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媽燕子vlog
-
2 # 小猴寶成長記
我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與孩子增進感情的基礎就是溝通,但是如何讓家長和孩子形成有效的溝通呢?這個時候還是需要懂得一些方法和技巧,這樣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家長要尊重規律和孩子的個性,和孩子溝通要為孩子留有餘地,使其發揮主動性。
孩子所面臨的壓力有兩種,一種是實際壓力,即作業多,功課繁重;另一種是心理壓力,這是家長、學校、老師所施加的壓力。大多數時候,孩子的實際壓力並不大,反倒是各方面所導致的心理壓力過大。要想讓孩子能學習好,必須給他以從容的學習環境,讓學習成為一個享受的過程。
01.家長要學會放平心態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是操之過急,還是尊重孩子的年齡特徵,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心態最重要,在一定條件下起決定作用。當下多數家長的普遍心態就是過於著急。大家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認為孩子學知識、學特長都是越早越好。所以,我們身邊不乏有這些家長,他們讓一歲的孩子學認字,三歲不到的孩子學外語,無論什麼都要捷足先登。甚至還有不少家長不惜重金加入到“製造神童”的行列,對孩子進行超強度的早期智力開發。“這些做法明顯就是家長太過於著急,但是一著急就很容易做錯事。
02.溝通要為孩子留有餘地
其實,無論孩子的年齡有多大,教育都要為其留有餘地。很多時候,家長不是教得越多越好,這樣容易在無形中約束、束縛孩子;相反,應該是教得越少越好,給孩子留有餘地,讓孩子可以自主地學習,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
03.多對孩子進行感情投入
我們可以問孩子:“小明,今天你有什麼開心的事兒?有什麼好玩的事兒和媽媽說嗎?”這個時候孩子就會眉飛色舞的講他喜歡的事兒。很多時候,他講著講著也會講到學習上的事,當他講到學習的時候我們可以趁機引導一下,用這個話題去切入。你把孩子當朋友,你能夠分享他的快樂,他就會特別願意去跟你聊天。交談的時候注意身體語言。身體語言是什麼?比如說拍拍肩膀,親他一下。孩子大了,可能不太合適,但至少要有眼神的接觸。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眼神接觸非常重要,你要用眼神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②.父母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創造自己的溝通方式
比如,一位母親的兒子個性內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難以獲得有效的溝通。於是,這位母親根據兒子喜歡聽音樂、寫作和閱讀的特點,經常與兒子一起到書店去,在那裡聽兒子向她講述故事和書裡的人物,以此瞭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她還和兒子一起聽音樂、做兒子作品的第一個讀者,不斷進行鼓勵。她的兒子最終慢慢地活躍開朗了起來。可見,成功的親子溝通沒有什麼秘訣,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溝通方式。
與孩子溝通需要談自己的意見,但更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傾聽意味著避免打斷孩子的話、集中精力於交流的過程。為了便於做到這一點,溝通最好在安靜的地方進行,排除可能使人分心的干擾。如果你正忙於做晚飯或看喜歡的電視節目,要做到認真傾聽是困難的。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能使你瞭解孩子的問題和觀點,有助於澄清事實,避免對孩子的誤解。經常傾聽孩子的聲音,你會發現,儘管你沒有對孩子提出許多要求和建議,你的孩子卻更多地向你提出問題。這是因為,善於傾聽的父母才有可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④.要和孩子創造機會交談
與孩子溝通需要有恰當的機會。青少年不喜歡預約的談話。你想談的時侯,他們可能沒有興趣;只有他們想談的時侯,溝通才有可能順利進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歡在晚飯桌上或睡前時間與孩子談話,有些父母則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遊的時間與孩子交流。不管選擇什麼時間,我們都要知道,最佳的溝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動中進行的。切忌不要總是試圖在臨時想起的、不固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那樣做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避免說教、長篇大論或者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媽媽跟孩子講話,裡面有很多話是“你總是這樣,你老是這樣”這種絕對性的話,肯定會讓任何人都非常的反感,所以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留有餘地,避免這種絕對性的話語給孩子壓迫感。
父母與孩子之間往往在觀念和意見上存在差異。比如,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晚上9點以前回家,而進入青少年期的孩子則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晚一點回來。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這種差異,溝通就難免失敗。父母應當認識到,這些差異實際上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以便重新思考原有的教養方式和限制措施,與孩子一起商議和制定新的制度,從而幫助孩子發展有用的社會技能。
由於青少年對事物的認識辨別能力以及考慮各種可能性或觀點的能力不斷增強,這種商議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如果相互間的差異比較大,一時難以協調,父母也不必著急上火,最好平靜而堅定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關心和期望,耐心地進行解釋,從而使差異限定在一定範圍內,而不至於演變成一場衝突。
⑥.避免過度反應
對孩子言行的反應過於激烈往往導致爭吵,使交談無法繼續。為了使交談保持友好的氣氛,父母絕對不要帶著焦慮和情緒與孩子交談;同時,為了體現尊重,避免引起反感,父母在提問題時,最好以商量的、平和的語氣進行,如“你這樣做是怎麼想的?”、“讓我們談談好嗎?”
