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媽生活志

    每天堅持帶孩子出去玩,幫助孩子找固定的玩伴,剛開始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示範如何開口交朋友,慢慢潛移默化就學會了,一般3歲前的孩子會比較喜歡自己玩,到3歲後才會表現出強烈的交友慾望,所以也不用太著急給孩子貼這樣的標籤,多鼓勵,多安排集體活動,相信孩子,他就可以做到。

  • 2 # 依科育兒

    2歲7個月的男寶寶出去不愛和小朋友玩、膽子小,該怎麼改善呢?

    遇到這種事情,寶媽不用過於焦慮,我家寶寶之前也遇到過,後來發現這只是一個過程,父母稍微引導一下就好了。

    1、這階段的寶寶不僅會出現怯生的情況,還會特別粘人,以前可以自己走樓梯,現在大了反而不敢走,非要父母領著走,很多人可能會好奇,這孩子咋越長越膽小了。其實,這是他們懂得越來越多,對周圍事物開始產生不信任情緒的表現,隨著他們慢慢長大,這種情緒就會好轉。

    2、父母這階段一定要給足關心和愛,讓寶寶有安全感。這樣才會讓寶寶越來越自信,從而克服這種心理。

    4、多帶寶寶出去玩,鼓勵他跟小朋友玩。

    5、如果帶寶寶出去,他不喜歡跟陌生人小夥伴玩,家長適當鼓勵就行,千萬不要當著別人的面說,這孩子現在膽小、害羞的很.....這樣就會給孩子一個暗示,他就是這樣的人。這會讓他更加不自信。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好!

  • 3 # 小微變變變

    除了言傳身教(不要說父母自身很宅很不願社交,卻想著要孩子成為社交達人),多帶孩子到戶外接觸大自然,接觸更多的人和事以外,還有以下三點要注意:

    01 安全感

    相比女孩,男孩更易患分離焦慮症,所以更應該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儘量不和他分開。

    《養育男孩》中指出:

    在出生到6歲這段時間裡,男孩需要無盡的愛,這樣他們才能“學會愛”。一對一的言傳身教能幫助孩子與外界建立聯絡。相比父親,這時期母親的作用更為重要,男孩更依賴母親。

    “膽小”其實是孩子安全依戀不強的表現,安全依戀不是說父母雙方或一方一直陪著孩子就好,比如有些母親是陪著孩子,但對孩子不迴應或者反映冷凍,或者情緒不好時就對孩子怒火相向,這些都是不利於安全依戀的建立。要形成良好的安全依戀,是要用心陪伴,積極迴應孩子。

    02 學會交流

    科學家們發現,在女性大腦結構中,有兩個區專門負責語言。這兩個區的面基比男性大腦中負責語言的區大20%~30%,所以男孩一般不善交流,而語言表達能力影響社交。

    因大腦具有可塑性,所以我們可以給孩子適當的訓練,就學習語言而言,最佳的學習時間是從出生到8歲。後期不是說不可以學,而是年齡越大,就越難改變大腦早期的連線。

    跟孩子說話

    記住一個要點:在和孩子說話時,用高於他們一個層次的語言,但只能高出一個層次。這樣鍛鍊才能在孩子能接受的前提下,使他的語言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

    孩子對著你說單字時,你應該對他說兩個或多個字組成的詞。

    比如,孩子說“奶”,你可以說“奶瓶”、“牛奶”……

    當孩子已經能說片語了,你要對著他說完整的句子,孩子可以透過模仿來擴充套件自己的語言能力。

    比如,孩子說“玩具寶寶”,你可以說:“寶寶想要一個玩具嗎?”或“這是寶寶的玩具。”

    給孩子描述他們看到、聽到的一切事物

    當你和孩子一起時,請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和孩子聊天,主動給他們描述眼前能看到的,或者能聽到的甚至是聞到的東西。

    孩子的大腦發育就是從談話開始的。比如我帶2歲的女兒外出,在出租車上,她要摸控制車窗的按鈕和門把手,我就會跟她解釋控制按鈕是怎麼工作的。在家裡每次拿玩具或其他什麼東西給她,我都會加上顏色,說多了,某天她自己跟我描述:“我有一個玩具鴨子,是黃色的。”孩子的語言能力讓我吃驚,也讓我感受到了“功夫在日常”的力量。

    和孩子一起閱讀

    孩子小的時候,多是讀書給她聽。

    除了學習語言表達,親子閱讀還能教孩子從書裡認識情緒,瞭解各種情緒表達,比如高興、生氣、憤怒,驚喜……認識情緒對於語言表達以及同理心構建也很有幫助。

    03 兩個雷區不要踩

    不要貼標籤

    很多時候我們評價一個人都是基於自己的認知,並不一定就等於那個人的全部。而且,負面的標籤對孩子影響真的蠻大的。不要隨意就評價一個孩子“膽小”、“羞怯”,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整天說他是什麼樣的人。”可能有點誇張,但心理因素對人行為的影響確實不可忽視。

    不要強迫社交

    多帶孩子到戶外玩,父母給孩子做示範,比如和陌生家庭友好聊天或者微笑示好,鼓勵孩子加入其它小朋友的遊戲,但前提是孩子願意。如果孩子不願意,請不要強迫,不要心急,慢慢來。

    紀錄片《零零後》裡面有一個小女孩,就是喜歡一個人玩的,別人問為什麼不跟其他小朋友玩,“一個人玩挺好的。”“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 “這是我的權利。”才3歲的小女孩如是說。

    是不是感覺被這話“震懾”到了?

