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1917年4月10日–1979年7月8日, ) 美國有機化學家,現代有機合成之父,對現代有機合成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尤其是在合成和具有複雜結構的天然有機分子結構闡明方面。獲1965年諾貝爾化學獎。與其同事羅爾德·霍夫曼共同研究了化學反應的理論問題。後者也獲得了198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伍德沃德是本世紀在有機合成化學實驗和理論上,取得劃時代成果的罕見的有機化學家,他以極其精巧的技術,合成了膽甾醇、皮質酮、馬錢子鹼、利血平、葉綠素等多種複雜有機化合物。據不完全統計,他合成的各種極難合成的複雜有機化合物達24種以上,所以他被稱為“現代有機合成之父”。
伍德沃德還探明瞭金黴素、土黴素、河豚素等複雜有機物的結構與功能,探索了核酸與蛋白質的合成問題、發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伍德沃德有機反應和伍德沃德有機試劑。他在有機化學合成、結構分析、理論說明等多個領域都有獨到的見解和傑出的貢獻,他還獨立地提出二茂鐵的夾心結構,這一結構與英國化學家威爾金森(G.Wilkinscn)、菲舍爾(E.O.Fischer)的研究結果完全一致。
1965年,伍德沃德因在有機合成方面的傑出貢獻而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後,他並沒有因為功成名就而停止工作。而是向著更艱鉅複雜的化學合成方向前進“。他組織了14個國家的110位化學家,協同攻關,探索維生素B12的人工合成問題。在他以前,這種極為重要的藥物,只能從動物的內臟中經人工提煉,所以價格極為昂貴,且供不應求。
維生素B12,的結構極為複雜,伍德沃德經研究發現,它有181個原子,在空間呈魔氈狀分佈,性質極為脆弱,受強酸、強鹼、高溫的作用都會分解,這就給人工合成造成極大的困難。伍德沃德設計了一個拼接式合成方案,即先合成維生素B12的各個區域性,然後再把它們對接起來。這種方法後來成了合成所有有機大分子普遍採用的方法。
合成維生素B12過程中,不僅存在一個創立性的合成技術的問題,還遇到一個傳統化學理論不能解釋的有機理論問題。為此,伍德沃德參照了日本化學家福井謙一提出的“前線軌道理論”,和他的學生兼助手霍夫曼一起,提出了分子軌道對稱守恆原理,這一理論用對稱性簡單直觀地解釋了許多有機化學過程,如電環合反應過程、環加成反應過程、σ鍵遷移過程等。該原理指出,反應物分子外層軌道對稱一致時,反應就易進行,這叫“對稱性允許”反應物分子外層軌道對稱性不一致時,反應就不易進行,這叫“對稱性禁阻”。分子軌道理論的創立,使霍夫曼和福井謙一共同獲得了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因為當時,伍德沃德已去世2年,而諾貝爾獎又不授給已去世的科學家,所以學術界認為,如果伍德沃德還健在的話,他必是獲獎人之一,那樣,他將成為少數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之一。
伍德沃德合成維生素B12時,共做了近千個複雜的有機合成實驗,歷時11年,終於在他謝世前幾年實現了,完成了複雜的維生素B12的合成工作。參加維生素B12之合成的化學家,除了霍夫曼以外,還有瑞士著名化學家埃申莫塞(A.Escheni11oser)等。
在有機合成過程中,伍德沃德以驚人的毅力夜以繼日地工作。例如在合成番木鱉鹼、奎寧鹼等複雜物質時,需要長時間的守護和觀察、記錄,那時,伍德沃德每天只睡4個小時,其他時間均在實驗室工作。
伍德沃德謙虛和善,不計名利,善於與人合作,一旦出了成果,發表論文時,總喜歡把合作者的名字署在前邊,他自己有時乾脆不署名,對他的這一高尚品質,學術界和他共過事的人都眾口稱讚。
伍德沃德對化學教育盡心竭力,他一生共培養研究生、進修生500多人,他的學生已佈滿世界各地。伍德沃德在總結他的工作時說:“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績,是因為有幸和世界上眾多能幹又熱心的化學家合作。”
1979年7月8日,伍德沃德因積勞成疾,與世長辭,終年62歲。他在辭世前還面對他的學生和助手,念念不忘許多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複雜有機物的合成工作,他逝世以後,人們經常以各種方式悼念這位有機化學巨星。
