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邀星醉月99
-
2 # 中孚鑑
長平之戰,秦趙兩國雙方投入百萬之眾,秦國主將是白起,趙國主將是廉頗,他們兩個人都是當時名將,一個善攻,一個善守。所以長平之戰開始的時候是處於相持階段。
秦國為了能打贏這場戰爭,不僅武將軍事上精心謀劃,同時又有文官在側面輔助,最後秦國使用反間計,離間廉頗和趙國朝廷的關係,最終導致趙國臨陣換將,用趙括代替廉頗。
趙括雖然熟讀兵法、兵法理論造詣很高,但是主要的卻缺乏臨陣經驗,最終導致趙國戰事失利,幾十萬趙軍投降秦軍,之後幾十萬趙軍又被坑殺。
白起之所以坑殺趙軍。在當時對於秦國來說,也是最有利的辦法,白起身為主將,一要為秦國利益考慮,二要擔負這個坑殺趙軍的責任。即使換成別人也未必能有比這好的方法。
趙國雖在長平之戰中失敗,但卻沒有亡國,所以投降秦軍的幾十萬趙軍就有回去的願望和念想。若不坑殺這幾十萬趙軍,對秦國就是個威脅。
第一,這幾十萬趙軍,若要放回趙國,這無疑是白白的給了趙軍幾十萬大軍,這些投降計程車兵雖然在長平之戰中失敗,但卻是趙國的精銳。要是放回去,那就意味著秦國只不過是名義上打了勝仗,但是趙國主力還是存在。
所以,秦國是不能讓他們回趙國的。
第二,這些降兵不能放回去,但如果帶到秦國本土,這威脅更大,如果這幾十萬趙軍一旦反叛譁變,這無疑是秦國有致命的打擊。
所以秦國也不願意把他們帶會秦國。
最後只能除去這些降兵,白起身為秦軍主將,他也只能擔負起殺將之名。
-
3 # 暖月遇佳人
你好,不請自來
我們首先來看白起這個人
白起用兵非同常人,據史書記載其用兵達到了面面俱到的地步,把戰鬥雙方軍事力量,政治態勢,綜合國力考慮的淋漓盡致
也就是說當敵方將領還在考慮一城異地得失的時候,白起已經看到了對手國家的覆滅
我們在來看一下當時的政治形態
當時的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國力空前強盛,而當時的趙國經過胡服騎射之後國力也是非同一般
於是因為上黨之爭,戰爭拉開了帷幕
戰爭的前期,趙國佈下三道防線,是廉頗為將,廉頗可是和白起一起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的,只不過都是第一,廉頗倒數第一
說實話,廉頗真不是蓋的。
看準白起勞師襲遠,必定氣勢不能長久,而且戰線太長,長久下去糧草肯定不能堅持
事實上這麼做也是對的,戰爭打了三年,白起損兵折將,
但是這時候坑爹的事情發生了
趙國糧草不夠了
我的天?大家都知道,攻城方的消耗是要遠遠大於守城方的,趙國當時可是除了秦國之外國力最強的。這也間接說明了秦國的強大
這個時候,趙王無奈,前線45萬人(秦軍數量不詳)幾乎是趙國所有的青壯年了,
沒辦法,換下來廉頗,趙括為將
後來大家都知道了
趙國40萬人當了俘虜,喜歡軍事的朋友都知道,用俘虜對戰其母國是大忌,很有可能譁變,而且戰肌稍縱即逝,沒有時間去消化俘虜,所以白起幹了一件慘無人道的事
把四十萬降卒坑殺了,只放走了200多
-
4 # 大秦鐵鷹劍士
我從來不認為現代人的智慧高於古人,因此如果我是白起,我也會選擇把趙國二十萬降卒一體坑殺。坑殺趙國降軍,在當時的條件下是秦國的最佳選擇,雖千萬人,吾往矣!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戰國時的戰爭早就不是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了,既決勝負,亦判生死;戰國的戰爭是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手段,進而達到滅國統一的目的。秦趙兩國有共同的祖先,都是驍勇善戰之國,秦趙長平之戰的表象是爭奪上黨,實質則是爭奪天下霸權——秦敗則趙國統一天下,趙敗則秦國統一天下!因此這是一場國運之戰,是一場生死之戰。
回到戰後來說,面對二十多萬趙國降卒,如何處理呢?秦趙在長平之戰中,消耗都十分巨大,秦國是沒有糧食養這麼多降兵的,放回趙國則失去了長平之戰的意義。將趙國降卒安置到秦國腹地,這不幾百人而是二十多萬精壯男人,他們必然會生亂。人的慾望是無窮的,將死之時求生;生存好後求溫飽;溫飽之後求淫慾;滿足不了他們,必然會生出動亂!活人的慾望永遠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會越提越多,只有死人不會提要求。
所以只能以戰場之法將他們全部處死,也就是當他們沒有投降,敵我還在交戰狀態,以戰爭狀態為名將他們全部殺死。儘管白起揹負了殺降罵名,但是他為天下的早日統一做出了貢獻。我們試想這二十萬趙軍全部回趙國,那麼秦國的統一之路會延長二十年以上,這二十年中列國相互攻伐,死的人將會遠遠超過二十萬人!
救一人而死萬人,殺萬人而救天下,孰輕孰重,諸君自度之!
-
5 # 平沙趣說歷史
還能怎樣?懷著人道主義精神把他們都放回去嗎?以當時的情況而定,白起其實沒有太多的選擇!
