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二師兄呀
-
2 # 一憶一
魏文侯 他是魏國君主
魏文侯 他是魏國君主
從魏宣子得到了位置之後,深知夾縫求生不易,從地圖就能看出! 所以他深深的明白,只有發展才能改變被吞併的局面!所以他求賢若渴,《資治通鑑》 它的開篇對戰國時期魏國的第一位君主魏文侯進行了描述。
這正是其厲害之處!把一手爛牌打活了!
-
3 # 圖音
魏文侯(?前396),戰國時魏國的建立者,名斯。公元前445前396年在位。戰國初期,魏國是最強的國家,這同魏文侯的賢明是分不開的。魏文侯最大的長處是禮賢下士,知人善任,因此,許多賢士能人都到魏國來了。有一個叫段幹木的人,德才兼備,名望很高,隱居在一條僻靜的小巷裡,不肯出來做官。魏文侯想見見他,向他請教一些問題。有一天,他坐著車子親自到段幹木家去拜訪。段幹木聽說文侯要來找他,馬上翻牆跑了。魏文侯吃了閉門羹,只得失望的回去了。接連幾次去拜望,段幹木都躲起來。但是,魏文侯對段幹木非常非常仰慕,每次路過他家門口,都要從座位上站起來,扶著馬車上的欄杆,眺望段木乾的家。車伕問:“大夫,您看什麼吶?”魏文侯說:“我看段幹木先生在不在家。”車伕輕蔑地說:“段於木也太高傲了,您幾次訪問他,他都躲著,還找他幹什麼!”魏文侯搖了搖頭說:“段幹木先生可是個了不起的人啊,不貪圖富貴,品德高尚,學識淵博。這樣的人,我怎麼能不佩服呢?”後來,魏文侯放下國君的架子,一個人徒步跑到段幹木家裡。這回見了面。魏文侯謙虛地向段幹木求教,段幹木被他的誠意所感動,給他出了不少好主意。魏文侯請段幹木做相國(當時一國的最高行政長官),段幹木怎麼也不肯。魏文侯就拜他為老師,經常去看望他,聽取他對國家的意見。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人們都知道魏文侯“禮賢下士”,一些有才幹的人,如翟璜、李悝、樂羊等都先後來投奔魏文侯。當時,魏國已經建立了封建政權,新興地主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可是奴隸制的殘餘東西,嚴重阻礙著魏國的發展。魏文侯決心改革圖強。他任李悝為相國,負責國家的改革大政方針。有一天,魏文侯問李悝,怎樣才能招募更多有才能的人到魏國來,李悝反問道:“主公,您看過去傳下來的世卿世祿制怎麼樣?”魏文侯說:“看來壞處很多,需要改革。”李悝說:“這個制度不改,有才能的人就無法施展本領,國家統治就管理不好。”原來,按照“世卿世祿”制,奴隸主貴族的封爵和俸祿是世代相傳的,父傳子、子傳孫,即使兒子是個傻子,照樣繼承父親的封爵和俸祿,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只因為沒有這樣的出身,就很難得到應有的地位。李悝把這個建議說給魏文侯聽,魏文侯十分同意他的看法。又問:“那麼如何改革呢?”李悝不慌不忙地說:“我們廢除世卿世祿制。不管什麼人,是貴族還是平民,誰有本事有功勞,就讓誰當官,享受俸祿;按功勞大小給職位;有功的一定獎賞,有罪的一樣處罰。這樣,各國的能人賢士就想到魏國來了。”魏文侯聽了,非常高興,叫李悝起草改革的法令,在全國執行了。這項改革,剝奪了腐朽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為鞏固魏國的封建政權創造了條件。