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浮生一夢336
-
2 # 離晴不雨
我是90後,這部分的孩子們有很多是獨生子女吧,所以小時候過年一般是沒有很多小夥伴的,印象裡寒假時候和父母一起逛超市、吃火鍋、包餃子、睡懶覺、看電視,覺得過年真好呀。小時候跟著父母在外省做生意,那時候最最期待的就是跟著父母回到家鄉和親人團聚過年,那時候是回到外婆家住下。回到家鄉里就會有孩子們一起玩擦炮、放煙花、搶電視,有壓歲錢可以領。大人們有時會聚在一起打牌、玩麻將,我就在一邊看著姐姐手裡削蘋果,一邊艱難的剝瓜子吃,然後大人們不時會傳來鬨笑。等春節聯歡晚會開始,大家就一起看春晚,一起笑。現在想起那時的場景已經很模糊了,只記得不算小的房間裡,聚滿了人,然後夜越深,屋裡越熱。
當然啦,我想我們這一代放假、過年時候,每個小朋友都會有兩個很頭痛的煩惱,一個就是寒假作業,心裡明知道它很多、做不完,但就是強壓下砰砰直跳的不安的心臟,理直氣壯的把作業拋在一邊。另一個就是期末成績,大人聚在一起說起孩子,總是嘴上誇兩句下一話必定會問:成績怎麼樣?這時候就是你最最緊張的時候了。不過,度過後面這個難題,就可以收紅包啦!至於作業,作業就先不管啦!我仔細算算,語文、數學每天十頁過年之後也是可以做完的!現在我要去桌上吃一年裡最豐盛的飯菜、揣著一年裡摸過的最厚的一沓錢買擦炮玩。
到了後來,人慢慢長大了,懂事了、話也少了。現在的年也沒有味道了,很少能聽見煙花炮竹的聲音。家家戶戶門前貼著的春聯、蕭條的街道、擁擠的火車會提醒你年到了,也許最有年味兒的就是超市了吧,熱鬧的歌、熱鬧的人,但是都和你不相關。上了大學,到了寒假回家,也沒有小時候的感覺了。現在過年親人們不會聚在一起,也很少有人來串門,年夜飯是自己的一家一起過,不會都聚在外婆家了,春節會和父母一起去外婆家吃飯,說說話,然後去奶奶家。當初的孩子們都長大了,話少了,要說玩也很陌生了。手機現在變得很重要,年輕人總是時不時看著手機,也許是可以一起玩遊戲的。
不知從什麼時候,人情變得淡薄、親人間也變得疏離,人們忙著掙錢,忘了過去的年。
-
3 # 志在江湖7
提起兒時過新年,滿腦童謠在迴盪: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殺小雞呀拔鴨毛,忙忙哈哈等過年
小孩小孩你別急,過了臘八換新衣
小孩不怕北風吹,就怕臘八沒新衣
回想童年滿心酸,北風呼嘯衣單寒
就盼過年換新衣。穿上新衣美滋滋
對著鏡子照個夠,就等三十吃點肉
肉餡餃子沒吃夠,端著飯碗管媽要
媽媽轉身沒說話,現在回想掛淚花
只怪兒時不懂事,那時貧困媽媽苦
改革春風吹大地,現在孩子真幸福
山珍海味平常萊,水果牛奶營養品
童衣美裝全品牌,過年紅包好幾千
.都是黨的政策好,現在物質很豐富
過年喜慶閤家歡,鞭炮鳴響吃海鮮
當年孩娃己暮年,舉杯同歡喝茅臺
現在過年太幸福,童年雖苦老年福
爭取再過三十個年。願偉大祖國永昌盛。
-
4 # bj山那邊是海
答:現今過年無非就是提錢訂個星級賓館,除夕夜一家銀在一起邊吃邊喝不邊看。為神馬不看了呢?如今滴春碗~哈哈 ,不說您也明白,碗裡木有硬菜!
