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胡說三農
-
2 # 三農情懷V中藥情結
黃芪分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兩種,目前市場上的主流是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種植面積不大。黃芪主要分佈於北方,山西、內蒙、甘肅、寧夏、東北是主產區。年需求量大約3.5萬噸左右,但由於黃芪前不久被列入藥食兩用中藥材品種,因此現在需求量大約六、七萬噸左右。黃芪對土壤要求不嚴,耐旱、耐寒、怕澇,喜晝夜溫差大的環境。由於黃芪易管理、技術含量不高、災情影響不嚴重,再加上扶貧攻堅政策的推動、地方政府的鼓勵,現在黃芪的種植面積已經大大過剩,雖然用量大,可經不住種植範圍太廣、面積太大、產量太高(很多種植者使用壯根靈、增粗劑等),因此現在黃芪已經嚴重供大於求,產品嚴重過剩,未來幾年內這種現狀不會改觀,所以希望廣大農民朋友種植時需認真斟酌、仔細推敲,切忌盲從。
黃芪是豆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栽培分育苗移栽和種籽直播兩種,黃芪育苗移栽和直播種植兩種栽培方法各異,所以農民朋友種植時應根據二者的不同需求,採用不同的技術和方法提高產量和質量。
一、育苗移栽,一般是育苗一年,移栽一年,兩年收穫成品,產量高,能達到2000斤左右/畝,苗期和移栽期的生長年限大約都是5~6個月左右,不同的地方生長期亦不一樣。育苗移栽的優點是既可集中利用時間和地力,又可減少投資,便於人工採挖,提高產量和質量;缺點是產品含量不高、有效成分不足。
1、選地整地。土地選擇向陽或半向陽地,黃芪對土壤要求不嚴,喜光、耐寒、耐旱、怕澇,除苗期水較多外,其它時間對水分沒有特殊要求。黃芪屬深根植物,因此整地時深度應達到30~45㎝,便於根系下扎。平整土地的同時,施2500~3000公斤農家肥。有條件的地方整地前,最好灌溉一次。
2、種子處理。黃芪種子硬實率很高,播前需進行種子處理,可以提高出苗率。
①、機械處理法。這是黃芪種子處理最常用的方法,提倡使用。
a、溫湯浸種法:取種子置於容器中,加入適量開水,不停攪動大約1分鐘,然後加入冷水調節水溫至40℃,放置2小時,種子加覆蓋物燜8~10小時,待種子膨大或外皮破裂時,可趁雨後播種。
b、磨面機剝皮法:將種子倒入磨面機的漏斗中,待種子外皮剝至由棕黑色變為灰棕色時即可播種。
②、硫酸處理法。用濃硫酸處理老熟硬實的黃芪種子,發芽率高達90%以上,比不處理的提高50%左右。方法是每克種子用90%的硫酸5ml,在30℃的溫度條件下,處理2分鐘,隨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即可播種。
3、播種除草。一般在穀雨前後育苗種植,育苗需種籽20~25斤/畝,處理後的種子7天左右即可出苗,未經處理的種子需15天左右。種植時順便撒施辛硫磷殺蟲劑顆粒3~5袋(1000克/袋)。育苗種籽應該以撒播為主,撒施土地覆蓋率高,苗全苗壯,產量高。黃芪幼苗期基本上是黃芪苗和雜草同時生長,很容易造成草荒,所以必須除草。苗期一般除草2~3次,避免苗小被草瞎的狀況出現。
4、施肥澆水。苗期需追肥兩次,追肥需趁雨前進行,肥料最好用複合肥(如史丹利三銨),每次15斤左右即可。黃芪苗期需水較多,有條件的地方可於播種前輕澆一次水,便於種子發芽;中期苗小時亦可適量澆水,有利於黃芪苗的生長。
5、起苗移栽。第二年春季的3月下旬~4月中旬,土壤解凍後越早起苗越好。起苗前去掉地上部分,邊起苗邊移栽。採挖時先從地邊開始,貼苗開深溝,然後逐漸向裡挖,要深挖,不要弄斷苗的根部。挖出的種苗及時覆蓋,防止失水。用挖掘機或機械採挖更好。起好苗後,然後移栽、輪苗,輪苗時將黃芪苗平放入地壟中,苗與苗之間距離大約8~10㎝左右,然後覆土。
6、採收加工。秋季9月下旬,黃芪莖蔓變黃時,可採挖,機械、人工皆可。採挖出來後,需把蘆頭、鬚根去掉,然後曬乾即可。
二、直播黃芪。山西直播黃芪種植的比較多,大多數是半野生黃芪,生長年限長達8年之久,畝產量800~1000斤左右。下面以渾源、天鎮的半野生黃芪直播為例說明直播黃芪的栽培方法。
1、種植季節。春、夏、秋三季皆可種植,春季播種需要雨後進行,否則播後很難出全苗,且易發生‘‘吊根’’現象,使幼苗枯死,因此若不下雨,可夏播。由於北方降水少,所以夏季種植最好,在大暑和小暑之間最合適,雨水足,種籽易發芽,保證苗壯苗全。而秋播一般不提倡,因秋苗不利越冬,苗小,翌年出苗後,主根亦分叉,容易形成小老苗,也不利於抗病蟲害。
2、種植方法,可採用點播、條播和撒播三種方式,各有利弊。點播種籽用量少,條播適宜於除草,撒播操作簡單、產量稍高。
3、選地整地、種子處理。與移栽黃芪育苗時基本相同。
4、播種除草。與移栽黃芪育苗時基本相同,但畝用種量3kg左右。苗期除草與移栽黃芪育苗時相同。直播黃芪除草,若農民個人種植,可人工拔除;如果包地大戶除草,可選擇豆科植物黃芪專用除草劑除草。直播第二年需除草2~3次,此後幾年不用除草,讓黃芪自然生長,達到半野生的狀態。
5、施肥。苗期儘量使用農家肥,絕對不能用化肥。此後讓黃芪自然生長,不必追肥。
6、病蟲害防治。
①、黃芪的病害一般有白粉病、根腐病、鏽病等,防治應以預防為主,每年秋季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或提前拔除病株。
