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柯夢說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曹操說的,可見曹操如此評價孫權,孫權也一定有本事.

    在孫策死後,能夠讓周瑜跟魯肅等一群能臣效命,而不是選擇孫策的兒子,可見孫權也是有計謀的。

    孫權在赤壁大戰前,能聽從周瑜,自己明斷,和曹操大戰,贏得後來鼎足的局面,可見他很有主見與魄力的。

    說到用人,諸葛亮在隆中見劉備時就說孫權"賢能為之用",看來他很會用人,實際也是,周瑜年紀輕輕,竟然能讓他擔任大都督,之後也讓有吳下阿蒙之稱的呂蒙擔任大都督。只不過龐統去投奔孫權時候,孫權並沒有重用龐統,看來孫權用人也不是太出色。

    孫權在奪荊州的過程中,十分賣力,之後敢殺關羽,更是有膽量,不過話說回來,他殺了關羽,孫劉聯盟破裂,強魏在北,有點隨意妄為而不顧大局。

  • 2 # 閒說三國

    要說三國中壽命最長,執政最久的君主,非孫權莫屬了。公元200年,孫權在十八歲時,由於兄長孫策遇刺身亡,倉促繼位,在周瑜與二張輔佐下,成了一代東吳之主。直到公元252年駕崩,執政53年,活了71歲。

    孫權繼位之時,江東之地剛剛平定,局勢動盪不安,當時僅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掌握在孫權手中,而其他稍微偏遠的地方就力所難及了,內有豪強世族、甚至宗室叛亂通敵(孫輔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外有山越、黃祖等為寇。可謂內憂外患,受任於危難之間。但是孫權即位後,以張昭為師,整合周瑜、程普、呂範等舊部,將叛亂的廬江太守李術滅殺,又及時阻止了宗室的叛亂,還鎮撫了山越,算是勉強穩固了新舊政權的交替。這對於一位尚未弱冠的少年來說已是極為難得。

    後來孫權廣納賢才,招攬良將,諸葛瑾、魯肅、陸遜、徐盛、顧雍等名臣良將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內部世族。即位三年後,孫權開始進攻黃祖,五年後在第三次攻打黃祖的戰爭中,將黃祖擊殺。本來孫權懸著的心可以放一放了,可是曹操又來了,曹操攜大軍南下,劉表身死,劉琮舉荊州而降曹。

    據《江表傳》記載,曹操還寫了封信給孫權,信中寫道:“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群臣看了後“莫不鄉震失色”。

    曹操這封信可謂威脅之意甚重,於是孫權又面臨了一個生死攸關的抉擇:戰或降?戰吧,曹軍號稱八十萬,實際至少也有三十餘萬,江東兵馬最多僅能抽出五萬,想要戰而勝之,難!降呢?生死難料,就算能生,也是苟且偷生。當時江東諸文武都勸孫權投降,甚至連張昭也在其內,然而僅有魯肅、周瑜堅持戰。後來孫權在兩人的勸說下,決意與曹操一戰,交三萬精兵於周瑜迎戰曹操,派魯肅前往結盟劉備,共抗曹操。

    後來赤壁一戰,大敗了曹操,曹軍中還染上瘟疫,因此一戰後士卒死傷大半。曹操北還,留曹仁、徐晃手江陵。孫權這位江東英主,打出了一個流傳青史以少勝多的戰爭。後來孫權遷都至秣陵,改名建業,曹操第二次南征,孫權已非剛即位的孫權,江東也不是內憂外患的江東了,因此,曹操無功而退。

    後來孫權更是派呂蒙偷襲了荊州,將荊州據為己有,擒殺了連曹操都害怕的關羽。而後夷陵之戰,孫權再力排眾議,任用書生陸遜為主帥,抗擊劉備七十萬大軍,後來陸遜火燒連營,劉備敗走白帝城。孫權再一次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在這二十多年裡,遍觀孫權所為,乃是難得的明君雄主。但是後來晚年時,孫權的性格來了個大逆轉,變成了多疑,濫殺,不聽忠言,任情恣意,親小人,遠賢臣的暴君。

