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大秦鐵鷹劍士

    韓信是秦末漢初典型計程車子,只不過他不是儒家士子而是兵家士子而已。在韓信心中,他一方面想“國士無雙”;另一方面他又想裂土分疆成為一方諸侯。這種兩種思想在他腦中不斷的衝突往來,最終導致了韓信當斷不斷,既沒有成為兵家名士、大漢忠臣,又沒有成為傳之數代的諸侯世家。

    秦末漢初分封建國,成為一方諸侯是十分流行的思潮,皇室子弟,功勳集團都想成為諸侯。秦漢時期的諸侯並不是後世王公,那時的諸侯是一國之主,他們臣服於天子;當然諸侯實力強大了也可以推翻天子自己當天子。韓信就想如姜太公那樣,成為齊國的國君,建立一個可以傳之百代的齊國。他不僅要成為兵家名士,還要成為一位開國之君,理想十分豐滿!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認為天下戰亂不休,百姓兵連禍結的原因在於有諸侯王,因為諸侯王們都不安份守已,都想兼併別人壯大自己,當實力足夠時就取代天子。因此秦始皇廢除了諸侯分封制,改為郡縣制,各地方長官由中央任命,並定期調換與升遷。劉邦建立大漢後,他當然不想將國家分為許多小國家,以免江山不姓劉;就算要封小國家,那這些小國家王族還是得為劉姓。

    韓信並非出生於諸侯世家,他只是一個落沒的貴族,在兵荒馬亂之中想憑自己的實力打下一片天下。在項羽軍中,韓信並不受重用,僅僅是一個執戟郎中;到了劉邦那裡,他才成為三軍統帥,才能發揮所學,建功立業。因此韓信對於劉邦而言,就像商鞅對秦孝公一樣重要不可代替。劉邦可以給韓信封王,但是不能給韓信裂土分疆,這是劉邦向秦始皇學的,他要推行郡縣制。

    韓信在實力足夠的時候,完全可以據齊國而自立,但是韓信在那時講道德,重情義,他認為叛漢自立是不對,會對他的道德產生瑕疵。韓信想兩全其美,也就是幫助劉邦打天下,然後劉邦像周武王封姜太公一樣將齊國封給他韓信,這樣既得實利又不損名節。但是世上那有這樣的好事,要成大功就不能要小仁,要成就大名就不能貪求實利!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可以雙失,韓信就是魚和熊掌想兼得,最終一樣都沒有得到,還丟了性命。

  • 2 # 汜水之陽

    現在網上有種觀點非常流行。認為是韓信成就了劉邦,實際上呢?在韓信加入劉邦陣營的時候,劉邦已經是漢王了,反攻三秦也是劉邦親自指揮的,劉邦讓夏侯嬰駕車親自帶頭衝鋒,斬殺章邯軍十數人,於陳倉好歭兩次大破章邯,挾此威勢迫降其餘兩秦王和關東兩個王擊敗項羽所立的韓王鄭昌,並劫持五國軍隊進攻彭城。劉邦彭城敗退以後,找尋家人,只找到孝惠帝劉盈,將其帶回關中以後,立為太子,並水淹廢丘,章邯城破自刎。也就是說,沒有韓信,劉邦也是全有關中舊秦所有的領土,也就是關中王。(秦王)而韓信?沒有劉邦的提拔,他也是歷史上輕如塵埃的人物,東方朔曾無限哀嘆的說用之則為龍,不用則為蟲。他只能在史書滑稽列傳裡留下名字和生平。

    灌嬰夏侯嬰樊噲等人的列傳裡,太史公感慨說:吾適豐沛,問其遺老,觀故蕭、曹、樊噲、滕公之家,及其素,異哉所聞!方其鼓刀屠狗賣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垂名漢廷,德流子孫哉?餘與他廣通,為言高祖功臣之興時若此雲。”

    韓信這支飛蟲,只能附在劉邦這匹千里馬的尾巴上,才能到達他自己永遠無法到達的地界(地位、功業)