②、黃芪的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蠐螬、蚜蟲等,防治方法:可用燈光誘殺、糖醋液誘殺、人工捕殺,亦可播種時將辛硫磷顆粒拌入種子中或耕地時撒入土中。
7、採收。秋季9月下旬黃芪莖蔓變黃時或翌年春季黃芪未發芽時,可採挖,機械、人工皆可。
①、採收時間的確定。半野生黃芪生長年限至少5年,5年內採收則藥效、含量不夠,生長5年的黃芪根長可達1米左右,長者可達2米多,可收穫鮮品1000~1500斤左右,折幹率2.5:1。渾源的半野生黃芪一般收穫年限都在8年以上。
②、採挖。‘‘鞭杆芪’’可人工採挖,儘量保持根系完整;普通黃芪使用機械,用挖掘機採挖,人工撿拾。
2、種子採收。黃芪第一年不結籽;第二年種子亦不多,而且種子質量不高;第三、第四年是黃芪種子質量最好、產量最高的時候,可採收作為留種用。
建議農民朋友近幾年內種植黃芪時,一定要多考察市場,瞭解價格、銷路,儘量避免出現產品積壓、滯銷的現象。下面是2017、18、19年種植的直播黃芪,由於今年天氣涼,大多數剛出土,請參觀!
回覆列表
黃芪,又名綿芪。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但由於長期大量的採挖,近些年來,野生黃芪的數量急劇減少,大有趨於滅絕的危險。為此,國家確定該植物為漸危物種,被列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現在市場上的黃芪,大多都是人工種植品種,所以價格不是太高。你所說的28元/斤都不錯了。正如你所說的,要想提高經濟效益,必須提高產量和質量。那麼,產量該如何提高呢?今天,我們就說說黃芪高產種植的問題。
一、繁殖方法
黃芪採用種子繁殖。播種前需對種子進行處理,因黃芪種子存在休眠特性,要用機械損傷或物理、化學處理促使發芽,可將種子放在開水中攪拌1分鐘後,立即加入冷水,調節水溫至40℃,浸泡2小時,將水倒出,加蓋燜12小時,待種子膨脹或外皮破裂時即可播種,或用碾米機、手工碾磨,碾至外皮變為灰棕色時即可播種;或用70% ~ 80%硫酸浸泡3分鐘,迅速用流水沖洗半小時即可播種。
播種時多采用直播法,春季播種在3月中下旬土地解凍後進行,夏播可在7月上中旬進行,秋播南方在9月播種,北方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土地未上凍前進行,播種時先整平耙細起畦,按行距25~30釐米,深3釐米,將種子與細沙拌勻進行條播,覆土稍壓實,每公頃播種量22.5千克左右。
二、栽培方法
栽培地塊應選擇地勢高燥, 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砂壤土,平地或向陽山坡,忌連作。
播種前一年秋天,將栽培地深翻曬地,春季土地解凍後,每公頃施入廄肥45000千克,磷酸氫銨300千克做基肥,翻耕入土,整平耙細,起寬1米、深30釐米的畦,開好排水溝;苗高5釐米時開始間苗,10釐米時按株距膜莢黃芪10~12釐米,蒙古黃芪6~7釐米進行定植;黃芪耐旱,一般情況下不必灌水,雨季應及時排水防澇;當苗高4~6釐米時、7~8釐米時、定植後均要進行中耕除草,以後每年中耕除草1~2次;種植後頭兩年,每年結合中耕除草施肥2~3次,分別在5月上旬每公頃施入硫酸銨225千克,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公頃施入尿素150千克,7月上旬每公頃施入過磷酸鈣750千克、餅肥2250千克,廄肥30000千克,可將其混勻,撒入行間開好的溝中,然後覆土;2年後每年施肥2次,越冬時每公頃施入廄肥30000千克,施入後培土,4月追施1次速效肥料;另外,為控制高度,每年7月底打頂1次。
三、病蟲害防治
黃芪常見的病蟲害有白粉病、紫紋羽病、豆莢螟、豆莢蠅和蚜蟲等。
(1)白粉病:為害葉片和果實。主要症狀是葉片和果實表面有一層白粉,然後出現很多小黑點,嚴重時整株枯死。發病初可用0.3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120波爾多液噴霧,半月噴1次,連續噴2~3次。
(2)紫紋羽病:為害根部。主要症狀是基葉自下而上黃萎,最後全株枯死,根表面出現紫色菌索膜和菌核,爛根。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銷燬,並用石灰水灌穴,播種前每公頃用300~375千克石灰氮作基肥,或每公頃用70%敵克松粉劑22.5千克和3千克細土拌勻進行土壤消毒,另外注意勿連作。
(3)豆莢螟:為害果實和種子。 可用80%晶體敵百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週1次,連續2次。
(4)豆莢蠅:為害莖稈。破開莖稈可見黃褐色蟲糞,植株易折斷或嫩梢逐漸枯萎。發病後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每週1次,連續3~4次。
(5)蚜蟲:為害嫩梢。可用40%樂果乳油1 500~2000倍液噴霧,每週1次,連續2次。
以上就是黃芪的高產種植方法,用此法種植黃芪,每公頃可產黃芪幹品3000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