    而女孩的媽媽認為孩子喜歡“獨處”是正常的,這孩子長大後也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各方面都發展得不錯。

    所以,瞭解孩子各個階段的發展規律,給予正確的支援和幫助,是很有必要的,共勉。

  • 4 # 智慧奶奶

    2歲7個月的男寶寶出去不愛和小朋友玩、膽子小,該怎麼改善呢?

    孩子出生後一般都是大人帶著,特別是現在城裡人住的都是樓房,有的小區雖然住著許多人,但是買房者可能來自五湖四海。由於大家都上班比較忙,平時見面的機會很少,相互之間基本上沒有什麼交集和來往,有的即使住在對門估計也沒有什麼交往。因為平時孩子都是跟自己一家人在一起,接觸的陌生人極少,一旦出去遇到陌生的小朋友當然不敢接近。

    再者,孩子2歲半以後,自我意識逐漸增加,在他們心目中只要是他喜歡的東西就是他的,所以有的孩子見到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想要就上前去搶,因為這麼大的孩子壓根就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

    我就一個鄰居家的孩子,只要出去見到其他小朋友見面二話不說上去就打;有的時候見其他小朋友手裡有玩具,上去就搶,大人攔都攔不住,為此與其他家長都弄得很不開心,所以孩子的家長頭疼,都不敢帶孩子到小朋友多的地方去。題主說孩子出去不愛和小朋友玩,膽子小,不知道孩子是不是遇到過這樣比較霸道的孩子。

    如何改變孩子見到陌生人膽怯的現狀呢?

    1、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多和同伴在一起玩

    我家大寶寶雖然是個男孩子,但是小時候也和題主家孩子一樣。出去玩的時候,自己帶的玩具其他小朋友要玩,我家大寶寶立即送上。把玩具送給別人也就罷了,自己的玩具自己都不敢玩,只有等其他小朋友玩夠了不玩了,他才拿過來玩。

    在上幼兒園之前,為了改變孩子膽小的狀況,我們就在商廈辦了一張遊樂場的卡,經常帶著他去遊樂場玩。不過,在寶寶玩的時候,寶寶走到哪我們就跟到哪,遇到愛打人的寶寶馬上大人就把寶寶抱走,儘量不讓寶寶受到傷害,要不然寶寶見到陌生的小朋友更加恐懼。

    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讓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要慢慢引導孩子,要循序漸進的來,不能強迫孩子與人交往,否則會適得其反。

    2、減少對寶寶的呵護,讓寶寶適當經受一點挫折

    現在,有許多家長對孩子中是捧在手裡怕飛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寶寶只要一動大人都親乖乖、肉蛋蛋,可別摔著了、碰著了,這危險那不能碰,孩子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總會誤認為周圍什麼都摸不得、碰不得,什麼都可怕,什麼都危險。孩子經常有這樣消極的暗示,久而久之就真的對什麼都膽怯,所以孩子膽子小,最關鍵的原因是大人造成的。平時大人對孩子呵護過多,事無鉅細的對寶寶關愛,寶寶就成了溫室裡的花朵,當走出去遇到陌生的人,即使是同齡人也不敢靠前接近,更不敢跟小朋友在一起玩。

    還是一句話,要想讓孩子增加膽量,平時的生活中就要把自由還給孩子,只要把容易給孩子造成傷害的東西,比如:水瓶、剪刀、各種刀具、電器開關、容易摔碎的盆盆罐罐等收拾好,孩子無論怎麼折騰、玩水、探索,大人只要靜靜的看著,千萬不要過多的嘮叨和干擾。即使偶爾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摔一跤擦傷的皮,只要及時處理就行了,別在寶寶面前過分誇張的表達自己的心情。

    3、不能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不在別人面前責備孩子

    有的家長,只要孩子見到陌生人不說話、不喊人,張口就說:“這孩子,就這樣膽子小,沒出息。”還有的孩子跟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遇到霸道的小朋友哭了,大人就說:“你就是膽小鬼,這有什麼好怕的!”要知道大人這樣說無形之中就給孩子一種暗示,“我就是膽小鬼,我就沒有出息。”一旦孩子心裡有了陰影,想改變真的很難,所以家長千萬不能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

    孩子膽小是家長嬌慣出來的,孩子膽大是靠練出來的,只要大家敢於放手,每個孩子都具有初生牛犢的潛在性格。

  • 5 # 無明火11

    我家三歲女寶!典型的窩裡橫!外面慫的那種!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孩子爺爺奶奶太溺愛!在家吃飯睡覺,說話當面除了我在旁邊提醒會好一點兒,我不在的話會毫無原則性的讓孩子飯桌上拖鞋,耍賴不吃飯,用手抓飯,錯了不能說的地步!所以我儘量多在家帶孩子,並且帶著出去玩!多接觸人,可結果就是孩子寸步不離我的身邊,無論家裡外面,孩子看不到我就會大哭,有不熟的人在邊上的話會一直拉著我的手,躲著!鄰居親戚說話逗弄也不看只會躲著要回家!除非見過幾次面,有印象才會像老鼠一樣躲著玩兒!愁死我了!馬上要上學了!要不要讓孩子和我一個學校啊!我教小學!雖然理智告訴我應該把孩子送別的學校,可當媽的總是感情用事的多!

  • 6 # Richard在水一方

    這個…我沒經驗…不知有無良策?!不過人是社會化的,應該有正常的交往!孩子應該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與嚮往。或許孩子的爸爸可以帶他出去遊玩,去遊樂場以及和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另外家中的玩具是不是過多?再先進的玩具無法替代人類中孩子和孩子之間的交流,雖然他們的語言我們有時候聽不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些老郵票價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