    孫權稱帝后,立孫登為太子,孫登病死後,改立孫和,但是孫和與魯王孫霸爭位,孫權卻廢了孫和,賜死孫霸,改立孫亮。甚至支援兩位皇子的大臣也受了牽連。當時丞相陸遜支援太子,一直上書保太子,但是孫權不聽,陸遜周圍的人被流放的流放、殺的殺,孫權還一直不斷的責備陸遜,於是陸遜憂鬱氣憤難平而死,僅僅當了一年丞相。

    還有一件事,當時孫權選丞相時,大臣們都以為是張昭莫屬,因為孫權沒稱帝時,張昭做的工作就相當於丞相的工作,但是孫權卻立了一個叫孫邵的人。孫邵這個人,《三國志》裡連傳都沒有,可見在位之時沒幹過什麼事。而張昭本身有經天緯地之才,想著跟孫權幹一番大事,卻被孫權冷落,無奈只能回家著書立說養老了。

    孫權晚年極度不聽勸,自我膨脹。孫權稱帝,遼東太守公孫淵向孫權稱臣,孫權非常高興,於是派遣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等率領一萬軍隊,帶著金寶珍貨和九錫備物,前往遼東冊封公孫淵為吳國燕王。群臣勸諫,都說公孫淵不可信,希望孫權派遣百人去冊封就行了,但是孫權不聽,結果公孫淵斬了張彌等人,收了孫權的一萬兵馬,將張彌等人首級送給魏國。裴松之評價這件事說道:“權愎諫違眾,信淵意了,非有攻伐之規,重衤復之慮。宣達錫命,乃用萬人,是何不愛其民,昏虐之甚乎?此役也,非惟闇塞,實為無道。”

    後來孫權還設立了一個校事官,做什麼的呢?就是刺探臣民們都幹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誰跟誰來往,然後彙報到孫權那兒。其實就是個特務。而這個校事官叫做呂壹,《三國志》記載:“壹性苛慘,用法深刻”。用一個這樣的人做這樣的事,朝廷能安寧嗎,那時候人人不自安,孫權還非常的信任呂壹,太子孫登屢次勸諫孫權都不聽。於是"大臣由是莫敢言"。一個朝廷,群臣都不敢說話了,離毀滅也就不遠了。

    《三國志》作者陳壽這樣評價孫權:“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句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貽厥孫謀以燕翼子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陳壽把孫權比作勾踐,其實是一語雙關,就是說他前期創業艱難之時,忍辱負重,但到了晚年卻殺功臣,昏庸無道,與勾踐一般無二。而且孫權性格多疑,好殺戮,晚年這個性格被孫權放大數倍,後來孫權的後代孫皓也因為暴政導致了吳國覆滅,這就是後話了。

  • 3 # 天隨人願望

    我認為孫權可以算得上一位明主。

    為什麼這樣說呢?孫權小時就顯示出超人的智慧。他父親孫堅帶著他一起去打仗,得到了漢家的傳國玉璽。孫權就勸過父親不要留下玉璽,孫堅沒采納。

    沒有不透風的牆,袁術讓劉璋攔截孫堅,奪取玉璽。所以孫堅在歸家途中被劉璋暗算,失去性命。孫堅臨死前對孫權說:“確實不該留下這玉璽!”