當然,也有一家人一起歐粥遊、非粥遊的,反正現在生活好了,壓力大了,所以都喜歡喝粥的緣故吧?即使有不喜歡喝粥的,也都忘不了“吃”____春節期間一家人去了“咪西咪西”的國家,即使被外華人“八格牙路”的罵著。
“小石猴,媽媽對我講,過年要回故鄉,故鄉出生,城裡成長……”。因此青年和中年時期的我們,基本都是從城市往故鄉的小山村趕,為的是陪父母過個年。
幼小的時候過年,那可是我們兒童的天下,父母因忙於春節前的食物的籌備工作,推煎餅、磨豆腐、炸鹹魚、炸饊子、殺年豬……所以一般是木有時間管我們的,因此,春節前夕是我們最瘋的時候,可以到生產隊的牛圈裡去騎水牛,或看殺年豬,讓“胡屠戶”把殺死的豬的“尿泡”取下來,把液體放掉,找一根葦管把尿泡吹起來,用線紮緊,就是一個大大的氣球。舉著氣球滿地裡瘋跑。
有時也到結冰的河溝裡去滑冰,在冰層薄的地方,也曾經掉到冰窟窿裡,褲子全溼了,不敢回家,跑到牛圈裡,像“陸虞候”一樣,點燃一堆草料,把棉褲的外表面烤乾了,才敢回家,而棉褲因為是親孃縫製的,裡面棉花太厚,所以短時間內烤不幹的,通常靠自己的體溫捂幹。若要把棉褲裡面也烤乾,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半天不回家吃飯打卡,肯定要被父母責問的,所以只烤乾棉褲外面就可以了。
遇到下雪天,滑雪、打雪仗,最有意思的是整雪人⛄️。有時也會像閏土一樣,掃開一片雪地,用竹篩扣麻雀。
但通常最有意思的是放鞭炮了。把一掛爆竹拆散了,一個一個的放,拿一個“雷子鞭”用火柴點燃後,用自己的棉帽扣上去,“轟”的一聲,棉帽就上天了……棉帽下落的時候用雙手接住。
放鞭炮這麼好的事情,自然還是離不開牛圈,60後和70後的,有木有把爆竹插到牛糞裡的?想想“轟”的一聲後,是什麼情景吧?
村小學的公廁去的孩子最多,把爆竹插到黃黃的糞坑裡,想想爆炸後是多麼的酸爽吧……廁所的天花板上和牆壁上密密麻麻掛滿了……。往往是寒假過後開學的時候,才知道後果的嚴重。
除夕的這天,要用扁擔挑著貢菜去村西陵的墳前祭祖的。
除夕的這天要貼春聯的。
除夕夜,農村通常要求熬夜守歲,但我們熬不多長時間就睡著了,天還黑漆漆的,就被大人小聲叫起來了,母親把新衣服拿給我們穿上,放一大掛鞭炮,在擺滿貢品的香案前磕頭後,就可以吃餃子了。吃完餃子後,跟隨大人挨家挨戶的磕頭拜年。一圈下來,衣兜裡裝滿了花生瓜子和糖果。到爺爺家或姥姥家磕頭拜年,還能得到“壓歲錢”,很大的一張紙幣貳元的車工,有時是錯版的“長江大橋”貮角人民幣。
初一到十五,十五滴月兒圓,初一過後,農村到處是踩高蹺、耍龍燈、跑漢船、扭起秧歌一溜煙。平地上也搭起了高高的戲臺,《白蛇傳》、《拾玉簪》、《十五貫》,我們小孩子雖聽不懂,但還是被花花綠綠的戲曲服裝和武生的功夫所吸引。
元宵節前夕,通常我們要去河邊去撿柳樹的枯枝,點燃做成木炭,然後用石塊把木炭砸碎,用“火紙”把木炭捲起來,然後用細鐵絲捆紮在竹竿上,到了元宵節的晚上,點燃起來,舞動起來,就是自制的火樹銀花。我們全村的小孩子都會自制煙花!
第二天早晨,才發現外衣燒了好多的小洞洞。
再往後,再往後就開學了,學校的王老師瞪著眼睛惡狠狠地問:廁所,誰放的爆竹?舉報,徹查!