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1917年4月10日–1979年7月8日, ) 美國有機化學家,現代有機合成之父,對現代有機合成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尤其是在合成和具有複雜結構的天然有機分子結構闡明方面。獲1965年諾貝爾化學獎。與其同事羅爾德·霍夫曼共同研究了化學反應的理論問題。後者也獲得了198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伍德沃德是本世紀在有機合成化學實驗和理論上,取得劃時代成果的罕見的有機化學家,他以極其精巧的技術,合成了膽甾醇、皮質酮、馬錢子鹼、利血平、葉綠素等多種複雜有機化合物。據不完全統計,他合成的各種極難合成的複雜有機化合物達24種以上,所以他被稱為“現代有機合成之父”。
伍德沃德還探明瞭金黴素、土黴素、河豚素等複雜有機物的結構與功能,探索了核酸與蛋白質的合成問題、發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伍德沃德有機反應和伍德沃德有機試劑。他在有機化學合成、結構分析、理論說明等多個領域都有獨到的見解和傑出的貢獻,他還獨立地提出二茂鐵的夾心結構,這一結構與英國化學家威爾金森(G.Wilkinscn)、菲舍爾(E.O.Fischer)的研究結果完全一致。
1965年,伍德沃德因在有機合成方面的傑出貢獻而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後,他並沒有因為功成名就而停止工作。而是向著更艱鉅複雜的化學合成方向前進“。他組織了14個國家的110位化學家,協同攻關,探索維生素B12的人工合成問題。在他以前,這種極為重要的藥物,只能從動物的內臟中經人工提煉,所以價格極為昂貴,且供不應求。
維生素B12,的結構極為複雜,伍德沃德經研究發現,它有181個原子,在空間呈魔氈狀分佈,性質極為脆弱,受強酸、強鹼、高溫的作用都會分解,這就給人工合成造成極大的困難。伍德沃德設計了一個拼接式合成方案,即先合成維生素B12的各個區域性,然後再把它們對接起來。這種方法後來成了合成所有有機大分子普遍採用的方法。
合成維生素B12過程中,不僅存在一個創立性的合成技術的問題,還遇到一個傳統化學理論不能解釋的有機理論問題。為此,伍德沃德參照了日本化學家福井謙一提出的“前線軌道理論”,和他的學生兼助手霍夫曼一起,提出了分子軌道對稱守恆原理,這一理論用對稱性簡單直觀地解釋了許多有機化學過程,如電環合反應過程、環加成反應過程、σ鍵遷移過程等。該原理指出,反應物分子外層軌道對稱一致時,反應就易進行,這叫“對稱性允許”反應物分子外層軌道對稱性不一致時,反應就不易進行,這叫“對稱性禁阻”。分子軌道理論的創立,使霍夫曼和福井謙一共同獲得了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因為當時,伍德沃德已去世2年,而諾貝爾獎又不授給已去世的科學家,所以學術界認為,如果伍德沃德還健在的話,他必是獲獎人之一,那樣,他將成為少數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之一。
伍德沃德合成維生素B12時,共做了近千個複雜的有機合成實驗,歷時11年,終於在他謝世前幾年實現了,完成了複雜的維生素B12的合成工作。參加維生素B12之合成的化學家,除了霍夫曼以外,還有瑞士著名化學家埃申莫塞(A.Escheni11oser)等。
在有機合成過程中,伍德沃德以驚人的毅力夜以繼日地工作。例如在合成番木鱉鹼、奎寧鹼等複雜物質時,需要長時間的守護和觀察、記錄,那時,伍德沃德每天只睡4個小時,其他時間均在實驗室工作。
伍德沃德謙虛和善,不計名利,善於與人合作,一旦出了成果,發表論文時,總喜歡把合作者的名字署在前邊,他自己有時乾脆不署名,對他的這一高尚品質,學術界和他共過事的人都眾口稱讚。
伍德沃德對化學教育盡心竭力,他一生共培養研究生、進修生500多人,他的學生已佈滿世界各地。伍德沃德在總結他的工作時說:“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績,是因為有幸和世界上眾多能幹又熱心的化學家合作。”
1979年7月8日,伍德沃德因積勞成疾,與世長辭,終年62歲。他在辭世前還面對他的學生和助手,念念不忘許多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複雜有機物的合成工作,他逝世以後,人們經常以各種方式悼念這位有機化學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