  • 3 # 陽明新學

    縱觀韓信一生,除了後來被貶為淮陰侯在家閒居,與陳豨共同謀反外,在其他時間段裡是忠心耿耿地位劉邦賣命。即使具備與劉邦抗衡甚至超出的實力情況下,也沒有想自立的想法。

    在攻下齊國後,上書劉邦說願意當過假齊王鎮齊地,剛開始劉邦是大怒的,認為這是在要挾,在張良、陳平的提醒下,劉邦說要當就當個真的齊王,當個假的幹什麼。於是派張良前往封韓信為齊王,其實這個時候劉邦自己也才是個漢王。在這個時候韓信是有資本自立的,他所掌握的兵力可以左右影響漢楚相爭的局勢的。

    齊人蒯通是這樣勸韓信的:聽說勇略震主的臣子一般都會有生命危險,而功蓋天下的人則是沒有賞賜的,這兩樣你都具備,所以你很危險了。這是在項羽派武涉來勸說韓信自立後蒯通也來勸說的話。

    但是韓信認為漢王對他很厚待,沒有劉邦的厚待和提拔,他也很難達到現在的成就,每次出行都讓我一起乘他的車,給我穿他穿的衣服,還給我他準備吃的東西,言聽計用,還給予我上將軍印,我怎麼能背叛他呢?蒯通勸了韓信多次叛劉邦自立,但韓信認為自己對劉邦一片赤誠,功勞有多,想來劉邦也不會奪掉他的齊王。

    他想多了,被封了齊王后手下的兵也被劉邦調走了。滅了項羽劉備取得了天下當上了皇帝,先是把韓信從齊王變為楚王,在鍾離味在韓信這裡逃難被逼自殺後,劉邦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韓信抓了,貶為淮陰侯。自此一代軍神閒居在家。可能閒居太無所事事了,居然腦袋抽風與陳豨謀反,被家中舍人告發事洩,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被蕭何誆進宮,從而被呂后斬於長樂鍾室。

    韓信是一代軍神,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欠缺政治謀略,缺乏政治頭腦,身邊也缺乏謀士,更是自己沒有政治野心,也低估了劉邦的無恥和厚黑。

    哎,自到身死前才後悔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惜乎其死於婦人之手。

  • 4 # 流浪的歷史

    在劉邦和項羽僵持不下的時候,韓信奪得了齊地,他也就成為了打破楚漢之爭平衡的關鍵人物,但是當劉邦眼巴巴的等待著韓信前來支援時,韓信卻擁兵不動,反而寄了一封請求冊封的書信給劉邦,這可把劉邦氣得破口大罵,但到了後來,韓信仍然甘心為劉邦賣命,在他的心中,對天下局勢究竟又怎樣的想法呢?

    冊封齊王

    在秦朝以前,天下都是分封制,天子是地位最高的,其下有著諸多諸侯國,這些諸侯臣服於天子,但又是完全獨立的小王國。秦朝被滅亡後,項羽開起了歷史的倒車,他放棄了秦始皇的中央集權國家制度,反而玩起了以前的分封制,大肆分封天下,自封為西楚霸王!

    也就是說,項羽封的這些諸侯,在名義上是和他自己一個等級的,這就是項羽的不智之處,但這樣的分封也利於天下諸侯心甘情願的接受,在那個時候,分封制仍然是主流。而韓信的想法也很簡單,我連滅魏、代、趙、燕、齊五國,立下了巨大的功勞,封個王不過分吧!

    韓信就給劉邦寫信了,他告訴劉邦,齊國的老百姓都很奸詐,他們的地盤又很大,你要是不封我個“假齊王”,怕是鎮不住這幫刁民啊!劉邦看到這封信肺都要氣炸了,他在那裡被項羽打得半死不活的,就等著韓信來救命呢,結果韓信按兵不動,反而求功勞來了。

    劉邦對著韓信的使者就是一頓痛罵,怎麼罵得爽怎麼罵,顯然,劉邦已經被憤怒衝昏了頭腦,但是在劉邦的左右,卻還有著兩個腦子非常清醒的人張良和陳平。這兩個人都是漢初非常有名的謀士,對於天下的局勢看得非常透徹,在劉邦大發脾氣的時候,他們已經看穿了一切。

