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我是越關

    清朝官員的俸祿有兩種;分別是俸銀與祿米兩種,每年春秋兩季發給。而且由於官員需要維持一個大家族的開銷,所以後來還出現了養廉銀製度,京官的養廉銀由國庫支出,不是很多,主要要年俸。而外放官員的養廉銀則要高於俸祿。清朝可以領受俸祿的分為三種職責官員員;文官、武官和皇族宗室。

    文官 年俸 祿米 養廉銀 收入

    一品 180兩 180斛 16000兩(總督)

    二品 155兩 155斛 13000兩(巡撫)

    三品 130兩 130斛 6000兩(按察史)

    四品 105兩 105斛 3700兩(道員)

    五品 80兩 80斛 2400兩(從四品知府)

    六品 60兩 60斛 1250兩(從五品知州)

    七品 45兩 45斛 1200兩(知縣)

    八品 40兩 40斛

    九品 33兩1.14錢 33斛1.14鬥

    未入流 31兩5錢 31斛5鬥

    武官 年俸 蔬菜燭炭銀 燈紅紙張銀 養廉銀

    一品 609兩 180兩 200兩 2000兩 (提督)

    二品 599兩 140兩 160兩 1500兩 (總兵)

    三品 243兩 48兩 38兩 500兩(參將)

    四品 141兩 18兩 24兩 260兩 (都司)

    五品 90兩 12兩 12兩 200兩 (守備)

    六品 49兩 120兩 (千總)

    七品 36兩 90兩 (把總)

    八品 40兩

    九品 33.114兩

    皇室宗親,社會蛀蟲

    宗親 年俸 祿米 收入

    親王 10000兩 10000斛

    郡王 5000兩 5000斛

    貝勒 2500兩 2500斛

    貝子 1300兩 1300斛

    鎮國公 700兩 700斛

    輔國公 500兩 500斛

    鎮國將軍 410兩 410斛

    輔國將軍 310兩 310斛

    奉國將軍 210兩 210斛

    奉恩將軍 110兩 110斛

    還有其他世爵、格格其他八旗子弟等等的俸祿。最低的也在百兩以上,高等級的更是在千兩以上。

    評:從工資標準來看,文職官員的俸祿遠高於武職官員。但是卻也比不上皇室宗親的俸祿等級。乾隆時期以普通的佃戶為例,年收入大概在10兩左右,,無論最低的文職或者武職官員,都遠高於此。所以我認為清代官員遠遠夠花。

  • 2 # 橘玄雅

    清代俸祿體系比較複雜,這裡只單純的說文官和武官的。

    清代文武官的俸祿在制度上的基礎是其俸銀,又稱為“本俸銀”。一品的本俸銀是180兩,二品的本俸銀是155兩,依次減少,八品的是40兩,九嬪的是30餘兩。除了本俸銀之外,還有本俸米,每拿一兩銀子,可以拿一斛的米。

    這個數量,似乎聽起來收入還是不錯的。有人會說,你看紅樓夢裡劉姥姥說的,20兩銀子可以過一年。問題是人家劉姥姥說的是城外鄉下人,跟城裡人都不能比,何況是跟官員呢?士農工商,官員是高階的“士”,標準必定不同。

    光說上班吧,您一個當官的,平時上衙門工作,不能說全都步行吧。最起碼也要僱車。那要多少錢呢?

    要其坐轎坐車,則以貧富論,不以階級分也。緣坐轎,則轎伕四人必備兩班三班替換,尚有大板車跟隨於後,且前有引馬,後有跟騾,計一年所費,至省非八百金不辦。若坐車,則一車之外,前一馬,後或兩三馬足矣,計一年所費,至奢不過四百金。相差一倍,京官量入為出,不能不斤斤計較也。餘初到京,皆僱車而坐。數年後,始以二十四金買一騾,僱一僕月需六金。後因公事較忙,添買一跟騾,月亦只費十金而已,然在同官漢員中,已算特色。蓋當日京官之儉,實由於俸給之薄也。

    看看這個花銷,再看看清代官員那年薪,這就知道為什麼清代官員一定要“養廉”,還要有各種陋規了。

  • 3 # 漫步世界遺產

    清朝從清太祖努爾哈赤到遜帝溥儀,時間跨度近270年,各級官員的俸祿不盡相同甚至相差較大。至於夠不夠花的問題,也因通貨膨脹、物價波動等原因,在不同時期也呈現出不同的情形。因此,題主所提的兩個問題只能做一個粗略統計與判斷。

    清朝初期至雍正年間,官員享受俸祿待遇,即俸銀和祿米。以文官為例,官員從一品至九品的俸銀大致分別為180、155、130、105、80、60、45、40和33兩(祿米略)。自雍正朝起,設立養廉銀製度,實行正俸與養廉銀並行的薪金制度。根據《清會典事例》記載,各職級官員養廉銀標準為:

    總督:13000至20000兩;

    巡撫:10000至15000兩;

    漕運總督:9520兩;

    河道總督:6000兩;

    布政使:5000至9000兩;

    按察使:3000至8444兩;

    鹽運使:2000至5000兩;

    道員:1500至6000兩;

    知府:800至4000兩;

    知州:500至2000兩;

    知縣:400至2259兩;

