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喬爹簡錄
-
2 # 黎陽紅哥
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三國演義》中的火燒連營發生在蜀漢章武元年,也就是公元221年,而朱元璋火燒連營元至正二十年,即公元1363年,前者比後者早了1142年。
再來回答第二個問題:
一、三國時期吳蜀之戰的情況:
公元220年,東吳孫權派呂蒙、陸遜襲擊關羽關羽,蜀主劉備的結義兄弟大意失荊州,兵敗被殺。劉備為報二弟之仇並奪回荊州,於次年親率大軍攻打東吳。
吳將陸遜見劉備大軍氣勢洶洶而來,便堅守不戰避其鋒芒挫其銳氣。其時入夏天氣炎熱,劉備為了讓軍士避暑,在山林之中紮營,陸遜見時機已到,命士兵用帶茅草在蜀軍營寨放火,火勢蔓延整個山林,連燒蜀軍40多座軍營。
二、朱元璋鄱陽湖之戰:
鄱陽湖之戰發生在元朝末年,公元1363年8月,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開戰,朱元璋的軍隊只有二十萬,而陳友諒軍都有65萬之眾,雙方力量懸殊。
朱元璋憑藉東風火燒陳友諒軍連營,殲滅陳友涼主力,陳友諒陣亡,此戰成為中國歷史上繼赤壁之戰後又一個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
3 # 漫步在竹林
一,《三國演義》的火燒連營故事簡介: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為報吳奪荊州、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
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蜀軍營寨的木柵和周圍的林木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漫延。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餘營。陸遜火燒連營的成功,決定了夷陵之戰(猇亭之戰)蜀敗吳勝的結果。
火燒連營之後。
劉備乘夜突圍逃遁,行至石門山(今湖北巴東東北),被吳將孫桓部追逼,幾乎被擒,後衛將軍傅彤等被殺。後依賴驛站人員焚燒潰兵所棄的裝備堵塞山道,才得以擺脫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重慶奉節東)。
這時,蜀軍鎮北將軍黃權所部正在江北防禦魏軍。劉備敗退後,黃權的歸路為吳軍所截斷,不得已於八月率眾向曹魏投降。
劉備逃到白帝城後,吳將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張乘勝追擊,擴大戰果。陸遜顧忌曹魏方面乘機渾水摸魚、襲擊後方,遂停止追擊,主動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吳,但因陸遜早有準備,魏軍終於無功而返。次年四月,劉備惱羞於夷陵慘敗,一病不起,亡故於白帝城。夷陵之戰就這樣結束了。
二、朱元璋的火燒連營故事簡介這事發生在元朝末年,公元1363年8月。朱元璋和陳友諒進行了鄱陽湖之戰。因為參與士兵人數眾多,兵船數量眾多,持續時間長,戰鬥激烈,被稱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這場戰役以朱元璋勝利結束,一舉摧毀陳友諒的主力。
當時朱元璋去救援小明王,陳友諒趁機包圍洪都,所幸朱文正帶領洪都守軍頑強戰鬥,堅持到朱元璋前來救援。陳友諒得到訊息之後,東出鄱陽湖迎戰。決定雙方命運的大決戰就此展開。朱元璋帶領二十萬水軍與陳友諒進行決戰。在決戰開始之前,朱元璋就做好部署,合圍陳友諒,一支軍隊去守住涇江口,一支軍隊去駐紮在南湖嘴,切斷陳友諒的後路,朱元璋自己進入鄱陽湖與陳友諒決戰。
根據史書記載,陳友諒的船隊連綿數十里,氣勢逼人。朱元璋不同於陳友諒的佈置,他將船隊分散開,編制了20個小分隊,每支船隊都配有火器,接近對方的大船時,主要先使用火器等遠端殺傷武器,最後在考慮短兵相接。
開戰之後,徐達身先士卒一往無前,帶領船隊擊殺1500多人,但朱軍也損傷不少。陳友諒的船比朱元璋的大得多,進攻受挫嚴重。後來朱元璋採用部下的建議用火攻對付陳友諒。由朱元璋挑選義士,開著裝滿火藥和柴草的漁船趁著順風接近陳友諒的船隊,然後順風點火,火燒陳軍,陳友諒的部隊死傷大半,自己的兩兄弟和大將陳普也沒能逃過。
在這之後朱軍士氣大盛,陳友諒的手下開始有人投降朱元璋,這更加動搖了陳友諒部下的軍心。朱元璋採用圍困的方式對付陳友諒,在一個多月的對峙中,陳友諒的部隊糧草吃完了,不得不突圍了,突圍中陳友諒被亂箭射死,部下五萬多人投降。
消滅了強大的陳友諒,朱元璋得以騰出手來消滅多慮寡斷的張士誠。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礎。
三,《三國演義》的火燒連營要比朱元璋的火燒連營早1142年。2019年冬於君山
-
4 # 凡塵了事
三國演義時期的火燒連營,發生在三國時期的重要戰役赤壁之戰當中。而朱元璋的火燒連營則發生在元末清初的湖口戰役當中,二者在時間的排序上,肯定是前者要靠前一點,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歷史事實。