    當時天下局勢是怎麼樣的呢?劉邦和項羽在滎陽僵持不下,誰也奈何不了誰,而韓信一個人在齊地沒有對手。劉邦擁兵二十萬,項羽擁兵十萬,韓信擁兵三十萬!這個時候,韓信已經是天下間最大的勢力,他幫誰,誰就可以取得天下,就算是他要自立為王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但劉邦還把韓信當成自己的小弟。

    張良和陳平很著急啊,劉邦這麼罵下去,要是把韓信搞得叛變了怎麼辦啊?他們兩個就一人一腳踩在劉邦腳上,然後用悄悄話把當前的局勢給劉邦說了一遍,劉邦就明白了,現在,他得罪不起韓信!但是剛才罵人家的使者罵得起勁呢,突然之間你又說韓信的好話,這不是把使者當傻子嗎?

    不得不說,劉邦的腦子轉得非常快,他就繼續罵韓信,使勁罵,但是罵得內容變了,從最開始單純的辱罵變成有內容的罵,“男子漢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齊王,做個假齊王有什麼用?真是沒志氣”,就這樣罵著,劉邦就給自己找到了個臺階下,直接封韓信為齊王,然後讓使者趕緊回去讓韓信帶兵來救援。

    甘為小弟

    項羽對於韓信破齊的事情非常震驚,他的大將龍且和二十萬軍隊全部被韓信葬送在了齊國,史書上記載,項羽害怕了。在項羽多年的行軍生涯中,遇到有人反對自己,殺了便是,西楚霸王沒有對別人妥協的意願,但是此刻,他真的害怕了。

    項羽第一次派出了說客,他不再試圖以絕對的軍事力量壓制對手,而是希望透過外交手段來說服韓信中立,不參與楚漢之爭。韓信和劉邦分別在項羽的北方個南方,而且韓信的齊地距離項羽的都城很近,把控住了項羽的糧道,談和確實是一個最好的辦法了。

    這個代表項羽出使韓信的說客叫做武涉,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說客,因為他的每一句話都直指要害,但凡韓信有一些政治頭腦,武涉的說法都可以打動他,武涉一共對韓信說了四點,針針見血,講得非常正確。

    武涉先對韓信說,漢王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他不可能容忍異姓王,你看魏、代、趙、燕、齊,一個個都被滅了,你以為漢王真的會讓你做齊王嗎?再然後,漢王是一個不值得相信的人,項王放過了他很多次,但他每次一喘過氣來就繼續和項王作對,這樣的人說的話能有可信度嗎?

    第三點,是武涉說的最為透徹的一點,你韓信是因為項王的存在而存在,劉邦容得下你,是因為他需要你的力量攻打項王,如果項王死了,你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你必死無疑。現在你最好的做法就是三分天下而王之,可以說,武涉的最後一個建議是非常中肯的,韓信如果自立為王很可能成為劉邦項羽鷸蚌相爭後得利的那個漁翁。

    韓信手下的一個叫做蒯通的謀士和武涉意見一致,都認為韓信應該兩不相幫,趁機奪取天下。但是韓信拒絕了,為什麼呢?韓信給出了他自己的理由,他說,我以前在項王手下,只是個看大門的,永無出頭之日,而漢王信任我,給我馬車,給我衣服,更是將大軍毫無保留的交給我指揮,我韓信能有今天,可以說都是漢王給我的,我決不可能做這種背信棄義之士。

    劉邦是一個政治家,但韓信只是一個軍事家,他從來沒有想過爭奪天下,他只想施展自己所學,一展抱負,在項王的手下,他只是一個無用的小兵,但在漢王的手下,他是統帥數十萬大軍的大將軍,漢王對他有恩,所以他願意為漢王拋頭顱灑熱血,他只希望在漢王成為天子後,自己仍是追隨在漢王身後的一個小小諸侯王。

    所以武涉、蒯通說得非常透徹,但韓信還是拒絕了他們的提議。唉,士為知己者死,這就是道義啊,可惜劉邦不通道義,一代兵仙韓信會在數年以後為他那時的決定付出代價,可惜,可惜!