父母要努力成為孩子願意傾吐秘密的物件,成為對孩子的事情感興趣的人。只有這樣,孩子才樂意向他們敞開心靈。比如,你的孩子告訴你,晚上他和夥伴們一起去抓螢火蟲了,如果你表現得很吃驚且責怪孩子,或對孩子說的事情根本不感興趣,那孩子以後就不會再對你說什麼了。 父母要認識到,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勵和獎賞。如果孩子和父母談話時受到批評,他會感到自己的坦率得到的不是獎勵而是懲罰,這將傷害他繼續與父母直接交流的積極性。
-
3 # 冬日裡的毛毛蟲
和孩子溝通需要給他就有餘地,這裡的餘地我覺得可以理解成自尊。每個孩子隨著年紀的越來越大,自尊這個東西就會在心底慢慢形成。當孩子犯錯後,很多時候他們自己心裡已經知道是個錯誤,如果作為家長在溝通中不依不饒的指出錯誤,嘮嘮叨叨反而會讓他自尊受傷。我們家長應該把孩子當人一個獨立的人,既然是人,就應該有自尊。尊重孩子,讓他成為一個有自尊的人。
-
4 # 始終142942699
關鍵是家長應當尊重孩子,特別在學習這類不涉及品德、只涉及個人興趣愛好的事情上,要傾聽孩子的呼聲和訴求,不要整天逼孩子
-
5 # 樺姐談養育
和孩子溝通不是說要留有餘地,而是你要先清楚的瞭解,你溝通的目的是什麼?我們需要明白一點,溝通不是為了說服孩子,溝通是為了瞭解孩子,同時也是為了讓孩子瞭解你。只有彼此相互瞭解,你們所面對的問題才有解決的可能。所以,在和孩子的溝通中要:
1、理解孩子的情緒。如果你理解了他的情緒,他的情緒就會開始減弱;如果你抱怨情緒,他的情緒就會增長。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跟孩子講一個道理,怎麼講,孩子就是不聽,在鬧情緒。那是因為,他的情緒沒有被理解。只有當孩子的的情緒量解了,才能緩和下來,溝通才能有效。
2、尊重孩子的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想法不被尊重,他就會對你產生牴觸情緒,那麼這個時候的溝通就不會有效,甚至還沒有開始,沒結束了。所以,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才有想溝通交流下去的意願。
3、不評價、不評判。溝通是一個情感的交流,資訊的交換的方式,沒有對和錯之分。只是各自己表達不同的觀點和看法而以。所以,父母千萬不要去對孩子所表達的想法和感受任何評價、評判,“你這麼想,就不對了”“那樣那說是錯的,應該......"“不對、不對,你說的不對”。總是這樣否定孩子,如果是你,你還有溝通的慾望嗎?
4、不批評、不指責。就像在剛開始,我講的,溝通不是為了說服,溝通是為了瞭解。因此,和孩子的溝通只是為了瞭解,而不是用來批評孩子和指責孩子的,“你怎麼只考這麼點分?”“你看看你表妹,年紀比你小,但是樣樣比你好,你連她比不過,你還能比得過誰?”“你這是什麼態度,我主動找你溝通,你就這樣跟我說話的嗎?”.........
最後,一場溝通,就變成了一場爭吵,雙方都沒有獲利。所以,溝能中,沒有任何批評、指責。溝通就是互相瞭解多一點。
回覆列表
學會和孩子溝通很重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為您提供以下建議,希望您從中得到啟發。
一、引導孩子---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在孩子面前起到足夠的表率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不愛學習,吃喝玩樂,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這些不良的表現,孩子在年幼的時候都會受到影響。如此不自律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二、多讚美、少批評--無條件信任孩子
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全身心的奉獻自己的愛,不要有所保留,孩子的優點缺點心中有數,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儘量地包容缺點,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尊。當然,出現問題時也要選擇時機糾正,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健康的教育方式。
三、製造氛圍---營造知識環境
想要孩子專心學習,良好的學習環境必不可少。在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閒談,朋友聚會等等儘量少在家中接待。當然,最為重要的就是有一個和諧的家庭,父母之間的融洽相處,對孩子的心理發展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四、承擔責任---注重親子教育
初為人父人母的你,必定會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來照顧孩子。這是您必須承擔的責任。不要找各種理由藉口,忽視對孩子的照顧,畢竟,孩子需要您的關心,無論在學習,生活,身體上,您都要注重親子之間的緊密溝通,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親最愛的人。學會與孩子溝通,用愛感化,用心培養,在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中,你也會學到很多,讓孩子成為你生命之泉永不枯竭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