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尾讀正史
-
2 # 用振江
顏良文丑二將軍,在哀紹,哀求哥倆心中那是寶貝,待遇相當高,加上防範措施也嚴,要想勸歸他人哪有那麼容易的,加上二位心高氣傲也沒把,阿滿放在心上,二哀在河南一帶,拫深地固手握重兵區區一個曹阿瞞,他哪裡看得起?
-
3 # 專注自然
招降首先具備的條件:或兵臨城下,泰山壓頂之勢。或所向披靡,聲勢滔天,不戰而降。或人品貴重,盛名天下,群雄仰慕。
當時的曹操是否具備這樣的條件呢?
其一,官渡之戰,袁紹據幽州,冀州,青州,幷州,盡有河北之地,兵力之雄厚,糧草之源源,傲視群雄。曹操地小勢弱,且據四戰之地,自顧不暇。如此弱勢,走之不及,還怎麼招降?
官渡之戰後,曹操檢閱出數箱與袁紹秘密往來之信,可見大多數官員是很不自信的,大多為自己留了後路。曹操大度的說:我都疑慮重重,何況他們了!在這種劣勢之下,招降是不具備條件的。
其二,曹操乃太監養子,名聲不太好。自己也並無仁義佈德天下,何以招降?
其三,顏良文丑是袁紹親信大將,招降難度更是微乎其微!
-
4 # 風雨中的梅雲
我記得三國演義裡裡面袁紹說過。顏良文丑只不過是兩隻鹿,關羽乃是一隻虎。失二鹿而得一虎。不虧。這是劉備在逃跑前跟袁紹的對話的大概意思。
故事情節往前翻,顏良領軍圍攻白馬。白馬危急。曹操詢問手下的謀士。謀士說,顏良之勇不下呂布。破顏良非關雲長不可。曹操對謀士說,關羽的土山約三事。謀士說,劉備死了,關羽才能為曹操所用。戰徐州,劉備逃脫,生死未知。如果劉備活著,必投袁紹。關羽如果殺了顏良。袁紹會怎樣?殺劉備報仇。曹操這才派關羽上陣。一為解白馬之圍。二為借袁紹之手除掉劉備。因為劉備一死,關羽就是曹操的了。這對曹操來說,朝思暮想變成現實。曹操估計都要多活好幾年呢。於是,顏良成了犧牲品了。因為如果對手的角色過小的話,殺雞焉用宰牛刀。角色太小的話,根本就用不著關羽出馬。甚至是張遼許褚都不屑一顧。曹操隨便拍個什麼侯成魏續啥的就擺平了。而袁紹也會不疼不癢。要知道,顏良文丑外加高攬張合。乃是袁紹手下的四大金剛。被後人譽為河北四亭柱。殺顏良,等於折斷袁紹的一根脊樑骨。袁紹肯定會鈴聲外加震動。用顏良的命換劉備的命。曹操肯定非常願意。因為早在青梅煮酒之時,曹操就說過,天下英雄,唯劉備和曹操。其他的都不在話下。聽聽,袁紹都不在曹操的計劃內。顏良又算哪根蔥?用顏良換劉備的腦袋,十分划算。更何況還送一個關羽。這筆買賣,曹操太划算了。而事實也正如曹操所料,劉備在袁紹哪裡差點掛了。得虧劉備嘴巴能說。才算度過一次危急。顏良一死,文丑補缺。曹操看一計不成,那就再來一計。雖然劉備沒死。但關羽好歹弄斷了袁紹的一根脊樑骨。既然你袁紹大度。那我就看你能有多大度。坦白說,要不是劉備機靈跑得快,還帶走了關羽的話。我敢肯定。袁紹的張合高攬也會成為關羽的刀下之鬼。依著曹操的性格。不把袁紹削成光桿司令決不罷休。因為顏良文丑還有那兩個,都是袁紹的主力大將。而顏良文丑都是從祖上就跟著袁紹家族的。(四世三公不是那麼白叫的)幾輩人的交情,離間起來非常難。要知道,袁紹的毛病是優柔寡斷,但不是昏庸無能。要不然,袁紹也不會滅韓馥和公孫瓚了。我們說,一個能一手囊括青幽翼並四大州,成為當時天下最大的諸侯的人,能沒有兩把刷子?他之所以失敗,不是他無能。而是他的對手太強悍了。曹操,陶謙形容,那是五百年到一千年才出一個的奸雄。劉備,乃是當時最大的偽君子。碰到他們兩個。十個袁紹也不是對手呀。大家看,在碰到曹操以前,袁紹從沒敗過。碰到曹操。只能怪袁紹命苦好了。謝謝。
-
5 # 封啟宇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今天不淡水滸。看三國,三國時期是軍閥混戰的年代。人性險惡毒辣,如虎狼蛇蠍一般。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驍熊,打敗了呂布,收降了剩下的殘兵敗蔣。欲進攻河北袁紹,和袁紹兩軍對壘要展開一場摒殺。袁紹軍中有一員大蔣,名曰顏良武藝超群膽識過人永冠三軍。