  • 5 # 南朝居士

    就像一個打工的,老闆看中他了,覺得是個人才,讓他做銷售部經理,幾年後,銷售經理覺得公司的業績都是他做出來的,逼老闆給好處,不然就單幹,老闆迫於壓力給了,但是,等老闆緩過神來,就收拾他了。

    很多銷售經理都覺得自己是最大功臣,如果公司沒有自己,馬上就垮了,如果自己自立門戶,以前的那些客戶還會跟著自己。

    但是,他忘了,客戶大多數是跟著公司的,他只是公司代表,客戶才給他面子,並不是跟他私交好,如果自立門戶,死的是大多數。

    他能做好業績,一方面是自己能力出眾,另一方面是公司為他做好了其他方面的東西,比如商品、後勤、售後、資金、市場調研、客戶資訊等,

    他只是挖礦的,是公司給他把礦找好了,他只負責挖就行了,而如果自己單幹,是需要找礦的。

    韓信顯然沒搞清楚情況,如果他真有本事,秦末像劉邦這樣的諸侯,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但是他一直在找人投靠,希望遇到賞識,而沒有自己拉桿子打天下,說明他不具備那個能力。

    在依靠劉邦的資源取得幾次升級後,就忘乎所以,覺得可以跟劉邦談條件了,逼劉邦封齊王。

    韓信本身就是劉邦的小弟,沒有劉邦,韓信什麼都不是,可能老死山林,一輩子埋沒了,

    是劉邦給了他機會,從一個底層人,提拔成丞相、大將軍,讓他帶兵出關打天下的。

    劉邦給他提供軍隊、武將、後勤、糧草、兵器、裝備、情報、戰略藍圖,甚至盟友都給他提供了,他是依靠劉邦提供給他的東西,才打勝仗的,並不是他個人能力出眾。

    當他做了齊王,就能不給劉邦當小弟嗎?顯然不能,劉邦有能力封他為齊王,就有能力把他的齊王給廢了,他手底的武將基本都是劉邦的嫡系,拿劉邦的軍隊造劉邦的反,那是很困難的。

    韓信是武將,充其量是個軍閥化的武將,並不是軍閥,還沒有自成體系,劉邦分封時,該封他為楚王,他就只能去楚國了。

    楚漢戰爭後期,劉邦雖為漢王,看似跟其它諸侯王平級的,但是,劉邦這個漢王,顯然是這個諸侯聯盟的首領了,何況韓信的齊王還是劉邦封的,他能反劉邦?

  • 6 # 鵬程好物分享

    劉邦對韓信太好了,所以韓信才如此的忠於劉邦

    韓信對劉邦的感情可以說是士為知己者死

    韓信,在項羽那裡的時候只是一個看門的,到了劉邦這裡之後開始的時候是個管理糧餉的官!後來韓信就結識了蕭何,然後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這次故事之後,在蕭何再三舉薦之下,韓信被封為大將軍,這是非常難得的!要知道大將軍是劉邦的軍事總指揮,劉邦大了那麼久的仗,手下的將軍很多,大勝仗的將軍也有不少,有威望的也有不少,能夠讓一個沒有任何功勞的毛頭小子直接的做成大將軍,這個要有多大的魄力才能做到,真的是太難了!

    韓信對劉邦的感激之情也是非常大的,而且劉邦會用情感動手下,劉邦就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給韓信穿過,這是非常大的一種信任和恩遇,所以韓信才會說漢王解衣衣我,他是非常感激劉邦對他的知遇之恩的!

    所以他才會在項羽和蒯通勸他投靠項羽和自立的時候堅定自己忠於劉邦的立場,不背叛劉邦!

    在他的功勞越來越大的時候,打下了魏國、趙國和齊國的時候他才提出了要封為假齊王的要求,其實也是合理要求,只不過這個時候劉邦正在非常為難的時候,這個時候就好像在威脅劉邦,劉邦是受不了的,才有的發怒,才有了陳平和張良的提醒,劉邦急智的說出:“他媽的沒出息,要做就做真齊王,做什麼假齊王呢?”然後就封韓信為齊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許昕戰東京已經確定了嗎?您支援許昕東京奧運會身兼三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