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洛神富
-
2 # 平田君Bellatores
簡而言之,自從1922年建國以來,土耳其已經徹底改變了奧斯曼帝國時代的擴張政策、轉向保守中立的對外政策,參加的戰爭數量極少。由於實戰經驗的缺乏,土耳其軍隊的戰鬥表現也不如人意。
一戰和土耳其獨立戰爭結束之後,穆斯塔法·凱末爾就為現代土耳其奠定了保持中立的對外戰略,提出了“國內和平、世界和平”的口號。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不久就很快與英、法建立友好關係,1938年凱末爾逝世時,他的遺囑中就寫有“如果無法保持中立,那就加入有英國的一方”這樣的句子。為了使鄰國打消顧慮,凱末爾還放棄了對馬其頓、西色雷斯等地的領土要求,並撤回了居住在巴爾幹半島的土耳其人。
得益於凱末爾的“基本國策”,不計算敘利亞戰爭的情況下,土耳其從1922年至今只參加過下面幾次戰爭:
1、“坐享其成”的二戰。土耳其在二戰爆發後不久就與英、法建立了同盟關係,但它直到1945年盟軍勝利在望時才向納粹德國宣戰。不過,土耳其基本沒有參加軍事行動,反而還利用戰後英、美等國的援助組建了一支現代化軍隊。
2、“一無所獲”的北韓戰爭。北韓戰爭爆發後,土耳其派出5000人的第一旅參加了聯合國軍。但事實證明,缺乏戰爭經驗的土耳其軍隊不僅是友軍殺手,面對志願軍更是不堪一擊:土耳其軍隊在一次戰鬥中曾將南韓的第七師誤認為志願軍、對其發起猛攻,俘虜了幾百名友軍;隨後在戛日嶺之戰中,志願軍成功襲擊了正在烤火取暖的第一旅,土耳其士兵一觸即潰,最終成功逃亡的只有2個連。
3、“自相殘殺”的塞普勒斯戰爭。1974年,土耳其和宿敵希臘為爭奪塞普勒斯島展開交戰,雖然土耳其最後成功佔領了塞普勒斯三分之一的領土,但土耳其軍隊再次上演了攻擊友軍的鬧劇:由於情報判斷失誤和缺少溝通的緣故,土耳其海軍的三艘基林級驅逐艦“阿達泰普”號、“科卡泰普”號和“提納茲泰普”號遭到土耳其空軍的襲擊,導致“科卡泰普”號被擊沉、另外兩艦受重創的結果,不過,土耳其海軍也沒有坐以待斃,他們成功擊落了土耳其空軍1架F-104G戰機。
4、“欺軟怕硬”的納卡戰爭。1988年,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因為納卡地區的政治糾紛引發戰爭,作為亞塞拜然盟友的土耳其由於畏懼俄羅斯,沒有派出軍隊,只向盟友提供了軍事顧問和物資援助。最終,亞美尼亞贏得了戰爭勝利。
雖然土耳其一般被視為以色列之外中東最強的軍事力量,但從它拙劣的實戰表現來看,這一評價顯然是過譽了。不過,土耳其仍然能夠依託其地理位置和較為先進的武器裝備進行一場防禦戰爭。
-
3 # 莊楚狂
實話實說,表現不怎麼樣。不過這也是情有可原的。
開摩爾建國之後經歷過幾場戰爭?大戰划水,小戰鬥氣!比如二次世界大戰,土耳其全程划水,戰後站隊!北韓戰爭也是一個打醬油的存在。
與希臘的衝突,還有亞塞拜然戰爭,與其說是戰爭,還不如說是鬥氣。外交爭端!
長久的和平,以及軍隊對政治的高度介入。軍隊官僚化,土耳其的軍隊確實沒有太高的戰鬥力。
當然這種長期的和平,也看不出軍隊的戰鬥力。反正他們的小事上沒有什麼戰鬥力。
當然,也不能太過輕視他們,你要知道當年凱末爾也是在亡國滅種壓力下突燃爆發的!
軍隊從來生於優患,敗於安樂!
回覆列表
現代土耳其由凱末爾在一戰的時候,和希臘打出來的,當初凱末爾的遺言就是土耳其必須要保持中立,如果無法中立就加入英國一方。所以土耳其之前一直默默無聞是和“國父”的治國方針有關。
土耳其現代的對外戰爭最出名的有兩個,一個北韓戰爭;另一個是和希臘爭奪塞普勒斯發生的戰爭。這兩次戰爭中最出名的是土耳其空軍和海軍互相殘殺,司令部接到情報說是塞普勒斯附近海域發現三艘希臘軍艦,然後出動空軍進行打擊,結果就是那三艘插著土耳其國旗的軍艦發現土耳其軍機打擊自己,不知道當時的船上計程車兵作何感想。
到了近些年來,埃爾多安執政之後,對於土耳其的治國方針有了改變,執行中立路線的土耳其開始對周邊地區進行滲透,敘利亞的“橄欖枝”行動、卡達的軍事基地,都表明土耳其在中東的野心慢慢膨脹,土耳其民眾也希望鋒芒畢露的外交政策給他們重塑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