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宇宙大暴炸
-
2 # 沉思未來
物理學的重要內容,是認識、研究、控制四種基本力,即電磁力、強力、弱力、引力。
目前的狀況是僅僅能夠控制使用電磁力,電磁力在各種應用行業產生了突飛猛進的廣泛的發展,造福了人類。
其餘強力和弱力只具有了初步認識卻沒有能力進行控制和應用。對引力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無法控制。
如果能夠深入控制強力,人類便可輕鬆掰開或組合原子核,輕鬆掌握和控制核裂變和核聚變,可利用能量產生物質,也可將任意物質轉變成能量,給人類造成的科技進步將天翻地覆,細思極喜!
又如當物理學正確認識和掌握了引力的實質,並能進行控制,將對人類生存生活產生難以想象的變化,火箭上天不再需要推進劑,飛機不再需要燃料,也不再會墜毀,人類人人可以輕鬆上天……,甚至可近光速、光速和超光速飛行!!!
當人類完全掌握物理學四種力的使用和控制,地球人類將升級到神級文明!
根據以上思路,現在的物理學發展遠遠沒有到達頂點,未來的發展任重道遠。很多假想理論、模型、公式,會被推翻,還會有一個否定的否定之過程,到達頂點至少需要千萬年以上!!!
-
3 # zhenyam銘悅
“學無止境”“學海無涯”這些詞語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做學問是永遠沒有頂點盡頭的!
除非世界毀滅不復存在,反之: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物理學依然是“學無止境學海無涯”!是沒有頂點的,所謂的頂點不過是我們人類自身的思維進入到了一個解不開的誤區罷了。
因此,隨隨便便的說什麼物理學已經發展到頂點的觀點是錯誤的,只能說現在理論物理走的太遠了,標準模型,廣義相對論這些經典的理論其正確性可能幾百幾千年都有可能無法撼動,可以說物理學進入到了一個發展的瓶頸期!
為什麼人們有物理學已經發展到頂點的感覺呢?現在的現實可以這麼說:橫向對比,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學科(尤其是基礎學科)所取得的成果可以超過物理。在學科研究的最終體系上,物理學已經無限意義上的接近於終點。(確切應該說進入一個能力思維誤區更為恰當)
不客氣的說物理學家認為把能研究的事情都研究的差不多了。
一個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物理學基礎課程已經幾十年沒有更新了——00後在大學物理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和他們的爺爺奶奶當年學的內容,幾乎沒什麼區別。
因為自愛因斯坦時代後,物理學的宏大結構和底層根基已經全部完成,剩下的工作都是在主體框架上添磚加瓦而已。
物理學者眼見著自己從事的學科領域高樓落成,規模初具,這是最讓人為之歡欣鼓舞的事情。
但實際上,在物理學,尤其是理論物理研究領域,沒人笑的出來。
理論物理研究領域的高樓已經落成一個世紀了。
從上世紀初到現在的一百年裡,主體結構只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就拔地而起,大家都“樂觀的”以為大廈竣工在即。但在最後的封頂環節,卻始終拖拖拉拉的無法完成,而這一拖,就是七十年。
《科學》帶著一絲悲觀的說:目前物理學家的一切活動,乃至思維框架,仍被限制在100年前物理學革命時期所限定的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框架之內。
一些“敢於面對現實”的研究者已經開始向現實屈服:如今的物理學基礎研究是一潭死水。一個又一個實驗返回的是毫無意義的結果。新的粒子、新的維度、新的對稱性,通通都看不到。
物理學彷彿陷入到了無盡的黑暗當中,這是一場看不到方向的停滯。
墮入黑暗之中的原因,歸根到底還是在於方法。
從一百年前的突飛猛進,到最近五六十年的停滯不前,所有的研究都沒有跳出愛因斯坦時代所劃定的框框。
高能物理學家採用的方法本質上沒有任何進步。都是用更高的速度、更大的能量撞開儘可能小的粒子。
至於物理學未來還會怎麼發展?這是一眾物理學大牛們都在苦苦追尋著答案但求之不得的問題,讓我們繼續拭目以待吧!
第三個問題(補充)人類發展已經到達頂點了嗎?回答:沒有!也不會有。
套用一開始的語句:“只要世界不毀滅我們人類的學問依然是“學海無涯學無止境”!
人類的發展是隻要“生命不息發展就不會停止”
回覆列表
縱觀整個物理學史,我認為真正令人震驚的不是公式變得有多複雜(地心說搞得也挺複雜的。。。),而是物理學已經越來越脫離直觀了,甚至變得有些變態起來?