接著,魏文侯又採納了李悝的建議,改革稅收、農業、經濟制度。為了改善農民的生活,就必須增加糧食產量。當時魏國大約有幾百萬畝土地,除去山、河、城、邑,可耕地只有五六百萬畝。如果農民精耕細作,每畝可增產三鬥糧食;反之,就要減產三鬥糧食。這樣一增一減,全國總產量就相差一百八十萬石糧食。所以,他建議實行“盡地力政策”,就是積極興修水利,改進耕作方法,保證土地的產量。同時,李悝還創立了“平糴”法,豐收年景,國家把糧食照平價買進;遇到荒年,國家仍照平價把糧食賣出。這樣,不管年成好壞,糧價一直是平穩的,人民生活比過去安定。李悝創制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法典《法經》,用法律形式把封建制度固定下來。魏文侯很支援李悝的主張和措施,實行了這一套辦法以後,魏國很快就富強起來了。
魏文侯看國家實力增強了,就要去攻打中山國(今河北省定縣一帶)。翟璜推薦樂羊做大將,說他智勇雙全,愛護士兵,肯定可以滅掉中山國。可是有人反對,說:“樂羊的兒子樂舒在中山當大官,他到時候會心軟。”翟璜說:“樂羊是一心為國的人。樂舒曾經替中山國君聘請樂羊去做官,樂羊認為中山國君殘暴無德,不但沒去,還勸兒子離開。可見他是很有主見的。”文侯把樂羊找來,對他說:“我想讓你領兵滅掉中山,您兒子在那兒做官,怎麼辦?”樂羊說:“大丈夫為國家建功立業,要是滅不了中山,甘願受軍法處置!”魏文侯就派他為大將,帶領兵馬,去攻打中山。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打到中山國的都城。中山國國君看情勢危急,就把樂舒抓起來吊到城門樓頂的一根杆子上,想迫使樂羊退兵。那天,樂舒在高杆上大叫:“父親救命!國君說您不退兵就殺??”話沒說,樂羊拔出箭來就要朝樂舒射去。中山國國君看這招不靈,一氣之下殺了樂舒,還把他的頭吊到城門上,想引得樂羊悲痛,鬆懈鬥志。樂羊見了兒子的人頭,氣得直罵:“誰叫你給無道昏君做事吶!”接著,他帶領軍隊更加拼命攻城,終於把中山國打下來了。正因為魏文侯知人善用、禮賢下士,使得國內人才濟濟,文有翟璜、李悝、西門豹,武有樂羊、吳起,他們共同輔佐魏文侯,使魏國成為當時最強盛的國家。
回覆列表
魏文侯的崛起之路,要從春秋戰國開始講述。
智氏亡,三晉分,三晉分,七國立,七國立,戰國起。
春秋戰國的歷史,精彩紛呈而又眾說紛紜,奴隸制即將土崩瓦解的時期,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百家爭鳴,但社會大動盪亦不可避免,隨著而來的是戰爭不斷。
此時,被周王室分封用來拱衛王室的諸侯,紛紛各自為政,相互傾軋,如何生存和圖強,就成為了各個諸侯國要思考的當務之急。
人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諸侯國的強盛,也離不開明君賢臣的相得益彰,秦國的逐步崛起,就是最好的明證,而主強臣弱會導致政治的獨斷而顛覆國家,如晉國的智瑤,主弱臣強會致使國家易姓和分裂,如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
三家分晉是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而晉國一分為三後魏氏地理位置可以說最為尷尬,周圍強國林立,那麼魏國為何會成為戰國首霸?