    一個孩童都能夠有洞察世事的能力,已然不簡單。

    而且曹操這個在當時的大人物也誇過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這說明孫權小時就體現出了睿智的思想。

    孫權的哥哥孫策有勇,卻少謀略,故而被人暗害,意外身亡。皇室的重擔一下落在了孫權身上。我想孫權其實是不願捲入皇權的,寧願做位輕鬆的王爺,但命運卻偏又讓他擔當。

    孫權看起來文質彬彬的,也不會舞刀弄棍,但絕對算是一個智慧的人。

    在面對曹軍攻擊時,雖然江東有許多謀士都贊成投降曹操,但是孫權一直不表態。本人覺得孫權也一定有他的想法:父兄好不容易創下的基業,怎能拱手輕易送人。

    孫權雖然看似文弱,但卻是有氣節的人,說不定也做好了魚死網破的最壞打算。

    所以諸葛亮能說服孫權,也在情理之中。

  • 4 # 沂溪風

    孫權是個幸運兒,他的江山是父親和哥哥打下來的,他要做的就是守住基業。 在守住家業的過程中,孫權還是用了一些很高明的招數的,我們先不判定他是不是個明君,先來擺擺他的優缺點。

    優點:

    第一,他善於調擺團隊。

    作為一個家族企業的接班人。他沒有將老臣清理掉而是尊重他們,任用他們,這一點非常難得。

    張昭和周瑜都是孫策留給他的老臣,張昭經常會批評他,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他基本上都還是虛心接受,知錯能改。對周瑜的意見他也比較聽,同時他也使用了一批新人。孫權作為一個領導者,在新舊之間、不同意見的人之間想辦法聯絡得很好。發揮了一個團隊的真正作用。

    第二,他善於禮賢下士。

    孫權有一次遇難,是周泰救了他,周泰弄得渾身是傷。孫權仔細的詢問他每一處傷的來歷,還親自給他敬酒,一處傷痕敬一杯酒,這使得周泰非常感動。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哥哥,孫權敢於重用諸葛瑾,沒有計較他弟弟是對手的人,這說明孫權很有容人的雅量。 這些做法讓大部分的人才對他死心塌地。

    第三,採用了孫劉聯盟的正確對策。

    孫權佔據著全中國最精華的地區江東,正因為如此曹操和袁紹都想把他吃掉。任何一方也都有能力把它吃掉,這位剛剛上任的老闆怎麼辦呢?他聽從了魯肅和諸葛亮的勸說,和劉備結成同盟,這在當時無疑是保住自己最正確的做法。孫劉聯盟的結果就是,曹操以為穩操勝券的赤壁之戰,結果卻敗在了孫權的手上。

    缺點:

    在江東的基業上孫權也犯了幾個不可原諒的錯誤。

    第一,他始終都劉備沒有誠心。

    在孫劉聯盟中劉備是誠心的。因為他確實需要孫權的幫助,但孫權始終想的是要守住自己的地盤,這可能也決定了他的格局始終還是不夠大。

    赤壁之戰,雖然是孫權贏了,但荊州卻給了劉備,孫權作為一個企業的老大,給自己的合作伙伴這麼一點好處都不樂意,一直想著要把荊州討回來。他不僅在很多次劉備和曹操的對戰中袖手旁觀,還因為要把荊州奪回來而殺了關羽,最終導致孫劉聯盟徹底破裂,曹操也終於有了可乘之機。

    第二,他沒有安排好接班人。

    他的大兒子孫登,也就是第1個太子年僅33歲就去世了,後來他立孫和為太子,卻又讓孫霸和孫和住在一個宮裡面,擺明了不想好好培養接班人。再後來他軟禁孫和時,又讓孫霸自殺,在69歲的時候,才立最小的兒子孫亮為太子。當時孫亮不過10歲。這為東吳的滅亡留下了隱患。

    第三,晚年寵信奸臣。

    大夥都知道呂一是個壞人,但孫權晚年的時候偏偏寵信他,老臣張昭的話不聽,大將軍陸遜的話也不聽,連自己兒子孫登的話也不聽,偏偏就聽呂一的。呂一因此大進讒言,殺害了很多無辜。而原本緊緊團結在孫權周圍的一班人才也變得四分五裂。

    綜合孫權的優點和缺點,我們可以看出,他根本算不上一位明君,他一生唯利是圖,只懂得守住自己的地盤,缺少更開闊的格局,更長遠的眼光,他頂多算一個有術無道的領導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道德經》這部重要的經典,是怎麼把人群分類的?有哪幾類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