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車讀書
-
2 # 職場再出發
“銷售銷售,日漸消瘦,過了三十,不如豬狗!”
十餘年的培訓生涯中,我的學員裡有大量的銷售人員,而且很多都是三十以上的“老銷售”,上面這幾句話就是我對這些學員的寫照!
老銷售“無言的結局”這些“老銷售”,其實業務能力都是很強的,人情世故也是很懂的,做事一般都是滴水不漏的,對公司都是忠心耿耿的。但一旦過了三十歲沒升管理崗位的話,上面這些就都沒用了!為啥呢?
1、因為公司都要“提升效率”:
說白了就是越來越多的公司喜歡作PPT呀,寫報告呀,做秀呀等等,老銷售一般都是實幹家,在這些方面通常都比較欠缺,而年輕銷售玩什麼PPT呀,報告呀,作秀呀,會議年會出節目呀,搞活動呀一套套的。
2、領導都喜歡“能力強”的人:
啥叫能力強,老銷售一般都老實的以為完成任務就是能力強了(這也是老銷售一直得不到升職的原因之一),其實人家領導喜歡的是“自己人”,換句話說就是“自己招的人”或者“自己帶的人”,你老銷售都幹這麼久了,領導一般都認為是老油條,能力再強,也不想重用你!
3、領導不喜歡“同屆”的下屬:
銷售一旦過了三十歲,成了老銷售,一個尷尬的局面就出現了,那就是原來自己的同事,甚至比自己來的晚的同事,突然成了自己的領導。其實人家領導也很尷尬。在這種情況下,老銷售自然得不到重要,不但得不到重要,估計還會處處不如意。
4、“可替代”與“養家”的兩難:
其實一線銷售工作,除了極其複雜的管理大經銷商的,或者和大的工程專案對接的,基本年輕人來,了幹個一兩年,都能快速上手。老銷售其實很容易被替代,但因為年過三十,上有老下有小,又不敢辭職,這就尷尬了!
老銷售“最佳的結局”因為做了十多年的培訓,而且和很多學員關係還不錯,我看到的老銷售破局之法大概有這麼幾種:
1、跟“前領導”去別的公司:
這幾乎是最常見的了,就是老銷售基本都跟過好幾個領導,肯定有一兩個領導能力強的,後來辭職去了別的公司,然後等他們發達了想招“自己人”的時候,老銷售的機會就來了,這是最常見的。
2、自己跳槽去了同行業公司:
這樣的老銷售也不少,在自己這家公司耗了這麼多年,再耗下去也沒機會了,就果斷跳槽去同行業公司,老銷售因為行業經驗極其豐富,客戶資源相當深厚,很多小一些的同行業公司還是很喜歡的,跳過去就可以升職加薪,這樣直接就進入管理崗位了!
3、自己折騰點東西
老銷售因為工作駕輕就熟,又懂如何應付領導;這樣老銷售的業餘時間就會相當多,因此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自己折騰點東西,我見過的有開飯店的、有合夥做批發的、有搞中介的、有在同行業吃回扣的、有自己暗地裡做經銷商的,等等。也不錯!
4、積極學習,等待時來運轉
有一個老銷售,在基層幹了將近十年了,能力不錯但非常老實!他們省有一年出問題,省經理和很多精英銷售都被幹掉了,實在沒人用,他就順理成章的代理了省經理,結果一上任才發現,能力實在太強悍了,基本上啥都懂,管理能力呱呱叫!原來人家暗地裡把這個省早弄透了! 老銷售想在本公司升職,非常困難,確實非常依靠運氣!
5、轉行!
人挪死樹挪活,也有不少老銷售,跳出本行業,開始了新的行業,我們公司有個銷售都45了,被公司幹掉後,自己去了保險公司(我們公司和保險沒有一點關係,他這算很大的跨行了),兩年竟然成了帶幾百人團隊的大銷售經理,車子房子全換了。
我的建議是:
老銷售是時候看一些雞湯文了,增加增加自己的活力,做好隨時被公司裁掉的準備,同時做好隨時開啟更美好更成功的的新生活的準備!畢竟三十歲四十歲還是青年嘛!