-
5 # 我就是竹韻
小時候都是盼著過年的。
一、盼著放假
小時候的假期幾乎是沒有作業的,也不用上輔導班,放假後可以盡情地玩了。女孩子嘛,在一起比賽踢毽子、砸沙包、驅瓦、 跳皮筋、過家家裝公主
二、蒸饃
過了二十三小年,媽媽就開始綽菜、鎩水,做菜餡子包菜饃饃,或者做豆沙餡饃饃。
蒸饃時,一般我要燒鍋,媽媽包包子、拾饃饃。
三、過油
過油一般在臘月28或者29。27上午是我們鄉里的年會,買來過年的各種食材,下午把該炸的準備好。比如:丸子餡、藕夾、蕉葉子、糖漿絲、把該炸的魚也用鹽和材料面麻上。
說明一下,燒鍋的棉花柴、玉米秸也要提前準備好。
一般按蕉葉、丸子、藕夾子、魚的順序炸。在過油的過程中,你可以放開吃,但是過好油後,媽媽把過好的丸子等,盛在一個白蠟條子編的籃子裡,用鉤子掛在堂屋的樑上。
四、做餃子餡、包餃子
做餃子餡是除夕上午。
下午就開始包餃子。一般也在包子裡包上幾枚硬幣,第二天看誰能幸運吃著錢。
五、年夜飯
餃子包好,就準備年夜飯。
年夜飯一般吃的時間較長。
一家人坐在一起,聽父親說話。具體說什麼忘了。但我們家只要有父親在,都以他為核心展開話題。
六、看春晚
說實在的,前幾年春晚還是看的比較認真的。一般都堅持看到12點之後。十二點時,弟弟和父親去院子放一掛鞭,弟弟再放幾個二腳登。
七、初一早晨吃餃子
初一早晨,一般起的早。其實,每年都說守歲,但守到凌晨兩三點鐘就困的不行了,胡亂睡一會兒,爸爸就喊起來放鞭炮。老家裡有“年下起的早、一年起的早”的說法,每家每戶都起得早。
開門先放幾個鞭炮。一般弟弟放炮,我還是去燒鍋。等水燒開了,媽媽下水餃的同時,再放一掛鞭。
水餃煮好,先盛出來幾碗:一是敬灶王爺的,灶王爺開鍋就吃;二放在天井院子裡石桌上敬老天爺的;三是放在堂屋裡敬祖宗的;四再留出來一碗放著,叫年年有餘。
然後才是我們自家吃的。第一碗給奶奶,第二碗爸爸的,然後是媽媽我和弟弟的。
八、拜年
一般早晨吃過餃子,天才矇矇亮,就開始拜年了。爸爸和男爺們一夥,結伴去各家長輩前問好。我們村裡人少,一會兒轉完後,還要去東西兩個同姓莊上去拜年。一般得一大晌,到吃中午飯時才回來。
女孩子可以不拜年的。但我們也跟腳,扯著媽媽,跟媽媽去拜年。到了人家裡,上了歲數的奶奶們會抓給瓜子、花生吃,還有蕉葉子等自家做的年下吃的吃食。只要喜歡吃,可以盡興吃。
吃過午飯,下午一般地男爺們找地方打牌,媽媽和嬸嬸們聊天。我或者跟著媽媽,或者找小夥伴踢毽子、砸沙包、跳皮筋…
初一吃過晚飯,奶奶和媽媽就說,年跑遠了……
回覆列表
小時候的年是爸爸買的炮仗,年是爺爺做的燈籠,年是媽媽準備的零食,以及媽媽做的新鞋,年是滿牆壁的漂亮年畫,年是可以和小夥伴各種瘋玩。
回味小時候的年,年味濃濃,現在的年是路上的奔波,高速上的堵車,年是超市的擁擠,年是長大後的攀比,感覺年已經失去了小時候的年味,再也找不到小時候盼過年的感覺了,那種濃濃的年味,也只能永遠的停留在記憶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