曹操軍中好幾員大蔣,遇顏良搏殺,都被顏良斬殺於兩軍陣前。曹孟德觀看戰況,嚇的心驚膽戰,敦時荒了手腳六神無主。曹孟德心語言道此人,若歸順於我何愁天下不定。顏良乃袁紹軍中大蔣,加官進爵奉候拜相高官厚祿,應有盡有。在這說,當時袁紹勢力要比曹操強上百輩,顏良其能歸順曹孟德。
曹操身邊謀士進言到,此人若不能降伏,也不能留給袁紹耀武揚威。搬請關羽鬥殺顏良,曹操言道不可,我於關羽有言在先。立了戰功放他去找劉備,謀士言道劉備若在必去袁紹營中。關羽殺了顏良,袁紹必殺劉備為大蔣顏良報仇。要顏良殺了關羽劉備要為兄弟復仇,必殺袁紹。此乃一石二鳥之計。孟德聽吧的,頓失顏歡喜笑。
曹操與劉備搏殺,劉備兵敗和關羽走散。曹孟德維困關羽,關羽帶著劉備家小無乃之下。咱且留在曹操軍中,以帶日後與兄長劉備相見。
-
6 # 牧漁子
看似關羽為了報恩,曹操為了打仗,才有關羽出戰斬殺顏良一事。實則這裡面隱藏著一個曹操的陰謀。
當年溫酒斬華雄的時候,曹操已經對關羽的勇猛佩服的五體投地,早就想收入自己麾下。劉備徐州戰敗,關羽保護著兩位皇嫂,被曹軍圍困,曹操派張遼勸降,關羽土屯約三事,其中有一條無論在何時只要知道劉備的下落,馬上離開曹操去找劉備。連這一條都答應了,可見的曹操對關羽可是真愛呀。可是曹操心裡知道,像關羽這樣的忠義之士,想收服他的心該有多難。送女人,關羽不授。送金銀,關羽說只要劉備的俸祿就行。送赤兔馬,關羽說這馬跑得快,一有劉備的訊息,一夜之間就能到劉備身邊。曹操估計心都傷碎了,認定他和關羽之間擦不出火花的原因在於世上還有一個劉備。
並不是曹操不想收復顏良,而是曹操已經認真衡量過,他確實無法收復顏良。
第一、顏良是袁紹手下河北四庭柱的第一名將,這個地位不是當時的曹操手下的將軍能比的。關羽跟著屌絲劉備,都不願意追隨曹操,曹操哪有資訊拿自己那點兒家底兒去收復顏良。說白了,讓顏良投降曹操,恐怕曹操都不信。
第二、怎麼收復顏良?難道也讓張遼走一趟去勸降。勸降關羽是因為張遼和關羽是同鄉也是故交。這顏良連斬曹營數員大將,誰去送死。再說了,關羽當時是被圍困,顧及到兩位嫂嫂的安危才同意暫入曹營,顏良當時指揮大軍只想殺曹操各落花流水。
收降的可能性太小,那就幹掉他吧!誰去幹掉顏良呢?曹操開始耍心眼兒了。首先,他讓宋憲和魏續出馬。宋憲、魏續是兩個小人,原是呂布部下,當年他兩個為了求生,在白門樓趁呂布睡覺,偷偷綁了呂布先給曹操。曹操知道他倆是小人,但立了功又不能殺他們。否則,以後誰還跟你幹。但收容這種小人,讓曹操心裡不爽,更讓眾將瞧不起。正好,趁此機會,讓他們去試試顏良的武力值到底怎樣。曹操明明知道他們是去送死,這兩人也硬著頭皮去了,結果都知道,被顏良秒殺。之後身為曹營五子良將的徐晃出馬,戰二十回合也被打敗,撿了一條命跑了回來。這時候,曹操心裡開始醞釀一個陰謀。
劉備在袁紹營中,曹操早就知道了,只是大家都瞞著關羽。曹操讓關羽出戰顏良,可以一箭雙鵰。首先,關羽若殺顏良,定會激怒袁紹。曹操早就看透了袁紹的雞腸小肚,不成大器。袁紹定會遷怒於劉備,如果劉備被殺,關羽就沒有去處了,定會立誓為劉備報仇,報仇不能單幹呀!正好曹操時袁紹的敵人,所以跟著曹操乾的機率可就大多了。其次,如果關羽打不過顏良,被顏良殺了,你說劉備還會跟著袁紹幹嗎?及時不來投奔曹操,估計也會帶著自己的人遠走高飛,否則,這桃園之情不顧,豈不遭天下人的口舌?以後誰還敢跟著你幹。
所以呀!曹操斷事,絕不留於表面,看似合情合理,實則詭計多端!口口聲聲拿顏良說事兒,真真切切為關羽操心。
-
7 # 手機使用者畫龍點睛
兩軍對陣,曹操已明顯落下風,自顧不暇,形勢嚴峻,曹操能用什麼計謀收服顏良。
顏良為河北名將,袁紹帳下第一大將,有萬夫不擋之勇。官渡之戰是袁紹的先鋒官,攻擊銳利,一馬當先。陣前連斬曹操數將,徐晃上去僅打了二十多個回合敗下陣來。曹操暗暗佩服,將帥們人心浮動,誰也不敢上前。
顏良連喊數聲,鴉雀無聲,無人應戰,顏良哈哈大笑。
此時英雄關羽站了出來,跨下赤兔馬,手提青龍偃月刀,衝向敵陣,快似勁風,疾如閃電,直取顏良,說是遲,那是快,只見銀光一閃,手起刀落,顏良人頭落地。
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唯關羽關雲長耳!!