銷售本身就是一件富有挑戰的工作,到了30歲之後,你依然在做銷售,會發現面臨很多問題:1、年輕人前赴後繼的湧入;2、來自己家庭的負擔;3、工作瓶頸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讓你會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會讓你懷疑自己的職業,又沒有足夠的勇氣換行業。以上,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回覆列表
去年2月,華為副董事長兼輪值CEO徐直軍對媒體說:超過34歲的員工,還不是公司骨幹,可能被清除出去。這番話引起了軒然大波。
徐直軍後來解釋說,華為只是讓貢獻低於成本的員工離開,但這跟年齡沒有關係。他認為超過34歲的員工,可以專業領域真正獨立工作,或是成為帶團隊的中堅骨幹。
如果你到34歲這個年齡,還不具備獨擋一面的能力,還不可以帶領團隊做專案,那麼離開公司以後,你都很難滿足自己想要的生活。
1
俗話說“三十而立”,但現實生活中,人到中年,事業未“立”,生活尤“惑”的情況大有人在。很多公司明文規定不要35歲以上的員工,考公務員,35歲也是個截止點。
“人到中年,不如狗。”這句話聽起來很刺耳吧,卻是殘酷現實中常見的心態。其實何止中年,本該全力衝刺的30歲們和本該野蠻生長的20歲們,在這個焦慮滿滿的時代都紛紛跪倒在壓力面前。
想拼一拼,卻懷疑是不是為時已晚;想闖一闖,卻有一個忌憚命運高昂成本的老靈魂。老實說,相比“如何實現財務自由”,我們更需要了解的其實是“怎樣賦予自己突破的勇氣和決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選擇的機會成本也在上升。很多人一面嚮往透過轉行、換環境來實現成長跨越,一面又在選擇失誤的高昂成本面前止步不前。
大多數時候,我們對未來的焦慮源自面對不確定性時的不自信。逃避、推脫是最本能最容易的選擇,同時也是最能磨掉一個人自信的方法。
2
“你所謂的焦慮,不過是對未來的恐懼”
“我們身體中蘊含著一種真正的實力,就是任何時候都能從頭再來的能力。”講這句話的,是一位30歲之前顛沛流離、30歲之後逆襲成神的男人,他就是日本知名媒體網站TABILABO的青年董事長——久志尚太郎。他口中的“從頭再來”四個字,源自他自己的的血淚史。
他的人生經過很多次的重啟:20歲進入戴爾公司成為銷售員,做到了頂級水平,卻因為一場大病,花了兩年的時間調整、旅行;旅行時接到了表弟患腦腫瘤的通知,便毅然決然地回去照顧;一次意外的骨折,讓他被迫離開繁華都市去到窮鄉僻壤。
29歲時,他創辦了TABILABO網站,每月近億的活躍使用者迅速佔領日本輿論中心。而他,卻隨時做好再次“重啟”的準備:“即使某一天倒閉也不足為奇”。
久志先生認為,所謂的為時已晚是不存在的,只要我們擁有從頭再來的能力,哪怕迷失過,失去過,也能夠從頭開始。任何時候,都能夠獲得嶄新的力量。
這種從頭再來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來自他過去的積累。
成為頂級銷售員的經歷,讓久志擁有了敏銳的市場嗅覺和高超的商業能力;旅行途中遇到的每一個人,翻過的每一座山,都是對生命的體驗;家人和自己遭遇疾病,磨練了他的心智和毅力。
他過去所走的每一步都成為了他重啟人生的資本。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3
“30歲前要建立希望,並用力去追趕”
希望是成功的開端,它可以透過付諸行動,轉變成信心,再變成決心。如果你有夢想,即便不能實現,也是有價值的。因為夢想可使你看到許多可能的機會,而這正是別人難以見到的。
30歲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年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如果你30歲之前幾乎沒有任何積累,那麼,30歲以後的職業生涯要想獲得突破是十分困難的,有很多現實的問題無法解決。
這是硬傷。所以,要想讓你30歲以後的職業生涯不後悔,順利渡過30歲這道坎,你就需要在30歲之前對自己負責,未雨綢繆。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準一個可以為之奮鬥5年、 10年甚至更久的目標。
這是一種最理想的狀態。因為一個清晰的目標,可以讓你的職業成長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經驗,而這種日積月累的經驗積累,也是你日後升職加薪的籌碼。
雖然經驗並不一定與能力相關,但如果沒有經驗的積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沒有提升的可能。
再好的產品,無論有形或無形的,沒有銷售,只有死路一條。所以,銷售的價值甚至在決定一個公司的生死。本質上,銷售就是一個苦逼,又很牛逼的職業。
30歲之前接觸銷售,要找渠道,要找資源,把人脈關係穩定住。30歲之後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就開始一步一步的策劃了。把以前的渠道,資源,整和起來就是一個新老闆的誕生了。
30歲之前是靠能力,不斷的爭取,拼搏,努力,30歲之後是在人脈的基礎上不斷的昇華而慢慢的擴大。所以做老闆的很多是做銷售出身,瞭解市場的需求,掌握市場的狀態,適應社會的發展。
如果一名銷售人員只想順其自然的話,那麼他永遠也無法攀登上職業的高峰。因為,他無法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只有不滿足於尚可的工作表現,努力做最好的銷售員,才能成為不可或缺的人物。
4
身為職場人,職業生涯不成功是常態,職業生涯成功才是小機率事件。
從30歲到35歲,大家有足夠犯錯的時間,為了不讓35歲以後的職業生涯變得一塌糊塗,至少應該在30歲就確立明確的目標,並利用5年的時間去追趕。
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機,社會也不會再以包容的心態去原諒你的年少輕狂。你多走一步錯路,就必定要在以後以十倍的代價補回來。
30歲收入低不可怕,就怕你還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以及為之進行必要的能力、資源、人脈的積累。
立下大志和從小事做起,就是一個銷售精英的標準要求,也是一個成功人生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