長平之戰,是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秦趙血拼,但需要注意,旁邊還有一個楚國在觀望,其餘四國也在搖擺。
秦國最終贏得了這場戰爭,但是冷兵器時代很難有所謂絕對碾壓,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趙國敗了,秦國也是慘勝,傷亡慘重,糧草不繼,這時候,這幾十萬戰俘就很難辦了。
要說帶回秦國,那不可能,糧草不夠不說,帶著幾十萬趙華人遠離家鄉,他們不會思鄉?不會胡思亂想?再經人一鼓動,很容易引起騷亂,即便他們已經放下了武器,但是秦軍的人數並不比他們多多少,一旦打起來的話,傷亡必然很大,這是白起不願意看到的。
那將他們放回趙國?幾十萬男丁,還是上過戰場的男丁,一旦回去,自然又是趙國軍隊了。這樣一來,秦軍打贏了也沒多大戰果,趙國未傷根本,秦國仍有勁敵。
出於種種考慮,白起最終選擇了殺!
對於殺降一事,白起並不是堅定不移的,在臨死前,他說:“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但又有什麼辦法呢?
-
6 # 王斌兔斯基
史學大師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曾寫到:(讀歷史)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祖先有一點敬佩和尊崇,請不要隨意質疑我們祖先做出的判斷。要知道能在億萬人中脫穎而出並青史留名的人物,他們都一舉一動必然有著足夠的根據。更何況能被歷史記載的那些大事件,其中涉及的人與事紛繁複雜,不是我們後人可以直面琢磨的。
因此,如果我們是武安君白起,我們能做的也只有坑殺降卒。
理由有以下幾點:
其一,削弱趙國國力。
要知道三十萬青壯年軍人,還是經歷了戰事的老兵,如果被趙國再次驅使起來對抗秦國,那將是秦國的災難。
需要知道即便後人再怎麼批評趙括紙上談兵,但也詳細的記下了趙軍在糧盡援絕46日之後,趙括仍能夠號召“出銳卒自搏戰”,以至於“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
也就是說能混成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不是那麼戰五渣的。而趙國士兵雖然投降了,也不是等著秦軍去砍腦袋的。一旦秦軍顯出一點點頹勢,那秦軍照樣得落得一個死無葬身之地。
其二,雖然戰場之上秦軍贏了,可是上黨地區並沒有併入秦國。
大家可能不知道,當時的主戰場上黨地區本身是人家南韓的,南韓覺得守不住秦軍的入侵,就放棄了上黨地區的統治。
上黨地區的人們決定既然南韓不保護我們,那我們就投靠趙國吧。於是秦趙就在上黨地區開始大戰。這也就是為啥秦趙兩國要死磕的原因。
而這也造成了秦國與趙國都不是主場作戰,對於秦國來講,上黨地區的人們更是潛在的敵人。而且關鍵的是,長平之戰之後,秦國內部政治動盪,上黨地區統治權也沒被秦國掌握。
說白了,秦國廢了這麼大力氣,要是沒有長平之戰的斬首,秦國可以說是屁都沒獲得。沒辦法從佔領區掠奪補給。
其三,當時秦國連一點點糧草都沒了。
要知道趙軍之所以投降,是因為餓了四十多天。開始還是殺馬吃,後來都人吃人了。趙軍餓的不行了,又不能突圍,才決定的投降。
可是,投降後,秦軍發現自己也沒糧食供給這些投降的趙軍啊!要知道當時秦王為了供給秦軍的糧食,甚至下令河內郡的所有人只要支援長平之戰,都授爵位。可見秦軍窘迫到了何等地步。
而趙軍投降的就有三十萬,這些人一天得吃多少糧草啊?所以,白起坑殺這些趙國士兵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啊。
因此,如果我們自己是白起,卻解決不了糧草問題,也沒辦法一舉滅趙,最好的辦法也只有坑殺這三十萬趙國士兵了。
-
7 # 使用者94738516596
說實話就當時來說確實是沒有一個好的辦法來處置這數十萬的降卒。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人太多了,當時趙國降卒至少是超過二十萬的。這麼多人不管放到任何地點,任何時代都是很難解決的一個問題。所以說殺,是最好的選擇,現在想到長平之戰首先就是想到白起坑殺了趙國降卒,但是不得不說白起本來就是為了秦昭襄王背鍋的,雖然他沒有直接下令讓白起坑殺趙軍,但是秦昭襄王的所作所為,都是下令白起坑殺這數十萬人 。
這數十萬人註定就是死,不投降死戰到底也是死,投降了還是死。
其實到了戰國後期,秦國的目標不再是爭霸,而是統一,那麼就要逐一滅國。那麼最直接最好的辦法就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要知道坑殺了這數十萬人至少可以讓趙國數年之內是無法恢復的。
如果放了那就承認長平三年就白打了。壓回秦國更不可能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要知道冷兵器時代,看守兩三個人就需要一個人,這數十萬大軍,需要多少秦軍來看守。而且一旦秦軍東出,這幾十萬人一旦有異樣,秦國引以為傲的函谷關也就不攻自破了,因為敵人已經在家裡了。
而且這時候不管是秦國還是趙國糧草奇缺,無法供養這麼多人。
所以這些人留也不是,放也不是,那麼只有一個選擇了,殺!
回覆列表
白起長平一戰坑殺趙軍四十萬,一生征戰無數,具有關人士總結白起一生殺敵一百二十多萬,被後人稱為人屠白起,在冷兵器時代,人就是戰鬥力就是武器,不像現在只要把敵人武器繳獲,對方就基本喪失了戰鬥力,但那個時代不行,那個時代只要有人,就有戰鬥力,所以不殺終將是禍患,白起做的沒錯,不要以現代的眼光去評價古代的人和事,白起在當時就是戰神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