牛頓時期
老祖宗牛頓真是開了個好頭啊,為了建立物理理論自己先搞出來了微積分,算是數學和物理結合的最初典範,簡簡單單的三個公式上能預測天體運動下能解釋斜坡上的小滑塊,真是讓人不服不行。
牛頓力學的基本物理量是空間座標x,時間t,質量m,還有能量,這幾個量正常人都能很直觀地理解是什麼意思,在自然語言中也經常使用。
而且微積分這個東西直觀性也非常好,想想我們解高數題的時候用到了很多形象思維,比如說我們可以把微分理解為小量,把積分理解為求和,仔細想想和初等數學差別不大。
後牛頓時期
牛頓之後就是統計力學,麥克斯韋電磁學,分析力學這些了。雖然這些理論一定程度上獨立於牛頓力學,但是和牛頓力學沒有根本世界觀上的矛盾。而且這些理論需要的數學也不過就是初等數學+微積分。
其中電磁學的基本物理量是電場和磁場,統計力學引入了熵,熱這些量,總的來說直觀性還是槓槓的。而分析力學比較微妙,雖然理論體系和牛頓力學完全等價,但是卻以拉格朗日量和哈密頓量為基本物理量,之所以定義這兩個量完全出於數學上的考量,沒有直觀性。後來證明這兄弟倆在現代物理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愛因斯坦時期
自從愛因斯坦降臨於世,物理學就開始向變態的方向發展了。。。
在牛頓時期,是先有物理學的直觀,然後才發展出了所需要的數學。而愛因斯坦時期恰恰相反,有一些之前數學家隨便瞎玩的東西,本來沒覺得和現實世界有任何關係,在這一時期卻被引入了物理學,具體來說指的是微分流形,群論等。
狹義相對論告訴我們,時間空間地位相當,都是四維時空向量的分量,切換慣性系實際上是在對四維時空進行旋轉,我們可以類比三維旋轉來理解。而動量,波矢,電磁場這些物理量都可以找到相應的四維協變形式。
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時空不是平坦的而是擰在一起的,我們之所以感覺是平坦的完全是因為我們周圍沒有密度特別大的東西所以時空彎曲效應不明顯(當然這是在把地球造成的時空彎曲解釋為引力的前提下說的),時間和空間第一次在物理學裡發生瞭如此深刻的關聯!真正描述時空的不是歐式幾何而是黎曼幾何(怒打康德臉)。總的來說,愛因斯坦用微分流形的語言取代了正常人對時空naive的理解,我們發現直觀上想當然是對的東西不一定真是對的(如幾何學裡的平行線公理在現實世界就不對)。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用可直觀的二維三維空間彎曲來理解四維時空的彎曲。除了強調時空幾何以外,相對論並沒有比牛頓力學多引入任何基本物理量,只是把物理量整理成洛倫茲(Lorentz)協變的形式。
然後再說量子力學,儘管這傢伙用到的數學沒有廣義相對論複雜,但真是太反直觀了。
1. 它沿襲了分析力學裡面哈密頓量,廣義座標的概念。
2. 牛頓力學裡面用座標和速度來描述一個粒子的狀態,而量子力學不認為一個粒子有確定的座標和速度,因此用波函式來表徵粒子的狀態,波函式的模方正是粒子的機率密度分佈。除了座標和動量以外,其他物理量也是機率性的。
3. 量子力學不認為物理量是個數,而是算符,或者說是線性代數里面的線性變換(Hermite),(所以公式裡兩個物理量的位置就不能像以前那樣按照乘法交換律隨意交換),代數第一次在物理學裡面被提到這麼高的地位!
4. 它用的線性代數還不是大多數本科生學的實數域上的線代,而是複數域上的。沒錯,量子力學基本方程薛定鄂方程裡面含有虛數!和電動力學裡那種為了計算方便而引入的虛數不同,量子力學理論本身就需要複數結構!看上去不可能有物理意義的虛數居然出現在基本方程裡面,這是何等的瘋狂!
量子場論時期
場論是現代物理的基本語言。其中基本物理量叫做場算符,包括標量場,向量場和旋量場。自由標量場(Free theory)的定義為這樣:
如果說量子力學裡面的波函式還可以透過機率密度來建立直觀,那現在這個場算符就真的一點直觀都沒有了(實際上應該理解為一大堆諧振子的疊加,但是這樣想對我來說很難受,誰關心諧振子啊。。orz),這樣定義的一個很大的好處是它在洛倫茲變換下的變換性質和普通的標量場一樣。
學狹義相對論的時候我們一般把洛倫茲變換理解為一些固定的四維矩陣,但是場論裡自旋(spin)的概念讓我們認識到,真正最重要的不是那個洛倫茲矩陣,而是矩陣背後的Lie代數,或者說是洛倫茲群。那個矩陣只不過是Lorentz群的一個四維表示(representation)而已,而像旋量這種二維的東西是按照二維的表示進行變換的。試問在相對論性量子力學建立之前,無論是數學家還是普通人,誰能想到群論這種高度抽象的東西能和自然界有這麼深刻的聯絡?
場論對何謂粒子的理解也是高度抽象的,不是我們平常腦子裡想的一個個小球,我引用Schwartz教材裡的話: Particles transform under irreducible unitary representations