    《晉書.載記序》(部分):古者帝王,乃生奇類、淳維,伯禹之苗裔,豈異類哉?反首衣皮,餐羶飲湩,而震驚中域,其來自遠。天未悔禍,種落彌繁。其風俗險詖,性靈馳突,前史載之,亦以詳備。簡述前涼(公元301-376年)

    公元301年,涼州大姓漢人,西漢常山王張耳第十七世孫張軌被晉朝封為涼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涼州牧,課農桑、立學校,阻擊入侵的鮮卑部,保境安民,撫定地方,多所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

    西晉滅亡後,張氏仍據守涼州,使用司馬鄴的建興年號,成為割據政權,史稱前涼。320年,張茂改元永元,遂徹底成為獨立政權。 324年,漢趙封茂為涼王。345年,張駿稱假涼王。349年,張重華稱涼王。353年,張祚即位稱涼公,次年複稱涼王,並給前任諸王追加諡號。359年,張玄靚去王號。

    公元363年,張天錫發動政變,派兵入宮殺死張玄靚,向外宣稱張玄靚暴斃。366年,東晉授張天錫為大將軍、大都督、督隴右關中諸軍事、護羌校尉、涼州刺史,封西平公。前秦亦派大鴻臚授張天錫大將軍、涼州牧、西平公。

    (注: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前涼政權對東晉的忠誠,本質上說也是自保的一種手段;但是。)

    為抵抗前秦的逼迫,張天錫主動與其斷交,但最終仍逼於對方強大的軍事力量,因而再度稱藩。後張天錫反抗前秦徵召入朝的命令並射殺使者,前秦大軍遂攻伐前涼,張天錫不敵投降*,前涼國於是滅亡。淝水之戰後張天錫南歸東晉,並在東晉終老。

    (注:前涼政權的迅速瓦解有多方面原因,張天錫後期執政的昏聵,重要將領的倒戈,因重用親信而導致人心不穩、士氣低迷等。)

    圖一:這是前涼版圖最大時期的地圖

  • 5 # 獨愛炸醬麵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小白,一看就是對歷史不瞭解的人提出的。回答這個問題前就要搞清楚什麼是列傳,什麼是本紀,兩者有什麼區別?

    前涼(301—376)是十六國之一,公元301年,涼州大姓漢人張軌被晉朝封為涼州刺史,公元313年封西平公、涼州牧,課農桑、立學校,多所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前涼是對北魏產生深遠影響的北方大國。

    西晉覆滅後,張氏仍據守涼州,使用司馬鄴的建興年號,成為割據政權,史稱前涼。

    《晉書》,中國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齡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晉書》記載的歷史上起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 該書同時還以“載記”形式,記述了十六國政權的狀況。原有敘例、目錄各一卷,帝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

    “列傳”是記載帝王、諸侯以外的各種歷史人物的。有單傳,有合傳,有類傳。

    “世家”是記載諸侯王國之事的。這因諸侯開國承家,子孫世襲,也就給了他們的傳記叫做世家。

    “本紀”實際上就是帝王的傳記,因為帝王是統理國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腦,為他們作紀傳而名之曰“本紀“,正所以顯示天下本統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綱紀的緣故。

    《晉書》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主持,由房玄齡等二十一人合著,自然要突出唐朝帝王的正統性。

    二同時期的十六國之一的前涼自然不能放入記載帝王,諸侯的本紀,只能發在列傳內了。

  • 6 # 鄭桂軍zgj

    我們現在看到的《晉書》,是唐朝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等人修撰的。敘事從司馬懿開始,到劉裕取代東晉為止。全書共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紀十、志二十、列傳七十、載記三十卷。唯獨沒有“僭偽列傳”。

    唐代之前,私家撰晉史的有十八家,如晉王隱、虞預都有《晉書》、幹寶、鄧粲都有《晉記》、劉宋徐廣、蕭齊臧榮緒都有《晉紀》等等,但這些晉書由於出自眾人,各有側重,唐劉知幾評價“製作雖多,未能盡善。”

    唐太宗評價十八家晉史:“但十有八家,雖存記注,而才非良史,事虧實錄。”

    唐太宗一世明君,十分重視修史,為了“以史為鑑”,下令大開史局,設定史官,專門編撰前代歷史。又因唐太宗認為晉朝“唯晉氏膺運,制有中原。”所以格外重視晉史。

    貞觀十八年(644),詔令房玄齡、褚遂良等二十餘人編撰《晉書》。以臧榮緒的《晉紀》為底本、參考其他各家晉史資料編撰。由於人手多,資料豐富,用了三年時間就編撰成書。

    唐編《晉書》,創新了史籍的體例,除紀、志、列傳外,把五胡十六國列入了“載記”,載記這種體例,在以前史籍中是沒有的。

    唐編《晉書》把十六國中的前涼、西涼列入了“列傳”,其餘均載入“載記”。

    唐之前各家修晉史,有的重視兩晉而忽視十六國割據政權,有的只記本國曆史而不記其它割據政權。

    唐編《晉書》,以兩晉政權為正統,以十六國為“偏霸”,增設了“載記”體例。做到了全面、如實反映兩晉時期割據政權林立、民族關係複雜的史貌。在史實敘述中,除少數民族割據政權的“載記”中有“僭、偽”字眼外,基本上還是將十六國和兩晉放在同等地位對待的。

    唐編《晉書》中沒有把前涼列入《僭偽列傳》,書中也沒有《僭偽列傳》的章節。

    前涼張軌、張茂、張駿等人的列傳位於《晉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

  • 7 # 搬講歷史

    《晉書》二十四史之一,是由唐朝的房玄齡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主要記載了上至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記述了十六國政權的狀況。原有敘例、目錄各一卷,帝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後來敘例、目錄失傳,今存一百三十卷。

    為什麼要列入列傳,那我得知道本紀與列傳的區別。本紀是史書中帝王傳記的專用名詞,是用來專門記錄帝王之事的如《秦本紀》、《秦始皇本紀》而列傳是一般索隱列傳者,謂敘列人臣事蹟,令可傳於後世,只要是記錄一些大名人如《老子韓非列傳》等。

    而前涼為涼州大姓漢人張軌被晉朝封為涼州刺史,最後勢力慢慢龐大而獨立成國。其實前涼是晉朝的大將軍成立的。而晉書主要說的就是晉朝之後。而前涼建國者張軌還沒達到帝王要求,所以做列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under-the-rader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