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人婷婷玉立

    和他們相比,大多數新演員都沒有背景,沒有人推薦,他們演的電影大多都殺不進電影院,沒有票房的電影,很少有人能看到。或者只淪為配角、龍套,一般人也不會在意。

    最根本的原因是現在的演員素質太低,和老戲骨相比,他們都太功利了,只有顏值沒有演技,不練演技練臉皮。

    所以,國內影視圈,主要還是靠老一輩藝術家撐場,新上位的演員都差的太多,也許很出名,片酬很高,但,不配演員之名。

    留給人的最初印象吧, 還有很多導演用慣了某些演員 ,久而久之 別的導演看到他們的精彩表現 ,也就更想找他們了。。。

  • 2 # 安之若素文音坊

    為什麼現在香港少有新演員進入我們的視野?其實在我看來,有這麼幾點原因。

    一、香港如今的電影實力在下滑

    從張國榮到周潤發,再到謝霆鋒、張家輝之流,都是亞洲影視的前沿。但在此之後,香港電影乃至香港娛樂圈,在整個亞洲的地位就開始下落了。

    與此同時,內地的北電、中戲、上戲等等開始逐漸發展起來,內地的演員需求已經完全能夠自給自足。

    二、眾多年輕演員職業素養太低,功利心太強了,只有顏值沒有演技。

    這是現在整個娛樂圈的通病,要流量不要質量。而能在國內上映的港片都是要求保質保量的,也就使得很少有年輕演員的身影。

    三、不是香港沒有新演員,而是沒有被我們看到。

    很多香港年輕演員只拍本土電影,而很多合拍片也不敢啟用年輕演員,這也就形成了這樣的局面。

    其實不管是否有年輕演員出現在我們眼前,香港電影終究是一直走在中國影視業的前端,會沒落、也會崛起,中國的電影事業終會迎來春天。

  • 3 # 我叫秋天

    點開演員表,劉德華、古天樂、苗僑偉......

    怎麼肥四?

    這些年的港片,《寒戰》《追龍》《竊聽風雲》《反貪風暴》《廉政風雲》……

    反反覆覆,咋都是這些演員???

    就連影評人賽人都說,古天樂的頭髮也永遠是二八分!

    回首曾經的香港電影,《無間道》有曾志偉、劉德華、梁朝偉、余文樂;《英雄本色》有狄龍、周潤發、張國榮......

    老中青三代演技全部線上的電影,似乎俯拾即是。

    那麼問題來了。

    當內地的新生代演員周冬雨、馬思純等已經可以獨當一面,在電影節拿獎,香港新生代演員卻鮮為人知,這其中原因何在?

    在影評人魏君子看來,這與香港電影的大氣候有關。

    曾經的香港,是亞洲電影中心,在其輝煌之時有一個非常良性的演員培養機制。

    魏君子介紹,70年代起,TVB就有無線電視藝員培訓班,那裡有大量的資源供演員鍛鍊,周潤發、劉德華、周星馳、梁朝偉等等,很多香港明星,都來自於此。

    明星一代又一代,從張國榮到周潤發,再到謝霆鋒、余文樂,但在此之後,香港電影乃至香港娛樂圈,在整個亞洲的位置就開始慢慢下落了。

    下落的過程中,演員培養機制也在同時衰落,最後導致他們走向了青黃不接的狀態。

    與此同時,內地的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等開始逐漸發展起來,每年都能培養出很多表演人才。

    反觀香港,其實它只是一個有著700萬人口的城市,從前,這個城市每年可以產出一兩百部電影,從業人員也相當之多。

    魏君子認為,香港電影曾經的輝煌,只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得到了天時地利人和。隨著21世紀的到來,香港從一個亞洲電影中心,慢慢開始縮回到一個城市電影的時候,人才需求量自然變小。

    攝影、美術這樣的技術工種,可以到內地吃飯,但是在演員方面,除了培養機制跟不上之外,能被內地觀眾和資方認可的香港演員,還是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那幾個。

    比如曾與春夏搭檔的白只,他的演技不比內地的年輕演員差,之所以我們的印象裡只有那些老一代的演員,是因為香港的年輕演員基本上只演本土電影。

    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合拍片不敢啟用“生面孔”的香港演員,有的是演員本身不願出演合拍片,所以才出現了現在這種“青黃不接”的現象。

    香港電影,也不再像曾經那樣輝煌。

    趙衛防介紹,以前港片有豐富的海外市場,臺灣和東南亞能佔到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但1994年以後,傳統的海外市場就相繼被其他電影占領,加上經濟危機和香港電影人北上,原本的港片生態環境一落千丈。

    從那以後,一部分的香港電影製作班底來到內地,另一部分在香港本土堅守“文化保育”。

    比如徐克、林超賢,他們可以在內地拍攝商業大片,而也有一些導演會堅持輸出香港文化價值觀的影片,這其中有著文化的本土獨特性。

    趙衛防認為,對於港片來說,本土電影是一種“文化保育”,但對內地的觀眾來說則是無法認知,這些影片中也不乏一些優秀的年輕演員,只是無法被我們看到。

    隨著香港演員被認知的斷層,被搬上銀幕的香港電影,也在這些年慢慢淪為了套路和模式化,甚至連打光都有著相似的“金屬感”,我們看不到香港電影中曾經的浪漫和自由,這又是為什麼?