此事我們還得慢慢說。
三家分晉後魏氏面臨的僵局。
公元前453年,被智氏、韓氏、魏氏三家已圍困三年趙氏,面臨滅族的危險(《戰國策》記載:圍晉陽三年, 城中巢居而處,懸釜而炊,財食將盡),但上天再次庇護了趙氏,就如曾經的範氏、中行氏圍攻趙氏一樣,趙氏又一次在最危急的時刻來了一次大翻身。
因為強大韓、魏兩家看到了智氏要代晉的野心,於是在趙氏家臣張孟談的勸說下,這兩家反水了,趁著夜色掘開了灌向晉陽的水,而把水引入了智瑤的營地,結果智氏大敗,智瑤被殺,三家分晉的格局就此形成。
三家分晉的過程中,趙氏獲得土地最多,可以說是最大的贏家,趙氏要了晉國的北部大片土地,韓氏被分在了最南端,而魏氏則被分在了中間,按理來說,中間的土地是晉國的核心,是最為肥沃的,難道不好嗎,其實還真不好。
因為魏氏的地理位置處於四戰之地,魏國的西部是秦國,北部是趙國,東部是齊國,南部是南韓,越過中條山便是楚國,這樣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制約魏國發展的尷尬之地,當然也面臨著難以向外擴張的僵局。
魏斯橫空出世而始稱諸侯。
魏文侯,名叫魏斯,他是魏國第一位正兒八經的君主(以前只能算家族老大),《資治通鑑》就是以“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作為開篇的,足見這件事在歷史上,是相當有分量的。
魏斯從魏桓子手中接過了班,深感驚慌,因為魏國所處的位置,讓他明白了,四周列強林立,只有先自強才能圖存,最後才能向外發展。
魏文侯
於是,他選賢任能,手下聚集了一大批響噹噹的人才,文有翟璜、李悝,武有樂羊、吳起,讓人驚歎的是,這些人才全被魏文侯收入麾下,並且各自發揮著光與熱,更為難得的是,這些人才在魏文侯在位時期鮮有不和,可以說魏文侯是一個相當出色的老闆。
魏文侯啟用李悝在魏國率先開啟了變法,這是魏國強大的基礎,國力強大之後,魏文侯重用吳起向西征戰秦國,任用樂羊向東攻打中山,進而又打敗了強齊,魏國的霸主地位自此鞏固,且在接下來百餘年裡,無諸侯可以撼動。
魏文侯把一手爛牌打活了。
魏文侯繼位之初,可以說是拿了一手爛牌,但是他卻憑藉自己的文韜武略把這手牌打的相當漂亮,這也是後世史家著書無不稱讚魏文侯之賢的真正原因。
關於魏文侯的賢,飛魚就其中兩則小故事進行具體敘說,其中一則是魏文侯與手下約定了去打獵,這一天魏文侯喝酒喝得多了,正值高興的時候,突然就想到了和虞人(一種官職)的這個約定,不巧的是,天氣正好下雨。
於是魏文侯急忙起身要去赴約,手下的大臣紛紛勸說魏文侯不要去了,但是魏文侯卻說,君主既然答應了臣子,那就要做到,君主不守信國家怎麼會強大呢,於是冒著雨親自前去中止了這次打獵的約定(《戰國策》記載:乃往,身自罷之,魏於是乎始強)。
第二件事是魏文侯沒事的時候喜歡聽音樂,當然對於樂律也是很精通,一天他和田子方一起喝酒,聽到了其中的聲調不對,於是就想在田子方面前顯擺一把,結果卻遭到了田子方“審於聲而聾於官”的指責,魏文侯聽後立即虛心受教(《戰國策》記載:君明則樂官,不明則樂音)。
三家分晉後魏氏地理位置最為尷尬,那麼魏國為何會成為戰國首霸?這是因為魏國出了一個魏文侯,正是有了賢明的君主,魏國才能擺脫尷地理位置的制約,稱霸戰國初期百餘年。
為何後世史家著書無不稱讚魏文侯之賢?原來他把一手爛牌打活了,魏文侯能知人善任而又用人不疑、能信守約定而又虛心納諫,這可以說是一個明君必備的品質,正是因為魏文侯的“賢”,他在位時期,魏國才會人才濟濟,愈發強盛。
古代戰爭場面
但可悲的是,魏國自魏文侯之後,再無力攬狂瀾的君主出世,而繼任的後代也越來越不堪,如果非要找出魏國是什麼時候開始走下坡的,那一定是從魏武侯逼走吳起開始。
你可能會說,魏武侯繼位以後,不是也打了不少勝仗嗎,當然是,但這只是魏文侯留下的餘威罷了,能打勝仗不一定就代表了強,因為盲目的戰爭不僅會消耗國力,還會拖垮一個國家,魏國處於四戰之地,卻又四處開戰,這可以說是魏國走向衰亡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