-
8 # 羽書遲
顏良是袁紹的王牌將領,與文丑齊名,曹操從來沒有想到要收降顏良。原因在於:
一、袁紹實力遠強於曹操,曹操想的是多殺袁紹軍隊,哪裡敢奢望去收降袁軍將領。
二、顏良依仗袁紹強大的實力,並不把曹操放在眼裡。曹操憋了一口氣想除掉顏良,根本就不可能去收降他。
三、顏良絕對忠於袁紹,根本不可能投降曹操,曹操的立意就是殺掉他。
曹操與顏良的對戰是官渡之戰前的熱身戰,由於曹操實力遠不及袁紹,他更寄希望於斬殺顏良打擊袁紹軍隊計程車氣。
所以曹操讓關羽斬顏良,而不是去收降他。
-
9 # 王術伍
顏良,文丑乃袁紹愛將,當時袁紹勢大,曹操用計也收服不了顏良。他將不敵顏良,曹操不得已聽謀士建議才頒請雲長上陣,關羽斬之。
-
10 # 興海亭
顏良是袁紹心腹愛將,哪能見一個愛一個,比如張飛,曹操從來不打主意招降。叫關羽殺顏良,等於叫關羽交“投名狀”。說不定曹操已有情報劉備在袁紹處。這樣正好離間劉關二人。
-
11 # 傳說中的勇者傳說
用計謀收降人,一般是實力或能力讓對方認可,對方在兩可之間,可以用返間計收降,或者是大勢所趨。初到官渡袁紹部隊勢氣很旺,在沒有吃過敗仗的情況下,收降敵方將領很不容易。
-
12 # 使用者7489047083528
顏良是袁紹手下部將與文丑是袁紹左膀右臂做戰勇猛頑強聞名遐邇,袁紹派毅良領兵出戰曹營駐地白馬手下參議獻言毅良雖勇但好爭強好勝性急如焦似火不可單獨偏用,袁紹固執己見不為所動以顏良非等閒之輩區區曹操幾個遊將何足掛齒不以為然的確低估各自的實力錯失一良將。白馬受危曹操領兵出戰參謀建言先虛攻袁紹後方延津吸引袁紹主力再派輕騎偷襲白馬旳顏良袁紹果然中計奏效由於顏良防奮不當蒼促應戰左衝右殺連破曹操幾員大將讓曹操不盛感嘆顏良威風凜凜氣勢奪人又恨又愛無奈派關羽出戰雙方都乃軍大將負一方水土職責在肩都不甘屈人之下大戰幾百回合,關羽獲勝。曹操與袁紹水火不相容彼此情況並完全瞭解掌握更無聯絡往來用計反弄巧成拙一個小的失誤將影響整個戰局,大將交戰,瞬息萬變一招不慎滿盤皆輸一切都不確定誰能輕敵自傲在這千軍萬馬陣前分秒都是成敗旳關鍵,為了全域性勝利只能出此下策。
回覆列表
戰時收服敵將幾乎是不可能的,小說中較為常見,但現實情況中極難。
顏良是袁紹的頭號大將,史書《三國志》記載,荀彧評價他“勇冠三軍”,可見顏良是和平時期難以策反的。
那麼關羽斬顏良發生的什麼時期呢?
官渡之戰時,“紹(袁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也就是說,這個時候顏良已經統帥大軍把白馬城圍住了,佔據了戰場的優勢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是很難用計謀降伏他的。
不能短時間內降伏顏良,但白馬情勢危急,必須要救援,於是只能擊敗顏良來解白馬之圍。
於是曹操派遣張遼和關羽為先鋒前去對抗顏良。史書《三國志》記載,顏良之死是三個人的功勞:其一荀攸,負責“畫策”,也就是謀劃;其二張遼,負責統兵;其三關羽,負責戰術中的重中之重,“斬首”行動。於是便有了歷史上最令人神往的武將壯舉:關羽刺顏良。
《三國志•關羽傳》:“羽望見顏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擋者,遂解白馬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