    同知:400至1600兩。

    需要注意的有兩點。一是與其他很多朝代一樣,清朝官員的俸祿除了銀兩,很多時候是發放實物,這在《紅樓夢》中有所體現。實物包括糧食、布匹、食用油和燃料等。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基本上“夠花”的現實問題。二是關於白銀摺合人民幣的問題。按照雍正朝的購買力,1兩白銀摺合人民幣約400至600元,而到了清中晚期,1兩白銀摺合人民幣下降至約150至220元人民幣。

  • 4 # 腦洞外星人

    清朝時,有許多人十分努力想獲得一份官職。因為官職的背後,代表一份穩定且待遇不錯的職位。對於清朝人來說,這樣的工作並不好找。不過,隨著形勢變化,清朝官員俸祿,在不同階段,還有一些不同改變。

    順治年間,清朝入關後,按照官階品級,讓滿漢文官享受同一待遇。清朝官階有九品,每個品級待遇不同。到康熙年間,武將也參照文官,開始以官階品級劃分相應待遇。確切而言,清朝初年,朝廷給官員的待遇俸祿,並不算高。具體的待遇,可以看下面這張圖。

    這筆收入,對於一個普通百姓來說,滿足溫飽是沒有問題。但是,對於一個而官員來說,他需要應對官場的人情往來,僕役轎伕,一家老小的生活開支。靠著朝廷規定的俸祿,往往是很難度日的。所以,當時清朝又在正式俸祿外,多加一筆補貼官員的收入待遇。比如有“祿銀”“心紅紙張銀”。

    對於京官來說,還可以每個月領到公費和朝廷提供的免費伙食。公費是每個月發放的,最低一兩,最高五兩,按照官階級別發放。而免費伙食則由朝廷直接撥款到部院衙門,由他們負責。

    不過,即便加上這些收入,官員每年的工資依然不高。朝廷還常常因為國庫不足,強令官員捐出自己的俸祿。官員俸祿不足,就非常容易帶來腐敗的結果。因為當他們無法維持基本生計的時候,除了少數官員,絕大部分官員都會掠奪百姓,侵奪公費。

    所以,到雍正、乾隆年間開始,朝廷開始給官員增加俸祿。雍正年間,部分京官可以享受領取一筆“恩俸”。“恩俸”的數額跟俸祿相同。所以,這些京官可以領到雙倍俸祿。不僅僅限於各部堂官,也就是尚書一級的官員。戶部因為管理錢財,朝廷額外為他們發放“養廉銀”。

    養廉銀的數額,可以達到正式規定俸祿的數十倍,乃至上百倍。至於地方官,則一律發放養廉銀。因為地方官遠離中樞,朝廷不易管轄。如果沒有收入不足,更容易掠奪百姓。

    跟正式俸祿不同,養廉銀是按照具體職位發放的。比如說同樣是總督,兩江總督的養廉銀會高於直隸總督。因為兩江地區在全國最為富裕,當地官府可以收取更多火耗銀來作為養廉銀的開支。

    到乾隆年間,京官中無論品級大小,都可領取恩俸,享受雙倍俸祿待遇。至此,清朝官員每年的俸祿待遇,基本定型。

    對於京官來說,恩俸的收入,雖然遠遠比不上養廉銀的數額,但他們可以得到地方官每年孝敬的“炭敬”“冰敬”兩筆收入。這兩筆收入的數額,一般也可在他們正式收入的數十倍左右。

    清朝時,很多官員退休後,基本都能攢一筆數額不低的銀子。而且,清朝時又給予官員退休後的待遇。這個做法,既是為了拉攏人心,也是為了鼓勵在任官員主動退休。因為現有官職有限,年老官員如果長期不退休,就會阻礙年輕官員的升遷。而且還可能因為年老官員精力有限,影響朝廷公務的正常進行。

    清朝初年,官員的退休待遇,主要來自土地。當時清朝規定:“各官致仕者。督、撫、布、按、總兵。給園地三十六畝。道員、副將、參將。給園地二十四畝。府、州、縣、遊守等官。給園地十八畝。”但是,這個退休政策並沒有維持太久,因為官員數量龐大,土地總是有限的。

    所以,順治十六年和順治十八年,朝廷下了兩道諭旨,開始把官員的退休俸祿,改為以銀兩支付為主,並給出退休後領取在任時全部俸祿,一半俸祿,沒有資格領取俸祿三種待遇。

    當時能在退休後領到全部俸祿的,基本是滿蒙大臣,以及少部分得到世襲待遇的漢人大臣。其他人需要等到六十歲退休才能領到一半俸祿。如果沒到六十歲提前退休的,就沒有資格領取俸祿。

    到了雍正開始,官員的退休待遇,主要以官階品級和在任政績作為考核。一般來說,在任官階達到三品以上的官員,退休後都可以領取到全部俸祿。其餘一般是一半俸祿。

    不過,如果政績不好,或者受到懲罰的官員,退休俸祿待遇也會降低。當然,這些退休俸祿的計算,僅是官員正式俸祿的那部分。也就是一品官每年180兩的待遇,而不算養廉銀和恩俸在內。

    如果把養廉銀、恩俸都算在內,對朝廷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負擔。清朝是,除了少數被皇帝留京的官員,大部分官員,都需要回到家鄉養老。這個時候,靠著在任時攢下的積蓄,以及退休後的待遇,大部分官員都可以置房買地,安享地主富家翁的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一歲半不大會說話,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