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付玉齊—新
-
2 # 命理師陳一宏
老子在《道德經》中,把人分成三等。這三等人,就是對於道的體現,以體現來區分。那麼我們要來如何理解箇中意思呢?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比較有智慧的人,知道了“道”的道理,知道了“道”之德。他們會很願意接受並跟著實行。因為他們會知道,跟著做是有好處的,並且呢,也會督促自己來跟著做,會有這份毅力和恆心。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中士們,也是很有智慧的人。他們一樣可以理解並明白“道”的理和德,他們也會願意去照著做。但他們與上士的差別,就在於,沒有這份毅力和恆心。換句話說,叫戒律不嚴,規約不了自己。
下士聞道,大笑之。比較下等智慧的人,知道了《道》的理和德之後,他們是不會信也不願意信的。因為他們目光短淺,只顧及眼前利益。換句話說,就如下象棋,他們只會看到我這一著下去,能不能吃掉對方一個子?而看不到後面第三步第四步乃至於第十步,自己是不是就走投無路了。他們之所以笑,並且大笑,純粹是因為他們看不到以後,然後認為人家是傻瓜,只有自己才最聰明。
-
3 # 經世正華
對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引用某個名人的觀點。這個名人把求解讀《道德經》,把人劃分成四個型別。這個劃分挻有意思的,當然,僅代表其個人見解。
這四類人的劃分分別是:
第一類人:聰明,又勤奮;
第二類人:聰明,但懶惰;
第三類人:愚蠢,又懶惰;
第四類人:愚蠢,但勤奮。
這四類人裡面,有一類人,因為他們自身的特性,會給社會帶來很多的麻煩甚至是危害。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就要警惕了。
下面我們就這四個型別進入詳細的分析解讀。
第一類人:聰明,又勤奮聰明又勤奮之人,當然是四種人裡面最好的。他們天資聰明,對世界的變化,對周圍的環境,對新事物新形勢的出現,都能在第一時間瞭解掌握,並能合理利用形勢,設計出相應的謀略以實現自己的志意。
在計劃制定出來之後,他們能夠根據現有的條件,按照實時的進度,雷厲風行地去落地執行操作。所以這一類人,只要時機與方向沒問題,往往都能夠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比如說孔子,就是屬於既聰明又勤奮的人,他在教育行業可謂做的風生水起。孔門弟子三千,其中有較大成就的弟子就有七十二人,被稱為孔門七十二賢。
孔子一生奔走過很多個國家,以實現自己的治國之志,期間還多次身陷危機之中,不可謂不勤奮。但因為不得時,在治國理政方面終不得志。
但在教育方面,在文化傳承方面,在思想傳播方面,他的貢獻幾乎無人能及。
第二類人:聰明,但懶惰小時候讀書,班裡面總有這樣的人,他們似乎不怎麼學習聽課,但有時候考試總能拿第一。當然因為不勤奮的緣故,導致他們的成績不穩定,時高時低。
這樣的人,因為其後天的際遇不同,所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有成大事者,有活成平庸者,有變成廢物者。
天資只是種子好,但後天不及時獲取Sunny雨露,不懂得吸取養分以壯大自己,使自己成長得更加出色,也逃脫不了被淘汰的命運。
比如我們讀書時都學過“方仲永”的故事。
方仲永是個神童,從小能歌善舞,具有極強的寫作天賦。五歲就能當眾作詩,而且所作之詩還挻有水平,受到很多人的稱讚,就連當時著名詩人王安石都去看望過。
然而由於他父親的愚蠢,只想著炫耀自己兒子的天賦,全然忽略了神童的學習進修,最終使得方仲永活成了平庸之人。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爛。
第三類人:愚蠢,又懶惰也許大家都不肯承認自己其實是屬於第三類人,既愚笨又懶惰。世界上絕大部分人都屬於此類,而優秀始終屬於少數。
一個企業,決策層無一例外都是聰明人。
因為一個企業的方向盤就掌握在決策層手裡,掌握方向盤的人,既要熟悉車況與路況,又要分析競爭對手,還要隨時在機危的關口作出正確的判斷決策。
如果讓一個愚蠢之人打方向盤,沒幾下就會把車開翻。是什麼樣的人就坐什麼樣的位置,這就是名實相符,這就是老子說的合道有德,德配其位。
鬼谷子說要做一個事情,仁者負責出錢造一艘船,勇者負責在關鍵崗位出力,智者負責出智,掌握方向盤。仁者,勇者,智者是一個企業的核心骨幹,這些都是聰明人。
剩下的愚者、貪者、不肖者,他們在決策上,在管理上都容易出問題,但不能就此不用他們。可針對他們的特點,分配具體的工作給他們去執行,明確分工,責任到位,獎善罰惡。
所以愚蠢又懶惰之人,就是企業的基層。他們默默地在自己的崗位付出,一滴汗水一滴淚水,受了委屈,打碎了牙只能往肚子裡咽。遇到好領導有福氣,遇著壞領導要倒黴。
這樣的人,其實只要在他們的能力範圍之內的工作,他們都很樂意也能按時按質按量去完成上級分配的工作任務,他們守住了自己的本分。
而最糟糕的人呢,就是第四種,既愚蠢但卻很勤奮的人。
第四類人:愚蠢,但勤奮這類人,本身很愚蠢,卻意識不到,還把自己的愚蠢當成自以為的聰明去運用,洋洋得意。他們認為世界就是他們所想的那樣,只要勤奮去做,就一定能夠實現偉大的目標。
可結果是,這類人在勤奮的過程中,往往會給自己以及他人,社會造成巨大的麻煩與危害。
當然,這裡所說的愚蠢,不一定是智商上的愚蠢,也有可能是思想上的愚蠢。有的人天資聰穎,卻被不道的思想所控制,知識越多,反而危害越大。
比方說,現在的社會上各種形式的傳銷,愚蠢之人被別人洗腦後,變得異常勤奮,恨不得把天下每一個人都變成自己的下線。整天給別人去傳銷洗腦,你說他們的勤奮對社會有危害嗎?