    趙衛防認為有兩個原因,分別是網際網路和資本入侵。

    當我們第一次看香港電影,那個時候網際網路還沒有那麼普及,當時的感覺看來是非常獨特的,現在再看的話,那種驚喜感就消失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在網際網路上看到的創意越來越多,所以能讓我們眼前一亮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少。

    另外,趙衛防還提到資本對藝術的“操作”,資本之所以願意相信“套路”,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帶來高票房。

    魏君子則持不同的態度,他認為我們現在在大銀幕上看到的這些,並不能代表真正的香港電影。

    在他看來,不論是輝煌時期還是現在,香港電影都是百花齊放的,我們在大銀幕上看到的,不過是香港人拍攝的面向內地市場的作品,不能完全代表港片。

    香港電影人是聰明的,他們知道現在的市場是什麼。

    香港本土沒有好電影嗎?有的,那些電影沒有套路,型別豐富,比如《春嬌與志明》《歲月神偷》等等,它們一直在被產出。

    魏君子提到,如果去了解香港目前的政策,就會明白,其實政府非常支援電影行業,而且也拿出了很多資金去做類似於導演訓練營的工作,只是在香港,出一個演員或者導演,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培養。

    香港電影人一直在努力,而且這份專業也是被認可的。

    《紅海行動》《緊急救援》,這些內地大部分的大片製作班底都是香港團隊。

    “今年要拍《攀登者》,明年十一就得上映,內地幾乎沒有導演敢接這活兒,但是香港人做得到。”魏君子稱讚著香港電影人的專業。

    其實,以前的輝煌時期不能拿來跟現在做對比。“香港電影沒落”的說法,也只是滿足了一部分老港迷的情懷感嘆。

    事實上,改變的只有電影外部的環境,香港電影人的精神,以及他們身體力行所做的事情,是不曾變化的。

    香港演員還在,香港電影還在。

    就像商業片和文藝片終究會從電影這條大河分流而去,各自流淌,香港電影也在其原本的軌道上,經歷了輝煌、下落。

    現在,正慢慢迴歸到舒展而自如的狀態,有尊嚴地繼續向前走著。

  • 4 # 爛辣椒劇透社

    暢談娛樂圈世界,大論娛樂圈話題,感謝邀請,很高興能夠回覆這個問題,看到這個問題,我深深的吸一口氣,作為曾經看港片的的小屁孩,現已經長大的我,此時的心情是沉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樣情況已經呈現出很長一段時間了,從而說明香港電影已經慢慢走向衰敗,輝煌不再。

    80、9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香港電影作為亞洲電影的風向標,所向披靡,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佔有一席之地,有東方好萊塢的稱謂,香港那時的電影演員風光無限,人人為了能夠擠進電影圈都是使盡了千方百計,有的擠破頭皮都進不去的情況也大有人在。

    80、90年代香港老一輩的電影演員都已經收山很久或者半收山狀態,像李修賢、狄龍、泰迪羅賓、曾江、秦沛、胡楓、羅蘭、盧海鵬、吳耀漢、岑建勳、秦祥林、麥嘉、黃百鳴、馮粹帆、陳友、許冠傑、梁家仁、元華、元彪、張學友、黎明、黃秋生、邱淑貞、張曼玉、張敏、關之琳、林嘉欣、楊千嬅等這些人基本都可以算是那個年代撐起香港電影的傑出代表,這些人年紀已經年長,再也無力支撐香港電影的半邊天。

    80、90年代當紅明星依然還活躍的香港明星就和題主說出來的劉德華、古天樂、張家輝外,還有周潤髮、任達華、梁家輝、林家棟、劉青雲、周星馳、成龍、洪金寶、甄子丹、梁朝偉、陳小春、錢小豪、錢嘉樂、鄭伊健、吳鎮宇、郭富城、劉嘉玲、鄭佩佩、吳孟達等依然活躍在第一線,不是說他們主演的不好,而是,他們都是老面孔,對於觀眾來說已經毫無新鮮感,所以非常渴望有新鮮血液流進香港電影界,但這好像等了好久都沒見到什麼新人接班的跡象,曾經被譽為最有接班的年輕一代如謝霆鋒、吳彥祖、馮德倫、陳冠希等為代表的都因個人原因現在基本都沒拍戲,各有各忙。

    隨著近幾年內地電影行業飛速的發展,很多香港年輕的導演和演員都往內地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從而導致香港電影業導演和演員青黃不接,從而加速香港電影行業的衰落,就這樣曾經的東方好萊塢,現在幾乎變成了空巢,現在就靠著一些依然還有滿腔熱血的劉德華、古天樂、張家輝等為代表的影視人支撐著為香港電影續命,但是,不知道他們還能撐多久。

  • 5 # 夕葉愛剪輯

    大多數新演員都沒有背景,沒有人推薦,他們演的電影大多都殺不進電影院,沒有票房的電影,很少有人能看到。或者只淪為配角、龍套,一般人也不會在意。

    最根本的原因是現在的演員素質太低,和老戲骨相比,他們都太功利了,只有顏值沒有演技,不練演技練臉皮。

    當我們第一次看香港電影,那個時候網際網路還沒有那麼普及,當時的感覺看來是非常獨特的,現在再看的話,那種驚喜感就消失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在網際網路上看到的創意越來越多,所以能讓我們眼前一亮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少。

    其實政府非常支援電影行業,而且也拿出了很多資金去做類似於導演訓練營的工作,只是在香港,出一個演員或者導演,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培養。 香港電影人一直在努力,而且這份專業也是被認可的。

  • 6 # 小蘇哥哥1

    人家演技好!不行的人家導演不敢上,哪像國內,什麼小鮮肉白條都敢上,導演不是說了嗎:觀眾都是傻子,只要上影,撈幾億幾十億的都有,不過今天,爛導演該好好想想了,一個鹿晗,讓滕導敗了身譽,丟了錢財!內地觀眾不會忍了,下場就是第二個滕導在排隊等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生氣肚子就痛,鼻子裡有血絲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