赤壁之戰的經過所謂赤壁之戰的火燒連營,其實是劉孫聯軍的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畢竟在當時,北方曹操的勢力極度的強大。他在攻擊劉備的同時,其實也是抱對東吳地區抱有著一定的想法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劉孫兩路聯軍就開始了自己的聯合,不過實力距離曹操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
而在當時的這種情況之下。孫權和劉備只能憑藉著自己的地利人和優勢來對抗曹操。所謂的人和非常的好解釋,自然就是在當時二者非常的團結。而所謂的地利則是當時東吳佔據了長江的天險,而曹操的軍隊大多數都來自於北方,非常的不習慣在南方的戰鬥。
而在當時,由於北方計程車兵並不是特別的習慣於用船隻作戰,所以在上水的時候非常的不適應。而當此之時,曹操便想出了一個比較聰明的方法。他用大木板和鐵鏈將各只船都連線了起來,這樣的話數千條船在江面上橫亙就不會有任何的顛簸,而船上的兵馬則會非常的適應,曹操計程車氣也正在逐漸的回升,預備衝擊孫劉水營。
而孫劉聯軍也正好是抓住了這個機會,畢竟古代的船都是木質的,非常的容易著火,而對方又將船隻船舶連在了一起,這無疑就是再給孫劉聯軍送機會。因此雙方便趁夜傳送了火船,成功的將曹操的船隻點燃了。而隨後用木板和鐵鏈相連的曹操戰艦自然全部起火了,孫劉聯軍趁勢追擊,取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
湖口之戰的經過
在元末明初的時候,我們的朱元璋只是眾多漢族軍閥當中的一個。而在他的面前,橫亙著非常多的勢力。而在江南,陳友諒和朱元璋非常的不對付,因此二者爆發了劇烈的衝突。而在當時,陳友亮的海軍部隊是非常的強的,比朱元璋強了好幾倍,而且都是南軍,習慣水戰,所以說與上面所說的赤壁之戰還是有一些不同的。
而在後期,陳友諒的船隊就將朱元璋的船隊徹底的圍在了長江的一個水岔當中。而在這種情況之下,朱元璋便不得已使用了一種冒險的戰術。趁著一個夜晚,他讓一些船隻載滿油料衝向了陳友亮的大船隊。神奇的是,當時突然颳起了一股巨風,正是這場風的加持,陳友諒的船隻被全部點燃,隨後失去了自己的所有勢力。
因此雖然二者都是以弱勝強,不過赤壁之戰利用的是戰術優勢,而湖口之戰利用的則更多的是利用好運氣,二者的打贏模式是不一樣的,所以無法相提並論。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裡面東吳陸遜營燒七百里是發生在東漢末年的事 。朱元璋火燒連營那是鄱陽湖大戰陳友諒發生在元末明初的事 。所以說 三國的火燒聯營要比鄱陽湖的朱陳大戰要早。
《三國演義》第84回“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 陣圖”。章武二年(222),劉備為報義弟關羽、張飛被殺之仇,誓志滅吳,乃兵 分八路,水陸並進。自猇亭佈列軍馬,直至川口,連線700裡,前後40座營寨,深 入到吳國境內。
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領兵迎戰。為避蜀軍銳氣,令諸將堅守關隘 險要,任蜀兵多次搦戰,辱罵百端,仍不許出戰。 其時天氣炎熱,劉備乃令移營至 山林茂密、近溪傍澗之處。相持七八個月之久,蜀兵力疲意怠,懈於防守。
陸遜方 升帳排程人馬,令軍士自帶火種,分攻大江兩岸的蜀營,一時樹木皆著,烈焰騰 騰,風助火勢,火光沖天,七百里蜀營一片火海。吳兵四下衝殺,蜀兵屍橫遍野, 糧草器杖,尺寸不存;蜀將川兵,降者無數。
劉備陷入重圍之中,幸虧張莓從火光 中出現,前來救駕,劉備及所剩百餘人敗走白帝城,進而演出了一出在白帝城託孤 的故事。郵票畫面正是表現劉備被吳將徐盛、丁奉夾攻,千鉤一發之際,張苞殺入 重圍,救出劉備,後又遇上傅彤,合兵而行。
這一行人從火海夾縫中逃生,從此, 蜀國元氣大傷,由盛而衰,一蹶不振,這一仗便是轉折點。
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據記載,朱元璋率軍二十萬救援被陳友諒圍困的洪都(今南昌),與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在鄱陽湖上對峙。顯而易見,雙方力量懸殊,而且,陳友諒還有最精銳的水軍和堪稱“巨無霸”的戰船。這船大到什麼程度呢?高几丈,每艘船都有三層,每層的甲板都可以跑馬,船身還包了鐵皮。面對這樣只能仰望的鉅艦,朱元璋也不愧是未來大明朝的開國帝王,他命大將徐達率領己方船隻,分十幾隊圍攻一艘船,他們的小船機動靈活,鉅艦上的敵軍顧此失彼,措手不及,還真被徐達攻上了船,大勝而歸。但是他們高興地太早,陳友諒的部下也不是省油的燈。陳友諒手下猛將張定邊乘其不備,悶不吭聲的殺了出來,驅使著戰艦急速衝向朱元璋所在的旗艦,很顯然是打算擒賊先擒王。而朱元璋的戰艦竟在轉舵時擱淺,眼見就要壞了。這時就可以看出朱元璋當時的聲望了,一個部下自請偽裝成朱元璋的樣子掉入湖中,讓張定邊以為朱元璋落水,減緩了攻勢,這才讓其他人有反應時間攔下了張定邊。而陳友諒那邊也重整旗鼓衝殺過來,最後雙方互有折損,戰局再次僵持。不久,戰火再次燃起,這次,陳友諒更是“喪心病狂”,他讓所有戰艦都連在一起,組成浩大的陣勢向朱元璋的船隊碾壓過去。不知道陳友諒有沒有讀過三國,如果讀過,那隻能說他太自信太狂傲了。反正朱元璋是深刻領會了周瑜火燒赤壁的精髓,他採納屬下的建議,派出死士,駕著裝滿火藥和稻草的船衝向陳友諒的“巨陣”。老天爺也很給面子,颳起了東北風。陳友諒眼看著自己引以為傲的巨船在火光中損失慘重,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