比方說,那些愚蠢之人,不懂得分辨正邪是非善惡,錯把低階當成高尚,把錯誤當成正確,把不道的異端邪說當成是永恆真理,然後噼裡啪啦,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去“安利”別人。
一定要把他們低階的思想強行輸入別人的大腦,讓別人成為他們的精神信徙。他們利用人性的恐懼心理,嚇唬別人說,你有頁障,不給我錢,我就讓你下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
本來健康而正常的人,經這些愚蠢的瘋子一嚇唬,變得精神失常。然後錢財被掏空,精神被掏空,身體被掏空。你說這樣的愚笨而勤奮的人,他們對社會的危害大嗎?
又比方說,那些散識少智之人,就是那種知識很零散又沒有才華智慧的人,整天靠搬弄那些煩得要命的心靈雞湯,堆砌亂七八糟的案例內容以搏得別人認可的人。
這樣的人,直接充當了網際網路的垃圾資訊生產工。
他們天天都異常勤奮,樂此不疲地生產那些低階幼稚的垃圾內容資訊。看到這些垃圾資訊變成爆文毒害一大片網民,他們不覺恬恥,還自以為自己很高尚,認為自己在為別人創造價值呢。
所以老子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把這些偽裝的“聖”與“智”全部絕棄掉,把這些垃圾生產者都清掃乾淨,對民來說就是百倍的利好訊息,然後“社會和諧”這個大盤股就會有一百個漲停板。
所以,這第四類人,既愚蠢又勤奮的人,應該怎麼辦呢?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聰明瞭,我要逼迫自己懶惰;當我足夠愚蠢的時候,我一定不能勤奮。因為人類歷史上,很多糟糕的事情是由愚蠢但勤奮的人造成的。”
事實上,根本的解決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讓自己變聰明,成為一個既聰明又勤奮的人。
你覺得這個劃分是不是很有意思?
-
4 # 曾說
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物品都以品類去聚在一起,而人是以群體而分居。
不管是什麼樣的事物,他都會和與之相近的人處在一起,和自己同類別的人處於同一個空間。
那麼我們可以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說用《道德經》這一部重要的經典,把人群分類的話,那麼會可以分成幾類人呢?可以分成兩類人,分別是違背“道”的人和符合“道”的人。
《道德經》中說:道是萬物的起源,萬物由道生,道生出萬物,沒有主宰萬物,這代表的是一種寬大的胸懷。
“道”沒有名分,也沒有形狀,但是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宇宙中間,這就是一個道的力量。
道生出萬物,沒有居功自傲,道主宰萬物之後,也不自以為是。
這是一種清靜無為的治理政策,這也是一種低調謙虛的處事方式,但是生活中,卻總有一些人違背了道。
1 違背“道”的人在人生中,總有一些人做事的時候並不符合道,他們做了一些事情居功自傲,自以為是,總以為萬事萬物,可以透過自我去主宰,完全是背離了無為而治的一個理念。
透過自己主觀的妄想去主宰萬物,總是以個人的意見去參與到事物之中,總以為自己很厲害,不懂得尊重事物本身的規律,總以為萬事萬物都可以靠自我去發展。
這樣的一種人看似很聰明,看似能透過自己的技巧來獲得一些利益,但是這樣的人卻是最大的一種愚昧。
一個人的力量和天地的力量相比,那簡直是如塵埃一般,當你違背道的時候,就是違背了自然規律,一切都是枉然,最後還會自食其果。
2 符合“道”的人而符合道的人,在為人處事的狀態之中,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謙虛以柔弱自居。
在處事的時候沒有自以為是,即便是建立了一定成就的時候,也不會自以為是,他們無論對誰都是一種謙虛低調的狀態。
這樣的人是符合“道”的原則,即便是沒有大富大貴,一生秉持著無為而治的狀態去為人處事,收穫的也是一份平靜祥和,這樣的人才是人生的智者,這也是一種“大智若愚”。
《道德經》這一本書,可以稱得上是哲學的鼻祖,他給我們帶來的是立身處世最智慧的一種狀態。
依靠道的規律去做事,人生自然能夠平靜祥和,一切坦然自若。
回覆列表
分為四個境界:
自然,
功利,
道德,
天地。
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到看山還是山,最後眼前無山,心裡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